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案例式教学(CBL)教学模式在细胞研究进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2015级选修"细胞研究进展"的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按选修课程时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LBL),实验组实施CBL教学模式,调查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并比较两组学生考试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的建立、课堂积极性及教学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案例分析及临床操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选修细胞研究进展课程的学生采用CBL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其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名五年制学生随机分为TBL组和LBL组,分别采用TBL和LBL教学方法进行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出科时采用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估。结果:TBL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8.6±2.5分,LBL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3.2±3.6分,TBL组理论成绩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L组学生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90.0±3.0分,LBL组学生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5.0±4.0分,TBL组操作考核成绩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BL教学模式较传统方法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更适合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  相似文献   

3.
探究基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优慕课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兽医免疫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两个班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传统教学(对照组)和混合式教学(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赞成今后继续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优慕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门课程中激励了学生主动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高校人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BL、PBL与CBL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烧伤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烧伤外科硕士研究生48人,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传统的LBL+CBL模式进行教学,B组采用CBL+PBL模式进行教学,C组采用LBL+CBL+PBL模式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考核两方面比较教学效果。结果:通过问卷调查,C组学生在对教学的满意度、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知识量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显著高于A组,在知识量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显著高于B组,B组学生在对教学的满意度、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能力显著高于A组;通过试卷考核,C组学生在理论考核和临床思维考核方面显著高于A组,在理论考核方面显著高于B组,B组学生在理论考核方面显著低于A组。结论:PBL教学法还不能完全替代LBL教学法,而LBL、PBL与CBL结合的教学法在各个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卫强  赵京  韩聚强  谭健  梁海龙 《生物磁学》2013,(24):4777-4780
摘要目的:探讨CBL结合PBL及LBL的教学方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共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CBL+PBL-4-L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方法。在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同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考试部分成绩水平持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实验组学生在病例分析、基本技能及总成绩等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BL+CBL+LBL教学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建立独立思维模式等方面显著高于LBL组。结论:CBL+PBL+LBL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赵红  姚平波  刘玉环  伍媚春 《蛇志》2016,(1):108-109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护理本科6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个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微课方式进行"三位一体"翻转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期末考核实验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切实可行,有助于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中医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1组95名为实验组,同专业2组95名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和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可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急诊临床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但对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较L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不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临床专业学生1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LBL+LBL法)及对照组(LBL法),实验组用LBL讲授完核心知识后采用PBL教学,对照班则全部采用LBL教学,每组各80人。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在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同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PBL教学法有利于胸外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知识掌握。实验组学生在病例分析、基本技能及总成绩等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表2,t=9.1301,7.9672,11.8624,P〈0.05);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考试部分成绩水平持平,无统计学差异(表2,t=-1.3660,P〉0.05)。并且无论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实验组对PBL教学法的评价也明显优于LBL教学法(表3,x2=-6.1365,P〈0.05;表4,x2=-29.2650,P〈0.01)。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在教学模式在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等方面优于LBL教学法。结论:胸外科临床教学中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9,(2)
目的评价基于临床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基于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BL)整合教学法对颈椎病临床见习教学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名在我科参加临床见习的2013级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CBL-PBL整合教学法和传统LBL教学法进行课堂讲授。考核并比较两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成绩,自拟调查问卷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见习兴趣、医患沟通、自主学习规划、查阅文献、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临床教学效果。结果 CBL-PBL整合教学组在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等方面的成绩均高于传统L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PBL整合教学组的临床见习生在临床实习兴致、医患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规划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方面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均高于传统的LBL教学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L-PBL整合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见习积极性,能提高颈椎病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是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CBL-PBL整合教学法值得在医学教育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20,(1)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见习效果。方法将5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7名,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26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在见习课结束时的测试成绩。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见习教学成绩更优(t=2.830,P=0.007)。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王旭东 《四川动物》2007,26(1):196-197,200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认为:音乐能影响动物的情绪;音乐还对动物的免疫功能、学习及记忆能力、以及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均有一定影响。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索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Studies on enzymes acting on glycopeptide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3.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time on task effects on safety shows contradictory evidence,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12 h shifts. It is argued that this might depend on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is of accident data, e.g. selectivity of samples, validity of data bases and study designs, especially for analyses at the company level. Analyses of aggregated data seem to indicate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of accident risk with time on task beyond the normal working day. This is supported by some recent studi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相似文献   

14.
15.
Studies on Septoria on celery see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Hair evolution contributed to the biological success of mammals. Hair origin from synapsid scales is speculative and requires extensive modifications of the morphogenetic process transforming lens-shaped dermis of scales into small dermal papillae in hair. Hair evolution from glands is hypothetical but is supported from studies on the signaling control of hair vs. glandular morphogenesis. Based on immunocytochem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onion-like organization of hair derived from glandular pegs which central part produced lipids and some keratin. In a following stage, involucrin, trichohyalin, and keratins were produced in the central cells of the gland and formed a solid medulla surrounded by keratinocytes of the inner root sheath. The origin of this protohair was possibly related to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beta-catenin and other signaling molecules in epithelial cells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f a dermal papilla. The latter activated the keratogenic genes, already utilized in cells of the claws, in concentric layers of cells of the glandular peg. Lipidogenic genes were depressed. As new genes evolved in the genome of synapsids, new circular layers of keratinocytes containing specialized hard keratins and 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 were formed around medullary cells. The new keratinocytes probably originated the cortex separating medulla from the external cells that became the inner root sheath. The hypothesis indicates that in a following stage, the medulla was obliterated or replaced by cortical cells while the external part of the cortex formed a cuticular surface due to the different growth rate with inner root sheath cells.  相似文献   

17.
18.
19.
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抵御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天然屏障。热带气旋是红树林面临的最主要自然威胁之一,削弱了红树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及生物多性维持等功能发挥。然而,尽管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日益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缺乏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系统分析和总结。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5—2021年间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影响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图谱绘制,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并揭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该领域研究年发文量随时间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2013年后迅速增加,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前列,美国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其次是德国,美国广泛地与德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有密切合作;(3)美国佛罗里达、加勒比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南部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区域;(4)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从红树林植被的干扰损害逐渐发展到固碳储碳、海岸防护等功能的影响。全球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红树林对热带气旋干扰的弹性、基于遥感和大数据处理的模型模拟等日益受到关注,量化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功能的影响、探明热带气旋与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及对红树林影响、构建完善的观测体系数据集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对长期关于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可为预测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和风险、及减缓和应对其风险等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