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观察营养不良对衰弱、认知功能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D患者。采用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将100例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n=52)和无营养不良组(n=48)。获取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比无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的衰弱、认知功能和跌倒风险情况。结果:PD患者营养不良与年龄、体质量指数、Hoehn-Yahr分级、居住地、婚姻状况、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s)、睡眠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味觉障碍、吞咽障碍、食欲下降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Hoehn-Yahr分级为III~V级、睡眠状况偏差、焦虑/抑郁状况严重、味觉障碍、吞咽障碍、食欲下降、LEDDs偏高是PD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营养不良组的衰弱发生率高于无营养不良组,衰弱前期、无衰弱发生率低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低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的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时间、站起测验(CRT)时间长于无营养不良组,走直线步态测验(TGT)正确步数少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较高,且受到年龄、睡眠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Hoehn-Yahr分级、味觉障碍、吞咽障碍、食欲下降、LEDDs的影响,且营养不良可加重衰弱、降低认知功能和增加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100例PD患者。将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差异分作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68例及无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32例。比较两组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以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分,并分析PSQI评分与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及PDQ39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睡眠障碍组的δ波和θ波相对功率值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β1、β2两个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脑电图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以及重度异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脑电图正常的患者比例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量表(MoCA)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PDQ39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经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PD患者的PSQI评分与脑电图异常程度、HAMA评分、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睡眠障碍可能对PD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降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监测脑电图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PD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社区高龄衰弱患者效果分析。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某社区50例高龄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健康指导,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为期12周的坐式八段锦锻炼及足三里穴位按压,应用简化营养食欲问卷(SNA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Tilburg衰弱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和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食欲、睡眠、衰弱、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躯体衰弱维度、心理衰弱维度、社会衰弱维度、总分评分、食欲、睡眠、握力和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衰弱维度、心理衰弱维度、社会衰弱维度、总分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食欲、睡眠均降低,而握力升高,且观察组食欲、睡眠均低于对照组,而握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社区高龄衰弱患者采用坐式八段锦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干预,可有效改善食欲促进睡眠质量升高和促进衰弱病情转归,进而有利于调节患者负性情绪和促进预后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后睡眠障碍对机体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病例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睡眠障碍对机体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的影响。结果:26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有98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69%。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98)和无睡眠障碍组(n=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与性别、肿瘤部位、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合并疾病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有关(P<0.05),而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占位症状、吸烟史、饮酒史、术前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合并疾病数量2种及其以上、术后疼痛评分偏高、肿瘤部位为多个脑叶、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为Ⅲ级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的MoCA、MMSE评分均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SAS、SDS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性别、术后疼痛评分、合并疾病数量、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肿瘤部位均是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抑郁焦虑程度,影响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衰弱与老年I型、II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因呼吸衰竭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衰弱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衰弱组(衰弱量表评分≤5分)、中度衰弱组(衰弱量表评分为6分)和重度衰弱组(衰弱量表评分为7分)。对比老年I型、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不同衰弱程度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衰弱量表评分联合其他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I型呼吸衰竭入院的不同衰弱程度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II型呼吸衰竭入院的重度衰弱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轻度衰弱组和中度衰弱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评分是影响老年I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量表评分、年龄、APACHE II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为老年II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量表评分联合年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预测老年II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AUC大于衰弱量表评分、年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单独预测。结论:衰弱与老年I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无关,衰弱是老年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II型呼吸衰竭进行衰弱量表评分可辅助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认知衰弱对患者执行功能和跌倒恐惧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3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认知衰弱将患者分为认知衰弱组(31例)和无认知衰弱组(3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分别评价执行功能和跌倒恐惧,比较认知衰弱组、无认知衰弱组BADS、MFES评分以及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认知衰弱发生率为8.86%。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衰弱组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家庭月收入<3 000元/月、未婚或离异、丧偶、运动次数<3次/周、睡眠时间<6 h、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2型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营养不良、合并抑郁比例高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营养不良、抑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认知衰弱组转换卡片、动作计划、找钥匙、时间判断、动物园分布图和修订六元素测验得分和BADS总分、MFES评分低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跌倒恐惧发生率高于无认知衰弱组(P<0.05)。结论:年龄≥70岁、合并慢性病种类≥2种、营养不良、抑郁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认知衰弱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执行功能,增加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基于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衰弱状况,分析影响衰弱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CHF患者,根据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衰弱组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分与MLHFQ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90 d非计划再入院率、死亡率。结果:102例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为53.92%(55/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疾病数量增加、血红蛋白(Hb)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白蛋白(Alb)降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为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组MLHFQ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评分高于非衰弱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患者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分与MLHFQ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呈正相关(rs=0.505、0.424、0.526,P均<0.001)。随访90 d,衰弱组非计划再入院率高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衰弱状况发生率较高,BMI、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数量、Hb、RDW、Alb、NT-ProBNP为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衰弱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预后不良。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能快速评价老年CHF患者合并衰弱状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氧运动针对NHL化疗患者CRF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HL化疗患者142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共发放问卷142份,回收问卷142份,其中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8%。根据是否发生CRF分为CRF组(n=109)和无CRF组(n=2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HL化疗患者CRF的影响因素。对NHL化疗后存在CRF的患者给予有氧运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CRF、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通过对138例NHL患者的CRF现状进行调查,其中有109例发生CRF,发生率为78.99%。单因素分析显示:NHL化疗患者CRF的发生与就业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社会支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为IV期、化疗周期第3~4周期、HAMD评分偏高、HAMA评分偏高是NHL化疗患者CRF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程度高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干预后,CRF组的感知维度、行为维度、认知维度、情感维度、总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后,CRF组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NHL化疗患者发生CRF受到化疗周期、HAMD评分、HAMA评分、社会支持程度高等因素的影响,且坚持有氧运动可减轻疲乏程度,缓解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唑吡坦治疗,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血清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长于对照组,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评估量表(HAM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失眠障碍患者接受唑吡坦、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临床资料调查问卷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所有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评价所有患者的记忆功能,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PSQI评分与记忆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0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8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00%。根据患者有无睡眠障碍分为两组:睡眠障碍组(n=68)和无睡眠障碍组(n=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发病情况、收入情况有关(P<0.05),而与精神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户籍所在地为城镇、性别男、年龄>70岁、文化水平为中学、收入情况为无是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汉词记忆、汉词配对、图画记忆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PSQI评分与汉词配对、图画记忆、汉词记忆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且受到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可影响患者记忆功能状况,睡眠障碍越严重,记忆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追问病史,发现部分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耳鸣症状,并进行电测听+声导抗检查回报,其中有73 %患者有神经性听力下降,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组(实验组,22例)和地塞米松耳后注射组(对照组,22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组予以100U A型肉毒毒素耳垂后方自上而下3个点注射,地塞米松注射组予以5 mg地塞米松耳垂后方自上而下3个点注射,对比两组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THI和TEQ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HI和TEQ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1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 %、81.82 %、90.91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 %、63.64 %、72.7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4周HAMA、HAMD评分均有多下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安眠药物评分以及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4周上述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耳后注射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神经性耳鸣患者,可改善耳鸣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不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氧化应激水平和疲乏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透析室长期规律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修订版Pieper疲劳量表(RPFS)评估所有患者的疲乏程度。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氧化应激水平、生活质量和疲乏状况的关系。结果:150例MHD患者中有114例PSQI评分>5分,本血液透析室MH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0% (114/150)。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114)和无睡眠障碍组(n=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组、无睡眠障碍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透析治疗效率标准(Kt/V)、血钙方面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的一般健康状况、肾病相关、总分均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疲乏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丙二醛(MDA)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超氧物歧化酶(SOD)、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变差会加重MHD患者疲乏程度,加重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睡眠障碍是如何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妇科内分泌科就诊的育龄期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n=34例)和非睡眠障碍组(n=46例)。对比分析两组PSQI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月经周期,生育能力,通过Pearson法分析睡眠障碍与女性生育能力的相关性。结果:(1)睡眠障碍组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各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睡眠障碍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较非睡眠障碍组升高,而雌二醇(E2)水平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3)两组月经周期比较,睡眠障碍组月经紊乱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生育能力比较,睡眠障碍组生育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睡眠障碍与FSH和LH均存在负相关性,和E2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睡眠障碍可减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驱动,导致卵泡刺激素释放缓慢,延长了月经周期,并导致黄体功能下降,增加了未受孕或者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PD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治疗),联合奥氮平组(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组(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每组2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4、8周时,三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缩短,P300波幅、MMSE评分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联合奥氮平组和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300波幅、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组HAMD评分较联合奥氮平组明显下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300波幅、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三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PD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较单用文拉法辛或文拉法辛联合奥氮平治疗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采用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KDQOL-SF1.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析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ESRD患者中约有93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97%(93/198),并将其纳入睡眠障碍组,剩余的105例纳入非睡眠障碍组。非睡眠障碍组KDQOL-SF 1.2评分高于睡眠障碍组,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睡眠障碍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肌酐(Scr)、血钙、血磷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性别、配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血清白蛋白、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iPTH、Scr、血钙、血磷均是ESR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PSQI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均呈正相关,与KDQOL-SF 1.2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iPTH、Scr、血钙、血磷均是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号单双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度洛西汀治疗)和研究组(n=35,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比两组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以及DHI、PSQI、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BBS、AB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P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电刺激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睡眠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1.43%(32/35)较对照组70.59%(24/34)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MoCA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电刺激组上升程度较较组更低,SCOPA-AUT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睡眠情况结果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且电刺激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低,醒觉指数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抑郁、嗜睡情况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抑郁、嗜睡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对照组之间PSQI、UPDR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电刺激组与对照组PSQI、UPDR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电刺激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相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中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