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干制标本制作新法小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干制标本制作较困难。鱼类皮薄难剥离,稍不慎鳞片就会碰掉,鱼体整型难度也大;两栖类皮肤薄.弹性大,透性强不易定形;爬行动物如晰蜴和蛇,末端尾椎易断裂,不易剥制。而且这些标本易干燥变形,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制作小型鱼类形态标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前准备;2.剥离皮肤;3.支撑架制作与放置;4.缝合;5.配制填充材料;6.填充;7.装义眼与整理姿态;8.干燥,上色,生境制作与固定.与其他制作小型鱼类形态标本的方法相比,新方法中先缝合再填充的步骤,难度小,容易控制填充物的量,做出的标本形态更逼真.  相似文献   

3.
2010年3月和5月分别在北部湾口附近采获鲀科Tetraodontidae兔头鲀属Lagocephalus鱼类标本2尾,经形态学和DNA条形码分析,鉴定为兔头鲀L.lagocephalus(Linnaeus,1758),系我国鱼类1新纪录种。并对新纪录种——兔头鲀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相似文献   

4.
鱼类标本的剥制,属于脊椎动物标本制作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小型鱼类标本多为浸制保存,而大型标本(如鲟形目、鲶形目的鱼类)往往采用剥制的方法保存。文中仅以鲟形目大型鱼类标本剥制的体会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浸制标本的制作技术冯恩慧陈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博物馆,武汉430072)鱼类标本的制作通常采用浸制或剥制,由于小型有鳞鱼类的皮薄,且鳞片极易脱落,不易剥制。再则,浸制标本形态更逼真,不易变形。分类研究中多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为鉴别依...  相似文献   

6.
兽类学工作的最初一步就是采集调查。采集调查所获得的标本,并非捕获和采集到手就可以永久应用,必须加以处理。标本处理的方法甚多,制作方法的不同有:剥制法,浸制法,鞣制法及骨骼标本制作法等。亦有因标本用途的不同而分为:陈列标本和研究标本。  相似文献   

7.
制作鳞翅目昆虫针插标本的生殖器常将整个腹部取下,用NaOH溶液处理后,分离生殖器装片。这样针插标本就失去了腹部。为了保留腹部,或将标本重新还软,或将腹部取下还软,解部后再用虫胶粘回去。但这样做效果不好,鳞粉磨损太大,不易恢复旧观。我们做了一些小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干制的展翅标本稍加还软后,固定在泡沫塑料制成的展翅板上,使标本在操作过程中不会移动; 2.从生殖器与生殖前节间腹侧膜上,由后向前插入一昆虫针;再用一锋利的刀片将生殖节前两节的侧膜沿尾虫针割开一裂口;  相似文献   

8.
改进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步骤一般为去污、量体、剥皮、去肉、涂防腐剂、填装、缝合和整形固定 ,笔者在常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 ,做了如下几方面改进 :1)取脑方法 先将眼球挖出后 ,去尽头骨上的肌肉 ,用解剖刀将眼眶内与脑连接的骨切开 ,用镊子夹住脑膜一起连脑挖出 ,然后在脑颅腔内颅骨上、口腔内和眼眶等处涂上防腐剂 ,进行填装。2 )填装材料 选用废塑料薄膜或软塑料袋 ,洗净晾干后 ,做为填装材料 ,效果较好 ,其好处是 ,塑料薄膜本身不会产生寄生虫 ,填装后不会吸收羽皮上涂的防腐剂 ,可起到较好的防腐效果。3)义眼制作 先选取和鸟类眼球…  相似文献   

9.
我国寄生于鱼类的棘头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寄生于鱼类的棘头虫,过去已有Van Cleave(1926),Harada(1938),Achmerow(1959),汪溥钦(1966,1980),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等(1973),左文功等(1974),毛国良(1979)等的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沿海和山区采集鱼类寄生虫,又采得一些种类。此外,云南水产研究所鱼病室郭起治同志赠送昆明鱼类棘头虫标本,华中农学院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透明鱼类标本的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日本枪鱿、无针乌贼及短蛸3种经济头足类为实验材料,借鉴透明鱼类标本制作技术,首次探索了头足类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结果显示:在碱处理前应除去墨汁,避免后期墨囊破裂、墨汁流出污染标本头部;使用了阿利新蓝、甲苯胺蓝、番红O及茜素红4种染色剂,并证明这些染色剂对于头足类透明标本的染色具有良好的效果;标本充分透明后,清晰展现出内脏团、角质颚、海螵蛸等内部结构,为头足类分类鉴定提供了便利;在褪色步骤中,使用甘油、氢氧化钾混合液代替过氧化氢,避免了过氧化氢过度氧化处理标本造成发白起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