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江河、湖海众多,海岸线长,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淡水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藻类植物生存。藻类植物与人类之间有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一)藻类植物与渔业的关系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的藻类,都直接或间接是鱼类的饵料,其中尤以小型藻类为佳。所有的鱼苗都以藻类与浮游动物为食,当浮游动物缺乏时,它们就只吃藻类。某些杂食性鱼类也偏食藻类,如(?)鱼(PHoxinus)。非洲鲫鱼、遮目鱼也主要以藻类为食料。当人们对池塘中施加肥料时,藻类能够大量繁殖,如绿球藻目(纤维藻、栅藻、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2.
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泉 《生物学通报》2004,39(10):12-13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塘、污水池塘中,轮虫生物量在浮游动物生物量中常占首位,因此轮虫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常常直接影响着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季节消长。轮虫是鱼的重要饵料,尤其是鱼苗~夏花~鱼种阶段,因此人工大量培养轮虫,及时投饵喂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大型浮游动物(Macrozooplankton)是指体长介于1 mm和1 cm之间的浮游动物[1]。它们主要以碎屑、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同时本身又是鱼类、虾蟹类和水鸟等动物的饵料[2,3],在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中间环节,通过能量传递联系着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配制人工饵料提供理论依据,我们除根据饵料系数和养鱼效果来判断配合饵料的营养价值外,这两年还从鱼类营养生理方面研究了饵料的营养成份和鱼类对人工配合饵料的消化率。 测定饵料消化率主要用体外、体内试验法。体内试验法又分直接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法必需准确计算饵料摄取量和粪便排出量,在鱼类这是比较困难的。间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带鱼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7.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其食性随着生长发育而改变,能利用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饵料。草鱼幼鱼期食性分为三个阶段:浮游动物食性、食性转变阶段和草食性。草鱼食性在其早期发育中变化很大。动物性饵料,如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重要的饵料成分;随着草鱼的生长,浮游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则成为较重要  相似文献   

8.
渤海鱼类食物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材料取自1982年4月—1983年5月在渤海逐月进行的拖网探捕调查。共分析了54种鱼的1,863个胃。用3个指标确定各种饵料在鱼类食谱中的重要性:(1)重量百分比(W);(2)尾数百分比(N);(3)出现频率(F)。根据3个指标计算每种饵料的相对重要性指标:IRI=(N+W)·F。按照IRI的大小,渤海的鱼类大体上可分成5个类群:(1)浮游动物食性;(2)浮游和底栖动物食性;(3)底栖动物食性;(4)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5)游泳动物食性。这些龟类按Odum和Heald的方法可分成3个营养级:(1)低级肉食性鱼类;(2)中级肉食性鱼类;(3)高级肉食性鱼类。 在渤海饵料生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浮游动物、鼓虾、短尾类、尖尾鰕虎鱼、钝尖尾鰕虎鱼和(鱼是)鱼.根据主耍饵料,渤海鱼类可以分成5个类群:(1)以黄盖鲽为代表,它们主食腔肠动物、多毛类和棘皮动物;(2)以鳎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和短尾类;(3)以鳐类、石首鱼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和钝尖尾锻虎鱼;(4)以(鱼是)鱼为代表,主食浮游动物;(5)以牙鲆为代表,主食鱼类。5个类群之间,仅第2、3两个类群在鼓虾上有食物竞争。 在除掉渤海湾、辽东湾及5米以内浅水区外的调查海区内的54种鱼1863个消化道中,仅发现8尾对虾,它表明对虾几乎没有被其它鱼类捕食。对近岸及各湾的幼体和仔、幼虾来说,可能并非如此,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后才能弄清。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大中小型水库不断兴建,为水产养殖提供了新的水域。水库鱼类资源的培殖主要依靠人工放养鱼种。链、鳙、草、青等鱼类则是放养的主要对象。当水库中的鲢、鳙群体性腺成熟达到生殖年龄时,在繁殖季节,从捕捞的成鱼中选择亲鱼,就地拴养催产,孵化鱼苗。在生产过程中,既省去了亲鱼运输、培育等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不需催产池等专门设备。生产成本比在池塘繁殖鱼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夏、秋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浮游动物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它通过摄食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同时又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因而其分布与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渔业资源状况[1,2].  相似文献   

11.
梁俊 《生物学杂志》1997,14(2):23-25
通过对怀宁县麻塘湖水库的鱼类种群及饵料生物组成进行的调查,鉴定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四个优势种,底栖动物22种,浮游动物三大优势类群和鱼类32种。结果表明该水库的鱼类年龄组成趋于低龄化。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恢复该水库鱼类资源和提高水库生态效益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年6月在吕泗渔场(31.90°N-32.10°N、121.70°E-121.95°E)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饵料浮游动物种类分布、优势种、数量分布、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共出现饵料浮游动物31种(不含浮游幼体和腔肠动物),种类数和丰度均以桡足类占据优势;该区总生物量均值为845.54mg.m-3,其中大潮时为895.58mg.m-3,分布趋势为北部高于南部,小潮时为795.49mg.m-3,分布趋势为中部较高;6月吕泗渔场饵料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别是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长轴螺(Peraclis reticulat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大潮时真刺唇角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优势度最高均为0.19,小潮时真刺唇角水蚤优势度最高为0.40;在吕泗渔场,6月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优势种数较多,反映出该渔场小黄鱼饵料环境的稳定性,为小黄鱼幼体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饵料条件。  相似文献   

13.
池养大口胭脂鱼鱼种的食性研究表明 ,大口胭脂鱼鱼种为浮游动物尺寸选择性鱼类 ,其选食行为主要受鱼体及水体中浮游动物的个体大小影响 ,与浮游动物的种类、逃跑能力、运动方式等关系不明显。并初步探讨了 3种浮游生物食性鱼类 (大口胭脂鱼、鲢、鳙 )的食物关系。  相似文献   

14.
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星康吉鳗摄食生态及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地笼网和延绳钓捕获的279尾星康吉鳗样本,从胃含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等级、营养生态位和营养级等方面对其摄食生态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海区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斑头鱼、褐菖鲉、花鲈等9种鱼类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构建人工鱼礁区鱼类关键种的简化食物网模型.食性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共摄食7类30余种饵料,虾类是其最主要的饵料类群,其次为鱼类和头足类,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鹰爪虾、玉筋鱼和日本鼓虾等是其优势饵料.星康吉鳗的饵料生物组成随肛长和季节发生显著变化.四季均以鱼类和虾类为主,春季胃含物中包括头足类,秋季包括头足类和蟹类,冬季亦有蟹类出现.肛长≤12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鱼卵和鹰爪虾,120~130 mm肛长组主要摄食玉筋鱼和日本鼓虾,肛长>130 mm的星康吉鳗主要摄食大泷六线鱼和方氏云鳚.其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肛长而变化,空胃率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平均胃饱满系数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不同肛长组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简化食物网结构显示:鱼类关键种的营养级均在3级以上,星康吉鳗的营养级为4.636,处于海区食物网的最顶端.虾类、蟹类、端足类和软体动物等是鱼类关键种的主要饵料,甲壳类、方氏云鳚、大泷六线鱼和玉筋鱼是高营养级鱼类花鲈和星康吉鳗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东海银鲳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东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以期探讨东海银鲳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东海区银鲳平均碳(813C)和氮(δ15N)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别为-18.22‰、8.16‰,其可能摄食饵料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7.33‰~-21.58‰,差值为4.25‰,δ15N值变化范围为3.89‰~7.96‰,差值为4.07‰;东海银鲳可能的食物来源主要为箭虫、虾类、水母类、头足类、仔稚鱼和浮游动物等,其中箭虫为主要可能的食物来源,其贡献率为24%~78%,平均贡献率为57%;银鲳可能摄食的其他饵料中,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类、水母类、头足类、仔稚鱼、>1000 μm浮游动物、500~1000 μm浮游动物和100~500 μm浮游动物,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1.8%、8.4%、7.1%、5.0%、4.9%、3.2%和2.6%.由以上结果可知,银鲳是一种广食性鱼类,其饵料种类较多,碳和氮的来源均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徐姗楠  陈作志  何培民   《生态学报》2008,28(5):2065-2065~2072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浮游动物、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能量流动分析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途径为主,其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90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9.4%,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9.8%,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9.6%.经生态网络分析,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57%,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43%,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总初级生产计算量/总呼吸量(TPP/TR)、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率(FCI)和系统聚合度(A)值分别为2.672、0.25、0.315,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该研究为首次利用Ecopath模型分析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旨在为富营养化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鳡鱼(Eloptchthys bambusa),又称黄尖、竿鱼、横杆子,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迅速,性猛贪婪,在全国各地水域都有分布,对经济鱼类的养殖,危害较大。据《水生生物学集刊》1959年3期报道,鳡鱼在14毫米长的鱼苗期就捕食其它鱼苗,以后即会以鱼类为主要食料。由于鳡鱼的肠管较短,消化、排泄迅速,所食的鲢鳙等经济鱼类及骨骼很快被  相似文献   

18.
王胜男  陈卫 《生物学通报》2012,47(10):10-13
浮游动物是浮游生物中的一大生物类群,终生营浮游性生活.淡水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群.这四类浮游动物在水域生态学研究和经济水产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通过摄食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来调节水体生态平衡,因此可以通过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水质监测;同时它们又是许多经济水产动物的饵料,因而其数量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鱼类养殖.现在,对于浮游动物的研究已不止限于宏观,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分子技术的发展,其研究方法已经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促进了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枝角类为鱼类天然食料之一,也是最好的鱼类食料之一,幼鱼的全肠有时几乎充满了枝角类。但对于太小的幼鱼,就是鱼苗进入鱼池后饲养的最初三、四天,还不能吞食成年的枝角类,那时它们如果大量的过分繁殖,必然会抑制其它小型浮游动物的繁殖,间接地减少了这些鱼苗能吞下去的食料,这样反而使幼鱼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关于中国枝角类的种类及其分布,过去陆鼎恒(1939),张玺与易伯鲁(1945),以  相似文献   

20.
真鲷苗种培育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鲷人工繁殖成功后,我们又进行苗种培育的试验。着重摸索真鲷鱼苗各阶段的适口饵料;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水体的育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积累经验。一、材料与方法 1974与1975年11月初到12月底在厦门前线公社钟宅大队进行了六批鱼苗培育试验,1976年11月中到1977年1月在本院海水养殖场进行了三批鱼苗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