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药用植物连翘内生真菌中筛选抑菌活性菌株, 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 滤纸片法测定其发酵产物对3种指示细菌的抑菌活性。TLC、HPLC和HPLC-MS检测活性菌株代谢产物中连翘苷成分。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目的菌株。【结果】分离得到的24株内生真菌中抑菌圈直径超过10 mm的菌株, 发酵液组有11株(45.8%), 菌丝体组有19株(79.2%), 活性菌株主要集中在果实内生真菌中, 其中G5、G7和G10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从菌株G10的胞内产物中发现活性成分连翘苷, 将其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结论】连翘内生真菌是天然抗菌活性物质的重要筛选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对从贵州贵定松林下土壤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综合鉴定,采用浸虫法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筛选。【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真菌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测试菌株中,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22%,64.92%和77.92%,表现出较好的致死效果。【结论】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好,可用作仓储内烟草粉斑螟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根、茎、叶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并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的内生真菌;采用琼脂块法与牛津杯法研究了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表明,从霍山石斛组织内共分离得到的52株内生真菌中,根部数量最多,茎部次之,叶中最少;有5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株表现出拮抗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6%,其中菌株DH10对4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23.73mm。根据菌株DH10的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最相似菌株为丝枝蜡蚧霉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综上所述,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内生真菌较丰富,在宿主中的数量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高活性菌株为蜡蚧菌属,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比木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前期实验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株中分离得到1 339个内生真菌菌株,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刺盘孢属的菌株有268个,说明刺盘孢属为马比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之一。为了解马比木中刺盘孢属菌株的多样性,本研究按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归类,分析刺盘孢属菌株的地域和部位分布特征。选择31株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ITS-TUB2-ACT-GAPDH 4个基因片段联合分析,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代表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分离部位上看,除花以外,其他部位均有刺盘孢属真菌的分布,叶和茎为主要分离部位;从分离地区上看,每个地区均分离到刺盘孢属菌株,但分离数量差异较大,贵阳和吉首的分离数量较大。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将选择的31株代表菌株分成了19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以上结果表明,马比木中不同生境的内生刺盘孢属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但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马比木内生刺盘孢属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木质部的树脂形成部位和健康部位中共分离获得4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33株分属于3目4科7属,其余未产孢的9株暂归为无孢菌群。采用杯碟法和MTT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白木香木质部健康部位内生真菌以枝顶孢霉属为优势属,而树脂形成部位的内生真菌种类比健康部位要多,且以青霉属为优势属。其中26株至少能抑制一种指示菌,占总数的61.9%;7株对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占总数的16.7%。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枝顶孢霉属和青霉属。枝顶孢霉属菌株抑菌活性较强,其抗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飞龙斩血内生菌的种群组成及其抑菌活性,以了解飞龙斩血内生菌的种群分布状态和得到抗菌活性菌株。【方法】采用严格的表面消毒程序、添加抑菌剂的方法分离、培养内生菌株。利用表型和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菌进行分类鉴定。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从飞龙斩血植株内分离得到了3株内生细菌,1株内生放线菌和82株内生真菌。分类鉴定为14目16科27属,镰孢属(Fusa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为飞龙斩血内生真菌中的优势种群。通过对30株病原指示菌的抑菌活性检测,18株内生菌对多种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株是内生真菌,分属11属。【结论】本试验研究了飞龙斩血内生菌的种群分布,获得了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为飞龙斩血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飞龙斩血内生菌的种群组成及其抑菌活性,以了解飞龙斩血内生菌的种群分布状态和得到抗菌活性菌株。【方法】采用严格的表面消毒程序、添加抑菌剂的方法分离、培养内生菌株。利用表型和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菌进行分类鉴定。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从飞龙斩血植株内分离得到了3株内生细菌,1株内生放线菌和82株内生真菌。分类鉴定为14目16科27属,镰孢属(Fusa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为飞龙斩血内生真菌中的优势种群。通过对30株病原指示菌的抑菌活性检测,18株内生菌对多种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株是内生真菌,分属11属。【结论】本试验研究了飞龙斩血内生菌的种群分布,获得了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菌,为飞龙斩血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和平板倒扣等方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内生菌株对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菌株LMNS-M9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30℃、pH 5.0和镁离子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和产孢;葡萄糖、乳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葡萄糖、硝酸铵、磷酸氢二钾适宜菌株LMNS-M9产孢。菌株LMNS-M9对Botrytis cinerea、Ascochyta caulina、Fusarium citri、Alternaria alternata和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率分别为12.53%、51.96%、52.38%、59.25%和62.04%,挥发物的抑制率分别为35.86%、61.54%、33.33%、41...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野生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中分离筛选产石杉碱甲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期分离获得产石杉碱甲菌株,运用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产石杉碱甲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连续传代方法考察菌株遗传稳定性。【结果】经筛选获得一株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NSH-5,经形态学鉴定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石杉碱甲产量为11.76 mg/100 m L,菌株经20次连续传代后遗传稳定。【结论】NSH-5菌株为一株具有产石杉碱甲能力的轮枝镰孢菌,该菌株的发现为生物合成石杉碱甲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内生真菌与广藿香互作间对宿主活性成分形成机制的影响,该研究以成分差异较大的牌香和湛香为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所获菌株归类,通过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rDNA-ITS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用PDA和LBA培养基对苗期、分枝期和成株期广藿香茎叶组织块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共获得3 070株菌株,其中牌香(PX)分离出1 624株,鉴定出1 319株,分属于36属;湛香(ZX)分离出1 446株,鉴定出994株,分属于33属。牌香分离出7种特有内生真菌,分别为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腔孢菌(Botryosphaeria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及截盘多毛孢菌(Truncatella sp.),并首次分离到疫霉菌(Phytophthora sp.)和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sp.),这2种菌属于卵菌门内生菌。湛香分离出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和尾孢菌(Cercospora sp.)...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采集到的自然染菌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尸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TF-2。本研究旨在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豌豆蚜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自然染菌的豌豆蚜虫尸上寄生真菌TF-2进行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TF-2;在显微镜下配制TF-2菌株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采用浸渍法和离体叶片饲养法测定其对豌豆蚜成虫的毒力;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TF-2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TF-2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1×10^7孢子/mL处理6 d后豌豆蚜成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TF-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白色或淡黄色毡状,菌落背面呈奶油色;菌株孢梗呈瓶状,在菌丝上单生或侧生2~3个,大小为(19-42)μm×(1.1-2.5)μm,基部较粗至尖端逐渐变细,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4.2-11.8)μm×(1.6-2.6)μm。菌丝体产生晶体呈八面体。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GenBank登录号:KX426564)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99%,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结论】菌株TF-2被鉴定为豌豆蚜的病原真菌长孢蜡蚧菌L.longisporum,对豌豆蚜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生防菌绿头枝孢菌LS1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琴  谢玲  陈艳露  廖仕同  张艳  农倩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2):3248-3256
【背景】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真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由于抗病品种产量普遍不佳和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等系列问题,生物防治是其理想的防治方法。【目的】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株,丰富生防菌株资源库。【方法】采用平皿和盆栽实验方法评价5株DSE对香蕉的促生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接种DSE可有效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尤以菌株LS1作用最显著,接种后鲜重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7.36%与42.40%;接种DSE可有效提高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其中菌株LS1处理的香蕉植株表现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它菌株,平皿中的防效为86.19%,盆栽实验防效为63.19%;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将菌株LS1鉴定为绿头枝孢菌Cladosporium chlorocephalum。【结论】LS1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香蕉枯萎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寄生茶小绿叶蝉的丝状真菌进行鉴定和分生孢子培养研究。【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分生孢子培养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进行产孢条件优化。【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真菌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 ZareW.Gams。最优产孢条件(质量体积比)为:蛋白胨2%,麦芽糖1%,蚕蛹粉1%,氯化钾0.05%,磷酸氢二钾0.1%,七水硫酸镁0.05%,琼脂1.5%,蒸馏水1 000 m L,25°C。【结论】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和分子序列分析表明,罹病茶小绿叶蝉上的真菌为已知种——渐狭蜡蚧菌,并对该菌株进行了产孢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应用到茶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蒜头果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制人类致病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支叶  华梅  原晓龙  邱坚  郑科  王毅 《广西植物》2018,38(7):903-910
蒜头果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稀有树种,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蒜头果树皮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化合物,该研究对来自蒜头果的植物内生真菌(白黄笋顶孢霉、哈茨木霉、大棘黑团孢、枝状枝孢菌、斑污拟盘多毛孢、赭绿青霉、淡紫紫孢菌、朱黄青霉、Xenoacremonium recifei、Xylaria feejeensis)进行液体培养,10 d后回收培养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初提物,采用抑菌圈法检测蒜头果内生真菌初提物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白黄笋顶孢霉、大棘黑团孢、枝状枝孢菌、斑污拟盘多毛孢、赭绿青霉、淡紫紫孢菌均有抑菌活性,大棘黑团孢、斑污拟盘多毛孢、淡紫紫孢菌的初提物均对缓慢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有明显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在1.562 5~6.25 mg·m L~(-1)之间。这说明蒜头果树皮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马蜂肠道真菌对反枝苋的抑制活性,为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试11种肠道真菌发酵液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活性菌株MF0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MF06的分类地位。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代谢产物1,研究代谢产物1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代谢产物1的化学结构。【结果】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MF06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当供试质量浓度为100 μg/mL时,该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68%。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代谢产物1,经过结构鉴定为镰刀菌酸与9,10-脱氢镰刀菌酸以1:1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活性测试表明代谢产物1对反枝苋根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0.51±0.18)μg/mL,与阳性对照药2,4-二氯苯氧乙酸的活性[IC50值为(0.30±0.14)μg/mL]相当。【结论】MF06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大肠杆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其临床多重耐药分离株ETEC-AD9、MRSA-DF12共4株人体病原细菌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从越南槐内生真菌中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并以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根据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菌株TRPH-35的活菌块对各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与阳性对照相当;其代谢产物对各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40μg/mL;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刺盘孢。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RPH-35鉴定为刺盘孢,对参试病原细菌均显示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可产生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物质,既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沙棘根瘤内生细菌是根瘤内除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外,与沙棘共生的一大类微生物。研究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植物内生菌,可为微生物菌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目的】筛选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初步研究其抑菌和促生活性,并对菌株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法、琼脂扩散法、双层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进行沙棘根瘤拮抗性内生细菌的筛选。选取抑菌活性较高的内生细菌,分别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hromeAzurolS(CAS)平板检测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进行产吲哚乙酸、铁载体及溶磷能力的测定。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沙棘根瘤内生细菌SR308对黄瓜促生作用的盆栽效果。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结果】从131株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9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TT201抑菌性最佳、抑菌谱广;菌株SR308的促生活性最好,其发酵液对黄瓜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具有较强抑菌和促生活性的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菌株TT201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菌株SR308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结论】获得2株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为进一步开发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是国内外目前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生防真菌,欲扩大其防治范围、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生防成本。【方法】采用共发酵技术,通过组合菌株产孢能力和杀虫毒力比较试验,确定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共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蜡蚧轮枝菌L-31和球孢白僵菌Q-55共发酵的最佳配比为1:1时,按10%总量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培养液按酵母膏5.0 g/L、葡萄糖20.0 g/L、麦芽糖提取物5.0 g/L、KH2PO43.0 g/L、黄小米200.0 g/L,pH 6.5配制),23.0°C±0.1°C恒温静置发酵12 d,共发酵液的含孢量可达1×109CFU/mL以上,杀虫毒力比较强,其对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可同时显效,处理9 d后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09×104±0.12 CFU/mL和3.17×105±0.11 CFU/mL,发酵液浓度为1×108CFU/mL时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2.11±0.14 d和4.27±0.43 d,温室小区试验校正防效在80%以上,与其各单一菌株发酵液的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两株生防真菌的共发酵研究,为杀虫真菌的扩谱增效以及植物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及检测菌株脂肽类代谢产物的拮抗活性。【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目标菌株;用滤纸片扩撒法(K-B法)测定抑菌圈的直径;采用甲醇萃取菌株发酵液以提取脂肽类代谢产物,并显微观察提取物对白僵菌分生孢子及菌丝的拮抗作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及靶基因克隆技术检测菌株脂肽类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和基因。【结果】从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组织内分离得到了一株对球孢白僵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SWB16,该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脂肽类提取物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发芽和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谱检测表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芬枯草菌素和伊枯草菌素,从菌株基因组中克隆到编码芬枯草菌素和伊枯草菌素的fenB基因和ituA基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SWB16菌株能产生脂肽类抗生素并对球孢白僵菌具有拮抗作用,拮抗活性显示该菌株对防治家蚕等经济昆虫的白僵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