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血清白介素-6水平(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30.5±1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3±37.8)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IgA及IgM,在T1、T2、T3及T4时刻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TNF-α、CD3及CD4在麻醉后较T1时均有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均存在抑制作用,且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为主,而腰硬联合麻醉抑制作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静吸复合麻醉)和研究组(n=51,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丙泊酚使用剂量、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心率(HR)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0.05),平均动脉压(MAP)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插管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5时间点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患者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按照信封抽签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麻醉选用依托咪酯注射液靶控输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时、拔管时SBP、HR、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 E、IL-6、Cor、TNF-α、ACTH、 hs-CRP、 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可大大减轻,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使用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起始血浆靶浓度为1μg·ml-1 1%丙泊酚泵注,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5min(T1)、手术开始30 rmin(T2)、手术开始60min(T3)、停药时(T4)、出室时(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T1~T3时点迅速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开始上升,至T5时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高,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各3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空腹血糖(FPG)]水平,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T2)、缝合时(T3)、术后6 h(T4)时,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HR、MAP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血清中Cor、NE、AngⅠ、FPG的水平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术后6 h,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Steward苏醒评分总分及各个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在提升苏醒质量、改善拔管后早期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EAS,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 CD3+、CD4+/CD8+、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d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联合全身麻醉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降低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合理准备对老年下肢骨折全麻手术患者营养状态、糖代谢、应激反应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准备及麻醉管理,观察组采取术前合理准备及麻醉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反流误吸、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前12小时 (T0)、术后即刻(T1)、术后24小时(T2) 的营养状态指标(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水平,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 (Cor)、肾素(R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亚群(CD4+、CD8+、CD4+/ 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反流误吸、口渴、饥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点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较T0时点显著降低,观察组T1、T2时点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时点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IRI、Cor、Rn、ACTH水平均较T0时点显著升高,观察组T1、T2时点血清空腹血糖、IRI、Cor、Rn、AC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点两组患者IgA、IgM、IgG、CD4+、CD4+/ CD8+水平均较T0时点显著降低,CD8+ 较T0时点显著升高,观察组IgA、IgM、IgG、CD4+、CD4+/ 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合理准备能够降低老年下肢骨折全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全麻手术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糖代谢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发成  李夏玄  王岩  王燕  于瑾 《生物磁学》2013,(25):4936-4939,4916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对照组35例(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分析各时点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Ramsay评分:对照组6分的例数为22例(62.9%),观察组为3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为(334.5±54.6)mg,对照组为(463.2±6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为92.1%,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安全有效,效果显著,适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12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低剂量组(40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0.50 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高剂量组(39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00 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三组神经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同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T2~T4时间点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T2~T4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T2~T4时间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T2~T4时间点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三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结论:1.00 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有效控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68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静脉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3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M、IgG、CD3+、CD3+/CD4+、CD4+/CD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症晚期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和进一步预防癌症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气腹后15 min(T_2)、气腹结束后(T_3)和出室即刻(T_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和术后1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水平(BS)、肾上腺素(AD)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复合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者在T_2、T_3、T4时间点的DBP、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前和手术后1天,复合组患者的IR、BS、AD、Co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收治的80例高龄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romage评分、自控镇痛追加次数、产程时间、24 h的新生儿窒息情况与24 h泌乳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在三个产程时间内评分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Bromage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产程观察组的Bromage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泌乳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比例略低于对照组,但是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分娩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显著,镇痛追加药剂量少,产程时间短,安全有效,有利于产妇产后分泌母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两家医院 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 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 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药物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纤溶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诱导后患者的MAP与HR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MAP与HR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诱导后5 min与术毕的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诱导前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从而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及B组各40例,A组产妇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B组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麻醉效果Ⅲ级比率85.0%,明显高于B组的22.5%(P0.05)。A组产妇心率(HR)在胎儿娩出1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刻明显高于B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胎儿娩出即刻(T2)明显高于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前(T1)和麻醉后(T4)明显高于B组,每博输出量(SV)在T2时刻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输出量(CO)各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在娩出1 min时Apgar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CSEA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效果较完善,安全性高,可应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 年3 月至 2013 年5 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 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 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 例)给 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 h的MMSE 评分 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 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 答时间分别为(30.3 ± 10. 5)min、(30.3 ± 7.8)min、(33.2 ± 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 ± 11.6)min、 (30.1± 6.6)min、(34.3 ± 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 评分为29.2 ± 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 MMSE 评分为29.1 ± 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 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 24h 时的MMSE 评分28.7 ± 1.0 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 ± 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 和12hPOCD 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 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 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异氟醚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研究组)、异氟醚吸入全麻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R、MDA、GSH及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血糖、MDA、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AR、G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之间对血糖、AR、MDA、GSH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分组与时间之间对NO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腹腔手术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皮质醇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皮质醇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但CSEA组低于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D水平在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A组D-D水平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CSEA组D-D水平均低于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更好的抑制剖宫产患者术中血清皮质醇及术后血浆D-D水平的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