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衢地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包括浦江、东阳、磐安、义乌、永康、金华、武义、兰溪、衢州、龙游、江山、常山和开化等13个市县。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共有毛皮兽32种,占全省毛皮兽种数的88.9%,分隶于5目11科。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豹、华南虎和黑麂,二级保护的有猕猴、黑熊、水獭、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和鬣羚,其它的则有华南兔、赤腹松鼠、长吻松鼠、豹鼠、狐、貉、狼、青鼬、黄腹鼬、黄鼬、鼬獾、狗獾、猪獾、花面狸、食蟹檬、豹猫、野猪、小麂和毛冠鹿等19种。黄鼬为全区分布,但多集中在衢州以东的盆地平原区。狐、貉、狗…  相似文献   

2.
用ELISA方法评价捕食性天敌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强  胡思勤 《昆虫知识》1998,35(3):182-184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了9类捕食性节肢动物对白背飞虱的捕食阳性反应率,定量评价了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活动能力强,与稻飞虱生境相似的捕食性天敌种类表现出较高的阳性反应率;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效率随水稻的生长而加强,在水稻生长后期,分别为21.53%和43.08%。  相似文献   

3.
<正>在许多动物心中,毒蛇、毒蝎等用毒高手堪称噩梦,动物们唯恐避之不及。但在狐獴和蜜獾看来,它们不仅没那么可怕,还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这两位是在吹牛,还是真有了不起的抗毒本领?著名有毒动物——黑曼巴蛇一试便知!抱团抗毒一只狐獴正在觅食,忽然,它看到不远处有一条黑曼巴蛇。对于一只体长不足30厘米的狐獴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顿大餐,但它非常清楚,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将其捕获的。于是,它迅速退后几步,用叫声召唤附近的  相似文献   

4.
食肉目是经济价值较大,分布十分广泛的动物类群。全世界现存8科89属240种,我国有7科30属56种。我国食肉目动物大约有42种是资源动物,其中有9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犬科现存种类计10属35种,我国分布有豺属 Cuon、犬属 Canis、貉属Nyctereutes、狐属 Vulpes 4属6种。狼C.Lupus与豺 C.alpinus为有害动物,其毛皮虽可利用,但价值不大。赤狐 V.vulpes又名红狐、草狐、狐狸,以其毛绒细厚、色泽鲜  相似文献   

5.
物种分布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各个领域。该文以肯尼亚茜草科河骨木属(Afrocanthium )为例,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植物在当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并将这些分布图利用于正在编写的《肯尼亚植物志》中。结果显示,基于足够的原始标本记录,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每种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域。相比传统和新一代植物志仅提供标本信息点或是粗略分布图,《肯尼亚植物志》预采用的潜在分布图,将为志书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张征田  夏敏  彭宇  杜瑞卿 《昆虫学报》2009,52(9):994-999
为了探明重金属含量对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于2008年7月在河南南阳地区5种不同生境下, 共采集50份土壤样本和150头拟水狼蛛样本,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雌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含量, 并测定了雌蛛头胸甲宽、体重、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样点拟水狼蛛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Baotianman, BTM)拟水狼蛛体内Cd、Cu和Zn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 桐柏铜矿(Tongbai Tongkuang, TBTK)和南阳油田(Nanyang Youtian, NYYT) 的Pb含量与BTM的差异极显著(P<0.001), 主成分分析表明Cd、Cu和Zn是反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标。在重金属胁迫下,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保护区的拟水狼蛛头胸甲宽、雌体重量、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01)或显著水平(P<0.05), 主成分分析表明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体积是重要生物学指标。 拟水狼蛛的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的体积与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重金属含量高的地方拟水狼蛛背胸甲宽较小, 雌性体重、卵袋重量和卵数目较小, 卵的体积大, 因此说明拟水狼蛛处在逆环境中时, 动物为保持总的繁殖力不变的前提下, 后代个体的大小与数目间满足某种平衡, 即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拟水狼蛛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7.
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作用小于拟环纹豹蛛,两种狼蛛种内种间均存在干扰作用,且主要表现为残杀作用,狼蛛密度越高,干扰作用越大;拟环纹豹蛛对拟水狼蛛的残杀作用大于对其身的残杀作用,拟水狼蛛只存在自相残杀作用,对拟环纹豹蛛无残杀作用。  相似文献   

8.
物种分布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各个领域。该文以肯尼亚茜草科河骨木属(Afrocanthium)为例,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植物在当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并将这些分布图利用于正在编写的《肯尼亚植物志》中。结果显示,基于足够的原始标本记录,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每种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域。相比传统和新一代植物志仅提供标本信息点或是粗略分布图,《肯尼亚植物志》预采用的潜在分布图,将为志书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兔狲(Otocolobus manul)、藏狐(Vulpes ferrilata)和赤狐(V. vulpes)是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域分布的重要小型食肉兽。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青海省长江源区沱沱河和通天河沿岸选取208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 通过所获取的时空分布数据比较了上述3种同域分布小型食肉兽的时空利用情况。通过空间重叠度系数的比较分析, 兔狲和藏狐、兔狲和赤狐以及藏狐和赤狐之间的空间重叠度系数分别为0.25、0.48和0.17, 这表明兔狲、藏狐和赤狐三者在空间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 兔狲和藏狐属典型的昼行性动物, 而赤狐以夜行性活动为主。兔狲、藏狐和赤狐每个物种在冷暖两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分别为0.83、0.78和0.88。两两比较分析表明, 兔狲和藏狐二者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最高(0.84), 兔狲和赤狐在夜间活动时段存在一定重叠(0.63), 而藏狐和赤狐的时间生态位分化最明显, 重叠指数最低(0.48)。此外, 在暖季, 两两物种之间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均小于其冷季的重叠指数。综上所述, 长江源区兔狲、藏狐和赤狐3种小型食肉兽可通过空间和时间资源的利用差异来降低物种间的干扰和竞争, 从而达到同域物种共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狼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中信 《动物学杂志》2006,41(1):134-136
狼(Canis lupus)是公众印象中凶残、狡猾动物的代表,国际上关于狼的研究很多,但中国狼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内文献和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基础上,综述了中国狼的分类、遗传、分布、种群密度、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中国狼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拟水狼蛛对食物中镉的吸收和排泄及生物学响应,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连续3代拟水狼蛛对食物中Cd2+的吸收和排泄情况,并测定了Cd2+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力和耐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中过量的Cd2+能够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并在拟水狼蛛体内积累,积累量随拟水狼蛛代数的增加而增加,第2代和第3代拟水狼蛛体内Cd2+积累量浓度显著高于第1代中Cd2+积累量,第2代和第3代间差异不显著,积累量与消耗的黑腹果蝇数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耗食物中Cd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连续3代拟水狼蛛分别吸收了食物中65.4%、68.5%和69.1%的Cd,生物营养级放大因子分别为1.71、2.12和2.17。连续3代拟水狼蛛Cd排泄量极低。Cd处理能显著改变拟水狼蛛背胸甲宽、幼蛛存活率、生长历期和繁殖力。随拟水狼蛛受胁迫代数的增加,幼蛛存活率显著减少,生长历期显著延长。卵袋重量显著减轻,卵数目显著减少,卵体积显著升高。Cd处理还能显著降低拟水狼耐饥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Cd沿土壤-昆虫-天敌传递、放大和生理耐受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石渠县藏狐昼间行为特征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动物的活动节律作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狐属(Vulpes spp.)和类狐(Foxlike)犬科动物中得到了国外学者广泛的研究[1~3].我国分布有3种狐属动物[4],对于这些物种的活动节律国内研究较少[5],尤其是对分布环境比较特殊的物种如藏狐(Vulpes ferrilata)和沙狐(Vulpes corsac)未见系统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狼(Canis lupus)是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犬属(Canis)食肉类哺乳动物(盛和林等,1999),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和研究最多的大型食肉动物(Ripple et al.,2014)。目前,我国狼的分布已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缩小至东北、西北和内蒙等地区(Zhang,1999)。在斯洛伐克,研究人员通过无线电项圈获取分布在两个国家公园内两群狼的家域利用情况(Findo and Chovancova,2004),加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赤狐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总长度为16 723 bp,碱基组成为:31.3% A、26.1% C、14.8% G、27.8% T。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赤狐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除ND3基因起始密码子为不常见的ATT外,赤狐与北极狐、狼、家犬、郊狼的线粒体蛋白质编码遵循相同模式。在控制区的保守序列区段1和2之间发现一段较长的富含AC的随机重复序列。为了验证赤狐与其他犬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12个重链蛋白质编码基因,分别通过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赤狐与北极狐是姐妹群,它们在犬科中都属于赤狐型分支,而灰狼、家犬和郊狼则属于狼型分支,与现有的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熊     
熊在我国分布得相当广,种类也不算少(约有10个以上亚种)。熊胆、熊掌和毛皮既具有相当经济价值,对农作物、牲畜以至于人类本身,有时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危害,因此人们对这种动物发生兴趣,是很有理由的。兹就我国的熊作简单的介绍。熊在我国分布面很广,北至兴安原始森林,南至五指山峯,东至台湾岛中的腹地,西至天山与帕米尔高原,全国有2/3以上的省(区)是产熊区,因此它的分布面是仅次于狐、狼而高于虎、豹。在北方,辽(东部)、吉、黑、内蒙(东部)都是产熊区,棕熊和黑熊都有,主要产于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区。旧热河省及河北省从前(1920以前)也产熊,但自从东陵和围场的森林陆续被伐尽后,熊也陆续消灭,因此现在这一带还有无熊存在是很可疑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0以上)4个株级,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各株级狼毒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并统计了狼毒种群的大小组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Ⅰ、Ⅱ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减少,Ⅲ、Ⅳ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增多;Ⅲ、Ⅳ级狼毒株丛在各海拔梯度上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Ⅰ、Ⅱ级狼毒株丛在低海拔地区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随海拔升高聚集强度增强,聚集尺度减小,在较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Ⅰ级狼毒株丛与Ⅲ、Ⅳ级狼毒株丛、Ⅱ级狼毒株丛与Ⅳ级狼毒株丛小尺度上表现为正关联关系,随海拔升高正关联关系发生的尺度减小。狼毒种群对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机制,可通过相互之间的庇护作用、减少繁殖、减弱种内竞争以及提高聚集强度实现生存繁殖。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3种天敌、2种害虫共存情况下白背飞虱被捕食数量与5个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种天敌对白背飞虱被捕食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拟水狼蛛>青翅蚁形隐虫>食虫沟瘤蛛,食虫沟瘤蛛与拟水狼蛛、拟水狼蛛与青翅蚁形隐翅虫有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屋脊西藏称得上鹫之天国:中国有5种鹫,在那儿就有3种分布(其它两种兀鹫,拟兀鹫又叫白背兀鹫,在中国只分布在云南,数量非常少;黑兀鹫在中国分布在江苏、云南、广西等地),而且喜马拉雅兀鹫和胡兀鹫差不多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秃鹫、喜马拉雅兀鹫和胡兀鹫在西藏都有相当的数量。这一点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名刊封面     
《植物杂志》2009,(3):42-43
《基因组研究》 有望复活的袋狼 封面上展示的袋狼母子的温馨画面,可能只存在于约瑟夫·葛里森的作品中了。袋狼曾广泛分布在大洋洲以及附近岛屿上,随着人类活动的干预,它们已经灭绝。袋狼又叫塔斯马尼亚虎,正如名字亦虎亦狼一样,人们对袋狼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中的位置—直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20.
长翅黑背蝗(Euprepocnemis shirakii I.Bol.)系黄淮平原广大蝗区主耍有害蝗虫之一。在安徽淮北蝗区发生面积广、密度大且为害较重,甚而可造成作物新翻重种。1962年安徽省五河县发生蝗虫总面积中黑背蝗约占70%以上,虫口密度一般为每平方丈20—30头,较多的约100—200头,最高者可达1400余头。 作者在安徽省五河县蝗区,对此种黑背蝗之生活史及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各地蝗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