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是在西双版纳,开展观象旅游的野象谷几乎没有发生过野象侵害人的事件,却成就了当地的经济。它给人们一个启录保护野象与发展经济是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相似文献   

2.
热带森林是令人神往的生态旅游胜地,如果在其中能亲眼目睹到大型野生动物活动的场景,就更具魅力。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的“野象谷”生态旅游景区,就是一处让旅游者身临热带森林,观赏野象等野生动物活动的非常独特的区域。 “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保护区勐养保护片范围内,距西双版纳州首府允景洪约60公里,汽车  相似文献   

3.
Marg.  J 《人与生物圈》1999,(1):10-12
西双版纳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数千年以来,来自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先后在澜沧江流域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这里的热带气候适于作物生长,同时还有利于当地居民釆集和猎取大量的野生动物和其它各种森林产品。  相似文献   

4.
参与性农村评估在物种和景观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参与性农村评估研究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片的物种和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抗干扰力弱的植物种逐渐减少和消失而耐干扰强的植物种得以发展,导致了地区优势植被的替代;狩猎特别是外地人进入保护区的狩猎是大型野生动物减少的直接原因;当地居民因狩猎而熟悉动物的习性和栖息地,成为研究野生动物的信息源;景观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因经济发展而恶化或因当地居民的参与保护而地带恢复与改善.对应用参与性农村评估研究物种和景观变化的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大多有一定的警戒足巨离,人类一旦进入它们的警戒距离,它们就会做出必要的反应。野象伤人事件往往发生在野象的警戒区内。  相似文献   

6.
周学红  杨锡涛  唐谨成  张伟 《生态学报》2016,36(21):6708-6718
生态文明建设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践中,需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并克服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目前世界上的野生动物就地保护方式主要是建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在发挥保护作用同时,也给周边居民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制约了野生动物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命令-控制型"保护政策忽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不利于形成居民积极的保护态度;居民的保护态度除了受来自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的影响,还和周边居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密切相关;为提高居民保护积极性,经济激励机制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保护工作中一般应用的经济激励措施主要包括直接经济补偿、生态旅游、现代狩猎、生态补偿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野象过去分布较广(北曾到过河南省),而以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较多。目前仅残留于云南省南缘。1959年调查,西双版纳还有较少的数量存在,但近期(1976年)云南动物所报道,除西双版纳以外,在  相似文献   

8.
野猪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当前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特征,掌握当地居民对野猪危害与保护管理的态度,对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尤为重要。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发现,野猪一年四季均危害农作物,危害高峰期在 2-4 月与10-12 月,主要受作物收获期影响;农耕地在保护区的位置、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显著影响野猪对农耕地的危害,农耕地距道路(< 55 m)和水源越近(< 270 m),遭受危害程度越高。保护区的实验区和周边区域人居活动强烈,但野猪危害较其他区域严重,野猪危害农地时对水源因素较距居民点距离、距林缘距离、隐蔽因素更为敏感。70% 的当地居民认为野猪危害是由于种群数量过多引起。55% 的当地居民不赞同国家保护野猪的政策,62% 的赞同猎杀野猪控制其种群数量增长。受访者年龄与野猪危害程度两因素显著影响居民对野猪的容忍度,50 - 70 岁是当地社区居民的主要人群,也是态度中立及容忍度较高的人群。为有效减少野猪危害损失,调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矛盾,建议保护区管理者根据野猪危害特征,帮助当地居民建立有效防控措施和有效快速的危害评估与损失补偿机制,同时根据当地居民的态度特征,做好保护政策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2004,(6):4-8
近年在西双版纳野象不断伤害人命,损毁庄稼,面对不断升级的人象冲突,众说纷纭,而专家们的说法是:不是大象多了,是大象栖息地少了要给大象留出起码的生存空间保护大象的代价应当由国家和社会买单人象矛盾不可能完全解决,只可能缓解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自然景观和人类文化的协调发展使西双版纳闻名中外。处于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南缘,加之沟壑纵横的地理格局,西双版纳具有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采的动植物资源。千百年来,当地居民与自然景观协调相处,发展形成了利用和管理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的传统文化。然而,近期的发展却明显地损害了这种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西双版纳282科近5000种高等植物中,有外来植物153科1127种,其中药用、花卉和可食用种类分别占39.0%、33.9%和20.3%。外来植物集中分布在植物园和当地居民的庭院中,并沿道路向外扩散。外来植物丰富了西双版纳的物种多样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少数杂草类入侵物种的生态危害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自然条件优越,茂密的热带森林及其多层次的特殊结构,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物来源和栖息繁衍生境,我国热带珍稀动物荟萃地。西双版纳分布有鱼类100种,隶属6目18科54属。其中  相似文献   

13.
保护区与周围社区村寨的发展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安全的大事。本文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基诺族社区巴卡小寨为例 ,通过市场调查和对巴卡小寨村民的问卷访谈 ,探讨保护区与周边村寨的关系问题 ,特别关注村民由于保护区的保护而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经济损失的数额。结果发现 ,当地居民可以从保护区中获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济收入 ,2 0 0 1年占总收入的 2 1 2 4 %。但当地村民因为保护区占用土地而蒙受较大数量的机会成本损失。根据调查结果对保护区的进一步管理和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藏西北地区有近两万年的狩猎野生动物历史.人们的狩猎活动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种群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实地考察及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对藏西北地区传统与现代狩猎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两种狩猎模式在目的 、方法、工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现代狩猎模式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徐建英  桓玉婷  孔明 《生态学报》2016,36(12):3748-3757
野生动物肇事是保护区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是当前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于2014年7—8月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170个农地的野生动物肇事信息,建立了野生动物肇事与不同农地特征之间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筛选出3个拟合优良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动物肇事与农地特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农地种植作物类型、农地与森林、公路的距离、围栏的使用等农地特征意义显著(P值均小于0.01)。进而探讨了上述农地特征对野生动物肇事的影响机制及原因,并据此结果提出了野生动物肇事地的评价和管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统一规划和管理防护措施、减轻当地居民对农业的依赖等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蒋志刚 《生态学报》2001,21(11):1909-1917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活跃的、引入注目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具有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同时,野生动物的价值也取决于人们的视角,即人们自身的利益。野生动物服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利用野生动物果腹御寒。那时,人们利用的是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现代,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下降,野生动物的间接价值,如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却在上升。野生动物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996年,美国人与野生动物直接有关的消费达101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总产值的10%以上。在东部和南部非洲,野生动物观光也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这种生态服务功能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地区性的国民经济发展。有效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离不开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以野生动物产业的收入养野生动物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的角色。中国的野生动物正处于利用过度期。中国野生动物提供的服务功能比美国的野生动物少得多。近年来,开展了野生动物战利品狩猎。中国对野生动物战利品狩猎的种类制定了限额,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战利品狩猎不会影响种群的增长。事实证明有限额的战利品狩猎能促进野生动物的饿保护。当前,我国的野生动物管理应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境和扩增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为主要目的,我国的多数野生动物一旦种群数量恢复,脱离濒危状态,那些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野生动物进行活体研究时的定位捕捉方法,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外已有一些动物学工作者作了许多工作。他们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等多种药物对各种动物;大至野象、犀牛、河马,小至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哈桑(A.M.Harnloorn)1976年写的《动物的化学捕捉》一书中对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动物可分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当作宠物来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野生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攻击人类,携带病原威胁人类以及对环境设施造成的破坏。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包括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疾病传播等方面。野生动物对家养动物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疾病危害。因此,野生动物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原本的生活习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更重要的是病原体可能跨越种间障碍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红敏  李欣茹  谢美钰  徐建英 《生态学报》2023,(24):10376-10386
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是缓和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常用措施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补偿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并最终改善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了目前以及假设补偿后社区居民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对态度进行多维特征划分的基础上,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对社区居民态度改变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可显著改变社区居民对于肇事动物的态度,且均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对不同维度态度的改变作用不同。其中,喜厌态度的改变最明显,其次是捕杀态度和保护态度,最后是期望态度。肇事补偿对于社区居民的态度及其改变作用受到其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其中是否受到过野生动物破坏、耕作总收入或总收入中耕作收入比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态度,农地总面积、牲畜数量、玉米地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情感态度的改变,玉米地损失面积会显著影响社区居民行为态度的改变。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普及肇事补偿制度、完善肇事补偿机制、调整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生存环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大象的栖息地环境好吗?当地老百姓与大象相处融洽吗?其实,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应有之义,大型野生兽类自然也就成了主角。在此方面,解读西双版纳地区传统文化与亚洲象保护的关系,可以在现代科学和治理措施之外提供一种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