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CT值与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关系,寻找AS活体量化观测指标,提高AS干预实验的质量。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绞股蓝)组、B(辛伐他汀)组、C(高脂模型)组、E(对照组)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绞股蓝5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实验前和实验后3周、6周、9周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第7周和第9周进行CT检查。进行动脉和肝脏病理学检测。结果①TG、TC、LDL-C、HDL-C:A组、B组、C组饲养后TG、TC、LDL-C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A组TG、HDL-C、LDL-C优于B组(P〈0.05)。②CT检查:饲养后7周、9周,A、B、C组CT值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高于B组、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③主动脉病理学:C组严重的大面积AS,A组和B组AS面积和程度显著低于C组(P〈0.01)。④肝脏病理学:A组、B组、C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边缘钝而厚,灰黄色,A组较B组、C组肝脏色泽红润、肿大程度轻。A组2/3以上肝细胞发生脂肪样变。B、C组肝脏脂肪样变几乎为100%。结论肝脏CT值与AS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AS程度的量化指标,对指导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恒河猴血清抵抗素(RETN)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高脂血症恒河猴和健康恒河猴各8只,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清RET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高脂血症恒河猴血清RETN水平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清RETN水平、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HDL-C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ETN与TC、LDL-C正相关,与TG负相关,与HDL-C无相关性。结论高脂血症恒河猴血清RETN水平与血脂存在相关性,可为人类高脂血症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中脂质稳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联机制。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筛选78名2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变异度分为3组:A组、B组及C组。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组较A组TC、LDL-C和AI升高,HDL-C降低,B组较C组TC、LDL-C和AI降低,HDL-C升高(P<0.05)。B组较A组hs-CRP、FINS、TG值升高,B组较C组hs-CRP、FINS、TG值降低(P<0.05)。B组较A组HOMA-IR值升高,B组较C组HOMA-IR值降低(P<0.05)。B组较A组AI和冠脉Gensini评分值升高,B组较C组AI和冠脉Gensini评分降低(P<0.05)。Pe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s-CRP、TG、Gensini评分、HOMA-IR值与AI正相关(P<0.05)。在逻辑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hs-CRP、TG、Gensini评分、HOMA-IR值是A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评分与AI呈正相关,且hs-CRP、TG、Gensini评分、HOMA-IR值A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探索高血脂动物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 Ch E)的活性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为Bu Ch E活性作为高血脂疾病标志物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方法:雄性新西兰兔1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只),即普通饲料组(C组)和高胆固醇饲料组(H组)。连续喂养12周,每二至三周称重采血,采用Ellman法检测Bu Ch E活性,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2周后,麻醉兔子开胸采集胸主动脉,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苏丹Ⅳ脂肪染色。结果:兔子喂食高胆固醇饲料12周后,H组动脉出现斑块,C组无斑块形成;兔子在食用高胆固醇饲料的过程中,血浆TC、LDL-C、HDL-C显著升高(P0.01),而Bu Ch E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分析正常兔子和高血脂兔子血浆Bu Ch E活性与TC、TG、HDL-C、LDL-C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发现均无相关性(r1,P0.05)。结论:本项研究未在正常兔子和高血脂的兔子中发现Bu Ch E与TC、TG、HDL-C、LDL-C存在相关性,说明通过喂食兔子高胆固醇饲料建立的高血脂模型不适合探究Bu Ch E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 SD大鼠20只(清洁级),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1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和一系列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用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麦注射液组。对照组用基础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用高脂饲料喂养,每周测定动物体重一次。参麦注射液组每天给予2次参麦注射液10 ml/kg,连续灌胃45 d。之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脂蛋白酯酶(LPL)和肝酯酶(HL)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HDL-C、SOD、GSH-Px、LPL和HL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麦注射液组大鼠体重、血清中TC、TG、LDL-C和MD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DL-C、SOD、GSH-Px、LPL和HL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高脂模型大鼠的血脂具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兔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观察高脂饮食对兔体重、死亡率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他动物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根据血清TC水平分为高脂饮食敏感组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继续喂养9周,观察三组间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敏感组在第4~13周时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在第7~13周时,动物血清TC、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血清TG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敏感组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的上升程度均显著低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动物(P〈0.01)。结论首次发现兔对高脂饮食敏感性存在差异,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均高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兔。与高脂饮食敏感组家兔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对高脂饮食耐受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预防和治疗给药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喂养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磷虾油14 d及造模期间继续给予磷虾油12 d。治疗组则于造模期间给予高脂肪胆固醇饲料和磷虾油12 d。造模结束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肝组织的病变。分析比较磷虾油对于高血脂大鼠辅助降血脂的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结果南极磷虾油预防给药组大鼠的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较轻,但对血清TG、HDL-C的影响不明显(P0.05)。虾油治疗给药未见大鼠血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南极磷虾油辅助降血脂作用预防性给药效果明显,具有显著降低血脂TC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黄地鼠高血脂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高血脂金黄地鼠动物模型,研究红葡萄酒预防高血脂的作用。方法用含有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养金黄地鼠,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养15 d。期间观察金黄地鼠对高脂饲料的耐受性,试验结束时,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值,并对肝脏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金黄地鼠对高脂饲料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经过15 d之后,模型组TC、TG、HDL-C、LDL-C、VLDL-C极显著升高(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9.06、4.19、2.43、6.21、18.88倍,而HDL-C/(LDL-C VLDL-C)显著降低(P<0.05),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模型组动物的肝脏出现脂肪肝样改变。结论本造型方法时间短,取血方便,血量充足,是一个较好的高血脂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为人类高脂血症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设计高脂实验饲料配方并检测常规营养成分,用高脂饲料诱导实验性高脂血症恒河猴模型,分别在2个月、4个月、6个月后监测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在实验2个月、4个月时的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体重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实验6个月时日采食量和摄入能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的TC、TG、HDL—C、LDL—C在实验前和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个月比较时TC、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个月比较时TC、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TC、LDL—C远远高于恒河猴血脂的正常参考值水平,而TG、HDL—C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为,模型组TC和LDL-C水平有递增趋势、TG水平则出现了先递减后逐渐恢复的趋势、HDL—C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趋势。结论模型组恒河猴具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已经初步建立了实验性恒河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高脂纯化饲料诱导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C57BL/6J小鼠代谢综合征(MS)模型,为研究营养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提供周期较短、稳定性好、可重复性、与人类发病可比性高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3周龄C57BL/6J小鼠30只适应性喂养10d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10只)给予普通生长饲料(对照组),另一组(20只)给予高脂纯化饲料(模型组)。喂养期间对空腹血糖(FBG)、体重进行连续监测,同时监测体重指数(BMI)、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实验期10周。实验结束时取内脏脂肪和肝脏称重,取肝胰做病理分析。结果分组喂养1周时,模型组小鼠体重出现显著性升高(P〈0.001),并表现为中心型肥胖。4周时FBG显著性升高(P〈0.05),5周时FINS开始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8周时血清TC、HDL-C显著性升高(P〈0.001),10周时TG、TC、HDL-C、LDL-C均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肝脏中度脂肪变,胰岛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单纯施以高脂饲料10周即可建立MS小鼠模型。并且该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周期较短、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与人类MS自然发病过程类似,是MS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晓云  汪东剑  邓文松  邱华琴 《生物磁学》2012,(33):6552-6554,6446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轻型脑梗塞组27例、中型脑梗塞组34例、重型脑梗塞组25例)为实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纽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型脑梗塞组比较,中、重型脑梗塞组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型脑梗塞组比较,重型脑梗塞组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O.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指标水平对评估脑梗塞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相关键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Nrf2及其相关因子在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分别于4、12周末处死,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内脂肪沉积变化,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Nrf2及其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4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和肝组织TC、TG、LDL-C等指标较同期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1,P〈0.05),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脂质含量持续增高(P〈0.01,P〈0.05),肝组织HDL-C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比4周变化明显。②4周和12周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沉积大量脂肪滴,肝细胞脂肪变严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且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内脂肪沉积以及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Nrf2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P〈0.01)。③4周、12周模型组大鼠Nrf2、H01、NQOt、rGCS、GS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抑制,且12周比4周变化明显(P〈0.01,P〈0.05)。结论:Nrf2及相关因子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NASH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霍山石斛胶囊(Dendrobium huoshenese capsule,DHC)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影响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而后进行低、中、高三种剂量的DHC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实验性治疗,实验8周后,取大鼠血清、肝脏,检测模型大鼠血清总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同时测定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计算肝系数,制备大鼠肝脏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DHC中、高剂量组和血脂康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表现为AI降低;低剂量的DHC能升高HDL—C,但在降低血清TC、TG、LDL.C和AI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DHC低剂量组对血清SOD活性升高作用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浓度给药组均能显著升高血清和肝脏SOD活性,降低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及肝系数(P〈0.05,P〈0.01);同时,DHC各给药组还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结论:霍山石斛胶囊能调节血脂代谢异常,增强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脂肪肝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军  曾慰  胡名松 《生物磁学》2011,(10):1907-190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治疗并发高脂血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以及合用格列吡嗪对辛伐他汀的增效作用。方法:将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和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治疗后,测量血脂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活性和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个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其IMT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辛伐他汀单独治疗相比,格列吡嗪合并辛伐他汀治疗组的TC、TG和HDL-C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LDL-C显著减少(P〈0.05),两组间ET-1和TNF-α以及IMT值差异显著(P〈O.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活性,进而对颈动脉粥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而合并格列吡嗪治疗能够起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建忠  欧柏青  骆扬平 《生物磁学》2009,(13):2511-25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浆及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与辛伐他汀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疗程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LDL-C、HDL-C、TC、TG与vWF等因子水平的变化。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常规治疗组中患者的hs-CRP、TC与vWF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LDL-C、TC、TG与vWF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辛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LDL-C、TG与vWF的的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