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实验技术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重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引入企业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体系,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企业实践三部分组成,并初步建立和实施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助益,有效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逻辑性较差等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适合医学微生物学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医学微生物学的留学生教学中探索与实践CBL教学法。方法通过案例设计,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及考核与评价,在我校留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构建了CBL教学法。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结论 CBL教学法可以提高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主题,进行了改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在整个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而中医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少,内容简单,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立体式教学模式,包括多媒体的应用,开放性实验课的开设,以及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医学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对临床医学专业采用混合式教学,即将总课时的80%用于传统课堂教学,20%用于网络课堂教学,通过对比分析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该教学模式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优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能显著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对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口腔微生物学,是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为使口腔系学生对口腔微生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所认识,在学习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我室从九六年起给口腔系四年级学生开设了口腔微生物学课程。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口腔微生物教学中,必须以口腔微生态学作为贯穿口腔微生物教学的中心环节,紧密结合口腔微生态环境的维持和改变是保持口腔菌群正常和导致细菌引起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复杂的口腔微生态关系,建立从微生态平衡失调来分析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检查、防治原则等概念,为其今后的临…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中,对传统讲授式教学与案例讨论式教学作了比较.在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时,应注重进一步夯实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使传统教学方式与讨论式教学方式优势互补.讨论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思路创新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所学全部课程中与生物安全关系最密切的课程之一,新近颁布施行的《生物安全法》中有多个主题与医学微生物学内容密切相关。阐述了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介《生物安全法》的相关主题引导学生总结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危害,关注传染病的动物起源问题,了解生物恐怖、生物犯罪、微生物法医学的概念、特点及典型案例等,以此来巩固、加深及拓展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生物安全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使留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较困难,有必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国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和国际上流行的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我们融合PBL和LBL的优点,互补其缺点,对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采取PBL+LBL教学模式,既发挥PBL教学法打破学科界限,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特点,又结合LBL教学法传授知识系统、完整,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等优势。教学实践证明,PBL+LBL教学法运用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在增强留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培养留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