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空间数据处理系统,能完成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与输出地图等工作;它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为解决空间问题和地理决策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从简单的信息管理发展到了综合分析、综合评价及决策支持等高级应用阶段。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是“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的主要工作之一。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对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实现保护区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为保护区发展规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制图工具。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空间数据与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地学、资源环境科学、遥感等空间分析技术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空间特征数据的采集、存贮、分析处理、转换及显示等功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乡发展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生物保护的重要工具。本文在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栖息地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自然保护区物种栖息地的研究,对保护区的管理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对保护区栖息地的研究提供一套数量研究方法,以盐城自然保护区为案例,以丹顶鹤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为变量处理工具,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变量因素的初选,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终确定影响栖息地分布的因素最后就研究结果,针对保护区的经济开发及保护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界保护区与和平公园的基本含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献溥  郭柯 《广西植物》2004,24(3):220-223
跨界保护区是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 ,而和平公园是跨界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行政管理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深入合作的迫切要求 ,这类保护区正在蓬勃的兴起。该文主要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期待引起国内从事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同事和有关方面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全球物种多样性的持续下降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任务尤其艰巨。海洋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何对其成效进行评估是当前研究热点。然而, 目前针对海洋保护区的评估体系较少, 而且评估指标多侧重于管理成效。近年来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的建立, 以及多种新技术(如遥感、声呐系统、卫星追踪、基因组学等)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 使得从生态系统到基因水平的多层次连续监测成为可能。基于此, 建议未来我国海洋保护区成效评估应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 加强长期科学监测, 建立并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 发展跨学科的综合保护成效评估体系, 加强基于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保护成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GAP分析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建立自然保护区已经被证实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尽管被保护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但保护区并没有有效的保护全部的生物多样性.因此,GAP分析应运而生,它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图像并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来寻找现存保护区中没有的动物型和植被型.这些保护空缺(gaps)将在下一步的保护计划中优先被保护.从GAP分析的双重目标、利用数字地图层将物种分布信息和已经建立的保护区叠制的方法等方面叙述了它的基本理论、基本步骤和国内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我国GAP分析工作的一些不足:绝大部分地区的保护区的有效性还未评估;所做工作没有涉及到通过遥感图像制备地表植被图和获得与生境栖息地相关的精确的物种分布数据、不同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GAP分析研究还有大量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圈保护区是一个开放的资源管理基地。它将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除具有一般保护区所具有的保护功能以外,生物圈保护区还具有促进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发展功能以及开展科学研究,教育,监测,培训,示范,信息交流等后勤支持功能,它最鲜明的特色在于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参与,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世界银行(WB)/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开发的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调查表,对中国535个自然保护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结果表明: 535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分数为51.95分,其中分数低于60分的保护区占69.35%,说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总体偏低;不同保护区级别和建立时间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得分的差异显著(P<0.01),保护区级别越高、建立时间越长,管理有效性的分数越高;而不同保护区面积和类型间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分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基础、管理机制、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4个指标类别的平均分数分别为1.55、1.44、1.52和1.90分;从全部指标的得分情况来看,保护对象的管理、保护状况、保护区边界、资源管理和保护区机构是平均分数最高的指标,设备使用和维护、社区共管、事业费、经费管理、保护区管理体制及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平均分数最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与制度已基本建立,重要的保护对象和价值基本得到了保护,但在管理机制和基础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经费分配机制和经费管理机制、内部建设以及社区参与3个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1993~1994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分别在卧龙、梅花山、盐城自然保护区组织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保护区管理的小型项目。这些小型项目的特点是:靠保护区域研究单位自身的十分有限的经费支持、短小精干的队伍、旨在短期内取得应用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卧龙的项目已于1995年初完成。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它的实际成果的同时,也很有必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保护区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框架、目标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作了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应用这一系统对保护区的资源利用现状、砂仁种植的现状和管理对策和亚洲象的种群及分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动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输入、编辑、存储、分析以及表达空间信息的计算机工具,在生态学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与其他手段相结合而成3s技术-即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用于不同水平上的研究。文章就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作一简单的介绍,并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其在动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应用:栖息地质量的评估;动物数量及其分布;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生态模型;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指出应该客观地对待地理信息系统在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姜立军  苗鸿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06,26(11):3775-3781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是保护区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于管理基础、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的不同,对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差异。为了剖析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要素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情况及其重要程度,从林业系统中选取1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问卷调查,从26项管理要素中得到14项能体现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X^2检验的方法,分析这些关键评价指标与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经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3个指标(保护状况E1、保护区控制E2、对当地社区经济效益的影响E3)中,目前E1在各个保护区中的管理效果得分中最高,这说明维护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仍是各个保护区最为重视的工作目标;而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各个因子对于管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在这些管理评价指标中,宣传项目是唯一对保护区管理效果中的3个指标都有影响的因素,并对E1这一管理效果因素影响最大,而管理监督评价和旅游管理与收费则是分别对E2、E3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将会更加明确保护区的管理因素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采取合理的方式,最终可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管理计划是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在编制或更新自己的管理计划,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重文本轻实用、重专家主导轻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复制轻创新等,尤其是严重缺乏编制管理计划的能力,包括缺乏针对保护目标与保护特点识别、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对策分析、优先管理对象识别、融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逻辑框架)以及特色创新等。为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要重视管理计划编制能力建设,重视关键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社区的参与,在生态系统层面确定保护目标和管理目标,并构建管理计划实施绩效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国家的财政投入产生应有的保护绩效。  相似文献   

14.
物种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至关重要。目前红外相机的应用十分普通,已成为陆生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监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屏山县,面积35 km2,是我国第一个以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等珍稀濒危雉科鸟类以及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本文整理了保护区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物种鉴定,提供了按照年度统计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展示了不同监测年度下的相机位点坐标和相机工作日、每个相机位点拍摄的兽类和鸟类物种数、独立有效记录数、整体鸟兽物种名录(包括分布海拔、分布区域以及不同年度下的网格占有率与相对多度指数等)、代表性物种的红外相机照片等。该数据集是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以来首次全面的成果汇总,可为保护区制定针对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迪  田旭飞  曲波 《生态科学》2015,34(3):162-169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一个能够准确、及时、动态的获取生态资源现状的计算机软件, 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GIS 在动植物的分布及动态监测、栖息地质量评估、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解决了许多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导致的很难解决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生态学数据统计和应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这些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 包括保护的植被类型、野生保护物种以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45.7万km2, 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2%,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4%); 在我国47种自然植被类型中, 有21种植被类型的被保护面积比例低于10%, 说明这些类型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应用Dobson筛除算法对216个保护区中的保护物种进行筛除分析, 发现仅西双版纳、武夷山、长白山、高黎贡山、祁连山5个保护区即包含了381个保护物种(约占总数783种的50%); 前21个保护区可包含占总数75%的保护物种(590种)。根据不同方案划分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地区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地, 如新疆北部、四川与长江以南地区, 因此, 我国的保护区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保护区与社区关系协调:方法和实践经验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保护区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必须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认可。从理论上讲,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尺度上表现为保护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衡,在保护区内表现为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冲突。在实践上,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已经从以前传统的强制性保护转向比较公开、民主的保护模式,比较典型的方法包括生物圈保护区、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ICDPs)以及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CBNRM)。通过多年的实践,上述方法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目前已在三个方面达成共识:社区和社区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中不一致、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项目实施所必需的支持/保障机制。本文对国内外协调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方法和实践经验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自然保护区多样化的发展以及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保护区管理者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与满足娱乐需求的双重压力,这使得保护区管理者需要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以中国东北部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一项选择实验,选取生物多样性、预期游客数量、景区的环境教育设施、门票价格等4个属性,分别采用多项logit模型、随机参数logit模型和潜在分类模型,探究游客在可能存在冲突的管理优先级之间的偏好。目的是揭示游客如何评价保护区不同的管理属性,以及各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和偏好,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有效的保护区管理指南。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区游客最关注的属性,并且游客对于生态属性的关注度高于娱乐属性。因此,保护区管理者应首先维持并改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环境教育作用的娱乐服务。此外,研究发现游客可分为生态友好型和价格敏感型两种类别,不同类型的群体对游览保护区存在不同偏好,女性和年轻的受访者对生态更友好,男性和年长的受访者对价格更敏感。本文的贡献是将某一方面属性价值的描述扩展到涵盖多个管理属性的研究,并为保护区管理中生态与娱乐的权衡问题提供了更具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得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就有必要的保障。保护教育和立法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前,在中国各种各样保护实体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及时地对它们进行类型和级别的划分,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发挥各仆管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管理积极性,开展有效的动态管理,是保护区事业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从  相似文献   

20.
佛坪自然保护区6种有蹄动物的活动痕迹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监测在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以确保可持续利用上占有关键地位.然而,我国对大型哺乳动物的长期监测基本尚未纳入常规.佛坪自然保护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展开了长期监测.以该保护区2000~2006年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该地有蹄类动物(除扭角羚外)的资源动态及在生境因子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有蹄类动物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并不均衡,以三官庙区域的痕迹密度最高而以龙潭区域为最低.监测期间有蹄类动物资源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物种两两之间在海拔、坡度等生境因子的利用上大多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微生境利用模式.最后就监测对象的确定以及监测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该保护区所采用的监测方法较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