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 ,以及该区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①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存在核心部 -浅层细胞区环路 ;②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尾外侧区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 ;③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皮质加厚区之间的环路是 2条联系视觉通路的高级中枢  相似文献   

2.
蛤蚧前背侧室嵴(ADVR)的分区及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盛武  杨盛昌  方艳 《四川动物》2005,24(3):347-350
采用解剖学方法和绀织学方法仔细观察,分析蛤蚧(Gekko gecko)前背侧室嵴(ADVR)的形态学分区,发现以ADVR表面的浅沟为标记,参照细胞着色深浅,细胞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大小,可将ADVR分为内侧区(ma)、嘴外侧区(rla)和尾外侧区(cla)等3个部分,为ADVR的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铭  潘盛武  杨盛昌 《四川动物》2007,26(2):263-266,I0003
本研究发现,蛤蚧视觉神经核团有视顶盖(OT)、峡核(NI)、基底视束核(nBOR)、豆状核(LM)、中脑深部核(NPM)、圆核(NR)、前背侧室嵴(ADVR)和皮质加厚区(Pth)等,其中NI和ADVR两核团的体积最大。视觉核团中有各种形状的细胞形态,其中梨形和梭形细胞占的比例较大。神经核团的细胞直径为6~30μm,其中以15~28μm最多。在ADVR和Pth核团中有细胞丛簇存在,其它核团尚未发现有这样的结构。各神经核团问和核团内有广泛而复杂的纤维联系。蛤蚧有关视觉神经核团除具有视觉功能外,可能还与听觉、触觉、嗅觉和平衡感觉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余启祥  高菊芳 《生理学报》1989,41(3):231-240
本文用电生理学和HRP示踪法,研究了大鼠海马-小脑皮层投射的空间分布,小脑皮层的海马投射区与其深部核团间的纤维联系。 电生理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背侧海马CA_1/CA_3区,均可使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浦肯野细胞产生顺行多突触的诱发简单锋电位和复杂锋电位反应。提示背侧海马CA_1/CA_3区与小脑皮层之间有经苔状纤维和攀缘纤维的多突触投射。实验证明,大鼠的这一投射的终止区域,集中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中线外侧0.8—1.4mm的范围内;并且来自CA_1区的投射以对侧性为主,CA_3区的投射以同侧性为主。HRP示踪的实验表明,背侧海马CA_1/CA_3区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投射区是小脑纵区组构的间位区,该区皮层与间位核之间存在着交互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5.
蛤蚧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Nissl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追踪标记技术,研究蛤蚧(Gekko gecko)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Nissl染色显示,蛤蚧豆状核细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由背内侧细胞密集部和腹外侧细胞稀疏部组成。将HRP注射于顶盖前端,结果豆状核背内侧部和腹外侧部分别接受同侧顶盖前端脑室内、外侧纤维的传入,核内标记有浓密的神经丛和大量纤维末梢,并在该核腹外侧部及其邻近区域发现少量大胞体标记细胞。推测豆状核腹外侧部的大胞体细胞及其邻近区域的大胞体细胞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且该核可能形成离顶盖通路和副视系统相联系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6.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追踪的方法对鸣禽栗端脑新纹状体L复合区的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纹状体L复合区中的L2区主要接受来自丘脑卵圆核的传入,并与L1和L3区有纤维联系;而L1和L3区传出纤维投射至高级发声中枢腹侧的架区、古纹状体粗核喙背侧的杯区以及上纹状体腹部尾外侧等处;L复合区亦接受来自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的传入投射。  相似文献   

7.
鸣禽栗Wu新纹状体L复合区与发声控制系统的神经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风  王学斌 《动物学报》1997,43(4):356-360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追踪的方法对鸣禽栗Wu端脑新纹状体L复合区的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纹状体L复合区中的L2区主要接受来自丘脑卵圆核的传入,并与L1和L3区有纤维联系;而L1和L3区传出纤维投射至高级发声中枢腹侧的架区、1古纹状体粗核 背侧的杯区以及上纹状体腹部尾外侧等处;L复合区亦接受一自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的传入投射。  相似文献   

8.
扬子鳄胚胎发育后期端脑背侧区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侧区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沟和终沟之间,向脑腔突入,几乎占满整个脑腔,有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等重要功能,一些作者称它为脑室背嵴(Dorsal ventricular ridge).爬行类成体端脑背侧区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在国外有所报道1-3,而其胚胎发育详细资料只见于1987年Yanes对蜥蜴背侧区的研究4.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之一,研究其组织胚胎结构在系统进化和饲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填补国内在爬行类脑研究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D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室旁核的大细胞部、环状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乳头体区大部分核团均可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聚集成团。在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背侧区、下丘脑后区、室周核、室旁核小细胞部及穹窿内可见散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室周核内可见呈阳性反应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大多可见突起,有的突起上可见1~2级分支,并可见膨体。下丘脑大部分区域内可见阳性神经纤维。弓状核内可见许多弧形纤维连于第三脑室室管膜和正中隆起。  相似文献   

10.
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对外侧缰核“痛”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工作表明,刺激或损毁缰核可改变动物的痛阈(王绍、李淑捷等,1980),并从外侧缰核发现了与痛有关的神经元(王绍、江岩等,1980)。在痛觉调制的机能联系中,缰核可以调节中缝核(王绍、江岩等1980;Wang等,1977)、蓝斑核(王绍等,1981)的放电活动。而缰核是边缘——中脑环路中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它可以会聚许多边缘前脑结构的传入纤维(Miles等,1977)。其中,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的传出纤维直接分布于外侧缰核(Hamilton,1976)。而且电针信号可到达这两个区域(天津医学院针麻研究室,1977;孙文颖等,1979),刺激或损毁它们也可加强或削弱针刺镇痛(唐仲良等,1978;张家驹等,  相似文献   

11.
乳头体外侧核(lateral mamillary nucleus)是乳头体(mamillary body)外侧分区,占比小于内侧核(medial mamillary nucleus),主要接受海马下托(subiculum)和背侧古登氏被盖核(dorsal tegmental nucleus)的输入,并输出到丘脑前背侧核(anterodorsal thalamic nuclei)和背侧古登氏被盖核。外侧核神经元在形态和电生理特性上与内侧核神经元存在差异,外侧核神经元胞体更大,且大多数能分别对头部方向、头部俯仰和头部角速度产生响应。内侧核主要调控空间记忆,外侧核是头部方向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头部方向和空间导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乳头体外侧核的环路连接、细胞特点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冯鉴强  陈培熹 《生理学报》1990,42(2):129-134
电刺激猫大脑皮层前外侧回联合区(ALA)能使隐神经 C 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皮层(S(?)区)诱发电位(C-CEP)的幅值明显变小,并有后作用,表明 ALA 对 C-CEP 有抑制作用;切断ALA 与 SI 区之间的皮层内纤维联系后,ALA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抑制时程缩短;侧脑室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后,电刺激 ALA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表明 ALA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的作用途径之—可能是通过 ALA 与 SI 区之间的皮层内神经径路;可能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释放有关。提示大脑皮层联合区可能对体感皮层 C-CEP 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NPY、SOM和NT免疫反应物质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学研究表明,延髓吻侧腹外侧区(RVL)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技术,观察了猫RVL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SOM)和神经降压肽(NT)免疫反应(IR)细胞和纤维的分布,以便为研究此区血压调节功能的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NPY—、SOM—IR细胞和少量NT—IR细胞主要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外侧网状核吻侧部以及外侧网状核背侧紧邻的网状结构。这些细胞从RVL尾侧向吻侧逐渐减少。NPY—IR纤维分布于旁巨细胞外侧核以及外侧网状核吻侧部的腹内侧区。NT—IR纤维较多,可见两丛中等密度的NT—IR纤维:一丛位于旁巨细胞外侧核;另一丛位于面后核、疑核以及二核紧邻的区域。此外还可见少量SOM—IR纤维。  相似文献   

14.
Fan XT  Cai WQ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39-342
发育轴突向正确的靶位生长是建立精确神经环路的基础。海马内主要的传入通路是内嗅皮层-海马通路,兴奋性合缝,联合系统中隔投射,它们以层状形式终止于齿回与Ammon角的靶神经元。在海马内部,齿回与CA3区的苔藓纤维,CA3区与CA1之间均建立了特异的纤维联接系统。细胞培养测定和包括基因敲除在内的分子生物学策略研究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复杂的导向信号网络对海马内联系的形成有重要调节作用。分泌性Ⅲ型semaphorins,netrin 1和Slit蛋白及局部膜或基底锚分子如ephrin A亚家族配体,共同介导了海马内联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猫脊髓背角双投射神经元的外周传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刺激猫颈髓背索和背外侧索可双重地逆向激动同侧腰骶髓背角神经元。该神经元对非伤害性和伤害性皮肤刺激发生反应;对电刺激其感受野的反应具有单突触性、低阈值和传导快等特征;该神经元的突触前和突触后纤维的传导速度相似,但不具正变关系。结果表明,SCT-DCPS神经元具有低阈机械感受型和广动力范围型两种生理学模型;从A_β传人接受输入并与之构成单突触联系;其突触前纤维直径与突触后纤维直径之间不具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6.
锡嘴雀和家鸽中脑发声与听觉核团传入联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风  姜秋波 《动物学报》1991,37(4):383-388
作者采用HRP神经轴突逆行标记的方法对鸣禽锡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丘间核内发声与听觉核团的传入联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丘间核内侧部的背内侧亚核接受来自前脑发声运动核团的传入;外侧部的背外侧亚核接受来自脑干听觉中继核的传人。鸣禽与非鸣禽的两亚核接受下行纤维投射的部位既有共同之处,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接受的全脑输入性上游投射及其输出性下游投射,解析其全脑上下游神经环路连接。方法:用立体定位仪将辅助病毒AAV-EF1a-DIO-GT和AAV-EF1a-DIO-G的混合液(1:1)注射到DAT-cre转基因小鼠的VTA脑区,2周后将重组狂犬病毒(RV)EnVA-RV-mCherry微注射到VTA脑区,1周后RV病毒完成逆向跨突触感染并充分表达荧光蛋白,全脑冰冻切片,用全自动扫描荧光显微镜全脑拍片。用立体定位仪将顺行示踪病毒AAV-EF1a-DIO-GFP微注射到DAT-cre转基因小鼠的VTA脑区,2周后待病毒及荧光蛋白充分表达后,全脑冰冻切片,VTA区脑片用TH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全自动扫描荧光显微镜全脑拍片。结果:狂犬病毒逆向跨单级突触示踪结果显示,全脑许多脑区核团神经元表达RV病毒携带的红色荧光蛋白,主要包括前脑皮层、纹状体、伏隔核、下丘脑视前区、外侧下丘脑、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腹侧被盖区、黑质、中缝背核、臂旁核、缰核。顺行示踪病毒结果显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纤维投射主要集中在内侧前额叶皮层、纹状体、伏隔核、背外侧隔核、杏仁核、外侧下丘脑几个脑区。结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上游输入性投射广泛的分布于全脑,包括前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区、下丘脑区、边缘系统、中脑的许多核团都向其发出纤维投射。VTA多巴胺神经元的下游输出性投射主要集中在基底神经节的伏隔核和纹状体,内侧前额叶皮层及下丘脑也有一定投射。  相似文献   

18.
Li XP  Li JH  Zhou XO  Xu ZC  Jiang XH 《生理学报》2001,53(2):97-102
实验以饮水行为脑内c-fos表达为指标,,观察刺激大鼠穹窿下器官(SFO)的效应,结果显示,刺激SFO能诱发明显的饮水行为,与此同时,前脑8个部位(终板血管器官,正中视前核,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外侧区,穹窿周核背侧区,丘脑联合核和无名质)和后脑3个部位(最后区,孤束核和壁旁外侧核)的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显示,刺激SFO能诱导视上核和室旁核中部分神经元呈Fos蛋白和加压素共同表达。脑室注射阿托品能部分阻断刺激SFO诱发的饮水行为,脑内上述各部位所诱导的Fos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弱,以上结果提示,M胆碱能机制参与 刺激SFO诱发的饮水行为和脑内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脑内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精确定位分布.mGluR5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大脑皮质浅层、嗅球、伏核、尾壳核、前脑基底部、隔区、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CA1和CA2区、下丘中央核、被盖背侧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淡染而稀疏的mGluR5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见于屏状核、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丘脑部分核团、上丘浅灰质层、外侧丘系背侧核和延髓中央灰质.  相似文献   

20.
食物成瘾是指人们对某些特定食物(高度加工、可口、高热量的食物)的依赖性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并表现出一系列成瘾样的行为学变化,具有强迫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食物成瘾可引起肥胖症,而且是大部分人不能维持减肥效果或坚持限制性饮食以保持健康体重的核心因素。深入理解食物成瘾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将为干预食物成瘾以改善肥胖提供准确的靶点。食物成瘾的诊断标准是耶鲁大学食物成瘾量表,而食物成瘾的动物模型为小鼠食物自我管理模型。外侧下丘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神经环路、腹侧被盖区-前边缘皮质-伏隔核神经环路和外侧隔核-结节核神经环路是调控食物成瘾的关键神经环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