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树隐毡蚧 Cryptococcus ulmi Tang et Hao是近年来在北京和山西中部发现的一种榆树新害虫。本文首次详细记述和图示了该虫幼期各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简要报道了其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 1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 ,卵胎生 ,每雌产仔 2 3~ 2 5头 ,平均值 35.2头。  相似文献   

2.
紫薇毡蚧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紫薇毡蚧EriococcusLagerostroemiae Kuwana的种群生物学特性。该虫80年末传入贵州,在贵阳地区每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极重,越冬代是第3、4两代的混合群体,越冬虫态有卵、若虫和蛹。分别估测了卵、雄若虫、蛹、雌若虫和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T0)和有效积温(K)。周年虫口变动有两个高峰: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11月至翌年4月,因寄主休眠和低温导致虫口缓慢下降。雌成虫产卵量与寄主生长势好坏有关。控制紫薇毡蚧虫口最有效的天敌是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 Silverstri。药液涂干并辅之具内吸作用的杀虫药液灌根是目前较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园林重要害虫沿海榆毡蚧Eriococcus costatus(Danzig)在山西太谷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及预蛹越冬。雌虫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成虫完成生活史。雄虫则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冬前蛹(无翅型)、无翅雄成虫和部分若虫到冬后化蛹(有翅型)、有翅雄成虫,完成其生活史。影响该虫种群动态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食料、天敌等,其中湿度在初孵若虫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4月上中旬为该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杀虫剂宜采用内吸性、触杀型的,且脂溶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我国山西历山蓝萼香茶菜Isodon glaucocalyx 根部的根毡蚧属1新种,香茶菜根毡蚧Rhizococcus isodon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香茶菜根毡蚧,新种Rhizococcus isodoni sp.nov.(图1~3)雌成虫活体黄褐色,体被白色平滑卵囊.玻片上,雌成虫卵圆形,体长1.23~2.98 mm,宽0.70~2.03 mm.触角6或7节.肛环毛10根.尾瓣内缘光滑无齿,每侧背刺3根,外侧1根长58 ~ 78 μm,宽6~8μm;内侧2根,靠基部的长38~45μm,宽4~5μm;靠端部的长53~ 65 μm,宽3~5μm.尾片存在.喙3节,基、中、端节各有2、1、5对刚毛.足发达,胫节短于跗节,后足基节有大量透明孔.盘腺为五格腺或七格腺,主要分布于体腹面的中区、气门附近和腹部各节.十字孔腺分布于头和前中胸腹面的亚中区和亚缘区.腹杯状管有大小2种,其中小杯状只分布在腹部.背杯状管与腹面大杯状管同大,散布于全背,并在胸、腹部呈横带.微管腺散布于全背和腹面体缘及胸部亚缘区.腹刺圆锥状,在体缘成1纵列.背刺圆锥状,按大小分为3种:大刺长65~75 μm,宽10 ~ 15μm;小刺长25 ~48μm,宽5~9 μm;微刺长6 ~9 μm.其中大、小刺只分布在体缘,成1纵列,腹部Ⅰ~Ⅶ节每节每侧大刺2个,小刺0~2个;微刺散布于全背;腹部第Ⅷ节无肛前刺.新种区别于根毡蚧属其它种类的特征为:1)后足基节有大量透明孔;2)肛环毛10根;3)尾瓣外缘背刺细长.正模♀,山西沁水历山富裕河,海拔1 523m,2012-07-26,南楠采于蓝萼香茶菜根部.副模:6♀♀,同正模;5♀♀,山西沁水历山西峡沟,海拔1 548m,2012-07-23,南楠采于蓝萼香茶菜根部.词源:新种种名源自寄主植物Isodon glaucocalyx的属名.  相似文献   

5.
研究棉花粉蚧雄成虫对不同虫态、不同日龄雌虫的性选择以及雌雄成虫日交配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雄虫对不同虫态以及不同日龄雌虫(3龄若虫、1日龄至8日龄处女雌成虫、已交配雌成虫)的选择性,观察了雄虫与雌成虫日交配节律。结果表明,雄成虫对4日龄处女雌成虫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虫态和日龄,一天内扶桑绵粉蚧交配高峰期出现在7∶00-9∶00。因此,推测4日龄处女雌成虫和上午7∶00-9∶00可能是释放性外激素的旺盛虫期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1,54(2):246-252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 RH 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 2龄若虫、预蛹、 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 d,总历期约为47~59 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 d,总历期约为20~26 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 略微透明; 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 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 雄虫;3龄雌若虫, 体表有薄层蜡粉, 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 形成纵向黑色条斑, 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 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 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柿绒蚧 Eriococcus kaki Kuwana属同翅目绒蚧科,又名柿绵蚧或柿绒粉蚧,是我县柿树上重要害虫。成虫、若虫群集在枝干、叶片和果实上吸食汁液,受害严重枝干干枯,轻则树势衰弱影响产量。果实受害,初呈黄绿色小斑,终于形成大黑斑,重者落果,轻者影响品质,叶片受害重则造成畸形枯萎。 此虫若虫危害期长于成虫,但雌成虫产卵期需要吸食大量汁液,为害更烈。据柿园调查:广西月柿重于本地珠柿,冬柿、■柿;以枝干树龄来看,二、三年生枝条和幼龄树受害重于中年树和老果枝。 据近年来果园调查观察,此虫在海拔630…  相似文献   

8.
刺毡蚧属Aculeococcus为Lepage氏于1941年所建立,直至目前只知一个属模种,且半世纪来未作形态重描,是一个世界有名的古老疑难属。Lepage当年发表时,未能确定科位,直至Ferris[1]氏在1957年取得一个标本加以研究后,由其第一龄若虫具有像实状体刺而判定应属毡蚧科Eriococcidae,以后Hoy[2](1962:6)和Morrisons[3](1966:3)等均沿其说,然而对其在科内的地位,文献中却从未触及。我们最近整理此科历年所存标本,发现一新种已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存在,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山西农业大学蚧虫标本室。1本届…  相似文献   

9.
热带拂粉蚧Ferrisia malvastra(McDaniel),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30科58种植物,分布29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6月于云南省大理市一未知植物上发现该虫,这是该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本文重新描述了热带拂粉蚧雌成虫形态特征并附特征图,并介绍其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害虫棉花粉蚧雄虫生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61-666
采用单头雄虫与不同数量雌虫配比的方法研究了棉花粉蚧雄虫的生殖能力。结果表明,与1~7头雌虫配比,雄虫的交配成功率分别为94.4%、91.2%、85.4%、80.7%、77.7%、69.5%、66.2%;产仔雌虫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方程Ff=5.2159EXP(-2.5304EXP (-0.421739N)),1头雄虫平均可以满足4~5 头雌虫生殖需要,最多为5.22头;与单头雄虫交配后雌虫总产仔量由358.8头增大至1274.2头,其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符合S型增长曲线F?t=1524.589e-1.3922/N,总产仔量最大可达1525头;单雌产仔量先由358.8头上升至427.6头,其后逐渐下降至266.5头;子代性比(♀:♂)变化无规律,为1.13~1.86;子代中雌虫数量由206.1头增大到727.4头,其数量与雌雄性比关系可由F?of=840.1124e-1.2599/N描述,最大值是840头。  相似文献   

11.
考氏把盾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86-1989年室内外饲养观察,该虫在广州1年发生6代,以雌成虫在被害枝上越冬。1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田间若虫于2月上中旬、4月下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出现5次高峰。该虫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主要有中华草岭、尼氏钝绥螨。寄生性优势种天敌主要为跳小蜂科的一种小蜂(学名特定),对雌成虫的寄虫生率高达63%~76%。加强观赏植物管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适时施用40%氧乐果、25%喹硫磷、40%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86~1989年室内外饲养观察,该虫在广州1年发生6代,以雌成虫在被害枝叶上越冬。1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田间若虫于2月上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出现5次高峰。该虫的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主要有中华草岭、尼氏钝绥螨。寄生性优势种天敌主要为跳小蜂科的一种小峰(学名待定),对雌成虫的寄生率高达63%~76%。加强观赏植物管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适时施用40%氧乐果、25%喹硫磷、40%速扑杀乳油或60%柴油乳剂,能很好地控制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扶桑绵粉蚧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鑫  陆永跃  曾玲  王琳 《环境昆虫学报》2009,31(4):381-383,394
本文测定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除卵期以外其它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该虫过冷却点以1龄若虫最低,为-24.02℃;雄虫预蛹次之,为-22.13℃;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雄成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逐渐升高,分别为-21.08℃、-20.25℃、-19.05℃、-18.42℃、-17.91℃、-16.89℃.体液结冰点也以1龄若虫最低,为-23.2℃;雄虫预蛹次之,为-19.09℃;雄虫蛹、雄虫2龄若虫、雌虫3龄若虫、雌虫2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体液结冰点逐渐升高,分别为-16.64%、-15.81℃、-13.92℃、-13.20℃、-12.85℃、-12.79℃.试验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过冷却点低,耐寒性较强,可能适宜在中国北部更广泛的区域生存.  相似文献   

14.
菠萝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和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是菠萝等热带水果上的重要害虫,是我国进出境水果贸易中均需要检疫处理的对象。为了建立适合菠萝等水果上这两种粉蚧的检疫处理技术,本研究采用80、130、180、230和280 Gyγ-射线辐照处理了两种粉蚧的若虫和成虫。结果表明,两种粉蚧对γ射线的剂量反应基本一致,表现为随虫龄增大对辐照的耐受性增强,以雌成虫为最强。采用230Gy辐照若虫,两种粉蚧各若虫均不产生F1代活虫体,并且菠萝粉蚧1龄若虫在该剂量下不能发育至雌成虫。以230 Gy辐照成虫,两种粉蚧均产生F1代雌成虫,但不产生F2代。以240 Gy剂量大规模辐照处理3龄若虫和雌成虫,表明该剂量足以阻止两种粉蚧繁殖,该剂量可作为这两种粉蚧辐照处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柿绒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元  石祥  吴修铃 《昆虫知识》2001,38(6):460-461
柿绒蚧EriococcuskakiKuwana又称柿刺粉蚧、柿毡蚧 ,属同翅目绒蚧科 ,在我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均有发生。该虫在山东省枣庄市区柿树上发生 ,危害严重 ,如成龄的柿树被害株率达到 70 %以上 ,在柿树上取不同部位 50支长 1 0cm的枝条 ,平均虫口密度为 3 3头 ,造成柿果大量脱落 ,导致柿果减产 3 0 %~ 40 %。作者于 1 998~ 1 999年在峄城区阴平镇对柿绒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进行观察与研究 ,简要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1 1 雌成虫体被为介壳 ,体椭圆形 ,颜色暗紫色 ,体长3mm ,宽 2mm …  相似文献   

16.
茶椰圆蚧的重要天敌——日本方头甲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了日本方头甲的种群动态,捕食习性、功能反应、干扰反应与农药毒性,结果表明,日本方头甲在福安社口茶园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与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发生期跟随现象明显,对第二代茶椰圆蚧控制作用强。成虫和幼虫均或捕食各个虫态的茶椰圆蚧,成虫捕食具有日节律;雌成虫的捕食最大于雄成虫,雌、雄成虫捕食茶椰圆蚧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雌成虫在10℃下捕食率最低,15℃次之,35℃最高,在10-3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我国河南省嵩县白云山红桦 Betula ablosinensis上的隙毡蚧属1新种:红桦隙毡蚧Kuwanina betula sp.nov..同时给出了该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高文呈 《昆虫学报》1987,(3):271-276
黑叉胸花蝽Dufouriella ater(Dufour)在文登地区一年发生4代, 以成虫越冬,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和若虫均可捕食日本松干蚧, 对松干蚧种群数量起着控制作用.成虫羽化后即行交配, 未经交配的雌虫不能产卵.若虫中84.6%为5龄, 仅少数为4龄虫.米蛾卵和大蜡螟卵是饲养繁殖黑叉胸花蝽成虫和若虫的良好饲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扶桑绵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食物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对扶桑绵粉蚧不同龄期若虫和初羽化雌成虫存活率和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扶桑绵粉蚧不同虫态在饥饿条件下存活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雌成虫〉2龄若虫=3龄若虫〉1龄若虫。扶桑绵粉蚧各龄若虫和雌成虫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其中,雌成虫存活率下降速度较慢,完全饥饿8d后存活率仍有50%左右;2、3龄若虫50%个体死亡需要饥饿的时间约为6d,1龄若虫约需5.5d。饥饿会显著降低1龄若虫存活率,但对2、3龄若虫没有显著影响。扶桑绵粉蚧雌成虫饥饿4d对其产卵前期、平均每头雌虫一生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寿命显著低于对照。【结论与意义】扶桑绵粉蚧耐饥力较强,这有助于它在野外建立种群。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扶桑绵粉蚧的入侵潜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绛蚧属1新种--版纳绛蚧Kermes bannaensis Liu sp.nov.,对其雌、雄成虫和一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图示。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