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92号标本的形态研究,对陕西省猬亚科Erinaceinae进行分类修订。查明陕西榆林市附近的刺猬不是达乌尔猬,而Thomas(1908)将该地刺猬miodon订为独立种的观点是正确的,并按王应祥(2003)的观点取中文名为小齿猬,归入林猬属。经分类整理,陕西省猬亚科有3属5种,即: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达乌尔猬(Mesechinus dauuricus)、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林猬(Mesechinus hughi)及小齿猬(Mesechinus miodon)。最后,提供陕西省分布的猬亚科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正林猬属(Mesechinus)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猬科(Erinaceidae)猬亚科(Erinaceinae),包含达乌尔猬(M. dauuricus)、侯氏猬(M. hughi)、小齿猬(M. miodon)和高黎贡林猬(M. wangi) 4种(Ai et al.,2018)。该属曾被归入刺猬属(Erinaceus)(Pavlinov and Rossolimo,1987)或大耳猬属(Hemiechinus)(Corbet,1988)。  相似文献   

3.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片法对分布在陕西榆林小壕兔地区的小齿猬Mesechinus miodon种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齿猬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4,臂数NF=87,同时由于存在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使得观察计数染色体2n=46,2n=48的中期细胞出现频率有所升高,故小齿猬核型可以简化描述为2n=♂44~48,NF=87~95,18(m)+24(sm)+0~4 B m(m或sm),XY(st,t),支持Thomas等将miodon认作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自Thomas(1908)发现小齿猬Mesechinus miodon以来,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作者对陕西境内采集到的16只小齿猬标本进行了形态特征、染色体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小齿猬外形、头骨、牙齿等具有独立特征,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4,并存在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不同于其它种,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均支持Thomas等将其作为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分类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花果标本定株采集的基础上,对新疆地区胡颓子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进行了探讨,对目前记载的新疆胡颓子属种类进行了整理,共确定新疆地区分布有胡颓子属3种1变种:尖果沙枣(E. oxycarpa Schlecht.)、沙枣(E. angustifolia L.)、东方沙枣(E. angustifolia var. orientalis(L.) Kuntze)、大果沙枣(E. moorcroftii Wall. ex Schlecht.),并对其中部分种类的特征描述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于2010年2月22日在陕西省榆林地区调查陕北冬季鸟类时,在榆林市农业生态示范园(N38°15′06.9″,E109°44′39.0″,海拔1072m)发现10余只集小群活动的巨嘴沙雀(Rhodopechys obsoleta)并拍到照片(图1)。此处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用HPLC法研究了具8位异戊烯基的黄酮醇甙类(A类)及一般结构的黄酮醇甙类(B类)在淫羊 藿属Epimedium L.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得到一些具分类学意义的结论。1)依据化学成分可将 Epimedium 分为3群:A群,主要含A类成分;B群,主要含B类成分;AB群,两类化合物含量都高。B 群的8个类群(种或亚种)有多项演化程度较高的形态特征,它可能是Epimedium发展演化中较为进化 的一个分支群。—朋群的种类为本屑较原始的类群,因而在化学性状上有朋群→A群、AB群→B群的 演化趋势,与形态演化趋势基本相关。A、B、AB群的划分与现有分类系统不一致,也与花粉、染色体C 带的结果不很吻合。2)分布于地中海的E. alpinum因有较高含量的厶2类成分(A类中4'-OH的一类 化合物)而体现了与中国的原始类群的一些联系。3)E. davidii和E. ecalcaratum的化学成分几乎相 同,表明花瓣距的有无在Epimedium中的原始类群可能不具重要的分类价值。4)HPLC图谱为E.Х fanjingshanense这一杂交种的亲本来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研究结果为建立一个合理的Epimedium的分类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杜巍 《生物资源》2021,(2):204-204
正蝟实(Kolkwitzia amabilis Graebn.)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蝟实属(Kolkwitzia)植物,多年生小灌木,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珍稀植物~([1]),常生于海拔300~1 340 m的阳坡或半阳坡,在土层薄、岩石裸露的阳坡亦能正常生长~([2])。蝟实环境适应性极强,可在最低-21℃的极端温度下生存,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河南、甘肃、河北、湖北、陕西、山西等省~([2])。蝟实多分布于疏林的边缘,群落为旱生的灌木,群落构成单一,其上层的乔木层物种稀少或没有~([3])。  相似文献   

9.
甘肃兰州—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兰州皋兰山北坡新发现一小哺乳动物群,计有短面蝟类 Metexallerix gaolanshanensis gen. et sp. nov.,梳趾鼠类 Tataromys suni, T. grangeri, T. sp., Leptotataromys cf. gracilidens 和圆柱鼠类 Tsaganomys altaicus. 其时代可能相当于欧洲的 Aquitanian 期.按照现今地质年代的划分,它应划入早中新世.皋兰山短面蝟的发现表明在大约距今21百万年前后亚洲和北美之间有过动物群交流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来自北美和亚洲10个四倍体披碱草属物种Elymus(StStHH)的核型.其核型属于1A或2A型,核型公式如下:24m+4sm(2sat)(加拿大披碱草E. canadensis);20m+8sm(4sat)(E. elymoides);20m+8sm(4sat)(E. glaucus);22m+6sm(4sat)(E.lanceolatus);22m+6sm(2sat)(E. mutabilis);22m+6sm(2sat)(老芒麦.E.sibiricus);24m+4sm(E.trachycaulus);22m+4sm+2st(2sat)(E.trachycaulus ssp.subsecundus);24m+4sm(4sat)(E.virginicus);20m+8sm(4sat)(E.wawawaiensis).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 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 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 气候温暖, 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相似文献   

12.
应用ISSR分子标记揭示了5种缘毛类纤毛虫(Carchesium polypinum,Epistylis chrysemydis,E.plicatilis,E.urceolata和Vorticella campanula)的遗传关系.从34个引物中筛选到13个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研究.得到的遗传距离(0.666 7~1.000 0)显示ISSR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依据构建的UPGMA聚类树,V.campanula首先和其他种类分开;C.polypinum和E.chrysemydis聚在了一起;在3种Epistylis纤毛虫中,E.plicatilis和E.urceolata聚在了一起.对比由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1)ISSR引物在缘毛类纤毛虫基因组中可以得到多态扩增;2)C.polypinum与Epistylis的关系近于V.campanula,在缘毛类纤毛虫分类中,单生或群居是重要的系统发育特征;3)E.plicatilis和E.urceolata的关系近于E.chrysemydis.在Epistylis属纤毛虫中,柄的中空与否是一个有用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特征.本研究表明ISSR方法在纤毛虫相近和相似种遗传关系研究中是一种新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北部榆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过去资料甚少。1983年6月16日—10月9日,笔者在府谷、神木、榆林、佳县、定边、绥德等县,对两栖、爬行动物做了调查。共捕获两栖纲动物标本572号,隶于5种(亚种),2属2科1目,陕西省新纪录: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共捕获爬行纲标本1001号,隶于11种(亚种),9属6科3目,陕西省新纪录:耳疣壁虎Gekko auriverrucosus、密点麻蜥指名亚种Eremias multiocellatu multiocellata、密点麻蜥叶城亚种E.m.yarkandensis。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信息报告人访谈法以及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金佛山地区居民利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的种类及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常用的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共55科100属117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以蔷薇科(Rosaceae)(15种)、菊科(Asteraceae)(13种)和百合科(Liliaceae)(11种)种类较多。根据食用价值,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可以分为茶饮类(代茶类54种和药酒类18种)、野菜类(46种)、野果类(水果类24种和坚果类2种)、调味品类(5种)和淀粉类(3种)。根据药食两用植物的食用部位,食用部位为嫩茎叶(32种)、根(31种)和果(29种)的种类较多,食用部位为叶(嫩叶)(14种)和全株(10种)的种类也较多,其他食用部位的种类较少。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共具有45种药效,其中具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滋补、止血、止咳、活血、利尿、化痰、促消化和消肿等药效的种类较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金佛山地区居民拥有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传统知识与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保健治病的需求有关。该地区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主要通过家庭中长辈向晚辈口授手传的方式传承。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应用对金佛山地区居民在家乡生产创业、改善当地居民经济条件、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探讨石斑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aes)、青石斑鱼(E.awoara)、六带石斑鱼(E.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brunneus),长棘石斑鱼(E.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spilotoceps),巨石斑鱼(E.tauvina)以及石斑鱼亚科侧牙鲈属的侧牙鲈(Variola louti)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402bp的序列,结合GenBank提供的7种中国无记录的石斑鱼:青铜石斑鱼(E.aeneus)、海丰石斑鱼(E.haifensis)、犬牙石斑鱼(E.caninus)、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白斑石斑鱼(E.multinotatus)、德氏石斑鱼(E.drummondhayi)、淡点石斑鱼(E.labriformis),把这14种石斑鱼作为内群,对他们的序列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同为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的侧牙鲈属(Variola)的侧牙鲈作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对内、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14种石斑鱼402bp的mtDNA Cytb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上,A+T的含量为53.6%高于G+C含量(46.4%),序列中转换颠换比为4.78,没有突变饱和;(2)青石斑鱼与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与巨石斑鱼、长棘石斑鱼与吻斑石斑鱼分别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3)系统树中,大西洋与太平洋种类各枝交替汇合,表明石斑鱼的Cytb序列有严格的保守性,也可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揭示在良种选配或遗传管理时,避免居于同枝的石斑鱼混交,将大西洋种类与太平洋种类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野生和引种栽培植物的观察,结合文献和标本的查阅,对中国秋海棠属植物斑叶类资源及叶斑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分布的203种(含变种和亚种)秋海棠属植物中有斑纹的种类达84种,叶斑色彩多表现为淡绿色、银绿色、银白色、白色.从园艺学角度出发,根据中国秋海棠属植物斑纹在叶片的分布位置,首次提出了中国秋海棠属植物叶斑分类标准,并对观察到的斑叶类秋海棠进行了分类,方便人们选择利用.根据斑纹与叶脉的关系分为叶脉相关类型(Ⅰ)和非叶脉相关类型(Ⅱ),前者细分为脉间斑纹类(Ⅰ A)、沿脉斑纹类(Ⅰ B)、中脉及脉间斑纹类(ⅠC)3种,后者细分为环状面斑类(ⅡA)、掌状面斑类(ⅡB)、近完全面斑类(ⅡC)、完全面斑类(ⅡD)、混合面斑类(ⅡE)和不规则面斑类(ⅡF)6种.中国产野生秋海棠属植物中较常见的叶斑类型为Ⅰ A1、ⅠA2、Ⅰ B1、Ⅰ B2和ⅡA.同时对叶斑的产生机理和遗传特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中国斑叶类秋海棠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叶斑类型的多样性极其丰富,有望通过研究摸清其遗传特性,实现特定观赏性状新品种的定向选育.  相似文献   

17.
(鱼叚)虎鱼类为暖水性和温水性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绝大部分栖息于沿海,少数种类生活于河口及江河淡水中。据近年调查,我国淡水(鱼叚)虎鱼类约30种,较邻近国家为盛。 浙江省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淡水(鱼叚)虎鱼类的种类不少。最早对浙江淡水(鱼叚)虎鱼类进行研究的是Sauvage,H.E.和Dabty(1874)在“中国淡水鱼类记述”一文申报道二种(鱼叚)虎鱼类新种,一为采自宁波的戴氏塘鳢Eleotris davidi,另一为采自浙江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上海某养殖场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发生死亡的病因,研究致病菌分类地位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通过病原菌的筛查和回感试验,确定发病原因,对16S rRNA基因、gyrB和rpoB管家基因测序,建立病原菌系统进化树,结合API-32E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的生理生化进行鉴定,综合判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根据已报道的7个毒力基因fimA、citC、gadB、mukF、katB、esrB和sodB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研究病原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致病菌GY15是导致异育银鲫发病的原因,GY15的16S rRNA、gyrB和rpoB基因与已报道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相似性在99%以上,构建系统进化树和API鉴定确定该菌株为E.tarda,腹腔注射回感可导致异育银鲫死亡,半致死浓度(LD_(50))为4.26×105 CFU/m L;已报道的7种毒力基因在该致病菌中均能被检测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等15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18种药物表现为耐药。【结论】首次报道E.tarda可感染异育银鲫,它对异育银鲫的养殖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画眉科鸟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记录在中国有分布的鹛类计142种,占世界鹛类纪录种总数284种的50%.由于该类群的种类繁多,形态和生态习性多样,其分类问题历来受分类学者的关注,且争议较大.本文尝试以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解决传统分类中遗留的问题.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共有20属59种鹛类作为内群、14个相关物种作为外群,分子标记分别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ty 6,846 bp)和核内重组引导基因(RAG-1,870 bp),以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画眉科鸟类明显被分为2大支系,一支由噪鹛Garrulax、希鹛Minla、薮鹛Liocichla、相思鸟Leiothrix、奇鹛Heterophasia、穗鹛Stachyris、钩嘴鹛Pomatorhinus、凤鹛Yuhina、及部分雀鹛Alcippe等属的种类构成,另一支由鸦雀属Paradoxornis和山鹛Rhopophilus pekinensis、及部分雀鹛属的种类构成,2支都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各个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致得到解决,传统分类体系中噪鹛属、雀鹛属、鸦雀属、凤鹛属、穗鹛属的单系性不能成立;证实绣眼鸟属Zosteropidae、山鹛和林莺属Sylvia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白腹凤鹛Yuhina.zantholeuca、鹏鹛属Pteruthius和文须雀Panurus biarmicus与鹛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并提出小鳞胸鹪鹛Pnoepyga pusilla有可能不是画眉科种类,其分类地位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山西短棘猬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5月到7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华北生物研究所协作,于山西省中条山地区的区系调查工作中,曾自历山采到3号刺蝟标本和拾得一个蝟皮,经作者研究,认为系短棘蝟属之一新种,定名为林蝟Hemiechinus sylvaticus,sp.nov.;现予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