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员村河段的水质监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对珠江员村河段进行水质监测的情况,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比,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珠江广州河段采集10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对各个样品的底泥耗氧量(SOD)、总有机碳(TOC)和细菌总数(TBC)进行测定.通过对各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在珠江广州河段中底泥耗氧量与总有机碳、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娴  刘慧璇 《生态科学》1992,(1):116-119
在珠江广州河段采集10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对各个样品的底泥耗氧量(SOD)、总有机碳(TOC)和细菌总数(TBC)进行测定。通过对各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在珠江广州河段中底泥耗氧量与总有机碳、细菌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一起水污染事件,以引起政府及各监管部门重视。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水样采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送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分析污染原因。结果:本次水污染是由于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该水源造成。结论:生活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合理排放。  相似文献   

5.
用硅藻计于1990年采集珠江广州河段的9个采样点的附着硅藻群落.共得硅藻24个属,170个分类单位,其中,适腐性种8个,广腐性种84个,仍腐性种78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前、后航道中部的员村(st3),新造(st8),沙浴村(si10)三点的硅藻群落结构是为相似,向上,下游相似性逐渐减小.用硅藻群集指数(DAIpo)和河流污染指数(RPId)对各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分析表明:大盛(st12)和莲花山(st5)两点受污染最轻,属β-寡污带,黄沙点(st2)污染最严重,属α-中污带.对照点鸦岗(St1)也受到一定的污染,属α-寡污带,其它点的污染程度在α-寡污带与β-中污带之间.DAIpo值与BODS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86).珠江广州河段的前、后航道的污染程度相差不大(RPId=56.42,56.26),均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用硅藻计于1990年采集珠江广州河段的9个采样点的附着硅藻群落.共得硅藻24个属,170个分类单位,其中,适腐性种8个,广腐性种84个,仍腐性种78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前、后航道中部的员村(st3),新造(st8),沙浴村(si10)三点的硅藻群落结构是为相似,向上,下游相似性逐渐减小.用硅藻群集指数(DAIpo)和河流污染指数(RPId)对各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分析表明:大盛(st12)和莲花山(st5)两点受污染最轻,属β-寡污带,黄沙点(st2)污染最严重,属α-中污带.对照点鸦岗(St1)也受到一定的污染,属α-寡污带,其它点的污染程度在α-寡污带与β-中污带之间.DAIpo值与BODS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86).珠江广州河段的前、后航道的污染程度相差不大(RPId=56.42,56.26),均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有关研究报告的瓶装饮用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发生情况、可应用的检验技术、污染途径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从控制污染的观点考虑,列出重要的环节。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瓶装饮用水的水源、水处理、灌装、包装材料、管理等生产工艺,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控制措施和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水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广州市水环境(珠江、污水厂、湖泊和自来水)中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珠江广州河段(出广州市)和污水厂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严重,最高含量达349 ng·L-1,珠江水样中大部分抗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瑞士河流中药物含量,污水厂(出水)中抗生素含量比国外污水厂(出水)含量水平高.受城市污水和养殖业废水污染的影响,广州市不同区域的自来水也受到一定程度抗生素药物污染,含量在O~231 ng·L-1水平.仅在一个区域的水样中,有较低含量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城市污水和河流周边养殖废水的排放成为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东湖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目 ,发现东湖的细菌总数与大肠杆菌数目仍严重超标 ,前者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 74 9- 85的 2~ 99倍 ,后者为此标准的 1 0 0~ 1 0 0 0倍 ,但与一期截污工程完成初期相比已有很大改善 ,说明对东湖的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各湖区的细菌数目高度异质性 ,其规律与各湖区的有机碎屑数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天然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地下水氟污染,饮用水氟超标人口达5亿.控制以高氟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氟污染及其健康风险,成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全世界在饮用水除氟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成效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氟污染形成机制与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理信息、遥感等手段预测区域风险水平,优先考虑“更换水源”,仍是饮用水氟污染控制的重要策略.此外,在研究层面上,应以净水药剂、环境功能材料创新为基础,以混凝沉淀、吸附、膜分离为重要技术方向,开发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高效、经济、方便、稳定的除氟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在工程应用层面上,应加强饮用水除氟设施设计、建设、运行与监管,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实现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流域沿江重点监控企业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园  谭立波  单鹏  曹慧明  邓红兵 《生态学报》2016,36(9):2732-2739
为防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风险、优化流域内沿江产业带布局,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沿江企业潜在污染风险的大小和分布,并揭示导致不同区域间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空间差异的原因。基于《2012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本研究将沿松花江(到三级支流)1 km范围内的45家重点废水产生企业识别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源。以沿江企业和重点区域的废水产生量与对应河段的水质状况表征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源强弱与流域水体对潜在污染风险的缓冲能力,并以区域总人口数、第二产业产值及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情况反映流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对潜在污染风险的敏感程度开展评价。结果表明:牡丹江市辖区(牡丹江中游河段)因潜在污染风险源强、水体对潜在污染风险的缓冲能力低且自然生态系统对潜在污染风险的敏感程度高,是松花江流域受沿江企业产生的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最严重的地区;长春市辖区(饮马河、伊通河部分河段)、伊春市辖区(汤旺河全部河段)与敦化市(海浪河全部河段、牡丹江部分河段)由于较低的水体缓冲能力和较高的生态系统敏感程度,应加强水环境潜在污染风险的防治;污染风险源强的吉林市辖区(西流松花江部分河段)与七台河市辖区(倭肯河部分河段),须提高本区域对潜在污染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降低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针对不同行业类型、区域潜在污染特点与水污染风险特征,从加快污水处理研究、评估污染治理经济手段、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及完善污染防治立法等多方面提出流域水环境污染风险管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梅林  吴鹏 《生态科学》2015,34(3):20-25
通过建立珠江口2009 年夏季水质综合评价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 探索了珠江口不同河段水质状况。结果表明,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直观清晰地对珠江口海域水质空间进行分类。珠江口海域水质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广州河段区域; 第二类为内伶仃洋海域, 该区域主要受到咸淡水混合的影响; 第三类为主要受到外海水交换影响的外伶仃洋海域。结果阐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为珠江口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广州市截污工程的实施,珠江(广州河段)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我们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 7种重金属的浓度,研究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主干流河道的顺流断面中,各种重金属元素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倒“W”型分布。在各内河涌的各监测断面中,花地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最高,乌涌最低,其余各河涌居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除了Hg与Cd、Cr、As之外,其他各元素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Cr和Cd、Cu和Cd、Cr和Cu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浓度具有共同变化的趋势。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的大小顺序为:Hg>Cd>Cu>As>Pb>Zn>Cr,其中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对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和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分析,生态风险最大的断面是5#(黄歧)、6#(黄沙)、16#(花地涌北出口)、7#(横滘)和14#(增埗桥)。  相似文献   

14.
以珠江员村河段多个参数水质监测的结果为例,探讨建立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课题组开出医治珠江广州河段“黑臭病”药方,并提出须尽快分期投资建设这些污水处理厂.以尽快集中统一高效强化治理城市污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黑河秦岭河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对黑河秦岭河段4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河段浮游植物共4门119种(属),其中硅藻门最多,占藻类总数比例69.4%;绿藻门次之,占藻类总数比例28.2%。种类数季节变化明显,随春夏秋冬依次递减;一年中浮游植物密度浮动于0.36×10~4~21.21×10~4 cell/L之间,季节上为春冬夏秋逐渐降低;生物量变化在0.050 2~1.624 2 mg/L之间,季节上为春夏秋冬逐渐降低;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2.27~4.73之间,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抗外界干扰能力强;Palmer藻类污染指数介于1~14之间,均属轻污染,说明水质良好,但低海拔样点处的污染指数季节性变化大,这表明调查河段水生态环境季节性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和1991年,先后在珠江广州河段发现一种水栖寡毛类和一种纽形动物,经鉴定为新种,前者定名为Tectidrilus achaetus,后者定为 Amniclineus zhujinagensis对于它们的中文名称,Tectidrilusachaetus拟定为无毛裸蚓,而Amniclineus zhujiangensis则定为珠江河栖纽虫,由此而建立的新属Amni-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国际上广泛用以作为卫生指标菌,通过对药品、食品、饮料、水源的常规细菌学检验,施行卫生监督。例如检出大肠杆菌时,证明已被粪便污染;并且有污染肠道致病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因此大肠杆菌被许多国家药典列入规定的控制菌之一。《中国药典》2000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口服中西及外用药品每1g或每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小檗碱甲氧苄啶片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其处方成分主要由盐酸黄连素100g,甲氧苄啶50g组成。甲氧苄啶是抗菌增效药。能增强磺胺类药及某些抗菌素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处理流程中的微藻及其去除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景亮  李爱芬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5,24(2):120-123,149
为了解某市饮用水处理流程中的藻类状况,对某市饮用水源及自来水厂各主要处理过程中的水样进行藻类检测鉴定。在各水样中共检测到藻类72种,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优势藻群,并检出微囊藻、颤藻和鱼腥藻等潜在产毒的种类,其中微囊藻在源水中的细胞密度为1.9×106cell·L-1。源水中藻类细胞密度为2.8×106cell·L-1,处理后自来水中藻类的细胞密度为4.6×104cell·L-1,藻类总去除率为98.3%,其中滤池对藻类的去除率为82.7%,但其对蓝藻的去除率仅为11.8%。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水源可能已受到藻毒素的污染;现有自来水处理工艺中的滤池难以对个体较小的有毒蓝藻有效去除。针对该地区水源藻类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优化过滤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辽河流域河流水系进行分段, 计算河段的蜿蜒度, 分析各子流域东辽河、西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河段蜿蜒特征, 对4个子流域之间的河段蜿蜒度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 并研究了河段蜿蜒度与地貌、河流等级、坡降的关系, 结果表明: (1)辽河流域共有3158个河段, 河段蜿蜒度范围为1-4.2; (2)各子流域低度蜿蜒河段占流域总河段数的70%左右, 辽河干流属于高度蜿蜒河段, 大多数源头河流、西辽河中下游以及辽河干流东部的招苏台河、清河、柴河的上游属于低度蜿蜒河段, 东辽河和浑太河河流从源头山地区流向平原地区后河流逐渐蜿蜒;(3)东辽河、西辽河和浑太河3个子流域之间河段蜿蜒度差异不显著, 辽河干流及支流河段蜿蜒度显著高于其他个子流域; (4)不同地貌类型间河段蜿蜒度差异极显著, 河段蜿蜒度与河流等级成正相关关系, 河段蜿蜒度与坡降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