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明青菜对Cr6+的吸收及其耐性机理,选取2个不同耐铬(Cr)性青菜品种‘美加华’(Cr耐性品种)和‘三月慢’(Cr敏感品种)进行水培试验,比较0、10、50和100μmol·L~(-1) Cr~(6+)处理下青菜地上部和根系Cr含量、Cr的亚细胞分布、非蛋白巯基(NPT)、植物螯合肽(PCs)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个青菜品种地上部Cr含量显著小于根系的含量,且‘美加华’根系Cr含量、Cr的根系滞留率、地上部和根系细胞壁中Cr含量与总Cr含量的比值均显著大于‘三月慢’,而其可溶性Cr含量与总Cr含量的比值显著小于‘三月慢’。(2)Cr~(6+)处理显著增加了青菜地上部NPT和PCs的含量,且‘美加华’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三月慢’。(3)低浓度的Cr~(6+)(10μmol·L~(-1))能够提高青菜SOD、POD和CAT的活性,且‘美加华’的增幅大于‘三月慢’;而高浓度的Cr~(6+)(100μmol·L~(-1))显著降低了SOD、POD和CAT的活性,且‘美加华’的降幅小于‘三月慢’。研究认为,在Cr~(6+)胁迫条件下,与青菜品种‘三月慢’相比品种‘美加华’能将更多的Cr分布于根和细胞壁中,减少了跨膜进入细胞内的Cr,并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PCs含量,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耐Cr~(6+)性。  相似文献   

2.
为培育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从1973年起用陆地棉与人工加倍获得的中棉同源四倍体杂交,以杂种(F_1)为母本,连续用陆地棉作为轮迴亲本回交,1979年获得F_1及四次回交后代,以此为材料研究F_1及其回交后代的育性遗传。中棉同源四倍体雄性全不育,用陆地棉花粉授粉可以成铃,成铃率显著高于中棉二倍体×陆地棉。中棉同源四倍体×陆地棉的F_1雌性高度不育,雄性完全不育;BC_1F_1雌雄配子育性更低于F_1;BC_2F_1雌配子育性迅速恢复,雄配子仍不育;BC_3F_1和BC_4F_1雌配子育性继续提高,雄配子育性发生分离,由BC_2F_1不育株所产生的BC_3F_1群体中,雄性不育株率为17.5%,由BC_3F_1不育株所产生的BC_4F_1群体雄性不育株率达66.6%。对F_1及回交各世代花粉粒形态和生活力作了鉴定,同时对F_1及回交各世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定富  刘后利 《遗传学报》1990,17(2):103-109
以甘蓝型油菜的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之间所有可能的6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P_2、B_1和B_2世代为材料,用生统遗传学方法研究了芥酸和二十碳烯酸的基因作用形式及效应。发现无论亲本是单基因差异还是二基因差异,F_1和F_2代的芥酸含量都接近中亲值,F_1略大于中亲值和F_(20)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不显著。用数量遗传学方法估计的芥酸基因数与已知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4.
《遗传》1982,(2)
为普及遗传学基本知识,解决遗传学实验课的材料困难问题,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利用圆果种黄麻配制了可供验征遗传学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二大规律的实验材料,整套实验材料包括亲本(P_1、P_2)、杂种第一代(F_1)、杂种第二代(F_2)和测交后代(B_1、B_2)。用黄麻做遗传教学  相似文献   

5.
核质互作对不育系后代农艺特性的影响 从我们1972—1977年的试验材料中清楚地看到核质互作对不育系后代农艺特性的影响。首先从抗寒性来说,1976—1977年北京冬寒较著(雪少),加以我们的田间管理失误(未浇冻水),造成冻害植株大量死亡;由于这种意外情况,使品系间以及核质相互作用间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如表1所载。在第1组的[(MS苏早×北14)  相似文献   

6.
人体末梢血微核测试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核测试法(micronucleus test)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方法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用来评价各种理化因子的致癌、致突变效应、监察环境污染等,而且比较迅速而敏感(Wild,1978:Adler,1980;Tate et al.,1980;Heddle,1973;Schmid,1977)。以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某些动植物的组织(Heddle,1973;Schmid,1977;山东海洋学院遗传教研组,1981)。较近,有作者报导了人体静脉血和骨髓细胞微核法(Jensen,1977;Countryman,1976;云南省动物研究所二室辐射细胞组、上海市工业卫生研究所三室血液组,1978),我们首先简报了1滴人手指血的微核测试法(薛开先等,1982)。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控制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发生与流行,了解志贺氏属痢疾杆菌(Shigella)的菌型分布、药敏试验以及临床类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1976—1977年对临床疑为菌痢的患者进行了病原菌检查,兹将试验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I染色体的C一带及银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融科动物的核型和分带研究,Hsu等 (1967-1974)以及I'pa中oAaMCKAA等(1976, 1977) 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是黄融(Mustela sibirica)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尚少,仅1'pa中。z1aMCKHI3 等(1976)作了核型和G带分析。本工作 进一步研究了黄触的核型,用C分带技术观察 了异染色质的分布,并描述了核仁组织者(Ag- NORs)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9.
红铃虫性诱剂开口纤维剂型及其在棉田中的竞争引诱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ummel等1973年鉴定了红铃虫的性外激素是顺,顺-和顺,反-7,11-十六碳二烯-1-醇醋酸酯的复合物,并命名为“红铃虫性诱剂”(简称“Gossyplure”)。Biel等1974年用触角电图和大田诱捕试验,证明当两种异构体的配比为1∶1时效果最好。为延长性诱剂在大田中的有效期,研究工作者曾设计了多种释放器和可控缓释剂型。Shorey等1976年用铝圆筒包上尼龙纱作为释放器,红铃虫性诱剂的释放量为每晚5毫克/公顷,全年用量为9克/公顷。Gaston等1977年用内径0.22毫米、外径0.45毫米、长104毫米,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塑料空心纤维,绕成直径22毫米的环作释放器,每次用量6.6克/公顷,全年用33克/公顷。Boncss等1977和1978年用聚乙烯盖作释放器,每次用量5克/公顷,胶囊剂  相似文献   

10.
小白鼠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而对它血象变化的观察,又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我们在1976—1977年期间,进行筛选提高白细胞药物的工作中,累积了一批健康小白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材料,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花药培养“一次成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花药培养历来采用脱分化、分化或再加壮苗等二至三级连续培养的方法(下称多级法), 操作程序复杂,化工大、成本高、出苗慢,王效较低(上海农科院1975,中科院植物所等1977)。新关宏夫(1969)、朱至清(1976)、徐罕仑(1978)等曾观察水稻花药培养直接出苗与花粉胚出苗现象,但诱导效果不良,未能应用。1978年8月至1982年,我们建立了一套程序简化、效果良好的新方法,实现了用一种培养基培养花药,不经转移就直接出苗,并长成可移栽的大苗(图8A),简称“一次成苗法”。  相似文献   

12.
比利时PGS International公司95年5月9日宣布加拿大粮农部批准该公司商业栽培重组杂交油菜(F_1油菜)。该部认为,这种重组F_1油菜可作动物饲料使用。栽培重组F_1油菜,对环境也无不利影响。该公司已得到加拿大卫生部许可作为食品销售重组F_1油莱。 该公司领先世界开发了生产F_1种子用的亲株制作技术“Seedlink”(通过结合使用向花粉细胞特异的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用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得到F_1,全部为黄粒豌豆。F_1自交,F_2中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比数为3:1。若再进一步白花传粉到F_3、F_4、F_5代。那么F_5代个体中与F_1相同基因型的应占百分之几?纯合体个体应占百分之几? (理论上) 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为显性,绿色为隐性。从F_1全部为黄粒豌豆,可以判断两个亲本均为纯合体。现以“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F_1的基因型为  相似文献   

14.
由于F_1-ATP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以及原核细胞的质膜上,我们用免疫学方法将猪心F_1-ATP 酶与牛心、鼠肝、酵母、玉米以及支原体的F_1或似F_1-ATP 酶作了进化比较,为此,我们以提纯的猪心F_1为抗原制备了抗猪心F_1的免疫抗血清,用Ouchterlony 双向免疫扩散以及免疫电泳鉴定了其效价及均一性,此抗血清能抑制猪心F_1-ATP 酶和猪心亚线粒体的H~ -ATP 酶活力达90%左右,此抗血清对不同真核细胞来源如牛心、鼠肝、酵母的F_1-ATP 酶或亚线粒体H~ -ATP酶呈现不同的抑制程度,即牛心>鼠肝>酵母,而对植物界的玉米线粒体膜以及支原体质膜上的ATP 酶活性不但不抑制反而提高。从这结果可看出F_1-ATP 酶活力被抑制的程度愈大,其亲缘关系愈近,也就是F_1分子结构愈相似,一般看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间F_1-ATP 酶的分歧程度比不同真核细胞间的分歧程度要大得多。并且动植物间的分歧也很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柏氏鲤和镜鲤、红鲤的种间杂交,比较了它们之间3个杂交组合F_1和亲本的形态学性状,观察到在鳞被、体色、头长、体高、鳃耙数等性状上,亲本与杂种F_1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3个杂交组F_1的杂种指数虽都间于双亲的中间值,但各自偏向母本,且有些性状表现出超亲趋向。同时,观察到由于杂交的互补作用,杂种F_1不仅组合了某些有利的形态学性状,而且提高了杂种的有关经济性能。如红柏F_1生长快于双亲;镜柏F_1和柏镜F_1的头变小,3个杂种F_1的鳃耙数增加,摄食范围扩大和起捕率明显提高等。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用回交等选育方法,可望育成一个以浮游生物为食,起捕率高和生长快的鲤鱼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真鲷苗种培育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鲷人工繁殖成功后,我们又进行苗种培育的试验。着重摸索真鲷鱼苗各阶段的适口饵料;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水体的育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积累经验。一、材料与方法 1974与1975年11月初到12月底在厦门前线公社钟宅大队进行了六批鱼苗培育试验,1976年11月中到1977年1月在本院海水养殖场进行了三批鱼苗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7.
蓝粒小麦的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粒小麦是在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类型。实验证明,蓝粒小麦在研究胚乳遗传和染色体工程方面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材料。本试验观察了用中国春小麦,中国春单体系统、中国春4D缺体,分别与蓝粒小麦杂交F_1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其结果是:(1)(中国春小麦×蓝粒小麦)F_1,减数分裂中Ⅰ,76%的细胞为20"+2';(2)(中国春4D单体×蓝粒小麦)F_1,中Ⅰ,普遍出现了20"+1'的染色体构型,其它杂种F_1均为19"+3';(3)(中国春4D缺体×蓝粒单体分离出的缺体)F_1,中Ⅰ,花粉母细胞n=20"。以上结果证明,蓝粒小麦是一个异代换系,即由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4Ael,代换了小麦的1对4D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1976年用花药培养方法从粳稻F_1杂种获得600余丛花粉绿苗,诱导率平均为5%。在长成的花粉植株中,自发加倍的二倍体约占50%。 在生长于温室的自发加倍二倍体花粉植株(H_1)与生长于大田的后代(H_2)之间,观察到抽穗日期有显著相关(n=37,r=0.714),千粒重有相关但不显著(n=37,r=0.301),结实率无相关,这种情况部分与花粉植株H_1的倍数性混乱有关。 114个花粉植株H_2株系中只有二个株系出现明显分离。由一个F_1杂种产生的花粉植株之间,性状的变异很宽,数量性状呈连续正态分布,超亲变异很明显。相当部分株系的抗稻瘟病性劣于亲本。 从二个F_1杂种的78个花粉植株中选出二个有良好耐寒性与抗稻瘟病的品系。对它们的农艺性状进行二年观测,未见生活力衰退。 认为,由粳稻杂种F_1所培养的花粉植株的纯合性与类型多样性有利于优良重组体的准确选择与迅速稳定,目前主要是产生二倍体花粉植株的效率太低限制了花粉植株有成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肉眼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材料是番茄或西瓜成熟的果肉.如果一时找不到这些材料,也可用十字花科的青菜和白菜的白色肥大的叶柄及叶脉;胡芦科  相似文献   

20.
<正> 女贞卷叶绵蚜Prociphilus ligustrifoliae(Tseng et Tao)是女贞的一大害虫(女贞是养殖白蜡虫的最好树种),1977年在南充市调查,每树卷叶率平均达8.59%,当年9月受害叶脱落率高达96%,既影响女贞的繁茂,也影响白蜡虫的养殖。于此,我们从1976年起,对它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后,供参考。 一、生物学观察 (一)不全生活史 1976—1977年,我们虽先后在南充市郊、华云鹤风庵林场、重庆缙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