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宇宙医学是一門新兴的綜合性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才开始有系統有組織的研究。它是在航空医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任务是解决宇宙旅行的安全問題。欲解决这个問題,必須有物理、化学、工程、生物、生理、生化、营养等科学家的合作。自从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在征服宇宙空間的物理、化学、工程等方面发展的速度真是一日千里,仅仅在二年的时間苏联就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三顆人造地球卫星,三顆宇宙火箭。这些輝煌的成就使人相信,人們到宇宙旅行已不是遙远的事了。但  相似文献   

2.
由于发射了第一批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在人类文化发展上揭开了新的一頁;在进入宇宙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目前正在热烈地討論着与人在行星际空間飞行远景有关的問題。对在苏联第二顆人造地球卫星上的第一个宇宙生物——小狗“萊依卡”——所进行的生理研究资料,也在很仔細的分析。现在已經是对不久前才出現而仍十分年青的科学——宇宙生物学阐明其发展的基本路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移植卵巢于去性腺动物的胰脏,可因卵巢与垂体間激素的失調、促性腺素分泌的增加而产生卵巢瘤。在这个激素不平衡引起卵巢肿瘤的过程中,高級神經活动的作用是应該特別注意研討的,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病理生理的机制。多年来苏联学者进行高級神經活动对肿瘤过程影响的实驗研究及临床的观察,証明高級神經活动类型对动物或人的  相似文献   

4.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37-139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载人航天已变成了现实。这不仅是空间旅行,而且也对现代生理学、医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失重”对机体的影响,是科学家们最注意的问题之一。早在六十年代前,就有人报告过在失重时可观察到下肢变得软弱无力.其后,从生物火箭、失重飞机和失重水槽试验以及其它实际观察得知,短期失重,即使几秒、几十秒钟的失重,对人体生理、心理、工作能力等方面会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有些影响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或锻炼,人体完全可以适应,这就  相似文献   

6.
由于农畜中牛羊的消化器官构造特异,它們的消化生理也与一般單胃动物有所不同,因之研究反芻动物的消化生理,不仅对畜牧兽医实踐具有重大意义,而且給比較生理学提供可貴的資料。反芻动物的第四胃(皺胃)分泌胃液,因之一般称为真胃,但是它的食糜排入十二指腸情况,与一般單胃不一样。据苏联学者确定牛羊的皺胃食糜排出是持續性的。由于創制了十二指腸瘻管体外吻合术(即小桥法),对反芻动物皺胃食糜排出及腸生理有进一步闡明的可能。已經确定,食糜排出的份量一晝夜間几乎是均等的,食糜的組成也保持一定的恒定性。  相似文献   

7.
朱洗老师早年在法国蒙不里大学(Mootpellier)巴德荣老教授(E. Bataillon)实驗室工作期間,从事两栖类、家蚕和海胆等卵球成熟、受精、杂交及其人工单性生殖等細胞学研究。1933年归国后,他以毕生精力,用蛙类、蚕和魚类作为材料继续工作,探讨細胞分裂过程里中心星光、染色体、细胞核和細胞貭在空間上与时間上的分裂节奏问题,并結合卵球成熟和受精生理,实驗分析,从而发展了“卵球內中毒与排毒”的理论。与此同时,鉴于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亟需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因此,近十年来,先后在蓖麻蚕驯化、保种以及家魚人工生殖等有关生产的课题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献。  相似文献   

8.
1963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个野外工作队在陕西蓝田泄湖镇一带工作时,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同志在陈家窝附近发现了一个猿人类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在同一地点,与人类化石一起还发现了几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关于化石地点的地层情况,已由张玉萍等(1964)另文报导。这篇报告就是关于这里发现的一些哺乳类化石的记述。作者感谢裴文中教授和研究所许多其他同志提供关于个别化石或动物羣性质方面的意见,和王哲夫、杜治两同志摄制照片。  相似文献   

9.
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虚无世界中,一次致密物质的爆炸标志了宇宙的起源。在大爆炸时刻,宇宙的体积是零,温度是无限热的。大爆炸开始后,随着宇宙的膨胀,辐射的温度随之降低。大爆炸1秒钟之后,温度降低到了100亿度。此时的宇宙中主要包含光子、电子、中微子和它们的反粒子(光子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以及少量的质子和中子。光子是宇宙爆炸时的产物,从远古到现代,它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照明,取暖,到现代激光的应用。光的地位至关重要,以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光将成为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改进了慢性皮层电极的埋藏及引导方法,記录了大白鼠在自由以及限制活动的情况下发作听原性癲癎时,两侧顳区及額区皮层的脑电图变化。实驗結果表明最初2—3次听原性癲癎发作时脑电图上記录不到癎波,必須經过几次发作,才能从一侧顳区皮层記到振幅逐漸增大、頻率为每秒10—12次的负相鋒波。再經过多次发作后,对侧顳区皮层也出現类似的鋒波。两侧顳区的鋒波彼此同步。其振幅在每次发作开始时逐漸增大,至1毫伏左右时不再继續增大,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一高度。其頻率在每次发作开始时为每秒10—12次,几秒钟后很快地降到每秒2—3次,持續一段时間后再逐漸减慢以至完全消失。随着发作次数的进一步增多,两侧額区皮层也先后出現癎波。額区与顳区皮层的癎波完全同步,并随着发放頻率的降低,每个鋒波之后出現正相慢波,成为一种鋒一波組合。实驗証明,发作时皮层各区出現的癎波与肌肉活动之間并无平行关系,因为当动物被琥珀酰胆硷或筒箭毒硷完全麻痹后,鈴声刺激仍能誘发同样的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人类传染病的标准化工具。虽然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而言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动物资源,但由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不一样,因此可以成为结核病研究的有利工具。结核病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兔和豚鼠。每种动物有其自身特点,但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疾病。通过建立结核病的动物模型,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疾病的病因、毒力和发病机制的理解。除了这三种模型外,非人灵长类也常被用于结核病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这几种结核病模型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苏联发射了巨型宇宙火箭,将于1月4日北京时间的正午到达月球区域,在宇宙中又建立了一个科学基地。这是献给1959年最大的新年礼品。是苏联开始执行雄伟的建设共产主义七年计划的响亮礼炮。 人类开始离开了在地球上爬行的时代,向太空中旅行、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时代到来了。这应该使人类的心  相似文献   

13.
当叶綠体在強光下預照光数秒钟后,其中有高能物貭积聚,它可在暗中使ADP和Pi轉化成ATP。这个現象,在前文已有初步报导,現在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所得結果如下: (1)肯定这光下积聚的高能物貭不是旁杂反应的产物或ATP—Pi交換反应的产物,而是与光合磷酸化中間步驟有关的。有些实驗表明,与此积聚高能物貭有关的中間步驟处于磷酸化部分并且位于PMS促进的光合磷酸化的速度限制反应之前。(2)比較了一些条件对高能物貭的积聚与轉化及对进行光合磷酸化的影响,看到高能物貭的积聚与轉化同光合磷酸化有密切的关系,諸如光強的影响、有光合磷酸化进行时高能物貭的积聚情况、对輔助因子或氫受体的要求等实驗結果,都符合于表明光下所积聚的高能物貭是光合磷酸化的中間产物。但是,也有不少迹象显示出来,这光下积聚的高能物貭有許多行为不能簡单地把它当作光合磷酸化过程中的中間产物来解释,例如,它的积聚速度与轉化速度比光合磷酸化过程要慢好多倍,并且低温显著地不利于光下积聚中間产物轉化成ATP(这現象在光合磷酸化过程中是沒有的)等。(3)光下积聚中間产物量最高时可达叶綠素含量的1/10;甚至更多些。初步研究此中間产物的性貭,說明它很可能是一个脂溶性物貭,并且易受紫外光破坏。(4)文中对此中間产物积聚与轉化速度較光合磷酸化过程为慢的現象分析了它可能的原因,并且将此中間产物与叶綠醌的一些性貭的类似之处作了討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兴奋在細胞結构間化学传递的想法同时在两个生理学实驗室中产生,尽管这两个实驗室远隔万里,但仍被其相近的研究主題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之一就是剑桥大学的Langley实驗室,該实驗室的Elliott于1904年看到腎上腺素和交感神經对平滑肌作用很类似,因而推測:交感神經引起平滑肌收縮是通过腎上腺寨为间貭的。正如Dale(1954)所目睹,当时在該实驗室工作之Loewi(1921)直接参与了实驗室中对此种推測的热烈討  相似文献   

15.
高寒草甸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昆虫群落的某些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亚  金翠霞 《生态学报》1982,2(2):151-157
自1881年达尔文报道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来,人们对土壤动物的研究做了许多工作,Kevan(1955)和Murphy(1962)先后发表了这方面的专著。70年代初,国际生物学规划(IBP)选择了苔原、草原、森林等典型地区,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土壤动物调查研究工作。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的重视,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正趋向于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土壤动物的研究对象,大多属于土壤昆虫,我国草原土壤昆虫的研究,至今仍属薄弱环  相似文献   

16.
水螅作为腔腸动物的代表在普通生物学中是常用的动物。因此水螅在实驗室中的培养就有着一定的意义。我們实驗室自1952—1968年間終年培养着水螅未曾間断过,现將我們一些經驗整理介紹。一、水螅的采集采集水螅以三、四月間最为合适,这时期水螅的增殖較盛。水螅多生活在淡水池沼以及緩流的小河溝中,有时在稻田中也能找到。水螅只是生活在清潔的水里,多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北京附近所采集到的水  相似文献   

17.
此书取材新颖,精简适当,系统性强,插图清晰,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教科书。此书由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及莫斯科大学古生物教研室的专家及教师分工编写,其中不少为苏联的知名学者,如沃罗格金(古杯动物)、艾别尔津(瓣鳃动物)、米尔克林(部分软体动物及古生态学)、舍曼斯基(头足动物)、鲁任采夫(菊石)、罗金多尔福(昆虫)、阿斯特罗娃(苔藓动物)、莎莱契娃(腕足动物)等。全书虽由多人执笔,但规格统一,取材多寡也有统一要求,所以内容划一,无杂乱的感觉。现简  相似文献   

18.
(一)家兔在急性缺氧前对短时間吸入5%、7%和9% CO_2的反应是:呼吸分間量明显增加,血压不变或微升,心縮力量稍增强。急性缺氧时,約有91%的动物,吸入CO_2則引起了降压反应。 (二)CO_2的降压程度,多和吸入CO_2的濃度以及缺氧发展的速度成平行关系。而降压維持的时間,在一定范圍內与吸入CO_2时間的长短成平行关系。 (三)急性缺氧后CO_2的降压作用,不受呼吸运动改变的影响。但在全麻、切断四条緩冲神經、切断两侧頸迷走神經或摘除頸交感神經节以后,則明显地使之减弱。  相似文献   

19.
1980年8月号的“Cell”上报导了琼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沃尔夫(S.F.Wolf)等人的工作,他们第一次将人类X染色体DNA进行了无性繁殖和鉴定并获得成功,这是DNA重组研究的又一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在这段漫长的登月路途中,我们并不孤独,有许多动物进入太空,与人类一起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宇宙探索。注:据不完全统计数据,以下节点均为该物种第一次进入太空/进行绕地飞行/进行绕月飞行/登月的时间。宇宙辐射会让小果蝇变成哥斯拉吗?果蝇1947年2月我是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动物。科学家的实验目的是检测太空辐射对动物的影响。猴子1949年6月我叫艾伯特二。注意断句,艾伯特,二。我比艾伯特一幸运,成为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哺乳动物,成功到达134千米的亚太空轨道。不过,返回地球的时候降落伞出现故障,我被摔得稀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