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本文调查了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居民220人(男130人、女90人),年龄从20岁到78岁。观察22项,测量65项。调查结果表明,锡伯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东亚人种的特征。如头圆宽且高,胡须少,眼裂狭窄、上眼睑褶皱多达睫毛处。耳大、鼻梁较直、鼻高中等,指距长、骨盆宽等。这些特征用等差级数法比较,与达斡尔族、华北地区汉族、蒙古族较接近,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文所调查对象为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居民。共调查227人(男144人、女83人),年龄20—60岁。调查结果表明,达斡尔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特征。例如胡须少、眼裂狭窄、蒙古褶发达,眼裂上斜,鼻梁较直、鼻高中等,鼻宽偏窄,头部短宽且较高,面部较高且偏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朝鲜族、羌族的体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人类学家在克什米尔的印度-巴基斯坦停火线附近的赞斯卡谷地发现一个在人种类型上属于纯粹白种人的土著民族——米纳罗人。这个地方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河上游,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山高谷深,交通极其不便,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一直人迹罕至,处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因此米纳罗人的社会发展水平直到现在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这是当今世界上白种人各民族中唯一仍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民族。米纳罗人共有八百人左右。由于妇女在分娩时死亡率很高,因此这个民族的性别结构是男多女少。米纳罗人具有典型的白种人的特征:肤色白皙,高鼻蓝眼。眼睛除蓝色(占大多数)外,还有黄、棕、绿色,但是却完全没有象黄种人、黑种人和其它有色人种  相似文献   

4.
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8例(男156例,女152例)世居在湖南省沅陵县的瓦乡人进行了70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观察项目25项,测量项目45项)的调查, 并计算了21项体质指数, 对部分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 湖南瓦乡人毛发浓密, 黑而平直; 上睑皱褶出现率较高, 眼裂开度中等, 上斜型眼裂; 少蒙古褶; 鼻根较高, 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 鼻基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口裂宽度中度, 上唇皮肤部多正唇, 红唇较厚; 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 耳垂形状多圆形。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 体型中间型; 窄肩型; 中腿型; 超狭面型; 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 中鼻型。与我国南方其他27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头面部及身高10项测量值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与云南独龙族及拉祜族最接近, 与广西傈僳族、广西侗族及湘西土家族次之。湖南瓦乡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5.
柳江人     
柳江人是四、五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他们很早就在柳江流域劳动、生活着。说起柳江人的发现史,话就长了。那是在1958年9月中旬,工人们在距柳州市东南十六公里的新兴农场的通天岩洞中挖掘岩泥时,在离洞口18米处偶然发现一个完整的人的头骨化石(缺下颌骨),接着再进十米又发现了人的四个胸椎、五个腰椎、骶骨、右髋骨和左右股骨各一段。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也在这里出土。消息传开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赶到现场,在农场场长李殿同志引导下,对通天洞作了考察。人化石送到北京后,经著名的人类学家吴汝康的研究,发表了题为《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的重要论文,从此柳江人的声誉传四海。柳江人头骨有许多特点证明他属于黄种人,如他的脸面部、鼻梁和嘴部的突出程度与现代黄种人一致,硬腭大小中等,上门齿舌面呈铲形,他的年龄虽已超过四十岁,但是第三臼齿仍未长出来,这些在现代黄种人  相似文献   

6.
隋唐以前欧洲人种的地中海类型一直是喀什地区古代居民的主要种族类型.北亚蒙古人种回鹘人西迁进入新疆后,与其他族群发生长期融合,逐渐形成维吾尔族.目前维吾尔族人种学特征如何,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在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喀什地区,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喀什维吾尔族560(男273,女287)例成人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体质中包含明显的欧亚人种的因素,也包含部分南亚与北亚成分,但更多的是东亚类型成分.从体质指数分型来看,喀什维吾尔族男性、女性身高均为中等型(男性已经达到中等型的上限),体重值较大,头较圆、较高,面较狭,中鼻型,头宽度中等(男)或较狭(女),胸较宽,肩较宽,骨盆较宽,躯干较长,腿长中等(男)或较短(女).在中国13个族群中,维吾尔族男性眼外角高率、鼻根中等率中等,有蒙古褶、凹鼻背率较低,维吾尔族女性眼外角高率、凹鼻背率中等,圆耳垂率高、鼻基部上翘率低.南疆维吾尔族比北疆维吾尔族更接近东亚类型族群.南疆维吾尔族头型、鼻型和蒙古族接近,北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面型相对接近.维吾尔族上眼睑有皱褶率很高,一部分人眼内角有蒙古褶,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眼色多为褐色,提示其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维吾尔族与东亚类型族群面宽、头长、形态面高、头宽值相对接近.维吾尔族头较圆、头较高,上身相对较长,腿相对较短,具有东方人群体质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体质类型既具有亚洲东方人群特点,也具有欧亚人群特点.在亚洲东方各个类型中,维吾尔族体质更接近东亚类型族群,也具有一定的南亚类型、北亚类型族群的特点.维吾尔族体质特征反映出其多族群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在贵州黄平县调查的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人的体质数据,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革)家人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狭窄率与中等型率较高,且多呈眼外角高,鼻根高度中等,直鼻背,男性颧骨体不突出,女性颧骨体较突出,鼻基部多上翘,鼻翼高度中等,鼻孔最大径男性多为倾斜,女性水平率最高,鼻翼宽男性中等型率和宽阔型率较高,女性多为中等型,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男性以中等型率最高,女性以低型率最高,红唇厚度中唇率最高;发黑,眼褐、肤黄.2)(革)家人男性头长、形态面高值小;头宽、面宽、鼻高、唇高、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口裂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额最小宽、鼻宽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女性形态面高、鼻高值小,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鼻宽、唇高值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口裂宽、眼内角间宽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3)(革)家人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矮身材.(革)家人男性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女性为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革)家人男女性均为中躯干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亚长腿型,女性还为宽胸型、中腿型.4)(革)家人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族群,与周围苗族体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贵州"过卯"水族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过卯”水族462人(男238,女224)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过卯”水族。分析结果表明:“过卯”水族属圆头型;男性狭面型,女性中面型;阔鼻型;宽手型,窄肩型,中腿型;男性瘦长体型,女性中间体型;男性亚中等,女性矮型身材。与我国南方其他24个少数民族群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过卯”水族体质特征与湖南侗族、白裤瑶、贵州毛南族接近。贵州“过卯”水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山基诺乡的基诺族进行体质调查,测量了600例(男279人,女321人)成人人体测量学指标,与35年前在同一地区测量的基诺族体质数据进行了比较,初步分析了35年来基诺族体质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基诺族身材较矮,颧部不突出,上眼睑多有皱褶,接近40%成年人具有蒙古褶,眼裂高度多为中等,眼外角 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多为直鼻背,多直发。基诺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中躯干型、中腿型、宽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这些表明基诺族具有南亚类型体质特征。35年来,基诺族男女的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宽、容貌面高、身高、坐高、胸围、肩宽、体重等指标值较1980年指标有所增长。基诺族体质的变化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善、体力劳动的强度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八甲人与空格人属于我国未识别族群。我们去云南省西双版纳调查了八甲人158例(男为61例,女为97例)与空格人71例(男为46例,女为25例)的86项体质指标,初步分析了八甲人与空格人的体质特征。结果如下:1)八甲人的上眼睑皱褶率男为95.08%,女为98.97%;空格人的上眼睑皱褶率男为80.43%,女为100%。八甲人蒙古褶率男为18.03%,女为29.90%;空格人的蒙古褶率男为32.61%,女为64.00%。八甲人与空格人眼裂高度多为中等,眼外角高于眼内角。八甲人男女鼻根高度多为中等。空格人男性鼻根较高,女性鼻根中等。八甲人与空格人男女均为直型鼻梁,鼻基部多为水平方向。八甲人男女颧骨体不突出。八甲人鼻翼高度约为鼻高的1/4。八甲人与空格人男女鼻翼宽与两眼内角间宽几乎等长,多为圆形耳垂,上红唇多为薄唇,唇皮类型多为中等。八甲人眼色多为褐色,空格人眼色多为黑色。2)根据头面部、体部指数分型,八甲人与空格人男女均以高头型率、阔头型率、中鼻型率、中腿型率、宽肩型率、身材矮型率最高。八甲人男女还以圆头型率、长躯干型率、宽胸型率最高。空格人男女还以中胸型率、窄骨盆型率最高。八甲人与空格人男性还以阔面型率最高,而女性则以中面型率最高。3)聚类分析显示八甲人与空格人体质特征属于南方族群类型。  相似文献   

11.
贵州布依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本文对773名(男379人,女394人)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8个,测量项目64个)。调查对象年龄20—55岁三代均为布依族。分析结果表明:布依族中头型多见;男性多为中面型,女性以阔面型为主;属阔鼻型;亚中等偏矮型身材。布依族与我国南方其他29个民族群体10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布依族的体质特征与广西壮族、海南黎族最为接近,与湖南土家族、瑶族、贵州苗族、广西彝族次之,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白裤瑶较远。布依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答:所说的立体感就是立体视觉,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是人在进化发展历程中获得的一项特有的双眼高级视觉功能。人在用双眼看同一物体时,这一物体的影象就分别落在了两眼的视网膜上,形成基本相同的两个影象。由于左右两眼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物体的每一点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投影的对应点就不完全相同,而是有一个微小的位置差移,这个差移称为视差。当眼睛将视差传到大脑,经加工后,大脑就可把两眼传入的两个平面影象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影象,即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漳州地区调查了322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49例,乡村汉族男性为173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64例,乡村女性为19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闽南人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1)闽南人有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眼裂多为狭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直鼻背,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型;鼻基部男性多呈水平,女性多呈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较宽;男性耳垂多为圆形,女性多为三角形;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男性薄型率、中等型均较高,女性薄型率最高,发黑,肤黄、眼褐。2)总体说来,闽南人头面部测量指标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3)从指数均数来看,闽南人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面型,狭鼻型。城市女性为狭头型,城市男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为中头型。闽南人头面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4)从体部指标值和体部指数来看。闽南人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闽南人体质介于南亚与北亚类型族群之间,男性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女性相对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4.
甘肃裕固族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本文调查了甘肃省裕固族成年人409人(男210人,女199人)的体质特征。其中活体测量51项,活体观察8项。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也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头部较圆较高;面部较长偏狭;鼻子高;鼻梁直,属狭鼻型;身材普遍较高,体质较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达斡尔族,羌族及锡伯族的特征比较接近,而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黎族体质特征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黎族的体征明显属黄种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在体征上与壮族、布依族、彝族和高山族较相似;与汉族相比,则与广西、广东、福建和湖南的汉族相似。因此,作者认为黎族的体征属华南类型。黎族四个组群间,在容貌上较难区分,但测量的尺寸略有不同,其中(亻考)黎与岐黎较接近,本地黎与美孚黎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赵福瑜 《化石》2007,(2):40-42
朋友,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人类许多返祖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反思和再思。1·在全世界不论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有不少长着高而尖的鹰勾鼻,而猩猩和猴子这些我们人类近亲的鼻子大都是扁平塌陷,这是为什么?2·人类的脸型真是五花八门:有猪脸、狗脸、猫脸、驴(  相似文献   

17.
赫哲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42,自引:16,他引:26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黑龙江省赫哲族,共110人(男52人,女58人),年龄20至60岁。调查结果表明赫哲族在体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特征。  相似文献   

18.
蜘蛛的视觉     
很多蜘蛛有8只眼睛,在头部前端排成2列或者3列。根据排列位置,蜘蛛的眼睛可分为前中眼、前侧眼、后中眼和后侧眼。所有蜘蛛的眼睛都是单眼,表面是角膜,在角膜下皮层的内面是由特化的视觉细胞构成的视网膜。每一个视觉细胞有一个有核的细胞体,一端有视杆。根据核和视杆位置的不同,蜘蛛的单眼可以分为后视杆眼(前中眼)和前视杆眼(前、后侧眼和后中眼)。角膜后面是反光组织和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中国齿甲属UlomaDejean2新种,即扁平齿甲U.compressa sp.nov.和方胸齿甲U.quadratithorac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1 扁平齿甲,新种Uloma compressa sp.nov.(图1 ~8 , 17)新种与眼脊齿甲U.nanshanchica Masumoto et Nisiiikawa,1986相似,主要区别:眼内侧无横脊;触角较长,达到前胸背板基部1/2处;前胸腹板中间有少许短毛;鞘翅行间扁平;后足第1跗节明显长于末节。正模♂,云南景东景屏利月(1 630m) , 2001-11-16 ,童正强采。副模1 ♂,张家界, 1986-07 ,采集者不详。词源:种名由拉丁词compressus(扁压的,直的)变化词尾而来,意指该虫身体扁平。2 方胸齿甲,新种Uloma quadratithoraca sp.nov.(图9 ~16 , 18)新种与贡山齿甲U.gongshanicaRenetLiu, 2004相似,主要区别:体中等大小,红棕色;触角末节很长,卵形,端部尖;下颚须末节细长,近刀状;前胸背板方形;前胸腹板突末端缓慢下降。正模♂,湖南省溆浦县大江口, 1962-04 ,邓爱国采。词源:种名由拉丁语词quadratus(成方形的) 拉丁语词thorac(胸部)组合并变化词尾而成,意指该虫的前胸背板为方形。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棘蝇亚科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整理采自黑龙江省的蝇科标本中,发现了阳蝇属一新种和棘蝇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拟单条阳蝇,新种Helina unistriatoides sp. nov.(图1—4) 雄 体长7.5mm。头部 眼裸。侧额、侧颜及颊暗色,在一定光向下可见薄的银白色粉被。额狭,约与前单眼等宽;间额在中段消失。触角棕黄色,第三节长约为其宽的3倍;芒羽状,最长纤毛不超过触角第三节的宽度;下颚须黄,末端稍暗;喙短而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