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正>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危害次生寄主棉花、玉米、大豆、西瓜、黄瓜、南瓜、茄子、西葫芦、月季、核桃、丁香、金橘等,也危害原生寄主石榴、花椒、木槿和鼠李等。危害枸杞的蚜虫种类多为棉蚜,无翅孤雌蚜体型宽椭圆形,活体淡墨绿色,腹管黑色,玻片标本腹  相似文献   

2.
蚜虫能为害许多植物,直接影响到农业和林业的生产,另外蚜虫身体的构造同蚜虫的生活习性也有许多特殊方面,所以在昆虫中蚜虫早已引起科学上的注意。蚜虫的腹管是昆虫身体上一种很特别的构造,昆虫分类学上也可以根据腹管的有无来把蚜虫同其他昆虫分别开。 棉蚜 Aphis glossypii Glover是棉花上一种重要害虫,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正在对棉蚜各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棉蚜的组织构造,尤其是棉蚜身体上的几种特殊器官如腹管、感觉圈等,由作者担任研究。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八斑鞘腹蛛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是农田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它分布范围广、数量大,可捕食棉蚜(Aphis gossypii)、豆蚜(A.craccivora)、柳蚜(A.saliceti)、菜缢管蚜(Lipaphis erysimi)、麦长管蚜(Macrosi-  相似文献   

4.
高温对共存种棉蚜与棉长管蚜死亡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和棉长管蚜是棉花上的共存种,为探索其年内及年际间优势地位的不同是否与两者对高温的不同响应有关,室内研究了高温胁迫(32、34、36和38℃)对棉蚜和棉长管蚜死亡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高温持续天数的延长,棉蚜和棉长管蚜累计死亡率均升高,棉长管蚜累计死亡率高于棉蚜;两种蚜虫的每日死亡率可用互补重对数模型较好地拟合,模型估计的棉蚜和棉长管蚜半数致死温度值随高温持续天数的延长而降低,棉蚜半数致死温度高于棉长管蚜;在32 ~ 38℃范围内,两种蚜虫的繁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棉蚜繁殖率显著高于棉长管蚜,表明在32℃以上高温条件下,棉蚜比棉长管蚜更具有竞争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棉蚜比棉长管蚜更耐高温,推测未来棉蚜比棉长管蚜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玉素 《昆虫学报》1953,(3):122-124
蚜虫身体上某些器官尚未知其功用,腹部第六节後缘两侧之腹管即为一例。为了逐步追求腹管在蚜虫生理上之作用,曾将腹管施行割切手术然後观察其生活上所受之影响。 所用材料为豌蚜Macrosiphum(=Acyrthosiphon=Illinoia)pisi(Kaltenbach),苜蓿蚜Macrosiphum kondoi(Shinji)及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之成虫及若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植物精油4种成分丁香酚(eug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肉桂油(cinnamon oil)和香茅油(citronella oil)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以及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这些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毒力的影响,为无公害防治枸杞(Lycium spp.)害虫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采用二项选择法测定上述4种精油成分(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这4种化合物及其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力;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这些化合物处理后枸杞棉蚜成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离体活性。【结果】α-松油醇(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明显,1, 2和3 h的驱避率分别为58.1%, 58.6%和55.7%; 3 h时测试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成蚜的驱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α-松油醇>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丁香酚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杀作用最强,处理4 h时的LC50值为0.48 mL/L,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对枸杞棉蚜成蚜的LC50值分别为1.23, 6.24和11.97 mL/L。对枸杞棉蚜成蚜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来酸二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2.75, 2.86, 1.78和1.56;水杨酸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3.41, 2.67, 2.00和1.89。毒力比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49.9倍,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的触杀毒力最高。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成蚜AChE和ATPase活性有不同的作用,丁香酚对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对ATPase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结论】α-松油醇对枸杞棉蚜驱避作用最好;丁香酚、α-松油醇、肉桂油和香茅油这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很大;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混合后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提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所测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中国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跳蛛科Salticidae暗跳蛛属Asemonea 1新种:三点暗跳蛛Asemonea trispila sp.nov.,新种与谷川暗跳蛛Asemonea tanikawai Ikeda,1996较为近似,但有以下几点不同:1)腹背斑纹不同,本种斑纹大而对称,腹背后部有3个黑点斑,十分显目;2)本种纳精囊粗,交媾管未能见及.本种因其腹背后部有3个黑色点状斑纹而得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8.
家免63只,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醣(35mg/kg)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定性期前收缩(HVE)。双侧延髓腹侧区内微量注射吗啡(5μg 溶于0.5—1μl 中)可抑制 HVE。在双侧延髓腹侧区微量注射纳洛酬(2μg 溶于0.5—1μl 中)能阻断电刺激中缝核尾端或中缝核尾端内微量注射 L-谷氨酸钠(50mmol/L,0.5—1μl)对 HVE 的抑制效应,也能减少或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延髓腹侧部阿片受体的激活可抑制 HVE;另外,腓深神经传入冲动也可能通过中缝核尾端激活延髓腹侧区的阿片受体而抑制 HVE。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于调查我国螳螂种类中,发现三种新记录,隶属三亚科。现报导如下: 广额螳螂亚科Photininac芸芝虹螳螂Iris polystictica(Fischer De Waldheim)1913 绿色,前胸背板细长,扩大部长椭圆形,沟后区边缘无细齿,具细齿;前翅绿色,长于腹端,前半部不透明,后半部透明,前翅不透明,其长不及腹端,腹后方6节背板外露;后翅基节微呈橙色,中域有少许黑斑,臂域中央有一紫黑色大斑,外侧具同心圆黑色横纹,无透明斑。前足基节具8—9个齿,近前缘有一列小颗粒,前足腿节所有的刺仅顶端黑褐色;拟阳茎圆锥形具大的侧齿。  相似文献   

10.
螨类生物学     
螨类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蜱螨目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1.头、胸、腹三部合并成为一个袋样体。 2.口器向前方伸出,或位于体前端的腹侧,骤视之颇似头端,因此常称为假头。 3.幼虫有足三对,稚虫及成虫各有四对。蜱螨目根据Baker与Wharton二氏(1952)可以分为五个亚目,它们的名称与特征如下: 1.爪鬚亚目(Suborder Onychopalpida):颚肢具步爪(ambulacral claws),体侧最少具有4个气门。 2.中气门亚目(Suborder Mesostigmata):气门一对,常具有长形的孔缘。何氏(Haller's)器官付缺,体表具有棕色的几丁质片。很多学者认为本亚目和蜱亚目在形态上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把它们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蝽属记述(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蝽属全世界已知5种,目前,中国己知有4种,即双带伊蝽Aenaria bivitta sp.nov.,伊蝽A.lewisi(Scott),宽缘伊蝽Aenaria pinchii Yang和直缘伊蝽Aenaria zhangi Chen.双带伊蝽,新种Aenaria bivitta sp.nov.新种与该属模式种伊蝽A.lewisi(Scott,1874)相似,主要区别如下:新种双带伊蝽腹下中央刻点无色,生殖囊腹缘具两个末端尖锐的黑色突起,阳基侧突感觉叶为细长的指状;而伊蝽腹下中央有一条黑色刻点组成的纵条带,生殖囊腹缘不具任何突起,阳基侧突感觉叶为宽钝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在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采集到猪齿鱼属标本1尾,经鉴定为中国新纪录种——腰纹猪齿鱼(Choerodon zosterophorus)。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吻稍突出;背鳍ⅩⅢ-6;臀鳍Ⅲ-10;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片27;从最后几个背鳍鳍棘基部下侧至胸鳍基部上侧之间有1条较宽白带;背侧有1较大黑色斑点,白斑背鳍后端处腹鳍位置上背部也有1较大黑点,通常在白斑处以黑色边缘线形式向前腹端延伸至腹部后侧;成体尾鳍为灰色。  相似文献   

13.
孤雌胎生棉蚜胚胎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棉蚜胚胎的详细解剖证明:棉蚜有12条卵巢管,每条卵巢管有9~10个胚胎,由此推论,棉蚜潜在生殖量为120头。同时证实了棉蚜体色多态与胚胎学关系不大;蚜虫在其未出世前就已孕育下一代的胚胎,并且卵巢管数已确定,而其胚胎数量受发育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时空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结果表明,棉蚜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棉蚜种群的发生有高峰期明显和全株为害的特点.棉蚜的时动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无相关性,说明棉蚜的为害较复杂.捕食性天敌中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的时空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它们发生期较长、分布范围较广.八斑球腹蛛和龟纹瓢虫与棉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与棉蚜的空间生态位重量度较大.与棉蚜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八斑球腹蛛>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其它天敌合计>三色长蝽>三突花蛛>小花蝽,这一结果同棉蚜与捕食性天敌数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相一致,表明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的时间同步和空间同线性与天敌的捕食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帅  韩永祥  王征 《动物学杂志》2020,55(1):112-112
2019年3月29日16时左右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公园(34°44'52"N,119°21'55"E,海拔13 m)发现1只体型略小的鹭科鸟类(图1)。该鸟头顶及羽冠黑色,脸部栗褐色,上体暗棕栗色带黑色蠹状纹;下体喉白、中部杂以黑色点斑,胸部棕黄色杂以黑斑,腹侧、两胁及腋羽均为棕白色具黑色粗横斑;眼先裸部蓝色,嘴黑,跗跖暗褐色。  相似文献   

16.
庆元异翅溪(虫忽)Anisopleura qingyuanensis,新种(图1~3) 雄性:体长46毫米,腹部长(连肛附器)35毫米、后翅29毫米。 下唇黑色;上唇黄绿色,边缘窄的黑色,前唇基黑色;从上颚的基部经后唇基和颊有黄绿色宽条纹延伸到中央单眼的同等高度。头顶和头后黑色;侧单眼的外面各有一大的黄绿色卵圆形斑。  相似文献   

17.
棉蚜是世界性分布的棉花害虫,仲夏棉蚜种群崩溃是生态控制棉蚜危害的重要途径,为棉蚜预测和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与切入点,但其崩溃机制尚未明确。导致棉蚜种群崩溃的可能因素主要包括:(1)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棉蚜的发育和繁殖,但不足以导致棉蚜种群崩溃;(2)暴风雨对棉蚜种群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法解释连续多年和多个地点发生的种群崩溃现象;(3)高温显著降低棉蚜的存活和繁殖,且与仲夏棉蚜种群崩溃期相吻合,高温很可能是棉蚜种群崩溃的关键影响因子;(4)高密度条件下激烈的种内竞争导致棉蚜繁殖率降低,有翅蚜比例增加;(5)天敌除具有直接捕食或寄生作用外,同时间接影响若蚜生长发育和刺激有翅蚜形成,对棉蚜种群后期崩溃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可能导致仲夏棉蚜种群崩溃的主要因素分别进行论述,探讨其对棉蚜存活、繁殖和有翅蚜形成的影响,旨在为探明仲夏棉蚜种群崩溃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赤腹松鼠一新亚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查对中国南部赤腹松鼠标本(401号)的基础上,发现分布于云南东北部昭通地区的赤腹松鼠与赤腹松鼠其他亚种有明显的区别.毛色特征:背部棕黄色,背中央区域稍带黑色;腹部至前胸栗红色;喉、颏部棕灰色;尾毛背腹无明显差异,尾毛末端棕黄、次末端黑,尾末端具棕黄色(稍黄白)区域;前后足背棕褐色,稍带黑色.进一步对头骨可量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差异系数),结果表明:分布于该地区的赤腹松鼠分别与赤腹松鼠其他13个亚种两两之间至少有一项差异系数大于1.28,系一新亚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zhaotongensis subsp.nov..  相似文献   

19.
该种隶属昆虫纲半翅目同蝽科同蝽属 ,分布于北京、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以及国外鳊和锡金等地。躯体呈长椭圆形 ,褐绿色。头褐黄色 ,中叶光滑 ,侧叶具黑色刻点 ;触角 1、2节和第 3节基部黄褐色或绿褐色 ,其余各节棕褐色。前胸背板中域暗黄绿色 ,后棕色 ,侧角强烈延伸呈较粗的长刺 ,末端尖锐 ,伸向侧前方 ,刺前缘通常橘红色 ,刺基部中央具黑色粗大刻点 ;小盾片黄绿色或浅褐色 ,具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刻点 ,端部光滑 ,黄白色 ;革片刻点较细密、均匀 ,外域及顶角绿色或黄褐色 ;膜片淡 ,棕色半透明。中胸隆脊高起 ;气门黑色 ;侧接缘黄褐色 ;腹刺…  相似文献   

20.
陈连根 《昆虫知识》1994,31(2):108-108
近几年,棉蚜为害菊花渐趋严重,且对常用多种药剂产生明显抗药性,严重影响了菊花的正常生产和出口创汇。为此,1988~1989年,对棉蚜进行了观察。在上海地区,为害菊花的蚜虫有3种: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llasanoborni(Gillette)和桃蚜Myzuspesicae(Sulzer),以棉蚜为害最重,菊花田间棉蚜种群数量约占3种蚜总量的95%。1无翅胎生棉蚜各龄历期:在20℃下,第一龄平均历期为33.2小时,第二龄28.2小时,第三龄对.5小时,第四龄487小时;其世代历期最长8天,最短6天,众数7无。z不同温度下,无翅胎生棉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