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体内释放的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增多。已知它们参与某些应激引起的镇痛和摄食活动,并与内毒素休克的病理发展有关。最近,美国明尼苏达州的Morley等人报道,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也参与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他们应用冷冻束缚法制备应激性溃疡的模型,即将大鼠放入特制的笼内束缚,在4℃环境中放置2小时。在束缚前分别向脑室内或静脉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或纳曲酮,观察这两种药物对溃疡形成的影响。结果,静脉内注射纳曲酮(20mg/kg)可明显减低溃疡指数,而脑室内注射(20μg)却无效;另一方面,静脉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20μg)引起溃疡指数增加,而脑室内注射(20μg)却有相反的作用。作者注意到,上述外周注射的纳曲酮和2-丙氨酸甲啡肽虽然对溃疡指数有影响,却不影响胃酸的分泌量,可是脑室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却明显减少胃酸的分泌,这说明脑室内注射2-丙氨酸甲啡肽减少溃疡指数是由于减少了胃酸分泌的继发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种属动物都已证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可能参与催乳素分泌的生理性调节。例如,注入外源性鸦片及鸦片样物质(包括β-内啡肽)能刺激催乳素释放,而特异的鸦片拮抗剂(纳洛酮)能阻断这种释放。纳洛酮也能降低血清催乳素的基础水平以及由紧张引起的血清催乳素升高。为了阐明β-内啡肽是否参与这一调节过程,作者实验室观察了将β-内啡肽抗血清直接注入大鼠侧脑室内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实验组注射高度特异的β-内啡肽抗血清;对照组用正常兔血清,两种血清都经处置得到r球蛋白部分。于脑室注射前及注射后取血,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催乳素。部分大鼠在注射后10分钟被迫在20℃水盆中游泳20分钟,以观察脑室注射抗血清对由紧张引起的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种属动物都已证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可能参与催乳素分泌的生理性调节。例如,注入外源性鸦片及鸦片样物质(包括β-内啡肽)能刺激催乳素释放,而特异的鸦片拮抗剂(纳洛酮)能阻断这种释放。纳洛酮也能降低血清催乳素的基础水平以及由紧张引起的血清催乳素升高。为了阐明β-内啡肽是否参与这一调节过程,作者实验室观察了将β-内啡肽抗血清直接注入大鼠侧脑室内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实验组注射高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家兔上进行。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阻断血流方法建立内毒紫休克的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休克前后脑区、脑脊液及血浆中脑啡肽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脑室或静脉注射纳洛酮的抗休克效应。结果如下:1.休克时,下丘脑、延脑、桥脑的亮脑啡肽含量显著升高,中脑无明显变化、丘脑、纹状体下降。脑脊液和血浆中亮脑啡肽明显增加。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无显著差别。2.侧脑室或静脉注射纳洛酮,均可使休克动物的血压回升,延长存活时间。脑室注射的升压数值略大,维持升压时间也较长。实验结果提示:脑啡肽参与内毒素休克过程。断阿片样物质的作用,可能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许多工作证明,给小鼠(Pomeranz,1976)、大鼠(范少光等,1979)、兔(北京医学院基础部针麻原理研究组生理组,1977)、猴(黄晔等,1978)等动物和人体(Mayer,1977;江振裕等,1978)注射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针刺镇痛效应便显著减弱。给大鼠电针后,脑内鸦片样物质活性明显增加,且与针效有平行关系(汤健、韩济生,1978)。说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cnous opiate-like substanee,OLS)在针刺镇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脑内释出的OLS以很快的速度发生酶解,例如将脑啡肽注入大鼠脑室,一分钟内即  相似文献   

7.
清醒箭毒化雄性大鼠在人工呼吸维持下,观察电针对中缝大核(NRM)的效应。实验显示电针可使 NRM 单个神经元放电增加。且此效应可被静脉注射纳洛酮完全阻断,表明它是通过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作用于鸦片受体而实现的。进一步电刺激 OLS 二系统中与镇痛有关的核团:下丘脑室周核(HPV:富有脑啡肽能神经元的部位)和弓状核(AR:β-内啡肽能神经元集中之处),发现分别电刺激单侧 HPV 和 AR 对 NRM 神经元亦起兴奋作用,与电针效应的幅度、形式和时程基本一致。静脉注射纳洛酮不仅能阻断电针对 NRM 的效应,且使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率降低,说明“正常情况下”脑内 OLS 系统即对 NRM 具有紧张性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到家兔出血性休克时的低血压能被侧脑室(i.c.v.)内注射蛙皮素(BBS)逆转。预先向i.c.v.注射酚妥拉明或奈洛尔均可减弱BBS的抗出血性休克效应,而预先用saralasin或血管升压素拮抗剂对BBS的该作用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脑内注射BBS有明显的抗出血性休克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脑内肾上腺素能受体(α和β受体)介导的,而似与脑内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9.
给乌拉坦麻醉六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动脉血压、心率和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同样剂量的SP静脉注射后却引起血压降低。阿托品预处理不影响SP的开心率作用。预先脑室注射0.25,4,64μg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SP的升压效应有剂量依赖式对抗作用。以上说明脑室注射SP 引起的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及外周血管紧张性增加的结果,并提示SP的中枢升压效应可能与脑内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吗啡和内啡素对生殖内分泌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1ike substance)亦称内啡素(endorphins),主要分布在脑、垂体和胃肠道等处。在脑内,内啡素具有选择性的分布。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区域含量较高,提示它可能对垂体激素的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作者报告,给动物脑室注射微量的β-内啡肽或脑啡肽,即可明显地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  相似文献   

11.
家兔第四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对肺动脉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慧  严传华 《生理学报》1988,40(2):167-173
本工作将乙酰胆碱(ACh)注入麻醉家兔第四脑室,观察其对肺动脉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1)脑室注射50—100μg ACh后,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均下降。与此同时心率也出现一过性减慢。(2)切断两侧颈部迷走神经,ACh不再使心率减慢,但其降低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的作用不受到任何影响。(3)预先由第四脑室注射阿托品,可阻断AGh引起的肺动脉降压反应和颈动脉降压反应。(4)第四脑室注射六甲双铵或酚妥拉明,均不能阻断这二个降压反应。(5)第四脑室注射心得安不能阻断ACh引起的肺动脉降压反应,但能阻断ACh降低颈动脉压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脑中ACh水平升高可通过激活胆碱能M-受体引起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下降;在ACh引起的颈动脉降压反应的中枢环节中有肾上腺素能β-受体活动参与;而且ACh降低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的作用不是通过迷走神经实现的,可能是由于延髓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基底外侧杏仁核对大鼠睡眠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运用多导睡眠描记 (PSG)方法、大白鼠开阔实验法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杏仁核的基底外侧核 (BLN)内微量注射谷氨酸、吗啡和纳络酮对大鼠睡眠、觉醒和行为的影响。结果 :用谷氨酸选择性兴奋BLN内神经元胞体可增加觉醒 ,减少慢波睡眠 (SWS)和总睡眠时间 (TST) ,增加大鼠自主活动和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吗啡作用与谷氨酸相似 ,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引起的作用则与之相反 ,并可完全阻断吗啡的作用。结论 :BLN神经元兴奋可引起觉醒增加、SWS减少和自主活动增加效应 ,阿片受体激动剂是BLN调节睡眠、觉醒和行为的重要递质。  相似文献   

13.
家兔第四脑室注射P物质对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将P物质(SP)注入麻醉家兔第四脑室,观察其对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的影响。结果观察到:(1)脑室注射SP后,肺动脉压升高或降低,颈动脉压上升,心率减慢。(2)切断肺动脉压下降组家兔的两侧颈部迷走神经,再ivt.SP,则引起肺动脉压的升高,降心率反应则明显减弱。(3)预先用酚妥拉明或α_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均可阻断SP引起的肺动脉和颈动脉升压反应。(4)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或纳洛酮均可增强这二个升压反应。(5)心得安对这二个升压反应无明显影响。(6)SP的心血管效应可被SP受体拮抗剂[D-pro~2.D-Trp~(7.9)]-SP阻断。 实验结果表明:脑中SP升高可通过SP受体引起肺动脉压和颈动脉压上升,心率减慢;在SP引起的加压反应的中枢环节中有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活动参与;中枢肾上腺素能α_2受体系统和内啡肽系统对传递SP中枢加压作用的路径有抑制性的调制作用。看来,SP与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一起参与脑干对血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吗啡受体拮抗剂翻转电针镇痛的程度决定于电针刺激的频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电针镇痛能被吗啡受体拮抗剂所对抗,被认为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针刺镇痛的有力证据。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或纳曲酮 1mg/kg, 可以对抗低频和中频(2和15Hz)电针的镇痛效应,但不能对抗高频(100Hz)电针镇痛效应。增加纳洛酮剂量至20mg/kg才能部分对抗 100Hz电针镇痛。根据不同剂量纳洛酮(0.25—20mg/kg)对抗不同频率电针镇痛的剂量效应曲线,求得对2,15和100Hz电针镇痛产生50%翻转作用的纳洛酮剂量分别为 0.53,1.02和 24mg/kg。2—15Hz变频电针的镇痛作用也需用大剂量纳洛酮(20mg/kg)才能阻断。实验表明,在三种频率下,改变电针刺激强度(1,2,3V)并不影响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百分数。以上结果表明,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程度决定于电针的频率,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出不同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本文报告利用家兔脑室內注射和脑內微量注射方法,在保持中枢神經系統完整的条件下,研究嗎啡鎮痛作用部位的結果。 (二)脑室內注射20微克(相当于靜脉剂量的1/500—1/1000左右)可以产生明显而持久的鎮痛作用。注射后1—4分钟即表現作用。根据药液分布的范围等推測作用部位在第四脑室以上水平。 (三)脑室內注射嗎啡对光热刺激鼻部或后肢的痛反应都有效,对电刺激牙髓的痛反应也有效。脑室內注射多种其他药物不产生鎮痛作用。因此鎮痛是全身性的,而且是嗎啡特异作用的表現。 (四)脑內微量注射嗎啡以第三脑室周围灰貭作用最明显,10微克剂量即有鎮痛作用。側脑室壁的尾状核、透明隔以及皮貭下其他部位,注射較大剂量仍无鎮痛作用。 (五)本文提出第三脑室壁灰貭是嗎啡发揮鎮痛的作用部位的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证明,前列腺素(PG)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组织化学技术也发现,脑内缓激肽(BK)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分布。一些作者提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PG与BK可能存在某种相互作用。近来,Kariga等人为了进一步探讨PG与BK在中枢作用中的可能关系,观察了PGE_2对BK引起的血压变化和行为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慢性埋植脑室瘘管的大鼠脑室内注射0.5、1、2、5nmol BK时,动物可产生双峰升压效应,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与此同时,动物还产生双相的行为改变,表现为短暂兴奋后的持续镇静。反复注射BK,升压反应可快速耐受。如果在使用BK前30分钟,预先在脑室注射PG生物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则可抑制BK的升压效应和行为反应。如果在大鼠脑室单纯注射PGE_2也可产生与剂量相关的升压效应以及与BK类似的行为反应。反复脑室注射PGE_2,其升压效应亦可快速耐受,此时如果再在动物脑室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5年Hughes从脑内发现有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以来,有许多作者相继报道从体内分离出许多具有吗啡或鸦片样活性的物质,主要有亮啡肽、甲啡肽,β-内啡肽,α-内啡肽,γ-内啡肽、垂体吗啡样物质,快泳动性吗啡样物质和非肽类的吗啡样物质等近10种。它们总称为内啡素(endorphins)或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S)。  相似文献   

18.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2的心血管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L-2的中枢心血管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脲脂(1.2 g/kg)腹腔麻醉,侧脑室微量注射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及纳络酮、阿托品、酚妥拉明预处理后注射IL-2,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改变.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IL-2 500 IU和1000 IU对血压与心率无明显影响.注射IL-2 1500 IU,MAP在给药后5min开始升高,10 min达到最高,增幅达(10±1.8)mmHg(P<0.01),此效应持续15 min,给药25min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在给药后10 min,心率升高达峰值,增幅达(25±2)b/min(P<0.05),效应持续10 min;分别用纳络酮、阿托品预处理5 min后,均能阻断IL-2的升压和增加心率的作用.酚妥拉明预处理后,不能阻断IL-2的升压及增加心率的作用.结论:侧脑室注射IL-2可引起大鼠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脑内的阿片系统和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IL-2的中枢心血管效应.α-肾上腺能受体可能不参与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 采用光热聚焦刺激家兔后肢引起痛反应的方法,发现第三脑室周围两侧灰质内微量注射丙烯吗啡20微克,可以对抗随后静脉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通过预先埋藏好的导向管,在家兔能自由活动的条件下,将丙烯嗝啡注入第三脑室两侧灰质,5分钟后静脉注射吗啡,吗啡的镇痛效应也可被对抗。用相同或更大剂量的丙烯吗啡注射到中脑网质,丘脑侧部以及中隔等部位,都没有明显对抗作用。 (二) 在本文的实验中,丙烯吗啡在脑内分布的范围比较局限,但仍能对抗吗啡的鎮痛作用,因此有力地支持过去提出的第三脑室周围灰质是吗啡鎮痛的主要作用部位的假说。这种給药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药物中枢作用部位的研究,因此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内源性阿片肽与休克密切相关。在内毒素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脊髓损伤性休克时,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用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对抗休克。我们在烫伤休克的研究中观察到,大鼠烫伤后,某些脑区和血浆中强啡肽A(1-13)[DynA(1-13)]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变化,烫后外周静脉给予DynA(1~13)抗血清,可改善大鼠心血管功能,延长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