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北桑属二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桑属二新变种武玉壁,张进献,庞玉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承德067000)关键词桑属,圆叶蒙桑,裂叶桑TWONEWVARIETYOFMORUSFROMHEBEI¥WUYu─Bi,ZHANGJin─Xhn,PANCYu─Lan(Instit...  相似文献   

2.
危害丰驰桑的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Jackknife技术,研究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在丰驰桑上的种群动态,并用Weibull模型对种群存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6±1) ℃,RH 85%,16L:8D光照条件下,朱砂叶螨生命表参数(mean ± std)内禀增长率为0.231 ± 0.012,净增殖率为17.529 ± 2.101,周限增长率为1.259 ± 0.015,世代平均周期为12.432±0.383,种群倍增时间为3.000 ± 0.156 d,存活率曲线表现为Deevey I型.对掌握朱砂叶螨在丰驰桑上的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从健康桑树茎中分离筛选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为该病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桑树内生菌,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抑菌活性稳定的内生拮抗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利用抑菌圈法测定拮抗菌株活性发酵液热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抑菌谱;并通过观察拮抗菌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oeremiaexiguaGXH1菌株生长及菌丝形态的影响,扩增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以及采用酸沉淀法提取拮抗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初步探究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从健康桑树茎中共分离获得17株桑树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exiguaGXH1有稳定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NPJ13菌株。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一致,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最小分枝,故将NPJ1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 velezensis NPJ13。NPJ13菌株对灰霉病菌SWU5、核地杖菌SXSG-5、核盘菌PZ-2及烟草疫霉SWU20等12种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活性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NPJ13菌株会导致桑断枝烂叶病菌GXH1菌丝发生扭曲、膨大、透明度增加、断裂等畸变现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PJ13菌株基因组中具有PKSI、NRPS、Sfp、ItuD、Srfc等5种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LC-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NPJ13脂肽类粗提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结论】本研究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B. velezensis NPJ13菌株,为桑断枝烂叶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 macroura) 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 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 00~22: 30 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 00~19: 30和20: 30~21: 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 curtipes)、铁力木(Mesua ferrea) 和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 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00~22:30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00~19:30和20:30-21: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 curtipes)、铁力木(Mesua ferrea)和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相似文献   

6.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 Miwa etSonan)对桑枝条的气味反应敏感,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条比未受害的桑枝条对长尾啮小蜂有更强烈的引诱作用;刻槽的形状对长尾啮小蜂对寄主卵的搜索行为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圆果大赤螨对桑树害虫朱砂叶螨、桑蓟马和桑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圆果大赤螨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理论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显著。捕食功能反应参数表明圆果大赤螨对桑蓟马、朱砂叶螨和桑粉虱捕食量差异显著,其最大日捕食量理论值分别为:416.67、222.22、97.09头。圆果大赤螨对猎物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且取食桑蓟马的搜寻效应明显高于朱砂叶螨和桑粉虱。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得出,1头圆果大赤螨对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7.54头、70.49头和27.27头。研究表明,圆果大赤螨对桑树害虫捕食能力依次为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且对3种害虫均具有较强捕食能力,是桑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8.
桑(Morus alba L.)属桑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黄褐色,韧皮纤维发达,树体富乳浆。本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喜生于温暖、轻松沙质壤土,耐盐碱,除高寒地区外分布全国各地。我国是世界上栽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早在殷商时代即有文字记载,对桑的利用历史悠久,但当时限于养蚕和药用。本文就桑的综合利用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9.
桑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定期随机取样的方式 ,连续 3年就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对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的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桑螟绒茧蜂在苏州一带的发生十分普遍 ,其自然寄生率为 2 2. 95 %~ 5 5. 41 % ,平均 3 3 . 99% ,全年各代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其中 9月份第 5代的自然寄生率最高 ,达 5 5 . 41 % ,是当地的优势天敌种群 ,对于桑螟的发生与危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文报道了桑螟绒茧蜂的自然寄生情况及其成虫的生物学习性 ,为进一步开展桑螟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火焰干燥涂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桑属(Morus L.)的广东桑(M. atropurpurea Roxb.)、鲁桑(M. muticaulis Perr.)、瑞穗桑(M. mizuho Hotta.)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桑、鲁桑的核型公式是2n=2x=28=24m+4sm,瑞穗桑的核型公式是2n=2x=28=26m+2sm。广东桑与鲁桑的核型相近,可归为同一类,而瑞穗桑核型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1.
蚕桑副产品的医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蚕茧的生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蚕和桑在中医药方面的用途。蚕业发展的过程中,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蚕桑的医药价值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发展极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综述了蚕桑医药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杨树桑天牛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启三 《昆虫知识》1991,28(1):34-38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桑天牛的发生与虫源的关系最为密切。距虫源地500m以上或在有水面阻隔的情况下,距虫源地300m以上地段造林,最初几年可保黑三杨安全。不同的品种以1-69杨最易受害,1-72杨次之,1-63杨具有一定的抗虫性。不同的栽植密度以5×5受害较轻,7×7次之,9×9受害最重。品种和密度之间无交互作用。虫口密度与虫株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药桑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B08):280-281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传播与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肖来云  普正和 《生态学报》1994,14(2):128-135
在西双版纳地区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是鸟类传播。传播的鸟类主要是啄花鸟科的纯色啄花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和黄肛啄花鸟等。桑寄生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是鸟类蚕食除去外果皮的种子或外果皮果肉相互连着的种子,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大部分果肉或外果皮后,将种子排出体外,其次是鸟在觅食中遗漏种子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5.
桃花三赏     
阳春三月,春意正浓。随处盛开的桃花,给沧桑的大地涂上了一抹亮丽的彩妆。不同于杏花惯常的素白,梅花冷漠的清高,桃花是那样热烈直接,毫无保留地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心迹,也把人们的心染成了桃红。往往,一树桃花的生命要经历三段历程:始于春风,沐于春雨,落于春水。在其中的每一段,桃花都会展示出一种独有的风韵,与春天诸物合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被人们寄托一种特别的情思。  相似文献   

16.
桃花三赏     
阳春三月,春意正浓。随处盛开的桃花,给沧桑的大地涂上了一抹亮丽的彩妆。不同于杏花惯常的素白,梅花冷漠的清高,桃花是那样热烈直接,毫无保留地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心迹,也把人们的心染成了桃红。往往,一树桃花的生命要经历三段历程:始于春风,沐于春雨,落于春水。在其中的每一段,桃花都会展示出一种独有的风韵,与春天诸物合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被人们寄托一种特别的情思。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冬芽为材料,对7681桑进行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7681桑是亲本体细胞融合的真杂种;  相似文献   

18.
桑枝提取物及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桑支(Ramulus mori)乙醇提取物经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浓缩得到石油醚提取物(I),乙酸乙酯提取物(Ⅱ)和正丁醇提取物(Ⅲ)三部分,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并灌胃给药进行抗炎实验,结果显示,I和Ⅲ的0.30g/kg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的0.15g/kg组有明显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饲养和大田调查 ,证实湖州地区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年发生以 5代为主 ,少数年份有 4代 ;桑螟成灾主要集中在第 4,5代。大田桑螟消长同气候、养蚕形式、天敌、防治水平有密切关系 ,不同年份之间发生时间、数量差异很大。桑螟防治方法 :以调整养蚕布局为主 ,辅以化学防治。在大批桑螟 3龄前用药是药剂防治的关键。药剂有 :40 %桑宝乳油 1 1 4mg kg,养蚕安全间隔期 6~ 8d。  相似文献   

20.
气象要素的时间分布对五代桑螟数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气象要素对5代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数量影响的结果显示,各气象要素的时间分布对5代桑螟数值效应的变化较大,有的时段为正效应,有的时段为负效应;影响效应最大为相对湿度,日平均温度次之,降水和日照项对湿度和温度起着修饰作用。8月上旬高温多湿、8月中旬高温干燥对5代桑螟发生量有明显促进作用;9月上旬多湿和适度低温、9月中旬干燥和适度高温有利于5代桑螟数量增加。多湿环境有利于桑螟卵的生存和孵化,干燥环境有利于桑螟幼虫和蛹的生存。用11年历史值进行验证,吻合效果达到极显著。通过2007年的预测值与大田实际调查值对比,误差在13.6%,证明模拟的数学模型能准确地反映5代桑螟自然种群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