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型水母幼体生长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中国东、黄海,韩国西海岸以及日本海连年发生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对海洋渔业的生产活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水母暴发形成机制非常复杂,解释其发生机理并有效预报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大型水母的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体,足囊,横裂体到碟状体的幼体发育阶段属无性世代,幼蜇发育到成蜇阶段属有性世代。在早期生活史中,螅状体的足囊繁殖与横裂生殖是大型水母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对其成体的数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温度、盐度、光以及营养条件对大型水母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螅状体发育以及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盐度、光和营养条件在适温范围内,均对螅状体和横裂生殖有一定的影响,其上下限随水母种类和发育阶段有所变化。展望了大型水母早期幼体研究的发展趋势,如环境因子对不同种类的大型水母幼体生长机理的影响、多个环境因子对幼体的综合作用、动态的环境因子与大型水母幼体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沙蜇的频繁暴发给东亚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影响。在秋季,沙蜇成熟的雌雄水母体在沿岸水域聚集产卵,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的底栖螅状体,为螅状体种群数量进行补充。河口浅滩海域为沙蜇的繁育地,沿岸盐度较低,在秋季降雨期盐度多变,较低、多变的盐度可能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螅状体种群数量的补充。实验设置了4种不同盐度(15、20、25、30)试验组,在不同盐度下对沙蜇受精卵进行培养,探讨盐度对沙蜇早期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浮浪幼虫发育以及早期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沙蜇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0,发育基本与盐度25、30同步,盐度15受精卵细胞发育迟缓,发育率显著降低;浮浪幼虫发育适宜盐度为20和25,两组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率高于盐度15、30,盐度15时浮浪幼虫活力明显降低、发育迟缓,浮浪幼虫在盐度15时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可达8 d,但附着时间集中在培养后的3、4天,与其他组相同;早期螅状体幼体适宜盐度为20、25、30,早期螅状体存活率、相对增长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1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盐度显著影响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随着受精卵至螅状体的发育生长,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横裂生殖(strobilafion)是大多数钵水母(Scyphomedusac)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指螅状幼体经分节(segmentation)和变态(metamorphosis)两个紧密联系的发育阶段产生碟状幼体的全过程(Spangenberg,1965)。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横裂生殖是一个重要环节(丁耕芜、陈介康,1981);就经济意义而言,人类食用的是海蜇水母型成体,只有通过横裂生殖才能产生实质为幼水母的碟状幼体。因此,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诱导和抑制条件,无论对发育生物学研究,或以人工手段培育出大量海蜇幼水母用于水产增殖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色霞水母生活史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婧  刘春洋  王燕青  王彬 《动物学报》2006,52(2):389-395
本文首次描述了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至碟状体的生活史。(1)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以及浮浪幼虫等在内的胚胎发育各期均在开放的水体中,在20·8 -21·4℃浮浪幼虫于受精后14 h出现; (2)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除了浮浪体囊外,螅状体还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 (3)尽管偶而产生2个碟状体但仍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 (4)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 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 (5)雌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卵和受精是非常重要的因子[动物学报52 (2) : 389 -395 , 2006]。  相似文献   

5.
记录了中国产信阳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xinyangensis)的生活史及各阶段主要发育特征。25~28℃条件下,卵受精23h后发育成长0.14~0.21mm的圆棍状浮浪幼虫,养殖环境下,浮浪幼虫在水中漂浮3~5d后固定到人工玻璃底质上,3~4d后发育成长度0.3~0.6mm的螅状体。水螅体产生无纤毛的类浮浪幼虫形成新的螅状体。一个螅状体成熟后产生一个水母芽,新释放的幼水母具有16只触手。  相似文献   

6.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水螅体无性生殖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的过程和形态变化。25℃时类浮浪幼虫胞芽经过93 h后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换用带有虫黄藻的天然海水并将培养温度从25℃升至27℃后,水螅体开始横裂,萼部触手环下方产生缢痕。水螅体横裂开始47 h后,缢痕更加明显,其上方部分发育为碟状幼体,后期碟状体搏动越来越频繁,最后释放。释放后的碟状体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21 d后可发育为水母幼体。巴布亚硝水母虽然只有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一种无性生殖方式,但繁殖速度较快,27℃时1个水螅体平均1 d可产生1.7个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可在3或4 d的短时间内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胚胎发育和足囊萌发进行连续观察,发现海蜇四触手螅状体存在2种形成方式:第一种方式为海蜇受精卵在水温(26±1)℃条件下经6 h发育到浮浪幼虫期,浮浪幼虫25 h后经过杯状体阶段,变态发育成四触手螅状体,进入附着生活阶段;第二种方式为足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首先形成杯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蛋白银染色等方法研究了海蜇胚胎发育和变态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 (1)海蜇自受精卵至原肠期阶段细胞均等分裂, 细胞间存在大量连接, 细胞形态相近, 未出现显著分化; (2)海蜇自早期浮浪游虫阶段, 其外胚层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化, 至4触手螅状体阶段外胚层细胞空泡体积逐渐增大, 而内胚层细胞仅在4触手螅状体阶段才出现空泡化。伴随着外胚层细胞空泡化比例的增大, 杯状体和4触手螅状体阶段出现疑似凋亡小体结构; (3)刺细胞分化于早期浮浪游虫期的外胚层近中胶层区域, 而后逐渐向外转移, 至4触手螅状体阶段发育成熟并转移至表面; (4)纤毛形成于早期浮浪幼虫, 在杯状体阶段逐渐退化, 并于4触手螅状体阶段完全消失; (5)在海蜇早期发育各个阶段, 其内部均发现大量着色较深的卵黄体, 且在浮浪游虫阶段首次发现了海蜇外层细胞主动吞噬细菌现象, 表明海蜇早期发育营养来自内源性和外源性两部分。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刺胞动物早期发育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月水母是全球近岸海域的主要致灾水母种类之一,其螅状体的繁殖情况与种群数量是影响水母暴发的重要因素.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高温(21 ℃)和低温(12 ℃)条件下,不同盐度梯度对螅状体存活与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条件下,盐度15~40时螅状体存活率均大于90%,适合出芽生殖盐度范围为20~32,其中28为最适盐度;在低盐(≤15)或高盐(≥36)环境下,螅状体会进行足囊生殖以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低温条件下,20~40盐度组螅状体存活率均大于90%,20~32盐度组适于螅状体出芽生殖,其中28盐度组出芽生殖效率最高;20~40盐度适于横裂生殖,其中28~32盐度组最利于螅状体横裂生殖. 说明海月水母螅状体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一定范围内盐度对螅状体无性生殖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东海水螅水母环境适应与生态类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 N、118°30′—128°00′ 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依据丰度和同步表层温、盐度数据,采用曲线拟合构造了数学模型,并结合地理分布分析对东海水螅水母最适温度、最适盐度和生态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水螅水母适温环境多样,最适温度低于20 ℃的有15种,在20 ℃~22.5 ℃之间的有8种,在22.5 ℃~25 ℃之间的有12种,超过25 ℃的有17种;大多数物种(32种)最适盐度为32~34,大于34的有13种,在30~32之间的有6种,低于30的仅出现2种.水螅水母大多数物种生存的盐度区间较窄,它们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限.嵊山秀氏水母等2种属暖温带近海种,八囊摇篮水母等13种属暖温带外海种,宽外肋水母等8种属亚热带近海种,半口壮丽水母等5种具有热带大洋种特征,四叶小舌水母等25种属亚热带外海种.东海水螅水母的许多物种可作为东海水团重要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11.
12.
1992年3月至11月,我们在海南和长沙两地,先后使用38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两用不育系,三系不育系及普通核不育系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筛选出7种较为有效的调控剂,代号为CR1—CR7,其中CR5和CR7表现较为突出。这些调控剂对两用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且CR1和CR2还能在可育条件下提高培矮64S的结实率,但所有调控剂对普通核不育系均无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茶多酚(POT)对油梨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POT与BHA、BHT对油梨油的抗氧化效能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POT是一种高效的油梨油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16.
硼营养与植物细胞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中,植物缺硼最为普遍,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硼的生理功能和硼肥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硼元素的特殊性,至今对硼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基本生理功能仍不十分清楚。不同植物的缺硼症状尽管各不相同,但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就是根尖和茎尖的伸长首先受到抑制。顶端生长依赖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由此可见,硼必然首先影响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硼对细胞分裂的影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hittington〔1〕曾报道缺硼减少大豆有丝分…  相似文献   

17.
臭氧对几种园艺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8.
Wounds were made at various times of the year on the trunks and large branches of apple trees with a 1 in. bit and treated with a number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lanoline paste. The healing of these wounds was followed through two growing seasons by tracing and measuring the area of exposed wood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wounding.
Callus growth was practically confined to the summer months. Development of callus was improved by applications of lanoline, and the lanoline effect c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following treatment by the addition of certain growth-stimulating compounds including 4-chloro-3:5-di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an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ndolyl-3-butyric acid probably also caused some stimulation. After the period of initial stimulation the rate of callusing wa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on treated as on untreated wounds.  相似文献   

19.
饥饿对七星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不同饥饿程度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得出:①饥饿不能改变七星瓢虫雌、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类型;②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间在各种饥饿条件下的捕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③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是Na=90/1+e0.94534-0.15745t和Na=90/1+e0.87285-0.12985t;④七星瓢虫雌、雄成虫之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8.3559x-1.2460和V=4.3487x-0.5964。  相似文献   

20.
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种群密度制约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郭水良  盛海燕 《植物研究》2002,22(2):236-240
本文调查了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种群密度对植株形态参数的影响。统计表明:北美车前营养生长期间,种群密度对形态参数的影响不大,在生殖生长期间,各形态参数受到种群密度较大的制约,单株叶数(Y1)、叶长(Y2)、叶宽(Y3)、鲜重(Y4)、根重(Y5)、花穗数(Y6)、花穗长(Y7)、花数(Y8)、花序重(Y9)和花穗重/营养体(Y10)与种群密度(X)存在如下关系:Y1=22.0428-2.3022lnX、Y2=21.4185+2.183lnX、Y3=4.9934-0.5048lnX、Y4=0.1567+699.574/X、Y5=7.7310X-0.7606、Y6=0.9019+318.886/X、Y7=2.4236+179.425/X、Y8=46.3069+6914.07/X、Y9=0.1382+15.9598/X和Y10=0.047+0.0002X。文章还比较了北美车前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在繁殖期的密度制约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