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心音的时间序列分析和功率谱估计已有文献报道(1,2),但人们对心杂音的时域、频域特征则很少了解。关于心音的阻尼系数、残差等其它时域参数以及能量在频域内的分布情况亦未见报道。心音、心杂音是心脏、大血管振动时所产生。研究心音、心杂音,实际上是研究心脏和大血管的振动过程,其理论价值远远超出入耳心脏听诊和普通心音图记录对心音、心杂音的解释。但由于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问题,分析结果不太令人满意,因而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临床需要出发,根据心音、心杂音的形成机制,对其在时域、频域分析中的若干方法学问题和可  相似文献   

2.
胃电图的多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将“多相信息”分析法应用于胃电图的分析以提高计算机读图的全面性和可靠性。用多相分析法分析了50例胃电图的时域、频域、幅域特征及总能量大小,证实各相特征在不同胃病的诊断上都有其独到的参考价值,且多相分析法比单一的时域或频域分析法获得更多能表明不同胃病的信息,从而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时域—频域结合分析法—一种分析果蝇求爱歌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越  王隽奇 《遗传学报》1992,19(6):497-509
我们设计了一种时域-频域结合分析法,并用此方法分析了6个种群12种果蝇的求爱歌,发现如果将时域与频域的研究结合起来,对求爱歌进行频谱分析,可以定量地揭示出求爱歌的频域特性及其在时域上的细微变化。我们还对果蝇求爱歌的时域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它们是在同一基本成分上进行调制而产生的,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具有相近的调制方式。在对杂交后代的求爱歌的频谱分析中,我们还发现频谱上的某些特点是能够遗传的。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为果蝇的进化遗传学和神经遗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心脏杂音(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进行分类研究,旨在克服固定核时频分析分辨率较低的缺陷。对多例心脏病人不同类型的心脏杂音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锥形核分布的时频谱反映了心脏杂音在时间-频率平面的能量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并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不同类型心脏杂音的时频谱具有明显的时频特征。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流时频域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域心电图(FCG)运用控制论的概念,用微机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把心电的时间域信号转换成频率域信号,从而在频率域,时差域和幅值域中进行多参量的综合分析,故具有信息量丰富等特点。为了评价FG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本实验观察了阻断动物冠状动脉后FCG的变化,并与心电图(ECG)及缺血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变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三种蟋蟀鸣声结构分析(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对湖北省3种蟋蟀的鸣声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从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明显地显示了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超  薛莉  杨先  刘微  刘洪媛  王翠翠 《生物磁学》2013,(36):7062-7065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图(VFM)对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收缩期左室心腔血液流场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初步探讨VFM技术在评价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DCM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血流向量图条件下测量两组取样线上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ystoleQ-,SQ-)在涡流条件下测量涡流的最大流量(Qmax)、半值面积(S)、涡流半径(r)以及涡流强度(Qmax/S),并比较两组差异。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EF),并与SQ-、Qmax/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病例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两组组内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均呈逐渐递减变化趋势(P均〈0.01)。收缩期涡流最大流量Qmax及涡流强度Qmax/S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收缩期涡流半值面积S、涡流半径r均大于对照组(P〈0.01):Qmax/S与EF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VFM技术可以定量分析DCM患者左室心腔内血流流场的变化情况,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准确检测DCM患者左心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棺头蟋属六种常见蟋蟀鸣声特征分析与种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对蟋蟀科Gryllidae棺头蟋属Loxoblemmus6种常见种类的鸣声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从其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明显地显示了种间差异,并将其鸣声特征用于分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蟋蟀科Grylidae棺头蟋属Loxoblemmus6种常见种类的鸣声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从其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明显地显示了种间差异,并将其鸣声特征用于分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古生物原始资料的不断积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化石资料进行搜集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丰富的原始数据,使我们进行古生物地理研究,特别是大尺度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成为可能。文章从化石数据库的建立开始,详细地介绍一种古生物地理学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全球381个腕足动物属分布数据的聚类分析,区分出4个腕足动物生物域(北方域、冈瓦纳域、泛大洋域、古赤道域)和9个生物区[东北欧区(Northeast European)、维尔科累马区(Verkolyma)、格兰丁区(Grandian)、华夏区(Cathaysian)、基墨里区(Cim-merian)]、中蒙日区(Sino-Mongolian-Japanese)、泛大洋区(Panthalassan)、西澳区(Westralian)和澳纽区(Aus-trazean),这4个域和9个区的生物地理区系特征与它们当时的古地理位置基本吻合。同时,多维尺度分析表明,与纬度相关的温度梯度是控制腕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古地理屏障和洋流可能在腕足动物空间分布模式的形成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蟋蟀常见鸣声类型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蟋蟀的3类常见鸣声(召唤声、求偶声、争斗声)进行了分析比较,同种3类鸣声在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3类鸣声中,召唤声在分类研究上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引起植物表面电位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多外界环境因子都能引发植物局部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在植物电生理研究中如何解读表面电位变化所包含的对环境的反应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小波分析能有效地提取某种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本文首次将小波分析方法用于植物电信号的解析,结果表明,在环境因子引发的表面电位变化中,具有明显的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在不同频域中,主要在低频尺度上反映植物对光、温及光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特定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同一蚱蝉自鸣声主要含三种音色,即单音色、双音色及三音色,它们均由不重迭的子频带构成。与音色相应的自鸣声模式均由脉冲列(pulse train, PT)组成,每个PT内含主脉冲的频率恰好与子频带对应。在时域和频域上,蚱蝉自鸣声具有编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Ⅱ(AngⅡ)对家兔心率变异(HRV)影响的机制。方法:分别给家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AngⅡ,溴化六烃季胺(HEXB),HEXB+AngⅡ检测安静状态下连续5 min的心电图并进行HRV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血管紧张素Ⅱ组的时域指标SDNN和RMS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频域指标低频(LF)升高,而高频(HF)和总功率(TP)明显降低;HEXB+AngⅡ组与HEXB组相比无明显区别。结论:交感神经阻断剂HEXB不能影响AngⅡ的作用,AngⅡ主要通过抑制中枢自主神经的传出,降低迷走神经张力来降低HRV。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是地表和大气循环的纽带,对植被生长和高效农业灌溉起着关键作用。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植被覆盖度/表面反照率梯形特征空间散点图计算裸土反照率,减少植被对遥感获取土壤水分误差,以提高遥感土壤水分估算精度。同时通过稳定性、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SM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裸土反照率模型在石羊河流域的SM反演精度较高,为流域尺度的SM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考。(2) SM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s值为0.88(Z-score=1852.94,P<0.01),上游林地高-高聚集,下游荒漠低-低聚集,且SM与FVC显著相关(P<0.01)。(3)石羊河流域年内SM稳定性整体良好,其中稳定性好和较好区域占研究区88.34%。(4) SM空间分布受多因子影响,各因子解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植被覆盖度 > 土壤类型 > 高程 > 土地利用,且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了对SM空间分异的解释力。(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M差异较大,其中未利用地大部分SM小于7%;草地和耕地SM居于中等水平,SM值为7%-15%;林地水平最高,SM值大于25%。  相似文献   

16.
刘江泽 《蛇志》2001,13(1):55-56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71岁。因反复心悸 1 0天到我院就诊。查体 :发育正常 ,唇、指不紫绀。心律齐 ,心率 89次 /分。胸骨左缘第 2肋间可闻及 2~ 3级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 ,心尖部轻度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P2 亢进。腹部四肢无异常。 ECG: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维超声 :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左心房内径 4.5cm,左心室内径 4.9cm,右心房径 6 .7cm× 7.7cm、右室径 3 .1 cm,肺动脉内径 2 .9cm。二尖瓣回声稍增粗 ,开放幅度小 ,瓣口面积 1 .3 cm2。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 2 .6 cm。双氧水声学造影 :右房内见 2 .0 cm× 2 .4cm…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频域分析法开始应用于呼吸气体交换动力学的研究中。由于伪随机二序试验(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 test,PRBST)可以在一次试验中同时测定呼吸气体交换的不同频率反应,因此格外受到重视。本实验采用PRBST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法,研究了吸入低氧混合气对耗氧量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与脉象在传统中医观念中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本课题针对这一传统理论,建立一个基于频域上的模拟函数得出的脉象频谱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来检验针刺前后脉象发生的结构上的变化。由量化的脉象信号得出的大量统计数据显示,脉象在频域上的包络线呈指数衰减的趋势,并且针刺后其拟合率更高。由统计结果得出,脉象在频域上的衰减率明显增大。同时,从数学上说明了其衰减率的增大等价于脉象在时域上的降中峡、重搏波,及低频涨落程度的变化,也对时域上的脉象作了新的数学模型的模拟。本项研究证实了针刺对脉象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勇军  王长录  邹琼超  沈向前  王海昌 《生物磁学》2013,(30):5878-5880,5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的患者,其中Ⅰ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0例、Ⅱ组:单纯冠心病患者40例、Ⅲ组:单纯脑梗死患者40例、以及Ⅳ组:健康成人50例,统计全部患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高于其它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为避免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突然心律失常及猝死,应积极改变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层电介质模型,对于适应于球形生物细胞的脉冲电场,提出了一种等效电路模型,在相同频域下,内膜和外膜的变化趋势相同,频域分析表明,不同频谱场将引起不同的生物医学效应.我们针对癌症细胞计算了跨膜电压,并讨论了脉冲和跨膜电压以及阻抗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频域和不同的持续时间对细胞的内膜和外膜有选择性的影响,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显示,在细胞上有一个窗口,当持续时间在10~(-8)~10~(-6)s之间,细胞内膜的电压将高于细胞外膜的电压.窗口效应为解释生物细胞的脉冲电学效应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