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珍稀药用植物白及的潜在分布与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白及(Bletillastriata)地理分布信息和影响白及分布的主导气象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了中国白及的潜在分布与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经ROC曲线验证,预测效果非常好(AUC〉0.9):中国白及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白及主要适生省份为云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刀切法测试表明,4月和10月最低气温、年温度变化范围、11月平均降水量为影响白及潜在分布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白及资源的调查、保护与人工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云南悬钩子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6 ̄1997年进行了云南省悬钩子资源考察。野外调查发现1个新种、5个新种、新分布6种5变种。结合前人采集记载,云南省悬钩子植物种类为中107种45变种,其中云南特有种30种16变种,西南4省特有种28种10变种,合计特有种共58种26变种顺滇南、滇东南、滇中、滇西和滇东并5个调查地区中,悬钩子属植物最集中分布在滇西和滇东南。阐述了物种分布特点及变异的多样性。介绍了栽秧泡(Rubus ellp  相似文献   

3.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是我国中药材"基因库"之一,该地区也是白及的适生区。近年来在我国药材市场的市场引导下,该地区开始了人工种植开发,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但受其资源条件、开发研究、栽培技术等原因的影响,产业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陕南地区白及资源开发情况,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及种质资源及其近缘种的SS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Bletilla striata Rchb.)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枯竭,混伪种繁多。该研究基于SSR标记技术对16个地区48份白及(Bletilla striata Rchb.)样品和4份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4份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4份华白及(Bletilla sinensis(Rolfe)Schltr.)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白及种质资源的SSR指纹图谱,并对60份白及样品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分析白及属种内及其种间的遗传分化特征。结果表明:(1)20对白及SSR引物均能在4个白及属植物中成功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每对引物的复等位基因数(Na)在4~9之间,等位基因数(Na)总和为127,平均为6.35。(2)筛选出基因型丰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高的7对白及SSR引物(BJSSR01、BJSSR14、BJSSR15、BJSSR16、BJSSR18、BJSSR19、BJSSR22)构建的白及SSR指纹图谱能将白及属各种质资源清楚分开。(3)白及属在种间水平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a=6.35,I=1.429 1,h=0.706 8),物种间遗传分化强烈(Gst=0.44),物种间的基因流较弱(Nm=0.475 3)。(4)UPGMA聚类分析表明,60份供试样品明显聚为4大支,同一物种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这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不同来源地的样品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有明显差异,地理距离较近的白及样品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5.
龙棕(Trachycarpus nana)为特产于云南的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通过调查,初步查明龙棕在云南的分布状况,发现了南华、姚安等6个新分布点。确认龙棕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云南楚雄地区是其分布中心。同时对龙棕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龙棕濒危原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黄花白及B. ochracea和小白及B. formosana的栽培种在生长期、花期、果期和休眠期的菌根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入侵方式和菌丝特征等进行观察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菌根真菌与白及属植物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3种白及属植物的菌根真菌均是通过通道细胞侵入根皮层薄壁细胞,侵入后菌丝靠近皮层细胞的细胞核分布,最终在皮层细胞形成菌丝团;真菌侵染率和菌丝形态随着植物生长发育变化而变化,3种白及属植物均表现为花期和生长期的真菌侵染率较高,以丝状菌丝团为主,而果期和休眠期较低,以团块状菌丝团居多;同一时期不同植物类型的菌根特征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泰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泰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为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调查、种植基地调查、市场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展开调查记录。结果:此次调查泰山地区植物类中药资源97科431种,涉及国家重点调查品种28种,水生、耐盐中药资源42种,通过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有关资料核实,发现泰山地区新纪录物种6种。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泰山地区中药资源种类丰富,但野生药材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下降,需注意加强保护以利于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2010-2017年对云南省12个地区58个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依据《Flora of China》英文修订版分类确立了古茶树资源物种名录,建立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数据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了云南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古茶树种类多,调查共获得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74个,记录样本植株2570份,隶属7种6变种;古茶树资源分布广而不均,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滇东南及滇中哀牢山山脉,滇东南是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滇西是特有种的分化中心,云南古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可能存在滇西-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Melch.)、滇南-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J.W.Mast.)Kitam.)和滇东南-厚轴茶(C.crassicolumna H.T.Chang)3个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资源生境复杂多样,可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高山旱地等3类,不同生境分布的古茶树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有差异;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8~1.48,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4.37%~51.03%,总体上营养器官的变异性高于花部器官。本工作为进一步探讨云南地区古茶树资源的系统演化、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此外,根据古茶树资源现状,初步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作为著名中药,白及功效多样、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资源利用强度的增加,野生白及资源日渐萎缩,人工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白及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优良种质及繁育技术是种植业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白及资源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就白及种质及快繁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白及资源再生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道了云南省于1997年5月至2001年8月对我省9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的资源调查结果,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7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51种,其他保护植物17种。云南记录有分布而在本次调查中末找到的物种3种。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看出,云南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类几乎为全国的一半;但资源数量偏少,有46种的占有面积不足5km^2;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所占的比例大,极危物种48种,濒危物种37种;物种在各个地州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于滇东南和滇南,其中红河州38种,文山州36种;从海拔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1000--2000m之间。此外,由于物种分布的地点不同,物种受到保护的程度不同,人为影响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云南省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受到威胁的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强化植物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技术的研究以及集约栽培、综合利用及可持续经营牛式的研究,加强法制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样方套,结合样线调查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走访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对福建安溪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溪县药用植物有1515种,隶属215科844属,草本为主要生活类型,药用部位主要以根及根茎类和全草类为主;其中福建重点药材115种、特色药材46种。安溪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今后应加强资源保护与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该地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杜仲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介绍了杜仲这一中药传统习用的补益类抗衰老天然药用植物的分布地域、形态特征、适生条件等生物学习性,详细从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角度介绍了杜仲的药理、药效研究结果,重点叙述了杜仲发挥药效的8大主要有用化学成分,介绍了中国、日本、英国在杜仲深度开发方面的19项公开专利。对杜仲药材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解决杜仲药材生产供不应求、药材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及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杜仲这一中药传统习用的补益类抗衰老天然药用植物的分布地域、形态特征、适生条件等生物学习性,详细从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角度介绍了杜仲的药理、药效研究结果,重点叙述了杜仲发挥药效的8大主要有用化学成分,介绍了中国、日本、英国在杜仲深度开发方面的19项公开专利。对杜仲药材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解决杜仲药材生产供不应求、药材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及提高药材品质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云南省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蕴藏量,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第二批试点县龙陵县的普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要求,普查队对云南省龙陵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传统医药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在龙陵县10个乡镇37块样地进行了野外普查、样线调查、标本采集、药材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调查采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653个,通过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42科,437属,606种。调查到重点药材84种,其中包括野生药材基源植物48种,栽培药材基源植物36种(其中3个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调查到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4种,根据调查,龙陵县野生分布较多、分布广泛的重点药材主要有石松、白茅根、金荞麦、葛根、常山、黄精、天南星等20余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龙胆、附子、续断、三七、白花蛇舌草、丹参、桔梗、半支莲、黄精、当归、玛卡、栀子等10余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3种。本研究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消长情况及调查、收集到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鉴定评价及分析,为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鸟类。笔者于1989年2月14日至3月6日在对楚雄地区的动物资源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和落实了孔雀在楚雄州的分布情况。现简报如下: 楚雄州位于东经100°43′——102°20′,北纬24°14′——26°30′的滇中北地区。据资料报道和以往的调查,孔雀在国内仅分布于滇西南和滇南的沪水、盈江、潞西、临沧、沧源、耿马、景东、景谷、墨江、思茅、西双版  相似文献   

16.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统计,江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稀有濒危植物74种,比《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本省的种类(48种)增加了26种,是华东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西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及保护现状,它们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分布局限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在分析稀有植物濒危原因和本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阐述江苏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分布、保护价值与保护对策。警示人们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重视,从而达到拯救、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和原理,调查和研究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竹类植物。 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由于版纳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生活在版纳的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均有栽培、认识、利用竹类植物的传统习惯及较高的知识经验,使得版纳不仅具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而且具有许多人工竹林。 本文参阅了众多的竹类研究成果,整理了大量的野外调查、采集资料,充分肯定了前人对版纳竹类研究的价值,论述了分布于版纳的竹属,并应用植物区系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版纳竹属的分布类型以及版纳与相关地区的竹类亲缘关系,认为:版纳竹类与东南亚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滇西、滇东南,与滇中、华东有一定的联系,而与华南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黄花补血草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补血草是蓝雪科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华北、西北及四川等省均有分布。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就黄花补血草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开发利用价值和其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论述。目前,必须重视黄花补血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在黄花补血草产业化种植还没有形成之前,对其利用必须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用植物淫羊藿主要分布于我国, 在中药、功能性食品和园林观赏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目前淫羊藿药材主要依靠野外采摘, 过度的采挖已经对淫羊藿野生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 必须采取有效策略, 推进淫羊藿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人工栽培、野生抚育与人工半抚育是保护淫羊藿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可采用植物代谢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生产淫羊藿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减少野生药材的采挖与消耗。全面调查不同种淫羊藿中药理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收率对于野生药材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一些珍稀濒危的淫羊藿种质资源, 还应采取必要的行政监管手段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