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新型协同服务模式,加强垦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基于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的数字化医疗区域。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现有的影像数据归档,集成到IMPAX PACS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作为整个区域医疗的影像中心。通过IDC交换平台的延伸覆盖,以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与XERO集成,可经网络调阅IDC中的影像,实现远程影像会诊。结果:建立基于IMPAX PACS的区域医疗;工程覆盖1家省会大医院和垦区2家综合性医院、5家二级医院、11家农场医院,实现联网医院间的影像学远程会诊。结论:PACS区域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为基层百姓就医提供方便,影像学远程会诊可有效避免影像学重复检查,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成熟的通信技术,统一通信正逐步被国内大型医院所采用。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应用场景里,统一通信在方便医护人员沟通的同时,也能在咨询预约、医疗会诊、远程医疗、护士紧急呼叫、病房探视等面为病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省级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从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网络结构设计、功能规划以及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建立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完成省内各医院之间远程医疗服务的统一调度和费用结算,各医院所建立的远程医疗业务平台完成医院间的各种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可实现省内其他医院和省外医院的无缝接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部农村地区就诊患者对网络医疗的需求与利用,分析网络医疗在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方法 从云南省某县3家县级医疗机构随机抽取4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网络医疗需求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标准化处理,估算网络医疗潜在市场规模。结果 校正年龄、职业、学历等影响因素后,目前西部农村地区患者对网络医疗的需求比例为28.5%,利用比例为3.1%。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农村地区的网络医疗潜在市场规模可达1 760万人次,潜在经济规模约4.0亿元。结论 网络医疗的发展对提高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有重要意义,目前网络医疗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应重视和鼓励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医疗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0月20-22日江苏南京https://b2b.csoe.org.cn/meeting/OMTA2020.html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是支撑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生物医疗等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很强的研发需求。本会议将邀请100余位顶尖技术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在光通信、先进传感、发光与显示、光存储、生物光电子、能源光电子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设立拍赫兹通信和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西部县级医疗机构网络医疗供给意愿和现状,为西部推广网络医疗提供发展策略。方法 对云南省某县县级医疗机构的153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7%的受访医生愿意向患者提供网络医疗服务,15.0%提供过相应服务,质量安全、推广路径、服务能力成为主要的发展瓶颈。结论 目前西部农村地区医生提供网络医疗服务的意愿与实际提供比例差距较大,应制定网络医疗的法律法规、完善诊疗规范和监管体系、加快网络医疗平台建设,规范网络医疗培训。  相似文献   

7.
远程医学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远程脑卒中项目在发达国家的开展也日益规范。从我国脑卒中诊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目前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基于无线物联网的远程脑卒中诊疗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脑卒中诊疗水平,促进远程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远程医疗会诊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服务模式,与传统的医疗手段相比较,发展迅速,在医学领域中已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均,边远地区极其缺乏高端医疗人才和器材.皮肤病有发病率高、直观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开展远程会诊.现通过医院在建设皮肤病远程会诊系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皮肤病远程会诊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远程医疗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的系统,它涉及众多不同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生、患者和软硬件企业等。本研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首先将远程医疗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然后分析他们的利益诉求,最后提出促进远程医疗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法、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评价框架和指标库,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基于PATH模型建立了远程医疗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效果与效率、员工为导向、安全性、反应性管理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结论 PATH模型适用于远程医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此外,以病人为中心的指标权重最高,因此,应加强对远程医疗服务费用的控制,同时从各个角度入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借助远程医疗解决异地转诊就医一体化的问题,为异地转诊就医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某医院成立专科疾病医联体,借助远程医疗对异地转诊就医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总结某医院借助远程医疗,以专科疾病医联体进行精准转诊、异地就医,提供医疗保障的实践经验。某医院借助远程医疗,以专科疾病医联体为抓手,制定了精准转诊的规章制度,为异地就医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了医疗基金的开支,实践效果显著。借助远程医疗,成立专科疾病医联体,可以很好的实现患者精准转诊、精准医疗,解决异地就诊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异地就医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助推实现全国异地就医一体化的大健康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远程医疗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在分析价值共创、患者参与及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患者参与远程医疗服务价值共创动机假设条件,分析患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动机因素,然后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五项动机因素的合理性。本文是作为研究患者参与远程医疗服务价值共创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细胞通信网络有助于揭示细胞间协同工作机制、生物学过程和疾病发病机理。目前基于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构建细胞通信网络的方法大多只考虑配体和受体的表达信息,忽略了受体对其调控基因的信号传递影响,导致构建的细胞通信网络可靠性较低。鉴于此,本文提出IRRG算法,旨在构建更为准确的细胞通信网络,并挖掘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细胞通信模式。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整合受体调控基因表达信息构建细胞通信网络的方法(命名为IRRG)。该方法通过随机游走方式计算受体对下游基因的影响得分,进而与配体-受体共表达量结合构建细胞通信网络。结果 使用IRRG构建了小鼠滤泡间表皮(IFE)细胞通信网络并分析了配体-受体对的生物学意义,验证了IRRG计算受体影响得分的稳定性和细胞通信网络构建的可靠性。此外,使用IRRG构建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细胞通信网络,挖掘并分析其肿瘤微环境细胞通信模式。结论 IRRG可以构建富有生物学意义并且可靠的细胞通信网络,帮助人们从细胞通信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多种生物过程。IRRG算法代码可从GitHub获取:https://github.com/NWPU-903PR/IRRG。  相似文献   

14.
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况,综述VR/AR技术在临床技能培训与教育、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出健康医疗领域虚拟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在疾病诊疗、手术模拟、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监测等方面不断发展,对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新型、双向交互式、远程医疗随访平台,完善心脏术后临床数据的收集,并为患者提供可靠优质的随访服务。方法 运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与移动网兼容的随诊数据库及软件,以术后随访率、术后重要指标的随访质量,作为评估随访系统的标准。结果 系统正式运行1年余,共录入术后患者1392例,总随访率80.1%,其中超声心动图1065人次,心电图953人次,胸片567人次,国际标准化比值3856人次。结论 三爱医疗随访平台能有效地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将医疗服务延伸,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的建立与认定在网络医疗中关乎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维护,对网络医疗的规范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网络医疗医患关系建立与认定上存在的障碍,借鉴美国实践经验,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建议。网络医疗带来了医患关系主体、建立条件、认定方式的变化,对通过挂号建立与认定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带来了挑战。应在承认线上医患关系及医疗行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严于线下诊疗标准的网络医疗医患关系建立标准。同时,应从法律手段与技术手段两方面加强网络医疗医患关系的认定,保障网络医疗中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对河南省远程医疗发展现状及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对河南省远程医疗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再用决策实验分析法和网络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新型综合决策方法DANP法识别出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会(O)是最重要的维度,医疗资源重组(S1)、技术的发展(O1)、政府支持(O2)、国民健康意识(O3)、社会对远程医疗的认识(T1)、产业政策(S3)是影响河南省远程医疗发展的6个关键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是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拓展和补充。通过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675例远程会诊案例,阐述了医院运用远程医学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方法、流程和特点,探索医院促进远程医疗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医院单日102例远程会诊病例从地域分布、临床分类和会诊目的3个方面的简单统计分析,讨论远程医学的应用需求、应用方式,探索远程医学在区域医疗协作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