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斌  田晓慧  孟祥军 《生物磁学》2013,(26):5176-5179
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Golgi phosphoprotein2,GOLPH2又称GP73)是一种11型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73是一个可靠的诊断HCC及监测复发的血清标记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的AFP。GP73在目前的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新的肝癌血清标记物。而且部分研究发现GP73对肝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抑制其表达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这似乎提示GP73可以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α-L-岩藻糖苷酶(AFU)、甲种胎儿球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为肝癌组,同期住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肝硬化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AFU、AFP、GP73和GPC3水平和阳性检出率,并观察AFU、AFP、GP73和GPC3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AFU、AFP、GP73和GPC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AFU、AFP、GP73和GPC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AFU、AFP、GP73和GPC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和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结论:AFU、AFP、GP73和GPC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联合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PHC患者(肝癌组)纳入研究,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RI图像特征。此外,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应用于PHC患者诊断中的效能。结果:PHC患者的MRI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肝癌组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且T2WI、DWI呈高信号强度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癌组血清AFP、AFP-L3、GP73、G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联合血清AFP、AFP-L3、GP73、GPC-3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5.24%(40/42)、95.65%(22/23)、95.38%(62/65),均高于MRI诊断的73.81%(31/42)、69.57%(16/23)、72.31%(47/65)(P<0.05),以及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80.95%(34/42)、73.91%(17/23)、78.46%(51/65)(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AFP、AFP-L3、GP73、GPC-3水平升高,MRI扫描联合血清AFP、AFP-L3、GP73、GPC-3检测可作为诊断PH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GP73)联合Dickkopf-1、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组)、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组),以及随机选取的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对象的血清GP73、Dickkopf-1、AFP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GP73、Dickkopf-1、AFP联合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细胞癌组血清GP73、Dickkopf-1、AFP水平高于肝炎组、对照组,且肝炎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Pugh分级中B~C级肝细胞癌患者GP73、Dickkopf-1、AFP水平高于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患者的GP73、Dickkopf-1、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Dickkopf-1+AFP对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GP73、Dickkopf-1、AFP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Dickkopf-1、AFP在肝细胞癌中呈高表达水平,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器,最近研究表明,它除了蛋白加工外,还能参与细胞分化、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其功能障碍也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某种联系。随着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其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被认为是最值得期待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尤其是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本文对近年来有关GP73结构、表达分布以与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体蛋白73 (Golgi protein 73, GP73)是位于顺式高尔基体膜上的糖基化跨膜蛋白,其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目前研究表明, GP73可作为辅助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血清学标志物。随着GP73的深入研究,与GP73有关的微RNA (microRNA, mi RNA)也逐渐被挖掘出来。GP73相关mi RN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mi R-212、mi R-27a等mi RNA能抑制HCC的侵袭及转移, GP73与mi R-27b、mi R-493-5p等能作为HC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因此, GP73相关mi RNA用于肝癌的诊治是有前景的。本文总结了GP73及其相关mi RNA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希望为肝癌的机制研究和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根据肝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组39例、轻度肝纤维化组33例、中度肝纤维化组51例、重度肝纤维化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清AFP、GP73、GP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联合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地增加,患者肝脏轮廓逐渐不清晰、表面不光滑、肝脏回声逐渐增粗增强、有结节感、肝内胆管走形逐渐模糊,脂肪肝和腹水比例逐渐增加,脾脏厚度、脾脏长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为79.82%、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79.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AFP、GP73及GPR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64、0.779,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AUC最高(AUC为0.81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AFP、GP73、GPR升高,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器,最近研究表明,它除了蛋白加工外,还能参与细胞分化、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 其功能障碍也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某种联系。随着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可能,其中高尔基 体蛋白73(GP73)被认为是最值得期待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尤其是早期肝癌的血清标志物。本文对近年来有关GP73 结构、表达分 布以与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蛋白73(GP7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60例肝良性肿瘤组,132例原发性肝癌治疗前组,82例原发性肝癌有效治疗后组的血清GP73水平,分析比较各组GP73水平,以及将原发性肝癌治疗前组的不同临床参数的GP73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良性肿瘤组、原发性肝癌治疗前组、原发性肝癌有效治疗后组的血清中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治疗前组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肝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有效治疗后组的GP73水平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治疗前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合并肝硬化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 GP73作为一种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临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а-L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比值法和化学发光法、生化法检测其血清AFP、AFU、β2-MG、CA199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均显着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达(85.7%)明显高于AFP(53.6%)、AFU(55.4%)、β2-MG(48.2%)和CA199(42.9%)单项检测组(P均<0.05);且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U、β2-MG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а-L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比值法和化学发光法、生化法检测其血清AFP、AFU、β2-MG、CA199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均显着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达(85.7%)明显高于AFP(53.6%)、AFU(55.4%)、β2-MG(48.2%)和CA199(42.9%)单项检测组(P均〈0.05);且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U、β2-MG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及GP73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较高,生活质量提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稳定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90例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统计两组的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分析肝癌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血清AFP和CEA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肝癌组血清AFP、CEA水平及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Ⅳ期血清AFP和CEA水平最高,其次Ⅲ期,Ⅱ期次之,Ⅰ期最低(P0.05)。血清AFP、CEA阳性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AFP、CEA阴性患者(P0.05),血清AFP、CEA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升高,并随TNM分期增加而上调。血清AFP阳性以及CEA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下降,血清AFP联合血清CEA检测在肝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癌位于我国肿瘤死亡率第2位,生存率较低。目前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低,不能满足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核酸适配体与靶标分子结合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巨大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双向热循环消减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技术,分别以肝癌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为靶标,经过19轮筛选,获得了肝癌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序列1 000余条,以及健康人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序列1 000余条,并从中各挑取了1条高丰度适配体序列,分别命名为Tc1和Tn1。采取了50例肝癌病人血清和50例健康人血清,对适配体Tc1和Tn1与靶标血清的结合特异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Tc1和Tn1对两种靶标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92%和94%。说明Tc1可特异性与肝癌血清结合,Tn1可特异性与健康人血清结合。肝癌血清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获得,将为建立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肝癌血清检测新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血清多肽是癌症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建立、优化了检测多肽标志物的直接ELISA法,并应用于肝癌血清中的多肽标志物的检测。制备及纯化针对多肽标志物Pep5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其建立检测相应抗原的直接ELISA法。方法线性范围为1.5-20 ng/mL,检测限为1.24 ng/mL;标准品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3.66%及4.89%,血清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小于11.69%及18.18%;线性范围内(9、12和15 n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99.61%和101.58%。应用该方法共检测160例正常血清、104例肝硬化及156例肝癌患者血清,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间差异显著(P<0.001),Pep5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和96.2%。同时检测94例HCC血清中的AFP和Pep5,AFP检出率为63.8%,Pep5检出率为90.4%,AFP联合Pep5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94.7%。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iR-200a及AFP在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探索其成为肝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临床收集肝正常、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液标本。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200a的相对表达情况,血清AFP水平从临床资料中提取。结果:临床标本分析结果显示,miR-200a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均显著下调(P<0.05),AFP仅在肝癌患者中出现异常表达。结论:血清miR-200a极大程度地参与了肝癌发生,对肝硬化及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在临床上甲胎蛋白(AFP)已被确认为一种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物,并从基础上也研究了它的胚胎发育及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生物合成和分子构型的演变。抗—AFP单克隆抗体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及上述基础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TSGF、CEA199和CEA125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长兴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急性乙肝、58例慢性乙肝、30例肝硬化和16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AFP、CEA、TSGF、CEA199和CEA125,并对各组间5种肿瘤标志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分别与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P0.05),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AFP、CEA、TSGF、CEA199和CEA125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致死率第3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肝癌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的总生存率也很低。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总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最早发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异性的癌基因,AFP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文中简述了AFP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中的作用,着重阐述AFP作为重要的肝癌靶标分子在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