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石林盲高原鳅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石林盲高原鳅Triplophysa shilinensis Chen et Yang,sp.nov.是在我国发现的第四种洞穴条鳅鱼类。其鉴别特征为:眼睛完全退化;体半透明;须发达,鼻瓣延长成须状;体裸露无鳞;背鳍、尾鳍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4根;体和尾柄较细长。在摒弃趋同演化特征后,综合形态性状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类似于南盘江高原鳅的祖先曾广泛分布于滇东南一带,后来随着地下河的发育分别进入个旧卡房笆蕉箐溶洞和石林尾博邑溶洞。在溶洞间的地理隔离作用下,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各自形态特点,最终分别演化成为目前的石林盲高原鳅和个旧盲高原鳅。本文还依据朱松泉的条鳅分类系统,订正了如下2个种:个旧盲高原鳅Triplophysa gejiuensis (Chu et Chen)、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 (Yang et al.)。  相似文献   

2.
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描述了采自广西都安县红水河水系的条鳅亚科鱼类2个新种:丽纹云南鳅yhnnanilus pulcherrimussp.nov.在侧线长度、鳞片分布、鳍条数目、尾型、吻须长度等方面与侧纹云南鳅yunnanilus pleurotaenia(Regan,1904)最为相似,但新种独特的斑纹和上下唇的长乳突可明显与之区别,二者在一些度量特征上也有区别。黄体高原鳅Triplophysa flavicorpus sp.nov.与同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南丹高原鳅T.nandanensis Lan et al.较为相似,并以下列特征组合与高原鳅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背鳍分枝鳍条10根、臀鳍分枝鳍条6~7根、体被细鳞、侧线完全、具6条宽横斑和1条沿侧线的细纵纹、尾鳍深分又、尾鳍基具1半圆形黑斑、尾鳍上下叶各具2条黑色横斑、腹鳍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腋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上唇中央完全中断等。云南鳅属和高原鳅属均是高原特有类群,前者仅分布于云南东中部地区,后者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两个新种的分布地均远离这两个属的分布中心,而且呈间断分布。通过各自相近种谱系关系分析,推测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是通过隔域分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云南鳅属鱼类一新种记述:(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产于贵州草海的云南鳅属(Yunnanilus)鱼类一新种,定名为草海云南鳅Y.caohaiensls sp.nov.。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相似种黑斑云南鳅Y.nigromaculatus(Regan)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高原鳅属鱼类一穴居新种记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红水河水系地下河采集到一批盲鱼标本。经鉴定,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天峨高原鳅Triplophysa tianeensis sp.nov.与个旧盲高原鳅T.gejiuensis、石林盲高原鳅T.shilinensis、阿庐高原鳅T.aluensis和南丹高原鳅T.nandanensis相似;本新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分枝鳍条16,可进一步与个旧盲高原鳅和石林盲高原鳅(腹鳍末端达到肛门,尾鳍分枝鳍条14-15)相区别;本新种背鳍起点位于体之中点、腹鳍起点之后,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可进一步与阿庐高原鳅(背鳍起点靠近吻端、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肛门距臀鳍起点仍有一段距离)相区别。本新种与同分布于红水河水系的南丹高原鳅Triplophysa nandanensis Lan et al.较为相似;但二者区别明显:新种背鳍分枝鳍条7、胸鳍分枝鳍条9、腹鳍分枝鳍条6、背鳍外缘平截、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后者背鳍分枝鳍条8、胸鳍分枝鳍条10~11、腹鳍分枝鳍条7、背鳍外缘凹入、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此外,新种的穴居特征更为显著:眼极度退化、头长为眼径16.8—32.8(25.0)倍、部分个体无色素斑且各鳍无斑点,而南丹高原鳅眼小、头长为眼径4.7~9.0(7.5)倍、体和头背侧密布云状斑且各鳍均具点状斑。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1992~2003年间采自云南牛栏江(属金沙江下游南侧直流)的云南鳅属Yunnanilus 2新种,横斑云南鳅Y.spanisbripes sp.nov和干河云南鳅Y.ganheensis sp.nov..两新种均具不完全的侧线,应归属侧纹云南鳅组群Y.pleurotaenia group.  相似文献   

6.
1956年9月和1976年4月分别在青海省乌兰县的茶卡和西藏改则县的茶错(湖)支流采得一批鳅科(Cobitidae)鱼类,经鉴定是属于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的两新种茶卡高原鳅Triplophysa cakaensis sp.nov.和改则高原鳅Triplophysa gerzeensis sp.nov.,后者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宣瑜同志采得。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兹将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西薄鳅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0月,在广西桂平黔江采集到鳅科鱼类6尾,经鉴定为薄鳅属Leptobotia1新种,定名为斑点薄鳅Leptobotia punctatus sp.nov.。新种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颊部有鳞。这些特征与薄鳅属一致。新种颏下无1对纽状突起,眼小,口角须短,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后方等特征与同属的桂林薄鳅L.guilinensis和后鳍薄鳅L.posterodorsalis最为相似。但有如下鉴别特征:新种体侧无垂直条纹,脊椎数目多,腹鳍末端不达肛门等特征,与桂林薄鳅相区别;体侧有斑点,外侧鳃耙数多,体较高,尾鳍深分叉,有3~4道黑色条纹等特征,与后鳍薄鳅相区别。新种仅分布于西江水系黔江。  相似文献   

8.
中国贵州省穴居盲鳅一新种(鲤形目,爬鳅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集于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水井湾溶洞(25°28’N,108°06’E)适应洞穴环境的鳅类1新种:佳荣盲高原鳅Triplophysa jiarongensis sp.nov.。新种与之前记录的7种分布于西江水系的高原鳅(阿庐高原鳅、个旧盲高原鳅、长须盲高原鳅、巨头高原鳅、邱北盲高原鳅、石林盲高原鳅和天峨高原鳅)同属典型洞穴鱼类,都具有一系列与洞穴环境有关的适应性特征。新种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胸鳍长,后伸达腹鳍起点;尾鳍微凹形;体表色素退化,光滑裸露无鳞;背鳍截形,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略后方;腹鳍后伸盖过泄殖孔;臀鳍截形;尾柄上下缘存在脂状鳍褶;背鳍分支鳍条8;臀鳍分支鳍条6;胸鳍分支鳍条11;脊椎骨总数4+34;眼完全退化,外观无痕迹;鳔前室被骨质鳔囊包裹,后室发达膨大呈游离膜质鳔。此外还介绍了其栖息地概况和部分生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运用解剖学、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stewarti) 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结构。结果表明: (1)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均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组成。胃“U”型, 无幽门盲囊, 肠道短, 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异尾高原鳅胃长与消化道长比值最大, 比肠长最短, 为0.51±0.07, 与西藏高原鳅比肠长0.64±0.08和细尾高原鳅比肠长0.70±0.06, 差异显著。(2)异尾高原鳅胃黏膜层相对高度大于西藏高原鳅和细尾高原鳅, 肌肉层相对厚度也比其他2种鱼厚。前肠黏膜层为异尾高原鳅相对高度最大, 肌肉层为西藏高原鳅相对最厚。中肠与后肠黏膜层相对厚度由大到小为异尾高原鳅>细尾高原鳅>西藏高原鳅。综上所述, 3种高原鳅的消化道结构均符合肉食性鱼类特征, 推测异尾高原鳅的结构特征适于消化更多的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分类研究的第一部分,对分布于四川省的副鳅属(Paracobitis)、条鳅属(Nemacheilus)和山鳅属(Oreias)鱼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这3个属分布在四川共有5种和亚种,其中乌江副鳅(Paracobitis wujiangensis sp.nov.)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西金线鲃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鲃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作者于广西环江县驯乐乡顺宁村采集到金线鲃属盲鱼5尾,经鉴定为一新种.新种眼睛完全退化,头后急剧隆起但尚未形成额骨突等体型特征与无眼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ophthalmus Chen et Chu,1988相似,而明显有别于属内其他物种.但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又存在明显区别:1)新种背鳍硬刺纤弱;而无眼金线鲃的背鳍硬刺比较粗壮;2)新种背部自额骨后隆起,但是额骨顶部并不隆起;无眼金线鲃则自眼眶上方的额骨顶部开始显著隆起,直至肩部;3)新种侧线平直;无眼金线鲃的侧线在腹鳍和臀鳍之间的上方有一比较明显的向上弯曲;4)新种胸鳍长,超过腹鳍起点;无眼金线鲃胸鳍不超过腹鳍起点;5)分布区亦有所不同,新种分布于柳江水系;无眼金线鲃则分布于南盘江水系.此外,在一些可测性状上二者亦有区别,在标准长与体高和头长的比例、尾柄长与尾柄高的比例、侧线鳞的数目等性状上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在广西都安县下坳乡一岩洞地下水中采到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金线NFDA2属一新种。新种与大鳞金线NFDA2S. macrolepis和陆良金线NFDA2S. macroscalus相近。但新种在背腹鳍相对位置以及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后缘具锯齿等方面与上述两种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该新种仅局限分布于洞穴中,就其生境来说也与上述两种更为不同。此外,新种头长与吻长和头长与眼径的比例是目前该属内已知最小的,眼明显偏大,反映出其对弱光生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广西洞穴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采自广西河池地区的洞穴鱼类一新种,并讨论了其分类地位。透明间条鳅,新种Heminoemacheilus hyalimus sp.nov.与同属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尾鳍分枝鳍条数目较少、须较短、眼睛完全退化、头较大和尾柄较细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鲤科鱼类一新种。Sauvage(1878)以上下唇具乳突等特征建立了方口鲃属Cosmochilus,迄今共3个种。新种命名为南腊方口鲃C.nanlaensis sp.nov.以乳突不发达、呈绒毛状;第一鳃弓鳃耙稀疏;上颌须呈退化状,口角须亦不发达;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短;侧线鳞数目偏少等特征易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文末附本属鱼类之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王丹  赵亚辉  张春光 《动物学报》2005,51(3):423-430
长期以来,国内绝大多数有关研究者将海鲇属Arius中腭骨齿单侧3群的个体鉴定为海鲇A.thalassinus。基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海鲇标本的研究发现,标本中存在两种腭骨齿的分化类型;经文献查证,其中一种应为双线海鲇A.bilineatus,该种在我国尚未见有研究报道,为一新记录种。双线海鲇与海鲇外形相似,但前者吻较钝,唇薄,腭骨齿于前部相连,游离脊椎骨数目较多(46—51 vs 38—43),臀鳍鳍条数较多(15—18 vs 1316),无囟门沟,从而可与后者相区别[动物学报51(3):423—430,2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中国平鳍鳅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的第二部分,对分布于我国的腹吸鳅亚科鱼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共记载了8属34种(包括亚种),其中有5个新种,1个新亚种以及1个国内新记录的属。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短吻鱼属鱼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吻鱼属Sikukia隶属于鲤科亚科(Cyprinidae:Barbinae),wv 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