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雄性不育种质胚败育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2.
远缘杂交工作中,杂种胚败育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如胚的发育不良,提供营养的胚乳不能正常发育等。我们在萝卜(Raphanus sativus)×甘蓝(Brassica olerecea)和萝卜×白菜(Brassicapekinenis Rupr)的杂交中,都遇到了这种幼胚早期败育的现象,以至很难得到或根本得不到种子。我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将败育之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杉木种子涩籽胚败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涩籽胚败育过程伴随着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后胚期同工酶带比健籽少一条,胚成熟期酶带强度明显比健籽弱,而丙二醛含量比健籽增高5—10倍。由于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促进了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产生更多脂质自由基毒害细胞,导致胚与胚乳膜质结构破坏,细胞解体而死亡变质。健籽与涩籽同工酶谱的差异,可能是控制健籽胚正常发育的基因表达受到干扰,使形成涩籽的基因得到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荔枝胚珠中多胺含量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荔枝胚胎发育与胚珠中3种多胺(PAs)含量及其比例变化关系密切。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发育的胚珠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高于败育胚珠,并在花后7d即达到最高值,其中Put的含量最高,随后都呈下降趋势。但正常胚珠中Spm含量在花后22至31d(球形胚至心形胚发育阶段)均有所回升,而败育胚珠无此现象。败育胚珠中的Spd和Spm在胚胎败育期的下降速度显著  相似文献   

5.
假单性结实无核葡萄胚败育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Flame Seedless、大粒红无核和京可晶3个假单性结实无核葡萄品种为试材,对其胚和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初步探索了胚败育机理.结果表明:Flame Seedless、大粒红无核和京可晶3个无核葡萄品种胚乳开始败育的时期分别为花后29、42、34 d,胚开始大量败育的时期分别为花后39、51、45 d;假单性结实无核葡萄胚的败育是由于胚乳败育、胚缺乏营养所致.  相似文献   

6.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及其进化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是指植株在花粉源、传粉次序、果实在植株上的位置和发育果实中的种子数目等因素或者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对发育中的幼果或种子选择性败育的现象。植株可以选择性地败育位于果序顶部或基部的果实以及位于果实基部、中部或柱头端的种子。此现象在被子植物中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豆科、十字花科和紫草科中最为常见。导致植物选择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资源限制和遗传因子两个方面。植物通过选择性败育部分自交或基因型较差的果实或种子,不仅可以提高母本和后代的适合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果实或种子的扩散效率。因此,对选择性败育的研究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结实结籽格局、探讨其进化式样与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有关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选择性败育发生的式样、导致选择性败育的因素、选择性败育的进化生态意义,以及目前研究选择性败育现象的主要方法,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无核荔枝胚胎发育时期蛋白质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对荔枝开花后20d的正常与败育胚蛋白质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胚总蛋白质斑点数为129,败育胚总蛋白质斑点数为130,其中24个蛋白质点在两种胚中的表达丰度没有明显变化,35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差异,55%的蛋白则发生了蛋白质缺失、增加以及位置改变等变化。这两种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说明了胚内蛋白质成分在其败育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胚败育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引言柑桔种子具有多胚的特性,因其有性胚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多数败育,播种所得植株大多数由无性胚发育而成,能保持母本植株的特性,所以,大面积发展柑桔可以进行实生播种而保存品种固有特性,这也是栽培柑桔与一般果树的特异之处。生产上的需要,促使人们对柑桔种子质量的重视,开展有关柑桔种子生活力的保持与测定等一系列种子生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小葵子(Guizotia abyssinica Cass.)正常与败育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同时注意到二者间在胚的营养供应上和胚内营养物质积累上的不同情况,并对胚败育问题进行了讨论,小葵子胚胎发育良好与否,依赖于周围组织对其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是否充分,而其败育与碳水化合物的供应不足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漆树胚,胚乳发育及花果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漆树为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具承珠盘及拟珠孔塞,胚囊发育为蓼型,核型胚乳,胚发育为柳叶菜型,后历经棒状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成熟胚各期。花和果实生长与胚及胚乳发育有密切的相关性,胚内具原始的乳汁道系统为重要特征。一些胚珠内无胚或胚乳早期退化引起胚败育是造成种子空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健辉  杨俊慧  潘坤清   《广西植物》1996,16(4):339-341+395
食用大蕉为三倍体,其子房从发生、发育至成熟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在雌、雄配子体败育的条件下,会出现由不定胚形成的种子。本文通过对食用大蕉心应发育及不定胚形成的研究,为大蕉胚胎发育的多样性,提供一些有理论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葡萄胚胎发育与败育过程中胚珠的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后40~60d期间,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胚珠的3种多胺含量明显低于有核葡萄,据此认为无核葡萄胚珠中多胺含量急剧下降和较低的多胺水平可能是导致葡萄胚胎败育的重要原因。(Spd Spm)/Put和Spm/PAs比值变化与葡萄胚胎发育密切相关,较低的比值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分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美味猕猴桃(Actintdia delictosa cv.Hayward)(6x)和毛花猕猴桃(A.eria-ntha)(2x)杂交当代种子的胚胎学分析和胚援救的结果:1.根据杂交种子外部形态和胚胎发育程度,区分为正常的和败育的两类,其比率接近1:1。正常种子的胚发育分化正常,且含有适量胚乳。败育种子中,除少数不含胚和胚乳外,绝大多数种子的胚发育终止于球形、心形和早子叶阶段,胚体畸形。胚乳处于消失或完全解体。2.在被试8组培养基中,最适合胚萌发和生长的是:MS+IAA0.5ppm+GA_30.5ppm,MS+2ip2ppm+IAA0.5ppm+GA_30.5ppm和 MS+2ip2ppm+GA_30.5ppm。适于实生苗生长的培养基为 MS+GA_30.5ppm 和 MS 培养基。在 MS+BAP2ppm 和 MS+IAA0.5ppm+GA_30.5ppm 培养基上,一些正常种子和少数不正常种子胚的下胚轴直接形成了许多不定芽,从而诱导产生了更多的杂种植株。但是在MS十BAP2ppm+GA_30.5ppm,MS+BAP2ppm+IAA0.5ppm 和 MS+2ip2ppm+GA_30.5ppm培养基上,虽然胚产生了愈伤组织,但都未分化出器官。杂种实生苗根尖细胞近半数的含有近4倍性染色体数(4x=116),约半数为其他倍性。  相似文献   

14.
多胚水稻胚位与苗位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胚水稻是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4个多胚水稻品系种子胚位及萌发后的苗位观察发现这些品系中存在着多种胚位及苗位类型,其中以双-13的类型最为丰富。认为不定胚在与合子胚共存的情况下难以萌发表达,而只有当合子胚败育时才有可能得以萌发,并且认为反向单苗,侧向单苗及倒序单苗可能起源于不定胚,因而可能成为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筛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陈燕  陈进勇  刘燕  赵世伟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1997-2003
为探讨小叶丁香在北京栽培条件下种子败育的问题,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小叶丁香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为20.37%,天然授粉坐果率为9.13%,人工自花授粉以及去雄套袋授粉均未坐果;各种授粉方式结实率均为0。(2)小叶丁香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以四面体型为主,2-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直线型大孢子四分体,胚囊发育为蓼型,核型胚乳,胚发育为紫菀型,先后形成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9月1日以后,子叶胚发育停滞,细胞逐渐降解。研究表明,栽培条件下,小叶丁香为异花授粉植物,人工异花授粉可提高植株坐果率,但未获得种子;其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传粉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初期均正常,但后期发育停止,是小叶丁香引种栽培条件下种子败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对荔枝开花后40d的正常与败育胚蛋白质图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00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差异;选择仅在正常发育胚胎胶上表达的蛋白点15个和仅在败育胚胎胶上表达的蛋白点50个,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ASS)分析,鉴定出9个与胚发育相关的蛋白,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胚败育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地区含羞草科合欢属滇合欢Albizia simeonis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滇合欢正常种荚和被昆虫寄生种荚内种子数、种子败育数和种子大小的基础上,研究昆虫寄生对滇合欢种荚内种子数量、大小以及败育的影响,分析了种荚内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完好种荚与受害种荚内种子总数差异并不显著,但完好种荚内正常种子数量显著高于受害种荚,而败育种子数则显著低于受害种荚。昆虫寄生并没有对滇合欢种荚内正常种子大小产生显著影响,但被寄生的种子体积显著大于正常种子。种荚内败育种子数与被寄生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昆虫寄生对滇合欢种荚内种子败育产生了影响。滇合欢种荚内种子数量与种子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但完好种荚内种子数量与大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有昆虫寄生的种荚内种子数量与种子大小则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即昆虫寄生加剧了滇合欢种荚内种子大小与数量的权衡。  相似文献   

18.
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陆地棉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抗A1,MA)不育和可育花药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IAA、GA3、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育花药中可溶性糖含量偏高,缺乏淀粉积累;有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可育与不育花药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育花药天门冬氨酸含量偏高,这可能是其败育的原因之一,而脯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异常,则是不育花药败育的结果;在花药主要败育时期之前,不育花药中ABA含量极显著偏高,IAA、GA3含量极显著偏低。不育花药中IAA、GA3、ABA含量变化与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荔枝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荔枝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果树之一,福建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广东,列居全国第二,在果树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福建龙溪地区的主栽品种中,根据种子的发育状况,可分为三个类型:(1)正常大核型,其胚胎发育正常,成熟果实一般具有发育完好的种子,即大核。代表品种如乌叶、早红等;(2)败育型,其胚胎发育受阻,成熟果实种子败育,即所谓焦核。代表品种如绿荷包;(3)部分败育型,同一棵树或同一果穗所结的果实,其胚胎发育部分正常、部分败育。因此,成熟果实既有正常的大核果,又有一定比例的焦核果。代表品种如兰竹。  相似文献   

20.
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植物同源四倍体花器官、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及种子的表现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与其起源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的表现型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花序形态及着生位置呈现多样化;花器官普遍增大,花柱中引导组织欠发达;花芽中核酸含量增加,RNA/DNA降低;雌配子体(胚囊)中卵器、中央细胞、反足细胞形态位置异常或退化,胚囊育性下降;雄配子体(花粉)体积增大、形态多样,且育性下降;种子体积、重量多数呈增加趋势,蛋白含量提高,对NaCl逆境耐受性增强,萌发力下降;种子胚乳发育的异常有不利于种子胚营养供给的趋势,这种趋势会导致胚畸形或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