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本文报道两种测定λ原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的新方法—菌落计数法和平板诱导法。将溶源菌液经紫外诱导暗培养稀释后直接涂布在平板上培养 ,根据平板上菌落形成单位数计算λ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另一种是将溶源菌与指示菌混合制备的平板用紫外线诱导 ,根据平板上噬菌体形成单位确定λ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这两种方法不仅能准确测定噬菌体紫外诱导频率 ,而且操作简便 ,节省时间和用具 ,重复性好。本研究还将冬虫夏草浸出汁与溶源菌混合后进行紫外辐射 ,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证明建立的新方法确实可行 ,易操作 ;同时也表明冬虫夏草具有较强的抗紫外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原噬菌体的可诱导性,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 t)培养液用丝裂霉素C(MMC)诱导,诱导液经高速离心除菌和2.5×SDS-EDTA染料混合液处理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无DNA带,以确定菌株的溶源性。实验证明,该DNA为溶源菌诱导出的噬菌体DNA,而非溶源菌以同样方法不能获得DNA。用此方法,可作为鉴定B t溶源性菌株的一个手段,有助于B t工业发酵中噬菌体污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利用噬菌体破细胞壁分离胞内产物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噬菌体破细胞壁的两类方法;构建可诱导裂解的溶源菌和克隆可诱导裂解的噬菌体裂解基因。对λ噬菌体裂解细胞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产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重组大肠杆菌为例,提出将带有琥珀突变的λ噬菌体的裂解基因S^-RRz和目标产物的基因克隆到同一质粒上,以用来破细胞壁生产目的产物的方法,可望解决细胞中产物积累量最大和细胞破碎率最高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简单易行的诱导手段,从溶源性的嗜盐古生菌中诱导产生新的噬菌体,为分离嗜盐古生菌噬菌体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分别用紫外线与丝裂霉素C对10株对数期的嗜盐古生菌菌株进行诱导,上清液采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噬菌斑鉴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噬菌体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经1 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嗜盐古生菌融合子F5产生了一株新的嗜盐古生菌噬菌体SNJ1,该噬菌体能感染Natrinema属的菌株J7.结论:丝裂霉素C能诱导原噬菌体从宿主中分离,为嗜盐古生菌噬菌体分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已广泛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转化与降解领域.不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在混合培养时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合培养的效果.目前对这种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依托平板混合培养展开,所用到的平板主要有基础培养基平板和改进培养基平板两种.其中基础培养基平板法主要根据菌落形态、菌丝体颜色、胞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和典型胞外酶活性等进行研究,而改进培养基平板则是将基础培养基平板中的碳源更换为天然木质纤维素类物质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综述了采用平板混合培养不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菌株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我国夏季高温、强辐射的新疆塔里木地区采集样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分类鉴定.用丙酮萃取法抽提39个分离菌株的培养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主要组分;利用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研究抽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多数分离菌株丙酮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为类胡萝卜素物质.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9个菌株的丙酮提取物对λ噬菌体的紫外诱导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81%.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试验显示不同属细菌的丙酮提取物对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的抑制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Methylobacterium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颜色菌株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也出现较大差异;Koanria中不同颜色菌株的抑制效果也有类似结果.本文为类胡萝卜素可能是该类细菌具有抗辐射能力的内因之一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证实了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是一种很好的探讨细菌抗辐射机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链霉菌2-62溶源性菌株的确证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从红霉紊产生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的27株系谱菌株中分离到一株带确噬菌体的2—62菌株,并对2—62菌株作了多方面的考察。根据单菌落传代、孢子加热,柠檬酸钠洗涤消除噬菌体后仍继续释放噬菌体;2—62菌株释放的噬菌体经纯化后制备抗血清,用此抗血清处理2—62菌株的斜面孢子,以中和游离的噬菌体,这种孢子在培养过程中仍继续释放噬菌体;2—62菌株对其自身释放的噬菌体具有免疫力等特性,确证2—62菌株为溶源性菌株。用紫外线或丝裂霉素C进行诱导试验,噬菌体释放量增加不多。将2—62菌株释放的温和性噬菌体感染P32一102敏感菌,得到的溶源化菌林亦释放噬菌体,并且溶源化菌林的性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了在平板上获得高效价λ噬菌体的方法,并将平板增殖的高效价λ噬菌体用于λDNA的简易制备。材料与方法1.菌株:λ噬菌体用E.Coli w1485(cI85757)经热诱导获得;指示菌为E.Coli 266 YMC Lac~-。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2.培养基:(1)BPY培养基:用于斜面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我国夏季高温、强辐射的新疆塔里木地区采集样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分类鉴定。用丙酮萃取法抽提39个分离菌株的培养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主要组分;利用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研究抽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多数分离菌株丙酮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为类胡萝卜素物质。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9个菌株的丙酮提取物对λ噬菌体的紫外诱导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81%。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试验显示不同属细菌的丙酮提取物对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的抑制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Methylobacterium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颜色菌株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也出现较大差异;Koanria中不同颜色菌株的抑制效果也有类似结果。本文为类胡萝卜素可能是该类细菌具有抗辐射能力的内因之一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证实了λ噬菌体紫外诱导系统是一种很好的探讨细菌抗辐射机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紫外照射、温度、pH、盐度诱导五株溶源性共生菌株Xenorhabdus和Photorhabdus,同时测定斯氏和异小杆属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S.carpocapsae AIL,S.feltiae English,S.feltiae SN,Heterorbabditis bacterophora H06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是否存在感染共生细菌的噬菌体.结果未发现噬菌斑,说明实验菌株在实验诱导条件下以及昆虫病原线虫固体培养系统中不可能诱发噬菌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以E. coli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完整的recA基因.将PCR产物和pUC18在体外进行连接后,并分别转入E. coli DH5α和E.coli k12(λ+),筛选出含重组质粒(pUR4)的转化子.在诱导条件和非诱导条件下,分别测定recA基因在不同转化子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recA基因在溶原菌中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功能,能使λ原噬菌体从溶原状态进入裂解循环.这种重组质粒将在进一步研究λ原噬菌体的诱导机理以及受紫外辐射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等方面成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刘刚  张燕  邢苗 《生物工程学报》2006,22(2):191-197
探讨了双启动子对基于溶源性噬菌体构建的重组枯草杆菌中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将不含或含有本身启动子的α-淀粉酶基因(来源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青霉素酰化酶基因(来源于Bacillus megaterium)克隆到溶源性枯草杆菌中,得到重组菌B.subtilisAMY1,B.subtilisAMY2,B.subtilisPA1以及B.subtilisPA2。由于同源重组,所克隆的片段整合到溶源性枯草杆菌中的噬菌体基因组上,并处于噬菌体强启动子的下游。在重组菌AMY1和PA1中,在热诱导的情况下外源基因的转录只受到噬菌体启动子的作用,而在重组菌AMY2和PA2中,在热诱导下外源基因的转录同时受到噬菌体启动子和基因本身所带启动子的作用。双启动子的应用使重组α-淀粉酶的表达量提高了133%,使重组青霉素酰化酶的表达量提高了113%。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噬菌体破细胞壁的两类方法;构建可诱导裂解的溶源菌和克隆可诱导裂解的噬菌体裂解基因。对λ噬菌体裂解细胞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产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重组大肠杆菌为例,提出将带有琥珀突变的λ噬菌体的裂解基因SRRz和目标产物的基因克隆到同一质粒上,以用来破细胞壁生产目的产物的方法,可望解决细胞中产物积累量最大和细胞破碎率最高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溶源菌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t.israelensis H14)经热处理灭活游离噬菌体后的培养物,经紫外线(UV)和丝裂霉素(Mitomycin)诱导,得到三株烈性噬菌体,並分离到一株自发突变的烈性噬菌体。这四株噬菌斑形态不同的噬菌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和在20种血清型的32个菌株中的寄主范围各不相同,证明它们是四种不同类型的噬菌体。由于它们都是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97菌株中获得的,因此说明该菌株可能是多价溶源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并分析细菌性噬菌体ψ297的整合酶基因(int).方法采用加接头的基因DNA片断为模板进行步移PCR,根据溶源性噬菌体ψ297的染色体DNA上类似于噬菌体933W的整合酶基因的一个40个核苷酸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克隆、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得到了噬菌体ψ297编码的整合酶基因(int)的完整序列,它的长度是1287bp,编码了428个氨基酸的Int蛋白质.将它们的序列与λ噬菌体的整合酶家族其它成员进行了比较,发现噬菌体ψ297的整合酶基因(int)与噬菌体VT1-Sakai的整合酶基因有79%的同源性,噬菌体ψ297的Int蛋白与噬菌体VT1-Sakai的In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有82%的同源性.N-末端的氨基酸区域是完全保守的,而中心区和C-末端则显示出较大差异.结论噬菌体ψ297与λ噬菌体的int基因来源于同一基因库,噬菌体ψ297可能属于λ噬菌体家族.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仍旧威胁着全球人类健康,中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寻求新的药物和疫苗势在必行。随着对噬菌体研究的深入,分枝杆菌噬菌体成为结核病新型药物发现和药敏实验的研究热点之一。噬菌体进入宿主菌体内,以裂解和溶源两种途径进入循环。以分枝杆菌的溶源性噬菌体为例,综述了分枝杆菌噬菌体整合和裂解分子机理。分枝杆菌溶源性噬菌体的整合需噬菌体基因组的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attP),宿主菌分枝杆菌基因组的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attB),整合酶integrase(Int)和整合宿主因子integration host factor(mIHF)。部分溶源性噬菌体如Ms6进入裂解循环,复制转录组装成新的子代噬菌体,在裂解素(Lysin)和穿孔素(Holin)的协同作用下裂解宿主菌,释放子代噬菌体。目前国内未见对分枝杆菌噬菌体的研究报道。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整合及裂解机理对结核病治疗新药开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以E.coli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完整的recA基因。将PCR产物和pUCl8在体外进行连接后,并分别转入E.coli DH5α和E.coli k12(λ^ ),筛选出含重组质粒(pUR4)的转化子。在诱导条件和非诱导条件下,分别测定recA基因在不同转化子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recA基因在溶原菌中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功能,能使九原噬菌体从溶原状态进入裂解循环。这种重组质粒将在进一步研究九原噬菌体的诱导机理以及受紫外辐射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等方面成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在大肠杆菌(E.coli)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实验中,通常用λ噬菌体特异性转导半乳糖发酵基因(gal)的现象来说明转导的基本原理和掌握转导实验的基本方法。近年来,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一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菌株的选择、噬菌体(λ)的诱导、噬菌体裂解液的效价测定和进一步提高转导频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  相似文献   

19.
赵寿元 《遗传》1987,9(6):36-41
一、噬菌斑原位杂交筛检 1.按照实验9中的平板扩增抽提法的1-4操作 步骤,将重组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同上层培养基混匀 后倒在底层培养基上,37℃ 倒置培养过夜(用2天前 倒的平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采用薄平板培养曲霉(Aspergillus sp.)用于形态结构观察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节约培养基,容易观察到曲霉的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