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益得  杨道德 《四川动物》2012,31(6):995-999
有尾类是两栖动物三大类群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群,其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分布地域性明显,开展有尾类分布现状和受危状况研究,对探讨有尾类动物系统进化和促进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发现,中国有尾目现已记录50种及3亚种,隶属于3科15属,其中有中国特有种42种及3亚种,占中国有尾类物种总数的84.9%.对中国有尾类特有种的区系组成、分布特点、保护现状和受危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尾类特有种的分布特征;针对有尾类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1.《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综合利用、栽培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资源研究、应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道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鲵科(两栖纲:有尾目)研究现状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龚大洁  牟迈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1-116
小鲵科(Hynobiidae)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是现存陆生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一个类群,它们在科学研究、经济应用和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物种的分类、繁殖生态学、精子形态与结构等方面总结了中国小鲵科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导致其种群下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以期对中国小鲵科物种的资源利用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物种保护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已知种类有1185种,占中国大型真菌的30%左右,其中有不少的本地特有种,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有300种,具有重要经济开发潜力的有50种,毒蘑菇有110多种,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广东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特色,提出了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1.《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综合利用、栽培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资源研究、应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道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系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综合利用、栽培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资源研究、应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道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系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综合利用、栽培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资源研究、应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道等。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鲵及其人工繁殖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Andrias“。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膨胀及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强度的增强,大鲵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内年龄结构趋向小型化。特别是由于大鲵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人为的捕杀导致了它的天然资源严重衰竭。随着大鲵人工繁殖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的成功,我国大鲵人工繁殖种群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开展大鲵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对大鲵的人工增殖和种质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综合利用、栽培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综述、资源研究、应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道等。1文稿要求1.1基本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准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  相似文献   

10.
银鲳分类鉴别及新模标本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鲳为我国重要海洋渔业资源之一,被认为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以及印度-西太平洋海域.1788年,Euphrasen 基于在中国广东虎门采集的1尾标本首次对银鲳进行描述,后来被世界众多学者报道.由于Euphrasen当初描述银鲳时缺乏重要的形态鉴别特征,加之其模式标本存放地点至今不详,因此导致银鲳的分类鉴定和命名出现许多错误和混乱,有必要对其澄清.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作者在银鲳模式标本产地广东虎门和珠海共采到19尾鲳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与Euphrasen在1788年对银鲳的描述及附图十分吻合.因此,本文对银鲳进行重新描述,并指定其中1尾标本为新模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