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对位于中国红树林北缘区福鼎市的秋茄树〔Kandelia candel(Linn.)Druce〕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秋茄树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天然林的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滩位秋茄树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及径级结构明显不一致。天然林中株高0.0~0.5和1.5~2.0 m的个体占多数;而人工林以株高1.5~2.0 m的个体为主,无株高0.0~0.5 m的幼苗,株高超过2.0 m的植株也极少,表明天然林的高度结构均匀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极不合理。根据基径(D)可将秋茄树种群分为13个径级,其中天然林不同径级个体数量随径级增大依次减少,而人工林中径级Ⅲ(6 cm≤D<10 cm)的植株数量最多,且没有径级Ⅸ(30 cm≤D<34 cm)以上的个体,表明天然林的径级结构良好。从分布格局看,天然林幼苗群呈现聚集分布,而其小树群、大树群和老树群均为随机分布;人工林无幼苗群和老树群,小树群呈均匀分布,大树群呈聚集分布。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秋茄树天然林种群的期间死亡率和消失率在龄级1(D<2 cm)和龄级7(22 cm≤D<26 cm)达到最大,在其他龄级均较小且处于稳定状态;其个体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仅在龄级1时个体生存率高于累计死亡率,从龄级2(2 cm≤D<6 cm)开始均表现为累计死亡率高于生存率;其存活曲线属于典型的Deevey-Ⅲ型,表明秋茄树天然林种群中幼苗丰富但期间死亡率较高,成树的期间死亡率相对较低且个体数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 m×20 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2)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4)RDA排序结果显示,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干扰强度是影响种群中高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蒋雪琴  刘艳红  赵本元 《生态学报》2009,29(5):2211-2218
巴山冷杉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的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的种群年龄结构图呈现的是幼苗比例最大,中龄树、幼树和成龄树比例次之的规律;巴山冷杉幼苗储备丰富,巴山冷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C型,I径级巴山冷杉死亡率最高,II径级开始巴山冷杉幼树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直至老龄期死亡率逐渐升高;巴山冷杉种群不同年龄级的个体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群,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时间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对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梭梭种群现状绘制径级结构图,编制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整体结构属于增长型,但梭梭种群幼苗个体少,Ⅰ、Ⅱ龄级个体数目少于Ⅲ龄级的个体数目.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有关;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梭梭在Ⅲ~V龄级死亡率较高,种群在第Ⅳ级出现死亡高峰,且只有少量幼年个体能进入成年阶段,个体平均生存能力的期望在第Ⅳ级最大;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第Ⅱ、Ⅳ、Ⅵ、Ⅷ龄级的个体会呈现老龄个体增加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适当的人工辅助恢复和现有植株及生境的保护是保持梭梭种群自然更新和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历山自然保护区秃山白树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秃山白树是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山白树的变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为更好地了解其种群数量动态,保护该种群持续稳定发展,在历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地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秃山白树的种群结构,编制了秃山白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其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秃山白树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多,老龄个体数量较少,表明现阶段秃山白树整体为增长型种群;种群死亡率生长前期高于后期,在Ⅱ和Ⅳ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生存率曲线单调下降,累积死亡率曲线单调上升,其下降或增加的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种群死亡密度函数曲线较为平缓,在Ⅲ龄级死亡密度较大;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甄江红  刘果厚 《生态学报》2008,28(4):1829-1841
对天然分布区及不同生境内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应用Clark-Evans的 R值法计算出四合木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径级、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基本呈正态分布,冠幅级结构呈现出近乎指数型的衰减趋势;但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因所处微环境各异,在径级、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上表现出一定差异.四合木种群的存活率随龄级的增大而降低,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而升高,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表明该种群为下降种群.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个体分布均不均匀,其空间分布为随机型.  相似文献   

7.
秦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秦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结构特征和动态规律,对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佛坪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分布的巴山冷杉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以及存活曲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海拔2350、2500和2700 m,巴山冷杉种群都表现为衰退型,种群个体主要聚集在中龄级,幼龄级的个体都极度缺乏.在各海拔巴山冷杉种群生命表中,死亡量(dx)、死亡率(qx)和消失率(Kx)都为负值,反映了种群幼龄个体的缺乏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幼龄级个体数量增加而大龄级个体数量减少.巴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巴山冷杉种群个体存活量最多的年龄级和出现最大死亡率的年龄级都随着海拔的降低而依次后推.随着海拔的升高,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类型过渡为聚集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漏斗、坡地、槽谷)青冈种群为对象,采用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研究青冈种群结构,并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偏离指数C_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指数(C_a)等聚集度指标测定了青冈种群的分布格局,以评价该种群的结构特征与更新潜力。结果表明:三种地形部位中,青冈Ⅱ级幼树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幼苗,中、大树占一定比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Ⅲ型,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三种地形部位青冈种群除槽谷有完整的径级结构外,漏斗和坡地的径级结构不完整,但均表现为幼苗数量少于幼树,幼树个体数量最多,中树和大树的数量最少,呈中间高而两端低的径级结构;不同地形部位青冈种群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分布格局在种群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化,表现为随龄级的增加聚集程度减弱,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变。其中,幼苗、幼树、小树多呈聚集分布,中树、大树多呈随机分布。该研究结果为茂兰自然保护区青冈种群的合理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并利用生存分析理论进行了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存在下降趋势。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少,中龄级个体多。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坡上部种群密度最大,坡下部最小,坡中部居中。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在Ⅰ龄级时期望寿命达到最大,并在Ⅶ、Ⅷ龄级时期望寿命出现波动;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y Ⅱ~Ⅲ型之间;在第Ⅵ~Ⅷ龄级半日花种群死亡率较高,且坡中部和坡下部种群死亡率峰值比坡上部种群滞后一个龄级。生存分析引入生命表中的4个函数能较好地说明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山西七里峪茶条槭的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命表特征、径级结构、存活曲线及不同海拔种群和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山西七里峪茶条槭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七里峪茶条槭种群径级结构呈现幼苗比例大,幼树、小树比例次之的规律,为增长型种群;(2)不同海拔种群中,1 300~1 600m为增长型种群,随着海拔的升高,种群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成熟;(3)茶条槭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Ⅲ,除1 400m和1 700m种群外,其它海拔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茶条槭种群不同径级的个体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随龄级增加而发生改变;(4)不同海拔高度种群的分布格局表现出从集群分布趋向随机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七里峪茶条槭种群的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性,其幼苗储备丰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依存的微环境因素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浙江丽水白云山林场的红豆树人工林中共建立两个20 m×40 m的监测样地(1号样地和2号样地),并进行群落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乔木和灌木物种13种,优势种主要为红豆树、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刨花楠(Machilus pauhoi)等。两个样地的径级结构均成倒"J"分布。(2)从空间分布看,两个样地的红豆树均基本呈现随机分布。在较小空间尺度上,1号样地和2号样地的其他树种与红豆树之间均呈负相关,特别是1号样地。(3)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红豆树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除土壤厚度外,其他因子如全氮、全磷含量、p H值及凋落物等对红豆树的生长影响不大。研究认为:(1)白云山的红豆树人工林尚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2)红豆树的种内竞争可较小,而红豆树和其他树种之间则可能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3)后期管理过程中,该类林分可以适当伐除其他树种,并对大红豆树进行修枝,即有利于干形也可促进小红豆树的生长,同时加强对土壤厚度的管理。通过对40年生红豆树成熟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林分结构特征和物种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2.
Euptelea pleiosperma (Eupteleaceae) is a class III threatened tree species in China. Investigations on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is of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properly conserve, develop and use the resources of this species. This study targeted a small and isolated northernmost E. pleiosperma population in China,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Meidigou of Taikuanhe Nature Reserve in Shanxi province. The study aimed at seeking the answers: (1) is the E. pleiosperma population growing or declining? (2) what is the implications of sprouting for the E. pleiosperma population? It is shown through this study that sprouting is a main trait of the population with 49.4% of main stems having sprouted stems. The population is growing rather than declining thanks to the outstanding sprouting trait of E. pleiosperma. The population occurs only in a small shady and moisture valley area most likely because a moist environment is necessary for E. pleiosperma to survive, develop and regenerate. Mainly by rapid producing abundant sprouted stems, E. pleiosperma forms itself as an edifying species and demonstrates strong competition ability with other coexistent canopy species in the limited area. The spro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E. pleiosperma provide a mechanism for the expansion and maintenance of it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广西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鹅掌楸濒危的机制,对广西桂林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进行了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龄级结构,编制鹅掌楸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鹅掌楸种群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幼龄个体数量较多,中龄个体数居中,而老龄个体则相对数量较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第Ⅳ龄级时该种群出现死亡高峰,其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具有前期种群数量快速减少,中后期稳定,末期衰退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鹅掌楸天然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许恒  刘艳红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6):1160-1170
该研究对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种群的主要分布区进行调查,分析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梓叶槭胸径与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种群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中小径级树木较多,高径级树木较少。(2)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222.87)的15.16%和84.84%,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3)梓叶槭与主要伴生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大小依次为柳杉桢楠白栎刺楸灯台树桦木杉木厚朴光皮桦;对象木和竞争木距离与竞争指数之间较好地服从指数函数关系,当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小于1m时,竞争指数可达到5.5,随着距离逐渐增加,其竞争指数相应降低,并最终趋于平缓。(4)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胸径小于20cm时,受到的竞争压力最大,竞争指数最大的分别是梓叶槭与整个林分(234.98)以及梓叶槭与种间(184.01);当对象木胸径小于10cm时,竞争指数均可以达到18;当对象木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且竞争指数较低;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5)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梓叶槭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均越来越小,竞争强度呈降低趋势;当梓叶槭胸径为0~5cm时,梓叶槭与整个林分受到的竞争强度最大,竞争指数为7.14,占总竞争强度的50%;当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指数变化不大;该模型能很好的预测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栓皮栎林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樊登星  余新晓 《生态学报》2016,36(2):318-325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栓皮栎林主要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物种组成简单,栓皮栎和油松是群落的优势种群,优势种群以中径木为主,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种群呈现出衰退趋势;(2)在研究尺度内,栓皮栎、油松单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型分布为主,随着尺度的增大呈现出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的趋势;栓皮栎和油松呈现显著负相关;(3)优势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栓皮栎小树和中树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大树呈随机分布,而油松不同发育阶段均以随机分布为主;(4)栓皮栎、油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主要发生在小尺度范围内,小树和中树以正关联为主,而中树和大树、小树和大树以负关联为主;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趋于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进行样方调查,运用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紫纹兜兰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各龄级植株的数量动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纹兜兰龄级以幼龄为主,幼龄阶段占整个种群的54.7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_(pi)为0.33、V_(pi)'为0.07,均大于0,紫纹兜兰的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表明该种群目前属于稳定型种群。累计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上升,生存率函数下降,死亡密度函数波动较大。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种群整体数量随时间的增加,成年植株逐渐增加,幼苗减少。平均开花和结实率仅为16.94%和3.29%,种子没有胚乳而营养不足,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育成幼苗,主要靠分蘖植株繁殖,因此对紫纹兜兰幼苗的保护很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径级结构取代龄级结构,运用匀滑技术建立静态生命表,引入4个生存函数对安徽宁国华东黄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黄杉种群为衰退型,幼龄期的华东黄杉株数较少,仅占总株数3.78%;中龄期的植株数量较多,占80.04%。华东黄杉种群的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群落中种子萌发率低,林下幼苗少,这与群落郁闭度高、林下光强不足、个体竞争能力差有关。华东黄杉幼龄个体不足,中高龄级植株无法及时补充,人为干扰严重,致使华东黄杉种群结构不稳定。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小区来保护华东黄杉种群。  相似文献   

18.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优势种高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ased on the data of four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 in Wanmulin Natural Reserve, whose dominant species were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 Castanopsis fabri Hance and Pinus massoniana, respectively, the height class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s and the dynamics of height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 species, tree density, basal area at D. B. H, and height class (or diameter class) could be simulated by different equat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ree species and tree density for different height class or different D. B. H. class. The structure dyna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munity of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was very unstable, and the species sharing degree in four communities was fairly lower, indicating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very obvious. The results could give a useful clue for the studies on endangered mechanism of rare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树种。云南松林是暖温性针叶林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云南松种群是否可以自我更新,将影响滇中地区的植被动态。明晰未受干扰的云南松种群的结构和动态是研究云南松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省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内的云南松林是较为原始的森林。以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云南松天然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谱分析。结果表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南松年龄结构为倒J型,种群年龄结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为28.29%,存在外部干扰时侯的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pi为1.77%,种群动态指数VpiV''pi都大于0,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Pmax为6.25%,以上结果表明云南松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生存分析发现生存率、累计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在Ⅰ-Ⅶ龄级(胸径<35 cm)变化较大,Ⅶ-XVI龄级(胸径35-80 cm)趋于稳定;谱分析结果表明第Ⅲ龄级(胸径10-15 cm)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阶段。以上结果说明云南松种群的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大,个体死亡较多,高龄级衰退,建议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可以采取抚育间伐措施来促进其种群的生长发育和更新。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博罗红豆(Ormosia boluoensis)资源,基于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0.6 hm2固定样地,研究了博罗红豆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阶结构、空间格局、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结果表明,样地内共调查到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4 503株,隶属于38科57属84种。优势种有甜槠(Castanopsis eyrei)、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密花山矾(Symplocos conges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等,博罗红豆的重要值仅为1.84%,径阶结构呈倒“J”型,空间分布格局在0~22.1 m的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在22.2~30.0 m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博罗红豆与甜槠无关联性,与赤楠在个别尺度上有微弱的负相关性,与密花山矾主要呈负关联性,与密花树、深山含笑主要呈正关联性。博罗红豆的成树和幼苗在0~3.7 m的空间尺度上呈现强正关联,小树和幼苗在0~5.9 m的尺度上呈正关联性,而成树与小树的关联性较弱。因此,推测博罗红豆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负密度制约、种子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的作用,在后期的管理中可以适当移植幼苗和对群落中的灌木及小乔木进行适度的疏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