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成形术已用于救治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最近,这一技术被试用于治疗脑血栓。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的专家选择了23例高危脑血栓患者,这些病人至少有一支主要的脑供血动脉因阻塞而出现血流减慢,其中10位已经发生了中风且使用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症状,致使病人活动受限甚至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藜芦醇对老年大鼠缺血后肢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老年大鼠股动脉结扎建立侧支血管生长模型,10 mg/kg白藜芦醇处理,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生长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股动脉结扎后给予白藜芦醇处理使侧支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增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股动脉结扎后给予白藜芦醇处理使侧支血管管壁增殖细胞(Ki-67阳性细胞)增多,eNOS表达增强。结论 白藜芦醇可促进老年大鼠缺血后肢侧支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模型。方法选用25对C57BL/6小鼠行同品系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取供体小鼠后肢,于腹股沟韧带下缘起沿股动脉、股静脉向上游离,电凝切断除股静脉、股动脉外所有分枝血管至髂外动脉、髂外静脉,断髂外动脉、髂外静脉后,横断股骨、股部肌肉。将供体髂外动脉、髂外静脉分别与受体小鼠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连续缝合供体皮缘于受体皮肤切缘固定肢体。于供肢胫骨远端关节处切断,结扎残端。结果手术成功率76%,总手术时间(87.1±10.1)min,供体获取时间(23.8±4.9)min,血管吻合时间(55.3±9.6)min。结论小鼠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成功率较高,稳定可靠,是一种新的研究移植免疫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双峰驼趾部血管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红贤  崔燕 《动物学报》1995,41(3):256-261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和显微解剖学技术观察了17条双峰驼后肢趾部的血管构筑,(1)在双峰驼未见有趾背侧固有动脉:(2)趾跖远轴侧固有动脉是趾跖轴侧固有动脉的近趾节跖侧支的直接延续,(3)趾跖侧第3总动脉是趾部的动脉主干;(4)在趾枕真皮中有一动脉网,在趾枕真皮和趾枕深筋膜之间有一发达的静脉网,(5)趾部的血液由外侧隐静脉的前支和趾跖侧第2-4总静脉导引,(6)趾枕真皮中动静脉吻合丰富,汗腺多而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5例猿类胰腺及周围动脉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猿类胰腺动脉的起源及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的吻合关系。方法:对6例类人猿(Gorilla 1例,Pan troglodytes 3例和Hylobates lar 2例),13例狭鼻猿(Papio hamadryas 1例,Papio anubis 2例和Cercopithecus aethiops 10例)和6例阔鼻猿(Saimiri 6例)处死后取出内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储存在50%的酒精中,对胰腺、胃及脾脏的供应血管进行解剖游离和解剖分析,最后进行画图。结果:猿类胰腺动脉分布发源自腹腔干和/或肠系膜上动脉,胰腺接受腹腔干及肠系膜动脉的双向供应外,也有独自接受腹腔干动脉的血供,腹腔干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无任何吻合支存在者占总数的32%。结论:猿类胰腺形态与人类相似,其动脉分布来源比人类更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VEGF(A)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特征。方法兔双侧股动脉结扎,并将一侧结扎的股动脉远侧端缝到伴行的静脉上造成动静脉短路,另一侧为对照组。一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VEGF(A)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血管,VEGF(A)没有表达,Flk-1只在内皮细胞上有微弱表达;对照侧,VEGF(A)和Flk-1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动静脉短路侧,VEGF(A)和Flk-1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侧的2·3倍和2倍。结论在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VEGF(A)及其受体Flk-1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同时表达上调,在快速生长的侧支血管它们的表达更为显著,提示Flk-1的表达在VEGF促动脉生成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型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动物模型 ,探索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  4 0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腺移植 2 0次 ,将供胰所带的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 ,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术后测定受体的血淀粉酶、血糖 ,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 ,彩色多普勒检测供胰血流及超声引导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手术成功率为 90 % ,受体平均动脉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 ,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输血有助于手术成功 ,受体术后平均存活 (12 6± 2 3)d。外周血免疫学监测指标早于供胰的组织病理改变 ,两者的改变均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结论 小型猪适用于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管理、及时输血有利于受体成活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供胰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均适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军  陈宁  冀刚  郝玉梅  李启 《生物磁学》2012,(28):5487-5490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efiovenousmalformation,AVM)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AVM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多种重建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医生对畸形血管团进行分析。结果:16例均为单发瘤巢,16例AVM均显示了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2例同时伴脑出血(12.5%),3例有出血后软化灶形成(18.75%),16例发现有供血动脉31支,16例发现有明确的引流静脉21支。结论:64排CTA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巢.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胎儿胃底后壁、贵门及食管腹段后壁的血液供应.方法:取30例胎儿尸体(6-10月),5%红色过氯乙烯填充胎儿胃的动脉血管,解剖观察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的动脉血管的来源,测量动脉支数,血管长度,口径,分布.结果:胎儿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后壁的血液由胃上动脉供给.胎儿胃上动脉起于左膈下动脉和胃左动脉,出现率为49.26%,1-3支不等,平均长(5.86±0.21)mm,起始点平均外径(0.32±0.08)mm.结论:胎儿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后壁有1-3支动脉血管供应,即胃上动脉分支:食管支,胃底支,贲门支.动脉分布的研究为全胃切除和残胃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阻塞的动脉保持畅通 ,美国心脏病学家用一个微小的、有筛孔的钢管 (以下简称为微钢管 )在血管成形术后永久地插入动脉 ,此术已获成功。但有些病人的动脉壁细胞生长过多 ,会越过筛孔而重新阻塞动脉。科学家已知某些基因可阻止动脉细胞过度生长。现在 ,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obertJ .Levy研究组创建了一种含DNA的聚合物 ,用来包住微钢管 ,使其成为一种基因释放工具。这种含DNA的聚合物包被的微钢管一旦插入动脉 ,该聚合物便开始降解而释放DNA ,DNA穿入动脉壁细胞 ,阻止了动脉壁细胞过度生长。Levy研究组在…  相似文献   

12.
家鸽胃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用血管铸型和透明方法观察研究家鸽胃的血供情况。家鸽腺胃由腺胃右动脉和腺胃左动脉营养,肌胃由肌胃右动脉和肌胃左动脉营养,它们均起自腹腔动脉。另外,家鸽胃动脉间缺乏吻合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模型,以期对欲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或相关实验的同道提供帮助。方法成年SD大鼠10只,将左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颈前肌肉群和气管之间的隧道,与右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约为100%,平均吻合所需8针,平均血管吻合所需时间(35±5)min。吻合3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示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吻合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显微操作技术水平,同时注意保护术野中小的血管和神经。此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显微血管缝合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 层螺旋CTA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7 例冠脉搭桥术后64 层螺旋CTA 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心电编辑软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薄层容积图像及VR、CPP、MIP等后处理方法对桥血管的显示情 况,并观察桥血管通畅状态。结果:67 例CTA 容积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其中15 例经茁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27 例经过心 电编辑软件后处理;检出正常桥血管107 支,占74.31 %(107/144);异常静脉桥血管32 支,22.22 %(32/144),包括近端吻合口尖角 状闭塞13 支,钙化斑块7 支,软斑块8 支,混合斑块1 支;远端吻合口狭窄3 支;正常动脉桥血管35 支,24.31 %(35/144);异常动 脉桥血管5 支,3.47%(5/144),包括闭塞内乳动脉桥血管4 支,远端吻合口狭窄1 支。上述多种后处理方法有助于多角度、多方位 显示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桥血管行程及其与毗邻结构关系、有无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等。结论:64 层螺旋CTA 是冠脉搭桥术 后评估桥血管状态准确、安全及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肾脏肿瘤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肾脏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的肿瘤供血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一周后复查肾动脉CTA检查.对肾动脉CTA在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28例肾脏肿瘤出血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共找到32支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34支肿瘤供血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前肾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4.12%(32/34).栓塞治疗后复查肾动脉CTA检查证实所有已栓塞的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效果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前肾动脉CTA检查可以为肾脏肿瘤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栓塞治疗后肾动脉CTA检查有利于对栓塞疗效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6.
一雄性灰鹤胃的血液供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血管铸型法对一只因伤致死的雄性灰鹤胃的血供进行铸型观察,结果显示,灰鹤的胃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分出,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和肌胃背侧动脉供应营养。腺胃的静脉有腺胃腹侧静脉、胃凹腹侧静脉和腺胃背侧静脉,分别经左(腺胃腹侧静脉和胃凹腹侧静脉)、右(腺胃背侧静脉)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的静脉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和胃背侧静脉,分别经左(胃左静脉)、右(胃右静脉和肌胃背侧静脉)肝门静脉回流。此外本文将灰鹤胃的血供与其它动物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VA微粒、中药白芨颗粒栓塞犬子宫动脉所引起的子宫病理变化,观察两者之间对子宫影响有无差别;探讨中药白芨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方法:先结扎8例犬双侧子宫动脉,病理证实子宫组织无坏死。然后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犬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分别向子宫动脉注入PVA微粒、中药白芨颗粒阻断供血,观察子宫病理变化。将病理结果予以定量,综合评价脏器损伤。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各栓塞组之间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均为P>0.05,即三种处理对于子宫组织损伤无统计学差异。白芨主要栓塞末梢小动脉,栓塞牢靠,不易形成侧支循环,未出现细胞坏死。结论:选择上述栓塞剂,对子宫组织损伤效果一致,中药白芨颗粒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和载体特性,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18.
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先暴露和游离受体的吻合段血管,再获取供心以缩短移植心脏冷缺血时间;保留供者的心脏及右上肺,将其胸主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间断端侧吻合;开放血流时,先开放远心端再间断开放近心端,同时按摩心脏至心脏搏动规律、有力,其色泽恢复红润,右上肺亦充盈良好。结果A组(n=20)成功16只,动脉吻合口出血2只、心脏复跳失败1只、吻合口狭窄1只;B组(n=20)成功17只,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1只死于吻合口狭窄。A组手术成功率为80%,B组为85%(P>0.05)。结论(1)先暴露并游离好受体血管吻合段,再获取供心,可以缩短移植心冷缺血时间。(2)边灌注边获取的方法利于快速而又完整的获取供心。(3)在切取和植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温保护。(4)利用腹主动脉段进行移植,使手术方便易行。左心做功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简单、安全、实用,因其左心参与循环而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进行心脏移植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心脏血管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的血 管 形成 是 血管 发生 (vasculogenesis)、血 管 生成 (angiogenesis)及 动 脉生 成 (arteriogenesis)三种 机制 共同 作 用的 结 果 .血管 发 生是 指在 胚 胎期 ,来 源 于中 胚 层的 干细 胞增 殖 和分 化 ,形 成 内皮 细胞 ,进而 与其 他细 胞形 成 原始 的 心血 管系 统 .血 管生 成 出现 在血 管 发生 之后 ,是指 通过 内 皮细 胞的 增 殖由 原始 血 管丛 或已 存在 的血 管 形成 无 完好 血管 的 膜中 的毛 细 血管 .而 动 脉生 成是 指 具有 完好 的 动脉 中膜 的 小动 脉 的生 成,也包 括原 有的 侧 支循 环 的改 建及 成 熟 .总结 了 出生 前后 心 脏脉 管系 统 形成 的细 胞 及分 子机 理 ,并 从生 物 学及 临床 治疗 上就 一 些内 皮 前体 细胞 及 其它 脉管 起 源相 关问 题 进行 简单 的 介绍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捅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田,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