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灭鼠剂在青藏高原防治高原鼠兔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分别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和阿坝州若尔盖县应用以蓖麻毒素为主体成分的植物源灭鼠剂进行了野外防治高原鼠兔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4200m的石渠县试验区,1%浓度下防效为77.7%,2%浓度下防效为81.6%;在海拔3500m的若尔盖县试验区,1%浓度下防效达91.1%,2%浓度下防效达93.8%;该植物源灭鼠剂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在千亩级控制试验中,防治高原鼠兔效果达84.0%~93.3%,显示该植物灭鼠剂在防治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白化现象及其毛色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白化高原鼠兔的毛色遗传及白化现象的生化成因。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的白化性状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稳定遗传性状,白化成因在于白化鼠兔体内不能产生足量的黑色素。文中还对白化鼠兔的有关特征和野生色鼠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高原鼠兔寄生虫感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亦称黑唇鼠兔,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tonide)、鼠兔属(Ochotona)的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现已查明的分布地区有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香鼬的栖息地选择、觅食和育幼行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香鼬(Mustelaaltaica)喜栖于人类居住区附近的高寒草甸草场,主要以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为食,其数量分布与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布成正相关。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香鼬主要捕食鼠兔幼体,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6.2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73.5克,在高原鼠兔的繁殖后期和非繁殖期,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2.75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96.3克。繁殖期育幼任务全部由雌性成鼬承担,幼鼬从7月初开始地面活动,8月初开始扩散。  相似文献   

5.
吴雁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8,18(4):299-303
模拟高原低氧条件研究高原鼠兔肝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和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reticulum,SR)钙泵功能变化。实验设对照组(海拔2300m)和两个低氧实验组(模拟海拔5000m和7000m)。24h急性低氧时,海拔5000m组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无变化,海拔7000m组高原鼠兔ERCa2+泵活性下降29.02%。7d亚急性低氧时高原鼠兔SR的Ca2+泵活性无显著变化。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在海拔5000m组和7000m组分别升高32.50%和33.33%。25d慢性低氧时高原鼠兔ER,SR的Ca2+泵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急性低氧对Ca2+泵功能有抑制作用,低氧7d后抑制缓解,至25d低氧时趋于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有的小型优势哺乳动物,具有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改善土壤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高原鼠兔的生态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从高原鼠兔栖息地、种群生态、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高原适应性以及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高原鼠兔的高原适应性及其生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0.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  相似文献   

8.
石渠县位于四川西北角,草原面积133.5万公顷,为省重点牧业县之一。本区中小形兽种类多,危害重。一、中小形兽数量及分布:对小形鼠类密度调查采用5米夹线法,在不同生境置铗8788个,总捕获率为5.8%。其中高原鼠兔占69.8%,根田鼠次之,占22.1%,长尾仓鼠和间颅鼠兔分别占8.8%和0.2%。它们从河谷到山顶的各生境中有广泛分布。长尾仓鼠在居民点内也有分布。旱獭的密度采用骑马路线法,最高达32只/公顷,平均0.5只/公顷。在河谷两旁的山前低丘和山地阳坡草甸草原上呈岛状和带状分布。中华鼢鼠在个别地方土丘可达5只以上/公顷。本地区分布的十多种中小形…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模拟高原低氧条件下内源性阿片肽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对大鼠和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CRF)分泌的影响。7000m低氧2h,正中隆起(medianeminence,ME)和下丘脑(Hypothalamus,Hy)CRF含量水平降低。脑室注射βEP后,海拔7000m低氧暴露2h,大鼠和高原鼠兔ME处的CRF含量升高,大鼠Hy的CRF含量也升高,而高原鼠兔下丘脑CRF含量下降。βEP的作用被纳洛酮反转。上述结果提示,βEP有抑制由低氧引起的大鼠CRF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醇类雄性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又名黑唇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栖息于海拔4 000 m左右的宽谷草原草甸区(王酉之和胡锦矗,1999),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若尔盖湿地水位下降等因素,高原鼠兔在若尔盖湿地繁殖加快,高原鼠兔成了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害兽(刘少英,2005).1997年,若尔盖湿地高原鼠兔平均种群密度为6 400只/km2(刘少英和冉江洪,1999),据我们2007年的调查显示,平均种群数量上升到25 000只/km2,控制鼠兔数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目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蔓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中最重要的两种小型哺乳动物,其采食行为和挖掘洞穴的生活特性必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但其与有毒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尚未揭示。基于此,在甘肃省玛曲县河曲马场自然生长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了有毒植物的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毒植物27种,分属于菊科、豆科、毛茛科等11科。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地区有毒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探究了单位面积条件下有毒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该地区高寒草原有毒植物的蔓延与高原鼠兔的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高原鼢鼠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是广泛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本研究采集了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植被群落中的27个高原鼠兔粪样品并开展花粉和真菌孢子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粪样品中花粉组合以蒿属、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蔷薇科和龙胆科等为主,通过与研究区表土花粉组合对比发现,高原鼠兔的主要食物类型为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蒿属、莎草科、紫菀属、蔷薇科、蒲公英属和龙胆科等植物也是其少量采食的植物类型。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植被群落中高原鼠兔粪花粉组合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植物群落组成对高原鼠兔食物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高原鼠兔粪便真菌孢子组合中荚孢腔菌属占显著优势,是监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潜在指示性属种。此外,粪壳菌属、条黑粉菌属、毛壳菌属、格孢腔菌属、Fungi type-1和Fungi type-10也是重要的粪生真菌孢子类型。鼠兔粪样品真菌孢子组合中球囊霉属百分含量较低,指示高原鼠兔对植物根系啃食程度较低。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高原鼠兔采食习性,以及对区域植...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数量与危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原鼠兔(Ochtona curzoniae Hodgson)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西北部,以及尼泊尔、巴基斯坦东部等地。在青海的高寒草甸、草原地带为优势鼠种。它不仅破坏草场,并且是某些自然疫源疾病的宿主动物。以往,对它危害草场的方式,及其调查危害的方法作过一些工作(张荣祖、张洁1963)。至于鼠兔数量对草场的危害程度,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迄今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高原鼠兔(Ochatona curzoniae Hodgson)为青藏高原草场上的重要害鼠。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防治,因之它的生态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草原上的初级生产--绿色植被是如何被高原鼠兔利用的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皮南林(1975)曾在快尔玛地区研究过高原鼠兔的食性,并注意到食性与植物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洞穴数量与其栖息地植被分布格局的GI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其生境利用特征对高寒草甸植被保护的影响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我们于2008年9月在四川省石渠县云波沟面积为44 km2的研究区域内进行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数量样线调查.该地区一直以来放牧压力较小,2006年起执行国家西部退牧还草政策后.放牧完全停止.调查期间共完成样线7条,总长度19 km,获得取样单元2,423个.根据中巴资源2号卫星2008年9月18日拍摄的遥感图像计算并提取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利用石渠县地形数字地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坡度.用Bonferroni z检验比较取样单元内鼠兔洞穴数量与NDVI以及洞穴数量与坡度间的相互关系发现:NDVI值较低区间(0.1-0.3)内鼠兔洞穴数量显著低于理论预期值,中等NDVI值区间(0.3-0.4)内鼠兔洞穴的数量与理论值没有显著差异,而NDVI值较高区间(0.4-0.6)内,鼠兔洞穴的数量显著高于理论预期.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DVI与洞穴数有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回归关系y=16.50x+0.87(R2=0.78,P<0.001);鼠兔有效洞穴数量和坡度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04,P=0.441).因此,我们认为在无家畜竞争的自然环境中,栖息地植被的质量是影响高原鼠兔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高原鼠兔有选择地利用植被较好的生境而避免使用植被过度退化的生境,这种利用方式在客观上防止了栖息地植被的过度破坏.  相似文献   

16.
鼠害治理条件下鼠类群落变动的生态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堰铭  樊乃昌 《兽类学报》1998,18(2):137-143
在高寒草甸鼠害治理过程中,因治理方式、强度以及环境的差异,鼠类群落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次生植被地区,灭杀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后,经补播、封育、灭杀残存高原鼢鼠等综合治理,5年内,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灭杀前(P<0.05),根田鼠和甘肃鼠兔种群数量剧烈波动,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年间波动大,群落不稳定;仅使用药物灭杀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3年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灭杀前无显著差异(P>0.05),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灭鼠当年下降,以后各年间变动不显著。原生植被地区,使用药物灭杀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围栏封育措施,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对高原鼢鼠作用不显著(P>0.05);单一药物灭杀高原鼠兔,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变化,灭杀3年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灭杀前无显著差异(P>0.05),高原鼢鼠显著增加(P<0.05)。人工大量捕杀高原鼢鼠,非围栏封育地区,高原鼠兔种群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对高寒草甸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的个体生长特征。2012年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以高原鼠兔喜食植物(豆科和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控制研究高原鼠兔取食(对照组、低密度处理组、中密度处理组、高密度处理组)对植物个体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显示:在实验前期(5月和6月),喜食植物个体特征基本上无明显规律;在实验后期(7月和8月),随着高原鼠兔取食强度增大,高原鼠兔喜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平均高度、分蘖枝数、分蘖枝长度、丛幅均呈下降趋势;叶片长度和叶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2.高原鼠兔喜食植物个体特征的增长率对照组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豆类植物在其生长后期与高原鼠兔的取食强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高原鼠兔取食强度在阈值(中、低密度)内有利于垂穗披碱草的生长,但超过其阈值的取食强度不利于其生长。(2)高原鼠兔高强度的取食对其喜食植物个体的生长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模拟高原低氧方法观察大鼠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反应性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介导急性低氧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可抑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则不表现这种低氧抑制作用;肾上腺完整和肾上腺摘除大鼠第三脑室给予外源性CRF1μg,表现出与低氧作用类似的淋巴细胞转化下降现象;低氧时第三脑室给予高效价CRF抗血清可部分阻断低氧抑制作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外周血浆中CRF和皮质酮水平显示急性低氧大鼠血浆CRF、皮质酮水平均升高,高原鼠兔无明显变化。因而,本研究提示:急性低氧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CRF是介导急性低氧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一种因子,而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可能无关,高原鼠兔免疫功能对低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许华磊  王溪  刘伟 《兽类学报》2019,39(5):537-545
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大型草食动物放牧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对草地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的驱动作用。高原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及其功能与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探明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对于高寒草甸建立合理的放牧提供理论依据,为鼠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017年5—9月在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矮嵩草草甸,以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控制研究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植物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鼠兔扰动降低了除杂类草以外的各植物功能群的高度;同时显著降低了禾本科、豆科功能群盖度及总盖度,而杂类草功能群的盖度有增加的趋势。另外,我们的结果也发现高原鼠兔扰动对各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和重要值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表明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杂草群落特征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其它功能群的群落特征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其繁殖活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成年雄性高原鼠兔在繁殖期睾丸重量显著增加,精子发生正常进行,而在非繁殖期睾丸退化,精子发生阻断在未分化精原细胞阶段。光周期控制实验显示,长光照(16h∶8h)诱导非繁殖期高原鼠兔重新启动精原细胞分化和精子发生;而短光照(8h∶16h)显著抑制繁殖期高原鼠兔精子发生。酶联免疫分析发现,褪黑素分泌水平在长日照条件下降低而在短日照条件下升高。非繁殖期高原鼠兔连续注射褪黑素拮抗剂能诱导生殖细胞发育和精子发生恢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黄体生成素(LH)在繁殖期鼠兔下丘脑垂体显著升高,促卵泡素(FSH)水平无显著差异。注射GnRH可以促进非繁殖期高原鼠兔精原细胞分化和精子发生,而褪黑素注射后抑制GnRH的分泌进而负调控性腺轴。综上,高原鼠兔季节性精子发生受光周期-褪黑素信号控制,后者主要通过控制GnRH、LH水平影响精原细胞分化。本研究对理解季节性动物精子发生的调控机制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