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机体全身衰老中尤为重要。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老年常见病都与肝脏衰老密切相关。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细胞自我清除的保护机制,在生物机体衰老过程中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凋亡在肝脏衰老中起着重要作用。适度的凋亡对于肝脏衰老是必要的;过度凋亡会造成功能细胞的大量丧失、疾病恶化,甚至最后导致肝功能衰竭;凋亡不足则会使损伤的细胞积蓄,导致细胞坏死或癌变。因此,维持细胞凋亡在衰老肝脏中的适度平衡可延缓或减轻肝脏衰老对机体的影响。该文针对肝脏衰老过程中凋亡的调控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基因不稳定性、脂肪毒性、内质网应激、营养感应失调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的衰老和死亡方式。细胞凋亡过程极其复杂,其生化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用活性氧如H_2O_2、ONOO及脂质过氧化物等可直接诱导某些细胞发生凋亡,抗氧化剂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细胞内产生活性氧的部位主要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磷脂酶A_2激活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及精氨酸-NO合成酶途径。外源性活性氧或通过内源性活性氧的生成,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失衡,诱导某些基因的表达,引起凋亡。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任何损伤都可能导致全身稳定状态的改变。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患者进行肝移植后肝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复杂,参与因素多。凋亡可以清除肝内受损的细胞,维持肝功能。故在HIRI中如何维持细胞凋亡的稳定状态成为保肝的关键。研究显示,多种非药物性处理可平衡HIRI中细胞凋亡,减少肝损伤。该文就近几年非药物性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肝脏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如对凋亡诱导因素、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凋亡通路下游分子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铁蛋白是生物体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可溶性蛋白质,在铁离子稳态维持、胚胎发育调控、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过量的铁离子能通过芬顿反应产生活性氧,过量的活性氧会造成氧化应激并直接损害DNA、脂质和蛋白质,最终导致细胞凋亡。铁蛋白能够螯合铁离子,进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铁蛋白表达受阻时,细胞内不稳定铁水平升高并诱导氧化应激,最终造成细胞凋亡。同时,氧化应激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调节铁蛋白表达,升高的铁蛋白则参与维持机体氧化还原水平的稳定。本文主要从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阐明铁蛋白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铁蛋白功能以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Liu J  He YN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39-442
内质网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自身应答机制,细胞是存活还是死亡取决于刺激信号的强弱,适宜的内质网应激可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刺激的损害作用,而过强或过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使保护机制不能与损伤抗衡则扰乱内质网稳态,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内质网应激作为多种应激过程的共同通路,与多种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例如: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肾病等。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在肾脏疾病进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He YY  He KL  Liu CL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6):419-422
内质网应激是继死亡受体信号途径和线粒体途径之后新近发现的一条细胞凋亡通路,适度的应激可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产生细胞保护作用,但当应激过强或长时间不缓解时则会触发CHOP、ASK1/JNK及Caspases等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对相关通路的干预可以产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这有望成为防治心脏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以模式小鼠C57BL为对象,研究小鼠在衰老过程中不同组织器官内源性亚精胺含量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小鼠心脏和肝脏组织中亚精胺含量,进一步应用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在衰老过程中,不同组织器官中亚精胺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利用亚精胺处理细胞检测DNA损伤应答能力。结果:随着衰老的发生心脏(199.09±17.12)和肝脏组织(168.92±5.12)中亚精胺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78.01±13.52、62.05±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器官中亚精胺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Odc、Srm、Amd1的表达随衰老的发生明显下调,并且伴随着DNA损伤应答障碍;利用亚精胺处理细胞,能够增强细胞对DNA损伤的应答反应。结论:衰老的小鼠中内源性亚精胺含量降低,并且其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转录水平降低,导致细胞对DNA损伤应答能力减弱,从而加速机体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8.
Fas(CD95)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在肝脏中,Fas激活的凋亡信号可能对调节肝细胞动态平衡起作用。但在很多炎症情况下,肝脏Fas的表达水平增高。在多种临床肝病发展过程中,肝损伤与Fas表达和细胞凋亡相关。因此通过对Fas表达进行调控,从而控制肝脏中过量和异常的细胞凋亡,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保护肝脏的治疗途径。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在许多组织中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肝脏Fas表达,可以保护动物避免由细胞凋亡而造成的肝损伤以及爆发性肝炎死亡。讨论了Fas在几种肝脏疾病中的病理作用和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阻止和控制这类肝脏疾病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一个应激导致细胞生长停滞的生理过程.一部分发生衰老的细胞会被机体自身清除,但另一些衰老的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体内积累增多,并分泌一些免疫刺激因子,导致低水平炎症发生,引起周围组织衰老或癌变,这类具有特殊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的细胞就是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实验揭示,衰老细胞不仅是衰老过程的产物,也可能是组织器官进一步衰退的重要原因.近日,Baker等的一项研究成果(Nature,2011,479(7372):232-236)表明,清除衰老细胞可延缓小鼠的衰老进程,该成果有望开辟出一条对抗衰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完整性对于细胞和组织功能至关重要,这种稳态会不断地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应激刺激的影响。干细胞对这些应激刺激十分敏感,其DNA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诱导干细胞内固有的DNA修复机制。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是局部环境中的多能群体,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负责维持组织或者系统的完整性。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受到应激刺激之后,能通过某些反应修复损伤或激活程序性凋亡,从而减少由DNA损伤导致潜在的突变。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α(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45 alpha, Gadd45α)是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其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参与多种细胞DNA损伤反应。Gadd45α蛋白在组织特异性干细胞DNA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Gadd45α蛋白通过结合其他相关蛋白质控制细胞周期检测点、参与DNA修复和调控信号转导,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综述了Gadd45α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肠干细胞等干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讨Gadd45α在细胞中潜在的作用以及利用Gadd45α进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质网应激反应,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内质网的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细胞自我防御保护机制.内质网应激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是近年来新被认识的一种凋亡途径,它不同于既往经典线粒体、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当短暂性内质网应激时,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来增强机体自我保护及生存能力;而持续性应激状态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所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启动一系列凋亡途径如CHOP、JNK、Caspase等,上述凋亡途径可以加速诱导肝细胞凋亡,使NAFLD向肝纤维化方向甚至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内质网在细胞内分布广泛,是细胞内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合成的重要场所,是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场所,与物质运输、交换等作用密切相关。内质网稳态失衡会诱导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持久应激会导致细胞凋亡。多项研究显示内质网应激与多种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内质网应激与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错误/未折叠蛋白的积累可导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结构和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UPR作为适应性机制可恢复早期的ERS,重建ER稳态;当UPR不足以缓解ERS时,会通过UPR介导的3个跨膜蛋白(IRE1α、PERK、ATF6)诱发细胞凋亡或自噬。自噬作为ERS的另一种保护性反应,可通过降解错误折叠蛋白和清除受损细胞器来减轻ERS。另外,自噬是ERS重要的下游事件并处于凋亡的上游,ERS介导的自噬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发挥促凋亡或抗凋亡双重作用。ERS与自噬间的相互作用在酒精/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二者在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讨ERS与自噬通过复杂的网络通路调控肝脏疾病的机制有助于改善相关肝脏疾病,这可能成为治疗肝病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4.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指细胞生理功能的衰减,包括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周期停滞、对促凋亡应激不敏感、衰老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增加,伴有形态学衰老改变。衰老肝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细胞衰老和衰老信号通路(p53-p21-p Rb和p16-p Rb)在多种肝脏疾病进展和肝细胞移植效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近年来肝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肝脏疾病和肝细胞移植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衰老相关肝脏疾病治疗和肝细胞移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机体细胞在多种化学物质和内外环境不断攻击下会诱发DNA损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内拥有一系列完善而精确的细胞应答机制来保护基因组DNA的完整性。细胞首先通过DNA损伤检测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启动细胞周期阻滞,进而介导细胞修复或凋亡。大量研究表明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参与调控了多种细胞生理过程。近期研究表明,DNA损伤导致复制应激可诱发PCNA的翻译后泛素化修饰,泛素化修饰的PCNA可能参与了多种DNA损伤应激过程,影响细胞选择不同的DNA损伤应答途径,导致细胞截然不同的转归。因此,更好地了解PCNA泛素化的作用及其影响DNA损伤应答通路可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细胞如何调控异常的DNA代谢过程和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机体细胞在多种化学物质和内外环境不断攻击下会诱发DNA损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内拥有一系列完善而精确的细胞应答机制来保护基因组DNA的完整性。细胞首先通过DNA损伤检测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启动细胞周期阻滞,进而介导细胞修复或凋亡。大量研究表明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参与调控了多种细胞生理过程。近期研究表明,DNA损伤导致复制应激可诱发PCNA的翻译后泛素化修饰,泛素化修饰的PCNA可能参与了多种DNA损伤应激过程,影响细胞选择不同的DNA损伤应答途径,导致细胞截然不同的转归。因此,更好地了解PCNA泛素化的作用及其影响DNA损伤应答通路可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细胞如何调控异常的DNA代谢过程和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噬是细胞的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参与细胞内损伤的蛋白质和亚细胞器经溶酶体途径降解的过程。自噬可以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上有双重作用,在疾病发生的不同时期,自噬起到不同的作用。通常情况自噬可以及时的清除细胞内损伤的蛋白质,作为一种细胞的保护机制,但是自噬的持续活化,导致细胞内大量蛋白质的降解,使细胞无法维持其基本结构,最终将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自噬、凋亡和坏死的转化,很有可能受到p53、Bcl-2、Beclin-1、ATG5、TG2及p62等信号分子调控。肝脏和心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自噬在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及心脏衰竭等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了自噬、凋亡及坏死的相互关系,自噬在疾病中的双重作用,并重点介绍自噬在肝脏和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线粒体能敏感地感受机体内氧浓度的变化,缺氧时会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正常功能,抑制ATP生成,产生大量活性氧(ROS)。ROS蓄积导致氧化损伤细胞内脂质、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线粒体肿胀,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释放细胞色素C等促凋亡因子,最终严重影响细胞的存活。因此这些功能异常或受损线粒体是缺氧应激状态下细胞是否存活的危险因素,及时清除这些线粒体,对维持线粒体质量、数量及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自噬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适应缺氧的一种防御性代谢过程,它通过自噬途径选择性清除损伤、衰老和过量产生ROS的线粒体,促进线粒体更新和循环利用,确保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稳定,保护缺氧应激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缺氧条件下发生过程、参与相关蛋白及调节机制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跨膜电位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细胞凋亡作为细胞固有的、受机体严密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多细胞生物体清除衰老细胞及无能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细胞凋亡的研究重点已从细胞核转向线粒体.各种死亡信号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孔(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PT pore)开放,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导致促凋亡物质释放,继而激活caspase,最终使细胞凋亡.Bcl-2和Bcl-XL通过对线粒体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而Bax、Bak与Bad通过调节线粒体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衰老是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该领域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衰老本身可以被针对性地干预,实现延长寿命并且延缓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引起个体衰老的众多因素中,衰老细胞的积累被认为是导致器官衰老发生退行性变,最终引起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清除体内衰老细胞可以延缓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直接证明了衰老细胞是导致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治疗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靶点.细胞衰老是由于损伤积累诱发了细胞周期抑制通路的激活,细胞永久地退出细胞增殖周期.衰老细胞会发生细胞形态、转录谱、蛋白质稳态、表观遗传以及代谢等系列特征的改变,同时衰老细胞对凋亡发生抵抗从而在体内多器官组织积累.衰老细胞会激活炎症因子分泌通路,导致组织局部非感染性炎症微环境,进而导致器官退行性变及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针对衰老细胞对凋亡抵抗的特性,多个研究小组通过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库,发现某些化合物能够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被称为"senolytics",意为"衰老细胞杀伤性化合物".衰老细胞杀伤性化合物在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动物模型中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并延长哺乳动物寿命.因此,靶向杀伤衰老细胞对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从而提高健康寿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除靶向杀伤衰老细胞策略以外,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异体共生等策略在抗衰老研究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启发性.本文通过汇总近期衰老细胞清除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多种抗衰老策略,将细胞衰老研究发展史做简要梳理,就细胞衰老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重点讨论衰老细胞在多种衰老相关疾病中作为治疗靶点的应用潜力,并就其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