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豆卵磷脂的抗疲劳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小鼠经口给予大豆卵磷脂30天后,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观察记录小鼠游泳死亡时间;检测血清尿素氮、肝糖原;测定血清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给予大豆卵磷脂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肝糖原消耗量减少,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升高小鼠血清和肝匀浆SOD活性及GSH-Px活力,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大豆卵磷脂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鸡是有机磷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OPIDN的发生被认为与神经病靶酯酶(NTE)的抑制有关。本研究比较了NTE的生理性底物溶血卵磷脂(LPC)对鸡和小鼠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LPC能够浓度依赖性地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两种动物来源的突触体上的反应趋势和幅度基本相同。去掉突触体悬液中Ca2 后,同样在LPC的作用下,突触体内钙浓度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明显下降,这在两种来源的突触体上的结果相同。L型钙通道阻断剂维尔帕米和非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镉均对LPC引起的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升高都没有阻断作用。这些结果表明,LPC主要通过其对膜的破坏作用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的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和机制方面没有种属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鸡和小鼠在OPIDN中的症状差异并非由于LPC介导突触体内钙超载的强度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豆卵磷脂的抗疲劳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小鼠经口给予大豆卵磷脂30天后,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观察记录小鼠游泳死亡时间;检测血清尿素氮、肝糖原;测定血清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给予大豆卵磷脂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肝糖原消耗量减少,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升高小鼠血清和肝匀浆SOD活性及GSH-Px活力,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大豆卵磷脂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鞘脂类中的主要活性分子鞘氨醇1-磷酸(S1P),可通过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同时,S1P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其它形式.本文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的鞘脂类的制备方法,并结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快速检测生物样本中纳克水平的鞘脂类化合物. 采用甲醇沉淀或经典的脂质提取方法获得鞘脂类化合物,再采用L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沉淀法可简便快捷地获得血浆或脂蛋白中鞘氨醇类化合物; S1P、二氢鞘氨醇(DH-S1P)和鞘氨醇(SPH)的定量限分别为110.5、215.6和44.3 pg;人血浆中S1P、DH-S1P和SPH的含量分别为257.8±49.4 nmol/L、93.5±17.3 nmol/L和44.6± 7.4 nmol/L, 鞘脂类化合物在人血浆脂蛋白上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在ApoE-/-小鼠血浆中S1P、DH-S1P和SPH的含量分别为590.1±78.2 nmol/L、197.8±60.6 nmol/L和35.4±16.7 nmol/L|每1×106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中,S1P和SPH的含量分别为103.7±21.8 pg和16.3±5.3 ng.甲醇沉淀法结合LC-MS/MS可简便快捷地对血浆和脂蛋白中的鞘脂类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量生物样本中鞘脂类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胞外5’-核苷酸酶(CD73)的调节作用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的关系。方法:将含已融合HUVEC的细胞培养皿分为4组(n=15):①LPC组:培养皿中加入LPC10μmol/L;②CHE(白屈菜赤碱,PKC抑制剂)组:加入CHE100μmol/L及LPC10μmol/L;③AOPCP(α,β-甲基腺苷-5′-二磷酸,CD73抑制剂)组:加入AOPCP50μmol/L及LPC10μmol/L;④对照组:无干预。每组均于实验开始时加入乙烯-单磷酸腺苷(eAMP,5μmol/L)。在实验第15、30、45min测定各培养皿中乙烯-腺苷(eAD)含量。结果:在上述三个时间点LPC组HUVEC的eAD生成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加入CHE使LPC的这种增加作用消失,其eAD生成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AOPCP组eAD生成较其它三组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LPC可兴奋内皮细胞胞外CD73,此作用可被PKC抑制剂CHE抑制,LPC上调CD73活性作用可能与PKC有关。  相似文献   

6.
冯峰  方涛  刘剑彤 《生态学报》2006,26(6):1758-1762
以武汉东湖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法测定了3个采样点各层的微生物量,同时测定了沉积物中各层的pH,简要分析了沉积物中磷脂含量的垂向分布与pH垂向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样点沉积物中磷脂平均含量分别为:1号点59.40nmol/g.dw,2号点为20.56nmol/g.dw,3号点为31.57nmol/g.dw。在沉积物的垂向分布上,微生物量与pH均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存在很高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从牛和大鼠脑组织中分别分离得到髓磷脂(A)、突触囊(B)、轻突触体(C)、重突触体(D)、线粒体(E)和微粒体(F)六个亚细胞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和内标法测定了不饱和脂肪酸在各个亚细胞组分中的含量,结果表明牛和大鼠脑不饱和脂肪酸的亚细胞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动物种属、动物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肝细胞甘油三酯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肝脏灌注和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肝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在0 nmol/L,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培养,通过3H标记的甘油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合成速率,使用3H标记的油酸预孵育,加入triacsin C抑制脂肪酸重酯化,追踪掺入3H的甘油三酯分解的速率。采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胰岛素对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了小鼠原代肝细胞,存活率达90%。50 nmol/L胰岛素对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及甘油三酯合成分解速率影响较小。100 nmol/L胰岛素可显著增加甘油三酯合成速率,减低分解速率,使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增加。200 nmo/L胰岛素反而降低甘油三酯合成速率,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少于对照组(0 nmol/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使用3H标记物敏感的检测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合成分解速率。研究发现,过高浓度的胰岛素反而抑制肝细胞甘油三酯的储积。  相似文献   

9.
急性热应激对大鼠肺细胞膜磷脂代谢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正常健康雄性大鼠经急性热应激致肛温达42℃后,肺细胞膜中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的变化,同时用荧光探剂标记红细胞和肺组织细胞膜制剂,采用偏振荧光法测定了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正常大鼠的PS和PC分别为425.1±68.1μg/g湿重和53.5±9.7mg/g湿重,肛温达42℃持续15min时,两者明显减低,分别为224.3±51.3μg/g湿重和26.5±5.5mg/g湿重。热应激大鼠置于室温下恢复4h后,两者又都回到正常水平。热应激后,大鼠红细胞膜及肺组织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表明膜磷脂含量的改变对膜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果蝇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为遗传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十年来,在发育生物学、行为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也都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脂质是构成生命的4大类基本物质之一,但关于果蝇脂质组特征研究并不多,尤其是黑腹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脂质组含量变化尚未见报导。为更全面了解果蝇生长发育的特性,本研究应用脂质组学方法,系统地表征了黑腹果蝇成虫生长过程中的337种脂质分子的变化。结果显示,磷脂总量从152.61 ± 4.92 nmol/mg 降低至112.3 ± 3.87 nmol/mg,其中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从0.70 ± 0.03 nmol/mg 升高至0.93 ± 0.11 nmol/mg。而中性脂甘油三酯 (TAG) 和甘油二酯 (DAG) 变化最剧烈,伴随果蝇生长,从356.12 ± 34.05 nmol/mg下降至86.99 ± 13.07 nmol/mg。同时,分析了与细胞膜稳定性有关的膜脂碳链长度、双键数目(DBI)和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果蝇成虫在生长阶段早中期(8~15 d)细胞膜最稳定,通过增加膜脂双键数目(10%~20%)和升高PC/PE比值(14%),增强膜稳定性。黑腹果蝇在成虫生长的不同阶段,其脂质分子组成特征不同,我们所发现的黑腹果蝇成虫生长过程中脂质分子含量变化,一方面为在脂质水平研究黑腹果蝇生长调控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也为黑腹果蝇作为研究模型时控制其正常健康生长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10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o)、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土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土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李光  尤斌  李平  李玉玲  吴意娜  张聪聪 《生物磁学》2013,(18):3436-3440,3444
目的:通过观察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在小鼠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为临床冠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48只雄性小鼠,其中24只小鼠取出下腔静脉作为供体,采用套管法移植至另外24只小鼠的右颈动脉。建立颈动静脉血管移植模型,成活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在一周、四周、八周处死,取移植血管,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血管内膜、中膜的增殖情况及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以供体血管作为对照组。结果:24只模型小鼠均存活,移植静脉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无明显炎症细胞侵润,移植静脉在一周时组织中大量MAC-2阳性单核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与正常静脉相比明显增加,、IL-18的表达分别为(9.52±1.81)%VS(0.82±0.12)%;(7.51±1.31)%VS(0.69±0.06)%,均为P〈0.05)。在四周、八周仍有大量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高表达,四周、八周IL-1β表达分别为(7.01±1.21)%、(2.48±0.62)%。移植静脉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与对照组静脉比较(56.15μm±4.65μm),一周、四周、八周血管内膜厚度显著增厚分别为(204.26μm±24.29μm 551.83μm±35.00μm 723.90μm±127.42μm,均为P〈0.05)。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18在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增加,参与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因此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IL-18来治疗冠脉搭桥后静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机理.方法:用0.16mM的MPP+处理PC12细胞48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保护组,损伤组用MPP+(0.16mM)处理PC12细胞;保护组用葛根素提前预处理PC12细胞1h,后加MPP+.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Caspase-3活性及ERβ的转录活性.结果:葛根素能够抑制caspase-3的激活,且其依赖于ERβ的表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可阻断上述效应;其次葛根素可提高ERβ的转录活性.结论:葛根素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且具体的作用机理可能依赖于ERβ介导的经典的基因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131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131I治疗的186例Graves病患者,与7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和18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A)动态检测血清TRAb、FT3、FT4、TSH浓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TRAb的阳性率。结果:70例健康对照组TRAb水平1.09±0.45 IU/L,186例Graves病131I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9.95±7.18 I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0.306,P0.001)。131I治疗3月后TRAb水平14.81±10.37 IU/L,明显高于治疗前(t=-5.26,P0.001);131I治疗6月后TRAb水平12.33±8.73 IU/L开始下降,治疗12月后TRAb水平3.14±0.87 IU/L明显降低;治疗18月后TRAb水平1.19±0.45 IU/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P=0.113)。Graves病131I治疗前TRAb阳性率为93.5%,治疗后3、6、12、18个月TRAb阳性率分别为93.5%、79.6%、27.4%和8.6%。结论:Graves病131I治疗中检测TRAb水平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疗效、预测复发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栾和伟  徐天祥  许馨  张俊  吴在荣 《生物磁学》2011,(15):2924-2925,292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CHF)T和呼吸困难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试法测定56例已确诊心衰患者、40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29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BNP的含量。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水平(1032.2±879.8pg/ml)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水平(67.1±43.6pg/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BN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CHF及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和分析五指山参(箭叶秋葵根茎)的主要营养成分。方法:105℃常压干燥恒重法,微量凯氏定氮法,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DNS法,蒽酮法,重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五指山参水分含量(14.97±0.37)%;粗蛋白含量(9.22±0.09)%,水解样氨基酸(含色氨酸)含量6.18%;粗脂肪含量(17.57±0.11)%,其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未知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3.16%、42.24%、24.59%;总糖含量(55.75±0.80)%,可溶性糖含量(4.41±0.23)%,还原糖含量(2.08±0.06)%,粗纤维含量(4.35±0.19)%;钙、铁、锌、锰、铜、钾、镁含量分别为4.0mg/g、0.12mg/g、53.5μg/g、14.0μg/g、11.5μg/g、3.4mg/g、1.3mg/g。结论:五指山参营养结构较优,矿物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钙、铁和锌,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杞制剂抗疲劳及抗氧化作用效果,为抗疲劳制剂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参杞制剂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批实验,每次实验从对应组中随机抽取10只小鼠。灌喂实验制剂15d后,分别测定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血乳酸、血清尿素氮、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彻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h)。结果:参杞制剂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296.0±25.3)s,(437.0±38.9)s,(595.04±53.9)s]均大于对照组[(231.04±22.5)s],其中,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运动后,参杞制剂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剂量组小鼠血尿素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高、中剂量组小鼠肝糖原、肝脏SOD和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鼠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杞制剂,尤其是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并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与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动脉VEC为研究模型,将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LPS刺激组、LPS±GLP-1组、GLP-1组),Rhodamin-Phalloidin检测肌动蛋白骨架F-actin分布,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间连接的形态特征,用示踪剂Rhodamine Bisothiocyanate-Dextran检测VECs单层通透性变化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白介素(IL)-6和IL-8的变化。结果:GLP-1(100nM)可减少LPS(1μg/mL)刺激后细胞肌动蛋白骨架F-actin应力纤维的形成,并抑制LPS刺激后细胞间连接的中断。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Dextran细胞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GLP-1可明显降低LPS刺激引起的VEC通透性增加[由(2.57±0.19)×10^-5cm/s降至(2.10±0.18)×10^-5cm/s,P〈0.05]。此外,GLP-1可抑制LPS刺激后VEC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表达[分别由(42130±6522)pg/ml降至(27478±5096)pg/ml和(18376±1561)pg/ml降至(14414±927)pg/ml,均P〈0.05]。结论:GLP-1可对抗LPS刺激引起的VEC炎症反应和细胞通透性增加.改善LPS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细胞水平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影响,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方法:PC12细胞常规培养后,建立LPS损伤模型,随后MTT观察不同浓度的LPS对PC12细胞损伤及NGF对LPS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用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最后RT-PCR检测NF-κB的含量。结果:①PC12细胞LPS损伤有浓度梯度,随着LPS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的存活率不断下降;LPS损伤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NGF,LPS损伤均有明显的改善。②显微镜观察显示PC12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表明NGF对LPS损伤有保护作用。③RT-PCR结果显示,LPS损伤细胞的NF-κ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细胞,而药物治疗组的NF-κB表达量则接近于正常细胞。结论:目前,神经生长因子在脑内炎症后的细胞修复作用报道甚少,而本实验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PC12细胞LPS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损伤后再修复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