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产生霍乱毒素(CT)的01群霍乱弧菌引起人霍乱。某些非01群霍乱弧菌株能产生与霍乱毒素相似的肠毒素,而另一些来自临床腹泻病例的非01群菌却不产生这种毒素,这表明还有其它因素能引起腹泻反应。现已证明这些菌株能产生溶血素——一种可能的腹泻因素,尽管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Yamamoto等人证实了非01群菌株和周群E1 Tor型菌株所产生的溶血素在生物学、理化住质和免疫学方面是难区分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两者的基因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任桂梅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5):318-319
夹心棉塞制作与应用任桂梅(延安大学生物系,陕西延安716000)在微生物实验中,经常使用棉塞。但棉花供应紧张,价昂。导致棉塞成本的提高。笔者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探索用竹管、玉米秆和高粱秆的小段作为制作棉塞时的夹心材料,用普通棉花将其包裹即制成夹心...  相似文献   

3.
<正>评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萄)肠毒素是一组血清学上互不相同的胞外蛋白质,共六种:A、B、C1、C2、D和E型,它们是引起金葡萄食物中毒的作用物。不久前Bergdoll等(1981)又描述了第七型肠毒素(F),可能在金葡菌中毒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质的试管塞对高压蒸气灭菌影响的研究大连市第四医院大连116031周国华,于伯玲,姜忠云,于秀顺最早的试管塞始于棉塞,后来有人采用软木塞、胶塞,近年来又有厂家生产塑料塞、海绵塞等。我们对五种不同质的试管塞对高压蒸气灭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5.
试管棉塞是保护试管内物质不受外界微生物污染、并能保障管内气体需要的关键设施。提起做棉塞 ,实是小事一桩 ,但要按教科书所述方法作一标准棉塞 ,却颇费周折 ,不是稍大就是稍小。为此特将笔者多年采用的一种较为简便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同仁供参考。取一适当大小纱布 ,将其中心铺于管口任其自然下垂至管外壁 ,将试管上端与纱布一并握住 ,用一小木棒将纱布中心向管内推进 ,至该棉塞所需长度后握紧试管上端 ,用木棒将适量衣棉向管内填塞并压紧充实后将纱布尾端敛紧 ,抽出约 1/ 3长度 ,散开纱布将棉塞尾部加适量棉花并压紧使之略大于试管 ,再敛…  相似文献   

6.
脑瘫、脑卒中、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均可出现肌肉痉挛,给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力极强的嗜神经生物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一些临床专家利用肉毒毒素(主要为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的这种生物活性,来治疗肢体肌肉痉挛,已成为相关医学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细菌成孔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政新  郑玉玲  姜永强 《生物磁学》2009,(15):2941-2943
成孔毒素是多种致病性细菌分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通过在真核细胞膜上形成孔道结构,引起细胞裂解。基于毒素产生孔径的大小和与细胞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大成孔毒素、小成孔毒素和RTX毒素。成孔毒素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发挥毒性效应,导致细胞死亡,然而失去细胞通透性屏障的早期后果通常是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内蛋白激酶的激活,有时会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熊凌霜  马清钧 《遗传》1987,9(2):28-30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是一种由毒 源性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LT毒素分子 由A, B两种亚基组成,A亚基能激活细胞的腺 昔环化酶,引起cAMP升高,刺激肠粘膜细胞水 与电介质的过度分泌并导致腹泻,是毒素的毒 力活性部分;B亚基与靶细胞结合,介导A亚基 进入,它还是毒素主要的免疫原性部分。这两 种功能不同的亚基分别由毒素A亚基基因和毒 素B亚基基因所编码。  相似文献   

9.
烟草野火病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野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云南等主要烟草栽培地区常年发生,危害十分严重。该病由PseudomonasSyr加gaepV.田bact引起。病菌侵染烟草后,在叶片上产生周围有一很宽黄绿晕圈的圆形褪色斑点[’]。Johnson和Mljnvin首次报道病菌的除细胞滤液接种叶片也能引起野火症状,表明野火病菌产生一种外毒素。二十世纪50年代,Woolley和Broun提出浓缩和分析毒素的方法以后,人们开始对野火病菌毒素进行系统的研究。l$素的提取毒素的提取是毒素得以详细研究的第一步,但由于…  相似文献   

10.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各种神经毒剂引起毒素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五类(七种)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对美洲(虫非)蠊测定了它们能否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DDT、溴氰菊酯及六六六均能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而E605、西维因、巴丹及杀虫脒均无此效果。纸层析及薄层层析,用标准样品(酪氨酸、酪胺、苯乙胺、L-亮氨酸及异戊胺)作比较,测定了这一产生的血淋巴中的毒素乃是酪胺,或主要是酪胺。增效试验,证明了杀虫脒与DDT或溴氰菊酯合用时,能增加酪胺的产量。讨论了这一毒素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一毒素有可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几种单胺及氨基酸的复合物,但酪胺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将培养5d的4种陆地棉栽培品种军棉1号,泗棉2号,2234及中棉12号无菌苗,取其根,下胚轴及子叶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枯萎菌毒素粗提液的培养基上,每隔3d观察统计其成活率,统计至33d。结果表明:陆地棉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枯萎菌毒素浓度呈负相关,而不同的外植体对枯萎菌毒素浓度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微生物可产生多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能引起全身性症状。有一种产物是PT,引起百日咳杆菌多种生物学作用,像已知的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组织胺敏感因子、胰岛活性蛋白和百日咳原。PT是由具有酶活性的A原体和寡聚物B结合单位组成的A-B型结构的毒素。PT分子是五种不同亚单位组成的六聚体。SI亚单位包含A原体,其功能是由ADP腺苷二磷酸核糖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调节蛋白,它能消除结合于股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的  相似文献   

13.
测定棉酚的气液色谱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酚(Gossypol)又名棉子醇或棉毒素,是存在于棉花植株各部位的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含量与棉花抗逆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棉酚对人及单胃动物有毒害,因而限制了棉籽蛋白的利用。近年来,棉酚作为一种医用药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因此,研究快速、准确的棉酚测定方法是必要的。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棉酚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1.仪器和试剂日本国岛津公司生产的GC-9A型气相色谱仪,配C-R3A型数据处理仪;采用氢火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有一个传说,在苏联出现了一种流行性致死性胸膜炎病症。这种致死病症是由痈引起的。实际上这种流行性病的病因是由于苏联的某个军事研究中心附近,不慎逸出了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es)。正如人们所知,美国从事军事研究的科学家们最近发表文章,说明了这种致死性芽孢杆菌的作用方式。原来这种菌产生的恶性炭疽毒素是由三种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是保护性抗原(PA),第二  相似文献   

15.
厌氧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失调,甚至威胁生命.作为具有很高同源性的7种毒素分子,它们既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又有不尽相同的结构基础和分子作用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毒素活性.主要就神经毒素分子作用机制相关的毒素蛋白结构、毒素受体、毒素活性的发生、毒素与底物的作用、底物的调节作用与应用等内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镰刀菌属分类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向民 《菌物研究》2005,3(2):59-62
镰刀菌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其产生的真菌毒素可危及人畜健康。近十几年来欧美的科学家在研究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使镰刀菌属种的概念在认识上有迅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引起谷类作物严重病害,并产生毒素的种类。在我国,从谷类粮食、饲料中检出镰刀菌毒素的现象屡有报道,我们对镰刀菌属种以及产生这些毒素的菌种(菌株)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正> 镰刀菌属(Fusarium)是危害性最大的真菌之一,不仅侵染田间作物和库贮谷物,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产生毒素,引起人畜镰刀菌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被证实后,更引起世界各国对镰刀菌毒素及其中毒现象的重视(孟昭赫等,1979)。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其中 T-2毒素的毒性最强(Ronald,1981),它能引起兔子皮肤反应和抑制植物种子发芽等生物毒性效应(Burme-istes,1970;Ueno,1971)。国内尚未见人工培养产生 T-2毒素的报告。为给农业、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告 T-2毒素产生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正> 空肠弯曲菌是世界性流行胞泻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地方的急性肠炎与之有关,然而人们对其发病机制所知甚少。因为它与炎性胞泻有关,我们推测它可能产生一种细胞毒素,类似于引起炎性腹泻的志贺氏痢疾杆菌或新近出现的引起出白性肠炎的大肠杆菌0.57所产生的毒素。 分离的10株空肠弯曲菌的菌体先经多粘菌素B处理,然后离心过滤得到无细胞滤液,将此滤液稀释后接种到Hela单层细胞(此法比前用于检测志贺氏毒素的细胞毒效应)及新鲜的中国地鼠卵巢单层细胞上,24小时后经苔盼蓝摄取试验确定引起50%细胞死亡的稀释度(CD_(50))。其中5个分离株的10~9细菌/ml处理源滤液CD_(50)为1:4,与Hela细胞与地鼠卵巢细胞结果类似(地鼠  相似文献   

19.
<正> 14 安瓶启封 首先,仔细检查菌株号码等标记,确保无误。 以酒精棉拭擦安瓶颈部。安瓶内封有棉塞者,用锉对准棉塞的中间部位将玻璃锉一小痕,然后用灭菌纱布或乙烯树脂软片把安瓶颈部裹起来折断。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由外部吸入杂菌,同时也防止瓶内的干燥菌向外飞散。一般不要用酒精棉包裹折断,因为酒精可能被吸入瓶内。如果玻璃又厚又硬,可先把安瓶颈部在火焰上轻烧一下,立即用酒精棉冷炸,形成裂纹之后就能很容易折断。也可以用烧烫的玻璃棒热炸锉痕。产生裂纹之后,稍放一会儿(半分钟到1分钟),使空气慢慢渗入,以防干燥菌飞散。  相似文献   

20.
终止子技术与生物安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终止子技术是美国Delta and Pine Land种子公司和美国农业部联合申请、经美国专利局1998年3月批准的一项专利。整个过程可叙述为遗传工程师在转基因作物中加入了由3个基因组成的终止子基因;得到的转基因作物的种子由种子公司加上一种诱导剂;经诱导剂的作用及终止子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在种子胚胎发育的后期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杀死了发育后期的胚胎;最后得到的是成熟但不育的种子。专利获得后,引起国际上巨大反响。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指出,终止子技术必须禁止,不然将给全球食品保障带来影响。原因是这项技术会使农民无法留种、对遗传多样性有负影响,由于农民不再育种影响到持续农业的发展,可能出现出售或交换不能发芽的种子以及通过花粉非故意的传播造成生物安全的风险。第三世界国家认为这项技术是“种子的灾难”、“农业上的中子弹”。虽然转基因作物产生不育种子可能在解决转基因逃逸带来的生态风险上有益处,但这个收获与终止子技术可能给全球食品保障带来危机相比,两者就不能等量齐观了。从另一角度看,这项技术可能又是遗传工程带来的另一种生物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