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藏南部白垩系及下第三系的生物相及遗迹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南部地区是我国海相白垩系—下第三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对这套地层的生物相和遗迹相研究,有助于了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这一地史时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面貌。文章描述了5个生物相组合包括24个主要的生物相类型和4种主要的遗迹相(Nereites,Zoophycos,Cruziana和Skolithos遗迹相),其中Zoophycos遗迹相进一步划分出Thalassinoides-Planolites遗迹亚相和Zoophycos-Chondrites遗迹亚相,它们在剖面中交替出现,与原始沉积环境的含氧条件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广安谢家槽下三叠统碳酸盐微相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碳酸盐岩的颗粒组分及结构构造特点,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下三叠统夜郎组和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可以划分出5个主要的微相类型和15个次一级的微相类型。在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性及构造特点,划分出台地边缘、开放海台地、局限海台地和蒸发台地4种主要的沉积相带,由夜郎组、嘉陵江组向上到雷口坡组构成从局限海台地逐渐演变为蒸发台地相,反映了该地区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海水逐渐变浅、碳酸盐台地逐渐向蒸发台地总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遗迹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含丰富的遗迹化石,分别归属为Scoyenia,Glo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Zoophycos等5个遗迹相。通过遗迹化石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下、中泥盆统可识别出17个三级层序。遗迹化石在剖面上有规律地产出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海侵向陆地快速推进,在贫氧条件下沉积的屯上组之下的沉积间断面可作为独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而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则置于贺家寨组第一饥饿层(黑色钙质页岩)之上。独山抬升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在华南地区较为普遍,可与全球性的P.varcus带早、中期海平面迅速下降相对比。  相似文献   

4.
巴平石炭系中间界线剖面位于碳酸盐台地相区和盆地相区之间的过渡带,在详细研究剖面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区别出10个主要的碳酸盐微相类型,形成于盆地边缘、斜坡、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环境,石灰系中间界线处于斜坡和台地边缘相之间。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南下寒武统馒头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安徽淮南下寒武统馒头组上部浅水台地相灰岩和棕褐色页岩中的遗迹化石鉴定为5属5种,包括1新种,它们是Beaconichnus ichnosp.Diplichnites ichnosp.,Phoebichnus minor ichnosp.nov.,Thalassinnodes horizontalis Myrow,1995和Helminthoida indet.ichnosp.。对它们的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6.
遗迹化石Chondritess的指相意义和阶层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一鸣 《古生物学报》2004,43(1):94-102
介绍和评述Chondrites的基本特征和流行的成因解释,记述最近发现于美国犹他州中西部北美下一中奥陶统之交层型剖面上的Chondrites遗迹组构的不寻常特征和属性:细小的Chondrites被所有与之共生的遗迹化石交切,形成于水与沉积物界面附近缺氧的早期软底质中,Chondrites是形成最早和最浅的遗迹阶层。流行的遗迹相和遗迹阶层模式的不足是:前者在操作上,简单地将遗迹化石及其组合处理为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物理沉积构造,忽略了造迹活动的多阶段和多阶层的特点;后者的资料基础仅依据中生代以来的地层记录,对重大生物一环境事件和造迹生物生态习性演化对遗迹阶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注重不够。指出Chondrites的阶层分布和对古氧相的示踪在古生代与中生代有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7.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贵迹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含丰富的遗迹化石,分别归属为Scoyenia,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Zoophycos等5个遗遗迹相。通过遗迹化石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下,中泥盆统可识别出17个三级层序。遗迹化石在冲  相似文献   

8.
遗迹化石Chondrites的指相意义和阶层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一鸣 《古生物学报》2004,43(1):93-102
介绍和评述Chondrites的基本特征和流行的成因解释 ,记述最近发现于美国犹他州中西部北美下 中奥陶统之交层型剖面上的Chondrites遗迹组构的不寻常特征和属性 :细小的Chondrites被所有与之共生的遗迹化石交切 ,形成于水与沉积物界面附近缺氧的早期软底质中 ,Chondrites是形成最早和最浅的遗迹阶层。流行的遗迹相和遗迹阶层模式的不足是 :前者在操作上 ,简单地将遗迹化石及其组合处理为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物理沉积构造 ,忽略了造迹活动的多阶段和多阶层的特点 ;后者的资料基础仅依据中生代以来的地层记录 ,对重大生物 环境事件和造迹生物生态习性演化对遗迹阶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注重不够。指出Chondrites的阶层分布和对古氧相的示踪在古生代与中生代有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9.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式溥 《古生物学报》1994,33(3):350-358
凯里组发现遗迹化石9属14种,主要是以PhycodespedumSeilacher为主的遗迹群落,重要的遗迹属如:Cochlichnus,Gordia,Monomorphichnus,Oldhamia,Planolites,Treptichnus等常见于世界各地寒武纪Cruziana遗迹相。根据遗迹化石表明凯里组沉积于盐份、含氧量正常,海水能量中等的浅海软基底潮下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再论假裸枝叠层石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公乌素组遗迹化石十分丰富.本文共鉴定、描述14个遗迹属、17个遗迹种,其中1新遗迹属——Biscopulatichnus、4新遗种和6未定种.并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4个遗迹组合,自下而上的顺序是:1. Taenidium-Phycodes 组合;2. Volkichnium 组合;3. Helminthopsis 组合;4. Granularia-Circulichnus 组合,大致相当于 Seilacher (1967) 的 Zoophycos 遗迹相,反映出公乌素组沉积期,水体较深且宁静、缺氧、有机质含量高,推测应为大陆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1.
昆明附近早寒武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昆明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和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共13属15种,其中1新属6新种为:QipanshanichnusgyrusLuoetTaoichnogen.etichnosp.nov.,ArthrophycusqiongzhusiensisLuoichnosp.nov.,BifungiteskunyangensisLuoichnosp.nov.,CruzianabeifengwanensisLuoetGaoichnosp.nov.,PalaeophycusbeifengwanensisLuoichnosp.nov.,ArchaeichniumkunmingensisLuoichnosp.nov.。这些遗迹化石均产于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的低能环境,为浅海相的Gruziana遗迹相。  相似文献   

12.
描述我国西藏南部堆纳地区宗山组下部及基堵拉组中的遗迹化石。宗山组中的遗迹化石组合可归属于Zoophycos遗迹相,该遗迹相可进一步划分产于富氧条件下的Thalassinoides-Planolites遗迹及产于贫氧条件下Zoophycos-Chondrites遗迹亚相。基堵拉组中的遗迹化石组可归属于在高能的潮下带的临滨和潮间带的前滨环境下产生的Skolithos遗迹相。  相似文献   

13.
滇西兰坪-思茅地块晚三叠世诺利期(Norian)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三合洞组)。对巍山三合洞剖面进行了实测与采样, 分离了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中的牙形石, 经鉴定其种属为Epigondolella vialovi, Epigondolella uniformis和Epigondolella aff. triangularis, 时代为早诺利期(Lacian亚期)。通过野外剖面及室内显微薄片观察,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剖面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的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将巍山三合洞剖面三合洞组沉积归纳为9种微相, 并根据微相特征结合野外宏观特征, 将三合洞剖面划分为3种沉积相类型, 即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在剖面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中发现的热液矿物石榴子石及发黑的牙形石化石(CAI指数约为5), 表明该区曾遭受热液作用的影响, 可能与三合洞组沉积后大陆边缘裂谷下陷或板块拼合引起的热卤水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宁强广元地区志留系宁强组灰岩的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志留纪时期在扬子地台西北缘宁强湾沉积的宁强组,是一套巨厚的泥页岩夹小型局限台地相灰岩。局限台地相灰岩的沉积类型主要有生物礁、生物层和灰泥丘三种,按岩性可分为灰泥岩、颗粒岩、障积岩、粘结岩、格架岩、漂浮岩、灰砾岩等类型。岩石的微相分析和宏观相带的识别相结合,能指示各种沉积类型不同部位的环境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板块柯坪山系的柯坪塔格组下段可对比为上奥陶统,属浅海偏快速碎屑岩沉积相带。羊吉坎剖面距柯坪塔格组底界之上约20—30m的中—厚层细砂岩和粉砂岩局部薄层中赋存遗迹化石,本文鉴定为5属9种,包括Cruziana rouaulti Seilacher,1970,Cruzianaichnosp.,Rusophycus biloba Vanuxem,1842,Rusophycus didymus Salter,1856,Rusophycus cf.eutendorfensis Linck,1942,Chondrites ichnosp.,Gordia marina Emmons,1844,Planolites montanus Richter,1937,Thalassinoides horizontalis Myrow,1995。其中Planolites与Chondrites为穿相分子,Cruziana与Rusophycus为Cruzian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Thalassinoides与Gordia在早古生代也可见于Cruziana遗迹相,因此该段遗迹化石组合可归于Cruziana遗迹相。羊吉坎剖面柯坪塔格组下段极浅海带的浑浊水体环境导致大多数时间段中壳相生物丰度偏低,可推测这些遗迹化石的造主多是分异度低的机会种群,它们在相对很短的时间段栖居活动于海底表面,随机形成遗迹化石密集的薄层。  相似文献   

16.
青海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三叠统)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nthoida,Megagrapton,Paleodictyon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前;另一类以Chondrites,Neo-nereites,Palaeophycus,Phycosiphon,Planolites,Zoophycos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后,两者均为半深海-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晚三叠世研究区应为浊流沉积发育的复理石相沉积。  相似文献   

17.
文中详细描述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早三叠世地层中17个遗迹化石属,它们是:Arenicolites,Bifungites,Chondrites,Didymaulichnus,Isopodichnus,?Monocraterion,Palaeophycus,Phycodes,Planolites,Psammichnites,Skolithos,Taenidium,Teichichnus,Thalassinoides,Treptichnus,Uchirites和星状遗迹化石,它们可归属于Cruziana遗迹相。在风暴沉积中,Skolithos出现在主要的风暴沉积层,而Planolites和Palaeophycus常常出现在风暴序列的消减沉积层中。机会的遗迹化石如Treptichnus富集在纹层状灰岩中,指示一种贫氧的沉积环境。文中还探讨了遗迹化石在地层中的时空分布特点与P/Tr生物大灭绝后早三叠世海洋生物复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川西晚三叠世深水复理石相藻管迹组合的比较遗迹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西部白玉地区上三叠统以Phycosiphon为优势属的深水得理石遗迹相,与菲律宾苏禄海的现代浊积序列中Phycosiphon遗迹群落特征最为相似,显示了构造活动带深海环境的贫氧和高沉积速率的特点。这些Phycosiphon遗迹化石因沉积速率差异而有A、B,C,D4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其中Phycosiphon A型是后浊积遗迹相,代表相对高沉积速率,PhycosiphonD和C型是前浊积遗迹相,  相似文献   

19.
秦岭核桃坝石炭纪牙形石及其生物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凤县核桃坝剖面下部以细、粉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上部以重力流沉积的砂岩、砾岩为主。根据牙形石组合,剖面1-3层为下石炭统杜内阶,与镇安地区界河街组下部相当;4-8层为上石炭统维斯发阶,与华北本溪组可能相当,剖面第3和4层之间可能由于构造关系缺失或未出露相当韦宪至纳缪尔阶的大部分地层。根据牙形石生物相、沉积相和遗迹化石特征,石炭纪时这一地区为一较广阔和海盆,由于受构造控制,盆地向北加深,总体呈楔形  相似文献   

20.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纪核桃园组湖泊沉积中发育大量遗迹化石,含5个遗迹组合,形成于从滨湖到深湖的不同沉积环境中。Taenidiumserpentinum遗迹组合反映稍有覆水并周期性暴露的低能滨湖环境;Skolithos linearis遗迹组合代表湖泊中上临滨环境;Planolites montanus遗迹组合与低能浅湖环境有关;Skolithos verticalis遗迹组合形成于浅湖的远源风暴沉积中;Semirotundichnus dongyingensis遗迹组合发育在贫氧的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