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根据我国已发表的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我国各地晚白垩世及早、晚白垩世时限前后的孢粉植物组合,特别对其中的被子植物花粉演进序列进行了探索,并和北半球五个主要的晚白垩世孢粉植物发育地区(加拿大西部,美国东部、中西部,东欧,前苏联远东地区)连续的晚白垩世被子植物花粉演化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我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发展基本上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1)前短轴类被子花粉发育期,(2)短轴类被子花粉发育期,(3)进化被子花粉发育期,(4)脊榆粉发育期,它们发育的时限分属于赛诺曼期(Cenomanian),土仑期至桑托期(Turonian-San-tonian),坎佩尼期(Campanian)和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和其所反映的古气候,将我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分为两个孢粉植物地理区,即;东北中生孢粉植物区和西北—东南旱生孢粉植物区,后者又分为西北亚区和东南亚区。  相似文献   

2.
江苏句容深层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在江苏句容钻井中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39属77种,组成以Chasmatosporites-Piceites-Podocarpidites-Quadraeulina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对组中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江苏句容地区在早侏罗晚期为温带-亚热气候。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孢粉组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能属于晚侏罗世提堂期),沙河子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至戈列夫期,营城组的时代为巴列姆期,登娄库组的时代为巴列姆至阿尔必早期,另外,还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对其所属的孢粉植物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南方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历来是第三纪孢粉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该文通过综合近20年来的研究进展,对本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变化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并将中国南方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的纵向变化分成四个阶段,横向上划分为不同的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东胜延安组孢粉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东胜侏罗纪含煤地层延安组的孢粉组合,共记述孢子花粉62属125种,疑源类2属4种,描述了8新种,2新组合种。通过对孢粉类型时空分布,兴衰变化的研究及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比较,推断东胜延安组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Aaienian-Bajocian期)。根据化石孢子花粉可能的植物亲缘关系以及这些植物生态条件,推测当时东胜地区存在以苏铁科、银杏科、松柏纲植物和桫椤科树蕨为主体,很多草本和木本蕨类参与其中的茂盛植物群,气候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纲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一勇 《古生物学报》1995,34(2):212-227
简要地叙述中国大陆及陆架区早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的纵向演变和横向分异,将纵向演变归纳为6个主要的孢粉植物群发展时期。即:1)早古新世榆科花粉发育期;2)晚古新世正型粉扩展期;3)早始新世榆科-桦科-胡桃科花粉繁盛期;4)中始新世壳外科花粉发育期;5)晚始新世蒺藜科花粉扩展期;6)渐新世松科花粉发育期。据横向地区差异,将中国大陆及陆架区划分为7个早第三纪孢粉植物地理区,为:1)东北暖温带至亚热带湿生孢粉植物区,2)华北暖温带至亚热带中生孢粉植物区,3)西北暖温带至亚热带旱生孢粉植物区,4)中南亚热带中生孢粉植物区,5)东海南部陆架亚热带湿生孢粉植物区,6)南方亚热带、热带中生至湿生孢粉植物区,7)西藏亚热带中生孢粉植物区。对以上各期的孢粉植物区的主要特征和各地理区范围,代表性的孢粉和特征分别进行叙述,并以此对中国早第三纪的主要含孢粉地层列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粉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带,即:SQ、PV、AV、LP和PG带。据对盆地孢粉植物群性质的讨论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植物群的对比研究,本文将塔里木地块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区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区-欧美区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区型植物群。古地磁研究结果支持这一推论,即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历史基本反映了塔里木地块的漂移、拼合进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西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1992,31(2):178-189
本文研究黑龙江东部西三江地区中生代煤系地层3个岩组中的孢粉组合。其中城子河组孢粉组合丰富,时代属欧特里期至巴列姆期,但目前材料尚不能对城子河组进行有意义的孢粉地层再分。穆棱组下部与城子河组的孢粉组合相似,反映植物群的渐变过程。东荣组的孢粉组合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亦有讨论,其时代有属凡兰吟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炭系孢粉组合带序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中唯一的在石炭纪发育有欧美植物区,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和风瓦纳植物区植物群的国家,并以欧美-华夏植物群最为发育,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华北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的石炭系孢粉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古物 系孢粉组合带序列方案(计15个孢子带),描述了各带的特征,依据孢子带的对比和同层所产动物化石,讨论了它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2-222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任邱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00名,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下列五个专题进行大会报告及小组讨论:1.孢粉形态研究的进展;2.孢粉形态与进化;3.新技术在孢粉形态研究中的应用;4.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鉴定问题;5.常见和有争议的孢粉形态名词的统一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代表们认为:1.孢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必须重视和加强。2.地质  相似文献   

11.
黄翡  宋之琛 《古生物学报》2002,41(2):232-240
依据化石花粉Caryapollenites和Liquidambarpollenites的现存对应植物的生态特征 ,探讨我国第三纪一些孢粉组合的植物群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得出 :1)我国第三纪植被 ,从第三纪初至末 ,东西部就有明显区别 ;2 )我国第三纪的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植被可以和我国现存的植被进行比较 ,从而获得气候特征 ;3)从孢粉资料判断 ,Carya属和Altingiaceae科植物从第三纪初至今 ,生长地带纬向南移了 10°多。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早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对在新疆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701-834m层段发现的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粉45属93种(包括1新种),疑源类化石5属5种及一个未定类型,组成以Osmundacidites-Piceites-Pinuspollenites-Quadraeculina为主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株罗世晚期,对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新疆三塘湖地区在早侏罗世晚期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3.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9,28(3):402-414,T001,T002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含油气远景极好的内陆盆地。因本区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化石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原划为晚石炭世塔哈奇组上部的一段地层划入二叠系,并讨论了早二叠世植物群面貌、生态环境特征和孢粉组合中的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9,28(3):402-414,T001,T002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含油气远景极好的内陆盆地。因本区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化石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原划为晚石炭世塔哈奇组上部的一段地层划入二叠系,并讨论了早二叠世植物群面貌、生态环境特征和孢粉组合中的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与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变迁,与当时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休戚相关,结果导致现代植物群分布格局的逐渐形成.鉴于新近纪环境变化的错综复杂性,不同地区间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对比孢粉植物群和探讨植物群变化规律时,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综述新近纪全球性海洋和气候事件,以及区域性构造和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新近纪地层建阶工作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提出讨论,进而探索孢粉植物群的一些综合性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新近纪前期,尤其在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中国东部地区的孢粉植物群已经受到逐渐盛行的夏季风的影响.随着青藏高原的逐渐隆起,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冷的加剧,冬季风开始明显增强,导致草原型干旱性植被在内蒙古地区的形成.其影响在我国华北等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中反映尤为明显.青藏高原的抬升,直接导致高原孢粉植物区的形成;而横断山脉地区的孢粉植物群由于区内地形、气候复杂析拥有多种生境,加上垂直幅度大,上升运动的连续和持久,保留了许多源于不同植物区系的成份,成为一个独立的孢粉植物区.  相似文献   

16.
湖北秭归盆地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秭归盆地陈家湾组孢粉组合,该组合可归入C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 Callialaspor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属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了秭归盆地中侏罗世泄滩组、陈家湾组和沙溪庙组三个组的孢粉组合的面貌基本一致,仅早期组合与中、晚期组合略有差别。建议以G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callialasportes组合代表湖北西部——重庆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早期为Lunzisporites pallidus亚组合,中晚期为Converrrcosisporites venitus亚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在本区侏罗纪垂直分布情况,提出早侏罗世时期属亚热带一热带炎热潮湿气候环境,植物生长茂盛;早侏罗世之后,潮湿的气候仍占主导地位,但出现了干旱的先兆;中侏罗世早期进入了半干旱阶段,随后即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所笼罩;至晚侏罗世达到非常干旱的程度,植物种类十份单调,唯有掌鳞杉科植物占据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山东北部地区古新统孢粉组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了黄县地区龙口组和昌潍地区侯镇组孢粉100余个属种,描述6新种、4个新亚种,1个新联合种.在概述孢粉组合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组合所代表的地质时代应属古新世.还阐述了这—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于新疆库车县牙哈乡进下中侏罗世早期克孜勒努力尔库部孢粉组合的研究,共计有孢粉24属32种,藻类化石2属3种,其Trilobosporites antiquus亦见于库车河和阳霞河露头剖面的克孜勒努力尔组底部,推测层位较为稳定。根据孢粉组合认为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同时根据孢粉植物群反映的古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19.
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燕山地区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在总体面貌上代表了植被组成,但孢粉组合不等于植被组成,而影响其差异的原因是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不同而差异颇大,乔木植物花粉中松(Pinus)、桦(Betula)、胡桃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