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鸢尾属植物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62年开始,我们就对鸢尾属植物进行引种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多数种在西安地区自然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鸢尾属植物具有花姿奇特,花色艳丽,花期甚长等优点,是绿化、美化、香化城市,装饰花坛、花径、花带、路旁及草坪的优良材料。本文对我园引种鸢尾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利用意见进行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2.
野生花卉大百合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百合属(Cardiocrinum)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其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旨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从引种栽培、种子生理、组织培养等方面综述了大百合属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种子和组培进行大量繁殖已成为可能,对其杂交育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今后也应对其进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鸢尾属植物及近缘植物射干种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这些植物的种子所含化学成分以醌类、酚类等为主,其中一些具有显著药理活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鸢尾属(Iris L.)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且主要以种子繁殖后代;但多数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其休眠原因包括种皮机械阻碍和种子中萌发抑制物存在等内外多重因素,单一或交互作用影响种子萌发。种子休眠解除的方法主要有环境条件处理、机械处理、化学试剂或激素处理等。本文对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休眠解除方法及其机理等作了系统概述,旨在为鸢尾属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市场上重要的鲜切花和园林绿化品种,且多数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姜黄属目前主流的块茎分株繁殖法面临着诸如繁殖质量可控性差、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市场的规模发展。姜黄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为其提供高效的繁殖途径,批量生产出优质可控的种苗,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总结出姜黄属组织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技术现状,通过不同培养方法探讨了目前姜黄属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希望为姜黄属植物组培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石蒜属植物栽培技术和繁殖方法等研究,同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目前石蒜属植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石蒜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鸢尾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白山鸢尾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储量、生境、鉴别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评细地调查研究,为开发长白山区鸢尾属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技术手段日趋完善,快速繁殖名贵花卉园艺植物,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用组培方法快速繁殖的植物有130多科、近1000种。其中,花卉园艺植物近80个科、450多种,在育种与生产上已经培育出兰花、非洲菊、唐菖蒲、鸢尾、百合、康乃馨、秋海棠、菊花、水仙、月季、郁金香等。目前国外各国正投以巨资开发新的花卉品种,并设法利用离体快  相似文献   

9.
已知鸢尾属(Iris)植物约有280种且花部特征多变,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尽管该属植物具备一定的克隆和自交繁殖能力,但传粉者介导的异交仍在其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该属植物传粉者吸引及异交策略的系统性总结。本文首先简述了鸢尾属植物的传粉者种类及其适应动物传粉的花部构造,以明确其动物传粉概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属植物如何通过视觉和嗅觉信号呈现花粉、花蜜和热量报酬供给等策略,实现对传粉者的有效吸引。在传粉者访问前后,鸢尾属植物还可通过合理的花展示、单花内雌雄功能的时空隔离以及传粉后的调控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异交。此外,影响其传粉者吸引及异交的第三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食花者和资源配置,也应受到重视。今后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革新,研究者应针对鸢尾属植物传粉的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花信号定量测定及异交率分子检测等先进技术,通过大范围的对比研究,深入揭示鸢尾属植物与传粉者的互作模式及其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已知鸢尾属(Iris)植物约有280种且花部特征多变,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尽管该属植物具备一定的克隆和自交繁殖能力,但传粉者介导的异交仍在其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该属植物传粉者吸引及异交策略的系统性总结。本文首先简述了鸢尾属植物的传粉者种类及其适应动物传粉的花部构造,以明确其动物传粉概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属植物如何通过视觉和嗅觉信号呈现花粉、花蜜和热量报酬供给等策略,实现对传粉者的有效吸引。在传粉者访问前后,鸢尾属植物还可通过合理的花展示、单花内雌雄功能的时空隔离以及传粉后的调控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异交。此外,影响其传粉者吸引及异交的第三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食花者和资源配置,也应受到重视。今后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革新,研究者应针对鸢尾属植物传粉的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花信号定量测定及异交率分子检测等先进技术,通过大范围的对比研究,深入揭示鸢尾属植物与传粉者的互作模式及其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11.
鸢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鸢尾科鸢尾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来该属植物的分布,化学成分的分类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境下细叶鸢尾表型可塑性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 Pall.)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野生观赏花卉之一。该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主要靠多年生根系进行繁殖。为了研究细叶鸢尾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可塑性及其生态适应性,对3种不同生境(种群1:干旱严重;种群2:较干旱;种群3:相对湿润)中的细叶鸢尾自然分布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3个不同生境的种群植株在外部形态上差异明显。种群1的根长与根冠比显著大于种群2和种群3,种群3的株高值较大;种群3地上生物量的比重显著大于种群1和种群2,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呈反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植株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物量的配比关系,能够形成有利于自身生长发育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鸢尾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分类学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宏  申晓辉  郭瑛 《植物研究》2008,28(1):30-37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甘肃小陇山地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种:长柄鸢尾(Iris henryi Baker)和薄叶鸢尾(Iris leptophylla Lingelsh.)。通过整理重新编制了小陇山地区鸢尾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两种植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鸢尾属在全国的分布格局和本属在秦岭地区的种类,并为小陇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布信息。凭证标本存放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鸢尾属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鸢尾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该属属内系统演化关系对该属种质保存、利用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鸢尾属各分类单元的系统学关系长期处于争议状态。因此,该文以经典分类系统主要观点为基础,从不同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总结了鸢尾属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现有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大多支持鸢尾属为并系,且该属存在多个起源,属下的有髯鸢尾亚属、无髯鸢尾亚属均为多系,朱诺鸢尾亚属可分为5个分支,其中朱诺鸢尾组为多系。有髯鸢尾亚属和无髯鸢尾亚属下多个组的分类地位尚未确立。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无髯鸢尾组下的加利福尼亚鸢尾系和金脉鸢尾亚系可能为复合种类群,从而导致近缘种种间形态特征界限模糊。此外,还确立了经典分类系统中部分存疑种的分类地位,如将射干和野鸢尾并入鸢尾属、将蛇头鸢尾和中甸鸢尾分别归入网脉鸢尾亚属和尼泊尔鸢尾亚属等。该文还对鸢尾属起源分布和进化历史等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鸢尾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鸢尾属部分种种子微形态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  卓丽环 《植物研究》2006,26(3):286-290
用HITACHI S-52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鸢尾属植物10个种及1变种、1外类群的种子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探讨了鸢尾属植物部分种种子微形态特征分类学意义及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具有种的稳定性,与分布区无关;同一种的种子凹、凸面微形态差异很大,同一类群比较时应选择相同部位观察。所研究的鸢尾种都为网状(网纹或负网纹)文饰,种间差异明显,微形态特征可用于鸢尾属间、属下系的等级划分,但不适于种下等级鉴别。研究给出了鸢尾属植物种子表面纹饰的系统进化关系,证明了种子表面微形态对鸢尾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宿根福禄考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根福禄考(Phlox paniculata),原产北美洲,为花(艹刃心)葱科福禄考属植物,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并选育的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它花姿优美,花色丰富,花期长,环境适应性强,深受人们喜爱,在园林绿化、美化中作用很大。为加速宿根福禄考的普及应用,烟台市园林处科研所特引进品种14个,进行了组培、扦插等繁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产鸢尾属尼泊尔鸢尾亚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晓东  赵毓棠 《植物研究》1998,18(2):149-151
研究报道了国产鸢尾属尼泊尔鸢尾亚属植物,确认国产该亚属植物为三种一变种。  相似文献   

20.
鸢尾属(Iris)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玉凤  张柯  王文和  李楠 《植物研究》2008,28(5):547-551
对12种鸢尾叶片的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野鸢尾、单花鸢尾、北陵鸢尾3种鸢尾各自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及气孔密度等有明显区别,而其余9种鸢尾叶片各自上下表皮形态均无明显差异。12种鸢尾的气孔类型均属于横列型,且气孔均是随机分布,气孔保卫细胞的长轴与叶脉平行,叶脉处无气孔分布。不同种鸢尾之间叶片表皮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可为鸢尾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