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现代化、大规模、集约式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以高消耗、单物种、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土地退化、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是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优质、高效、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州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事关新时期节能减排目标计划的实施与低碳城市建设的成败。论文运用SWOT 方法,分析了广州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指出广州在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高、技术推广体系成效显著等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应为建设都市现代低碳农业,通过低碳农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和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广西灵川县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南方农业大省(区),明确其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采用了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通过随机入户方式,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并结合调查问卷,对广西桂林市灵川县11个乡镇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访问,为方便研究和数据处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该县11个乡镇分为3个片区:东部片区、中部片区、北部片区,对比3组农户的文化素质、种植制度、冬季农业现状、农业需求和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问题,探讨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表明,虽然目前灵川县农业取得众多发展成就,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县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一是种植制度结构单一,二是冬季农业发展薄弱,三是种植技术贫乏,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因此,为促进灵川县种植业可持续发展,亟需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满足农民最迫切的农业需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骆世明 《生态科学》2011,(Z1):63-68
广东省农业生态学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以十年为一段分为:(1)为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奠基阶段,(2)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阶段和(3)推动农业生态学长远发展的平台建设阶段。广东省生态学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农业生态学体系的建设、科研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省农业生态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全国的生态农业建设,组织了跨学科、跨单位的大规模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跨入新世纪,我省农业生态学家不仅积极推动全国农业生态学有关组织的活动,而且通过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长远发展建立了高水平的硬件平台,通过活跃的重大项目研究把农业生态学研究逐步推向深入,系列农业生态学著作和教材的出版更为未来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厚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对生态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要素、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等在数量、质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上的一种和谐、健康、稳定的状态和水平。农业生态安全包括农业环境安全、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和农业产品安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包括 :①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管理 ,发展生态产业 ;②加强对现有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培育与可持续利用 ;③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保障生物安全 ;④加强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建设 ;⑤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监测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6.
郑晓明  杨庆文 《生物多样性》2021,29(2):167-1156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保障体系, 并在农业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基本形成了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相互补充的保护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本文概述了中国近70年来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保护规划、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 指出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未与国际国内发展战略相适应、保护体系不完整、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 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系统化、加快农业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以及加强能力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进行农业观光项目的建设,对于发展农业高科技,推广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而建设农业观光温室,更兼有科普教育、休息、游乐的功能,可为地方增加旅游资源,为发展经济服务。本文就农业观光温室内的栽培系统,植物品种的种植安排,栽培管理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和运作,效果良好,实践证明本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进行农业观光项目的建设 ,对于发展农业高科技 ,推广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而建设农业观光温室 ,更兼有科普教育、休息、游乐的功能 ,可为地方增加旅游资源 ,为发展经济服务。本文就农业观光温室内的栽培系统 ,植物品种的种植安排 ,栽培管理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试验和运作 ,效果良好 ,实践证明本套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国情和社情,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关概念、建设内容以及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的标准实施三要素。根据我国农业标准化实践,指出以食用农产品为实施对象,突出质量安全标准的推进目标,并总结了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方式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我国农业标准转化率有待提高、农业标准化体现形式多样化、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作用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强化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作用、重视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的建立和实施、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农产品有机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培育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型主体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沈阳市当前农业发展的经营状况,在提出关于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以发展壮大沈阳市农业新型主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丰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80年代初 ,在全国生态经济理论研究发展时期 ,江苏省大丰市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县(市 )”的发展战略。 1987~ 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支持下 ,开展了“生态县 (市 )规划研究” ,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已批准实施近 10年。1992年大丰市被国家列为全国 50个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 (市 )之一和全国 2 0个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之一 ,历时亦有 5年。回顾生态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它是农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过程 ,是构筑“三高”农业和发展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过程 ,也是农业生态环境工…  相似文献   

12.
化学氮肥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近年发现过量施用化肥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植物内生固氮菌是近年发现的一类非豆科植物中的高效固氮微生物,这一新型固氮系统为新型绿色农业生产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固氮途径.本研究综述了化学氮肥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危害、生物固氮作用、植物内生同氮菌及其固氮机制、植物内生固氮菌在绿色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并对应用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可能性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龙头,把广东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生态农业的建设,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贯穿系统观点,即不仅要注意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而且还要注意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不仅要把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列入目标,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发展的核心区.自1998年以来,农业用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业用水比例仍在70%以上,总量维持在1000亿m3左右.黄淮海地区农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用水危机,其农业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水质恶化、农业用水被挤占、农业用水效率低以及极端水文事件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黄淮海地区用水安全的保障性对策主要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农业供水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等水污染治理,改善水质;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效益;建设土壤墒情监测和灌溉预报系统,提高农业用水应急处理能力;改革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发生与为害的分析和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学积累的归纳总结,论证了防御农业自然灾害的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防御多种自然灾害、发挥多种效益的功能和持久、稳定而易于建设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根据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在辽宁省各地区的分布特点,在宏观上提出了辽宁省防御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在已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辽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辽中和辽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以海防林为主的沿海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科学的辽东山区多样化森林经营方式,并以科技兴林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一总体布局的实施。同时简述了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7.
植保污染是植物实施保护的过程中产生的,使农业生态环境发生劣变。为了保护环境,降低农业污染,需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农业植保建设。本文分析植保污染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农业污染减排途径,期望切实落实植保减排,减少农业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黄宝荣  张慧智  王学志 《生态学报》2014,34(22):6756-6766
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是确保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能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北京市三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镇为例,通过对1999、2004和2010年三期SPOT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三镇三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空间叠加功能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1999—2010年三镇LULC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研究近十年来三镇建设用地的空间聚集特征以及自然和农业景观空间连通性的变化,分析城市扩张对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9—2010年三镇经历了剧烈的LUCC过程,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大幅增加,伴随的是农业用地和水域面积的急剧减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转移,特别是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明显。新增建设用地大多通过侵占原有建设用地周边的农业用地和林地,而实现"成片蔓延式"扩张;并造成了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连通性的急剧下降,危及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政策等共同决定着三镇LUCC的结构、规模和空间分布,是三镇自然和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三高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科学》1997,16(2):104-107
建设三高农业必须优化种植业结构,结构是农业的基础,包括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时空结构及季节和环境的配置.优化种植业的时空结构,是建设三高农业的根本,它包括作物的水平结构及垂直结构.而优化作物的物种和时间结构,又是建设三高农业的关键.最后,优先环境结构是建设三高农业的前提.包括气候,水利,土壤肥力,农业技术,交通及信息等.  相似文献   

20.
农业监测统计是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驱动机制的新形势,系统论述了农业监测统计在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认识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等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成效,发现在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多源数据处理能力不强、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不贯通、调查方法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发布渠道低效等问题。将来,为适应农业新常态,应从强化数据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创新信息服务产品、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信息监测统计制度等方面加强农业监测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