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此次封面采用病毒颗粒照片为主题,设计素材取自我国药物化学专家周德敏教授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具备完全感染力的活病毒疫苗"。该技术基于RNA干扰的药物靶标,建立一种病毒进入细胞为靶向的新型抗病毒药物,不仅为颠覆病毒疫苗研发的传统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简化了病毒疫苗的研发过程,既保留了野生流感病毒完全的感染力,又保留了病毒的全部免疫原性,理论上可以用于研发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所有致病性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该研究成果是病毒性疾病预防方向的重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的突然爆发引起了公共健康威胁。然而目前并无针对性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防治寨卡病毒感染。寨卡病毒蛋白酶NS2B-NS3是病毒复制所需的核心酶,是最好的潜在药物靶点。针对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对深入了解病毒的复制和研发抗感染药物十分重要。本研究介绍了近期寨卡病毒蛋白酶结构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病毒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病毒感染和传播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的病毒性疾病仍在全球蔓延,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不断发生变异,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对世界各国产生巨大影响,疫情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应对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拟在总结全球抗病毒药物研发整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抗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新冠病毒等重点领域的新药研发进展,提出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建议,为未来研发更加高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盐酸阿比朵尔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和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测定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896.54μg/mL,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病毒吸附2h组、药物抗病毒有吸附8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74.48%、45.68%、28.90%和48.27%,在抗生物合成组,盐酸阿比朵尔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所致的CPE效应,降低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存在量效关系。这提示盐酸阿比朵尔在细胞内对柯萨奇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中引起严重的出血热疾病。1976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到2014年,非洲又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然而,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与大多数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需要入侵宿主细胞才能完成自身的复制。因此,找到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受体并探究其入侵的过程和机制,对于开发病毒疫苗及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作者希望通过总结埃博拉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为埃博拉病毒疫苗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环球风云     
《生物技术世界》2009,(5):92-92
德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烟草可制抗艾滋病药物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利用转基因烟草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这项工艺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成本。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转基因烟草中获取了防艾滋病病毒抗体2G12,这种抗体与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以阻止病毒进一步侵入人体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首先将收获后的转基因烟草洗净和切碎,然后用萃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盐酸阿比朵尔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活细胞染色计数法(MTT)和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测定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896.54μg/mL,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病毒吸附2h组、药物抗病毒有吸附8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74.48%、45.68%、28.90%和48.27%,在抗生物合成组,盐酸阿比朵尔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所致的CPE效应,降低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滴度,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存在量效关系.这提示盐酸阿比朵尔在细胞内对柯萨奇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目前疫苗和新的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与此同时该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序列不断被报道。达菲作为治疗H1N1病毒的药物被患者广泛使用。通过同源性建模的方法比较神经氨酸酶的变异情况,从而预测达菲药物对变异前后的作用效果评价。通过AUTODOCK计算结合能,发现达菲药物与神经氨酸酶的结合能维持在2.4~4.2 kJ/mol范围内,动力学常数最高值达到18.2 mM。证明达菲药物对抑制病毒进入寄主细胞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具有高效靶向药物传递的潜力,病毒颗粒已成为药物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病毒颗粒具有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两者的局限性.病毒颗粒药物传递系统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非自动免疫等特点.研究表明,病毒颗粒能够在细胞间转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例如核酸或者基因、多肽、蛋白质以及其它抗癌药物等,因此在疾病治疗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制备携带有生物活性材料和治疗试剂的病毒颗粒和确定病毒颗粒药物的最佳剂型是目前该领域中挑战性的课题.本文综述了病毒颗粒技术多方面的特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是引起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以及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疾病的重要病原体。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筛选系统是防治ZIKV感染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构建了以海肾荧光素酶为检测靶标的寨卡病毒复制子Rluc-ZIKV-Rep,并通过突变NS5蛋白,构建了非复制型寨卡病毒复制子Rluc-ZIKV-Rep NS5△GDD。为了检测复制子的功能,将两种复制子转化至Vero细胞,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 Rluc-ZIKV-Rep荧光素酶活性逐渐增加,寨卡病毒m RNA拷贝数逐渐增多,证明以海肾荧光素酶为检测靶标的寨卡病毒复制子构建成功。为了检测该系统是否能够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用马尼地平和西尼地平两种抗寨卡病毒的药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luc-ZIKV-Rep的复制能力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呈现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说明该系统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的寨卡病毒复制子,为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HIV—1复制抑制剂的新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市场上的多种治疗AIDS的药物都是病毒逆转录酶和蛋白水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但是发现有 2 0 %以上的病人不能在短期内承受这些药物的治疗 ,而且长期使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现已发现HIV 1的耐药变种已经出现并正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另外 ,这些药物不能直接清除感染HIV 1病人体内的病毒。所以现在需要发现新型的治疗AIDS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能补充或者部分代替已有的药物 ,而这就需要先找到HIV 1复制抑制剂的新靶标。HIV 1病毒的生活周期是这样的 :病毒被膜和细胞表…  相似文献   

12.
正解析寨卡病毒结构并鉴定药物靶向位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的研究人员在理解寨卡病毒(ZIKV)结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这些发现揭示出ZIKV病毒结构,并且鉴定出这种病毒表面上的潜在药物靶向作用位点。这一认识将有助全世界努力抵抗这种知之甚少的病毒。当前,ZIKV是公共卫生和  相似文献   

13.
1.FDA近年来否决了可口服用于治疗及预防普通感冒的药物Pleconari(商品名Picovir)。该药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药物,具有广谱抗小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及鼻病毒)的作用。该药主要作用于抑制衣壳蛋白的功能,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与病毒衣壳蛋白的疏水凹陷区结合而阻断病毒的复制。对332……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容易感染人,与人类许多疾病高度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EB病毒感染的措施且针对EB病毒的药物比较局限,故而对EB病毒感染进行治疗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在体外可对EB病毒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仅就体外抑制EB病毒的药物,如核苷类似药、硼替佐米、寡脱氧核苷酸、乳铁蛋白、砷剂、维生素甲类化合物、亚硒酸钠、某些中草药等的近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抗埃博拉病毒新药的近期研究成果以及业界提出或可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已上市药物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埃博拉出血热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除了最近证实的融合抑制物enfuvirtide(T-20)外,所有已确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药物都以病毒的两个酶作为作用靶:反转录酶和蛋白酶。尽管抗反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病毒抗药性的出现和由于药物强烈的不良反应和复杂的服药方案造成患者不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兰  郑其升  侯继波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872-1879
来源于海洋红藻的凝集素G已被证实对多种囊膜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可与囊膜病毒表面糖基结合而阻断病毒的入侵。以病毒入侵为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不仅可以阻断病毒的自由传播途径,还可以阻断细胞间传播途径,红藻凝集素G还具有可溶性好、易表达、稳定性强、免疫原性低、安全性好等优点,所以红藻凝集素G作为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Allelix Biopharmaceuticals公司已得到加拿大政府许可,用ALX40—4C药物进行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感染的人类临床治疗试验。公司计划在93年10月开始对志愿者进行药物安全性和耐性试验。 4C作用机理是阻止HIV利用其遗传信息产生新的病毒粒子。药物的专性靶体是两种病毒组分(转活化子蛋白Tat和RNA结构TAR)间的关键的相互作用。这与当前市场或临床试验中的任一新HIV药物机  相似文献   

19.
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雷  金奇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1):5-7,11
在当今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时期,病毒受体的研究日益成为重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病毒受体的特点,病毒与其受体结构的方式,病毒受体和病毒受体的配体的模拟分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日前宣布 ,药物所、生化与细胞所的科学家已实现对 SARS病毒 6种主要蛋白基因的克隆 ,并完成其中 3个关键蛋白的表达 ,1种蛋白已开始应用于抗 SARS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有关这些工作的学术论文已被 SCI期刊《中国药理学报》接受。这些工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认识和征服 SARS病毒的道路上取得重要进展 ,对 SARS病毒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特别是对研制抗 SARS病毒疫苗和药物 ,以及 SARS病原学研究都将产生重大推进作用。在 SARS病毒对人体构成感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已被发现有 6种 :E蛋白、S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