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鉴于植物源蓟马防控剂产品较为稀缺,本研究旨在发现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材料,为植物源蓟马防控剂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三角瓶熏蒸法,筛选了126种植物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的熏杀活性。【结果】冬青油等10种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均具有较好的熏蒸活性,其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冬青油、牛至油、肉桂油、百里香油、柠檬醛、黄樟油、紫苏叶油、大蒜油、松油精和松油醇;其中,冬青油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0.97和2.56μL/L,牛至油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1.47和3.27μL/L;在LC_(95)剂量下,各精油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LT_(50)从小到大依次为黄樟油、柠檬醛、松油醇、松油精、牛至油、冬青油、百里香油、肉桂油、紫苏叶油和大蒜油;其中黄樟油的LT_(50)为17.31min,熏蒸致死速度最快。【结论】冬青油、牛至油和黄樟油对玉米黄呆蓟马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有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香樟Cinnamomum caphora果实精油、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叶精油和龙柏Sabina chinensis var.chinensis叶精油对家蝇Musca domestica成虫的熏蒸活性,比较这3种植物精油以及混配精油对家蝇的毒力效果,为植物源灭蝇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植物精油,采取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试植物精油及其混剂对家蝇5日龄成虫的熏蒸毒性和击倒作用。【结果】3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的LC50值(致死中浓)分别为5.28,16.86和14.54μg/cm3。LC90熏蒸剂量下,对家蝇的KT50值(击倒中时)分别为12.03,16.56和13.37 min。天竺桂叶精油和龙柏叶精油混配后对家蝇有增效作用,二者的LC50值配比为9∶1时,增效作用极为显著,共毒系数高达367.95。【结论】香樟果实精油对家蝇成虫有很好的熏杀和击倒作用,龙柏叶精油次之,天竺桂叶精油效果最差。天竺桂叶精油和龙柏叶精油混配后对其对家蝇成虫的熏蒸毒性有增效作用。3种植物精油具备开发环保灭蝇剂的潜力,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十六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现具有较高杀蚊活性的植物精油,可为新型植物源蚊虫防控剂产品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密闭圆筒法评价了36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成蚊的熏蒸击倒活性和熏蒸致死活性。【结果】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结果表明,在12μL/L的供试浓度下,马尾松叶油、辛夷油、红叶石楠叶油、玳玳叶油、东北连翘油、野生紫苏叶油、石香薷油、茶树油、香根油和独活油对淡色库蚊成蚊的KT_(50)均在10 min以内,其中马尾松叶油的击倒速度最快,KT_(50)仅为3.40 min;红叶石楠叶油和柚子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致死活性较好,24 h的LC_(50)值分别为0.95和1.11μL/L。密闭圆筒法验证表明,马尾松叶油在12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的KT_(50)值为13.79 min;红叶石楠叶油在1.67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熏蒸致死率达100%。【结论】马尾松叶油和红叶石楠叶油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具有开发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可有效引诱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成虫的引诱剂配方用于生态防控。【方法】选取5种植物挥发物、2种华北大黑鳃金龟聚集信息素和1种性信息素,根据各化合物单体最佳引诱浓度进行两两混配,得到植物挥发物+聚集信息素、植物挥发物+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性信息素共17种二元引诱剂配方。通过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趋性行为反应逐步筛选出引诱效果较好的配方。将所筛选配方与其单一组分通过趋性行为反应进行引诱效果比较,并通过室内笼罩诱捕检验配方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通过EAG反应及趋性行为反应从17种二元引诱剂配方中逐步筛选出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3种配方,即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9-十八烯乙酸酯,1-己醇+顺-9-十八烯乙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氨酸甲酯,它们引起的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EAG反应相对值分别为5 981%, 5 796%和5 722%,引起的雄虫EAG反应相对值分别为3 983%, 4 712%和3 809%。趋性行为反应试验中,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选择反应率最高的为配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氨酸甲酯,成虫选择反应率达71.21%,其次为配方1-己醇+顺-9-十八烯乙酸酯和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9-十八烯乙酸酯,成虫选择反应率分别达到70.84%和70.72%,均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引起的选择反应率。3种二元组分引诱剂配方与其单一组分引诱效果的比较表明,配方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9-十八烯乙酸酯对单一组分顺-3-己烯基乙酸酯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对顺-9-十八烯乙酸酯增效作用不明显;配方1-己醇+顺-9-十八烯乙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氨酸甲酯均对其单一组分增效作用显著。室内笼罩诱捕结果表明,配方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9-十八烯乙酸酯,1-己醇+顺-9-十八烯乙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氨酸甲酯引诱成虫数均极显著高于石蜡油对照,配方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9-十八烯乙酸酯引起的选择反应率最高,达74.06%;其次为配方1-己醇+顺-9-十八烯乙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氨酸甲酯,引起的选择反应率分别达到65.89%和64.25%;但3种配方引起的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的选择反应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9-十八烯乙酸酯,1-己醇+顺-9-十八烯乙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氨酸甲酯这3种二元引诱剂配方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均可作为用于生态治理华北大黑鳃金龟的有效引诱剂。  相似文献   

5.
马卫宾  冯俊涛  马志卿  江志利  张兴 《昆虫学报》2013,56(12):1391-1396
为进一步明确冬青油(wintergreen oil)与肉桂油(cinnamon oil)对蚊虫的生物活性, 本研究采用浸液法、 “Y”型嗅觉仪法和密闭三角瓶熏蒸法, 分别测定了两种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驱避和熏杀活性。结果显示: 肉桂油和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处理24 h的LC50分别为71.87 mg/L和 102.83 mg/L。在0.5 μL的供试剂量下, 冬青油与肉桂油在20 min内对淡色库蚊的驱避率均在80%以上, 显示了较好的驱蚊活性。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具有明显的熏蒸击倒作用, 12 μL/L浓度下的KT50为3.97 min; 而肉桂油则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 熏蒸5 h的LC50 为0.31 μL/L。冬青油与肉桂油按1∶1体积比混配后对淡色库蚊表现出较好的击倒和致死效果。冬青油和肉桂油既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又对淡色库蚊雌成虫表现出较好的驱避和熏杀活性, 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41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现具有较高杀蚊活性的精油, 推动植物精油类卫生杀虫剂的创制, 本研究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测定了17科41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雌成蚊的熏蒸活性, 并进一步采用密闭圆筒法验证其杀虫毒力大小。三角瓶熏蒸法测定表明, 在12 μL/L浓度下, 留兰香油(spearmint oil)、 薰衣草油(lavender oil)、 山苍子油(Litsea cubeba oil)等26种精油均有较强的熏蒸作用, KT50小于15 min。该26种精油用密闭圆筒熏蒸法进一步测定表明, 在浓度为10 μL/L时, 冬青油(wintergreen oil)、 艾叶油(blumea oil)、 薄荷油(peppermint oil)、 桉叶油(Eucalyptus robusta oil)和蓝桉油(E. globulus oil)等植物精油熏蒸活性较强, 其KT50分别为16.91, 21.20, 22.57, 18.43和19.48 min。结果证明冬青油、 艾叶油、 薄荷油、 桉叶油和蓝桉油等5种精油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 具备作为淡色库蚊防控剂开发的潜力,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植物精油对烟草甲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密闭熏蒸方法,测定了多种植物精油对烟草甲害虫的熏杀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精油之间对同一害虫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供试精油桉叶油、大叶留兰香油、小叶留兰香油、冬青油对该种害虫具有很高的熏杀毒力.植物精油是极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植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耐药微生物种类的增多和耐药性增强,抗耐药微生物新药的发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姜精油是纯天然植物精油,是天然抗菌材料的优选。【目的】分析生姜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生姜精油对常见条件致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生姜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法(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生长曲线绘制法研究生姜精油的抗菌活性和抗菌动力学特征,并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生姜精油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生姜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烯(22.014%)、β-倍半水芹烯(11.276%)、α-法呢烯(8.222%)、α-姜黄烯(6.854%)、姜酮(5.610%)、姜辣二酮(5.192%)、6-姜烯酚(4.670%)、桧烯(3.393%)和β-红没药烯(3.080%)等萜类物质。生姜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3μg/mL和4.6μg/mL;对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9.2μg/mL,MBC均为18.4μg/m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8.4μg/m L和36.8μg/mL。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生姜精油能延长细菌的生长停滞期、抑制细菌的生长速率。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生姜精油能引起细菌细胞膜破损,致使胞内物质渗漏。【结论】生姜精油富含萜类化合物,具有中度的抗菌活性,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菌体损伤和死亡。本文有望更好地为有害微生物的防控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让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R.M.KingH.Rob.变废为宝,首次探讨了假臭草花精油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的驱避和致死活性,以用于生物防治。【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假臭草不同部位的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检测了其对柑橘木虱的生物活性。【结果】假臭草花精油得率(0.31±0.03)%高于茎叶精油的得率(0.23±0.02)%;GC-MS检测显示,假臭草花精油至少含有25种化合物,其中β-荜澄茄油烯(43.85%)和β-石竹烯(30.34%)是其主要成分;花精油浓度为40和50μL·mL~(-1)处理30 min时,对柑橘木虱的驱避反应率均可达到100%。不同浓度的花精油对柑橘木虱具有明显的致死活性。当浓度为50μL·mL~(-1)的时候,浸液法处理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嫩梢18 h时,柑橘木虱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56.25±4.79)%,LC50值为44.83μL·mL~(-1),而熏蒸法48 h时的柑橘木虱校正死亡率仅为(66.33±5.00)%,LC50为24.80μL·mL~(-1)。假臭草花精油对柑橘木虱的驱避和致死活性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作用有关。【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假臭草花精油对柑橘木虱具有良好的驱避和致死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柑橘木虱驱避剂及杀虫剂的良好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叶片精油化学成分以及其对3种害虫的生物活性,以应用于生物防治。【方法】马缨丹叶片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产率为0.21%。经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从马缨丹叶片精油中检测出主要的26种化合物,其中α-姜黄烯(α-curcumene,32.76%),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16.36%),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12.22%),桉油烯醇(Spathulenol,10.48%)含量较高,并对3种不同害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缨丹精油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成虫和Ⅳ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幼虫的触杀效果显著,LC50分别为0.92 mg/cm2和32.33μg/m L。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白蚁驱避作用增强,白蚁死亡率增加;高浓度精油对白蚁有触杀作用,但较低浓度对白蚁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证明马缨丹叶片精油对3种害虫有良好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几种典型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与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植物精油萃取自天然植物, 因具有抗菌活性,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论文的目的是分析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测试其抗菌活性, 并研究其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选取了肉桂、山苍子、丁香、香茅、迷迭香和大蒜精油等6种典型植物精油, 通过气质联用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化学组分, 并通过污染食物技术研究了其对黑曲霉和绳状青霉的抗真菌活性, 以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细菌活性。【结果】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 肉桂、山苍子、香茅和迷迭香等4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醛类和醇类, 丁香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丁香油酚, 大蒜精油化学成分基本上都是含硫的醚类, 其中二烯丙基三硫醚(大蒜素)含量最高。抗菌活性结果显示, 不同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不同, 6种植物精油的抗真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肉桂>大蒜>丁香>山苍子=香茅>迷迭香, 抗细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肉桂>山苍子>丁香>香茅=迷迭香>大蒜。【结论】植物精油的抗真菌、细菌活性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 肉桂、山苍子、香茅和迷迭香等4种精油的抗菌活性可能主要与其化学成分中的醛类和醇类有关, 丁香精油较高的抗菌活性可能主要源于丁香油酚; 大蒜精油具有高效的抗真菌活性主要源于其化学成分中的含硫醚。不同植物精油化学成分不同, 抗真菌、细菌活性也不同, 表明其可能有不同的抗真菌与抗细菌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香芹酮和薄荷醇各手性异构体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成蚊的熏蒸及驱避活性,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日龄淡色库蚊雌成蚊为供试昆虫,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比较测定香芹酮和薄荷醇的5种手性异构体的击倒与熏蒸致死活性;用Y-型嗅觉仪法比较测定驱避作用;将活性较好单体制成电热蚊香片,用方箱法进一步评价药效。【结果】5种异构体对淡色库蚊均具有一定的击倒和致死作用,其中L-香芹酮的击倒速度最快,KT50为9.75 min;D-香芹酮的致死作用最强,LC50为0.26μL/L。L-香芹酮和D-香芹酮对淡色库蚊均具较好的驱避作用,在0.5μL剂量下,处理30 min后的驱避率仍达100%。方箱法实验表明,以200μL的L-香芹酮和D-香芹酮为有效成分的电热蚊香片加热1 h后,对淡色库蚊雌成蚊的KT50分别为13.70和17.90 min。【结论】香芹酮对淡色库蚊雌成蚊的熏杀活性优于薄荷醇,且不同异构体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L-香芹酮具备被开发为植物源卫生害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世界各地室内和室外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上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这一害虫取食植物汁液,产生蜜露,传播植物病毒,对植物从质和量上产生破坏。为了控制温室中的这一害虫,植物精油可用作化学农药的替代药物。本实验研究了印度藏茴香Carum copticum植物精油对棉蚜成虫的熏蒸毒性。【方法】将研磨的印度藏茴香干种子用改良的挥发油提取器(Clevenger-type apparatus)进行水蒸馏。所有生物测定均在27±2℃,相对湿度65%±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进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6个处理(5个不同浓度的精油加对照)。每一浓度3次重复,每一重复20头成虫。【结果】结果表明,棉蚜成蚜接触印度藏茴香精油24 h后出现明显的死亡。该精油对棉蚜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21μL/L空气。棉蚜成蚜的死亡百分率对精油的施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精油浓度为1.21μL/L空气时,估计的棉蚜的致死中时(LT50)为11.79 h。这一精油的熏蒸毒性与浓度和接触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GC/M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精油由18种化合物组成,最重要的是一些化合物引起了熏蒸毒性,如麝香草酚(占50.07%)、γ-萜品烯(占23.99%)和对异丙基苯甲烷(占22.9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藏茴香植物精油对棉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印度藏茴香精油对棉蚜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它具有较高的熏蒸毒性潜力,因此可在温室中用于这一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香桂叶精油化学成份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运用减压分馏、柱层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离鉴定了3个单萜烯——α—蒎烯(1.28%)、莰烯(0.17%)和对-聚伞花素(0.14%);5个含氧单萜化台物——1,8-桉叶素(0.85%)、芳樟醇(14.35%)、α-松油醇(0.22%)、黄樟油素(69.70%)和丁香酚(4.20%);2个醛类化合物——壬醛(0.16%)和癸醛(0.40%);2个倍半萜烯——β-丁香烯(0.11%)和β-甜没药烯(0.05%);1个倍半萜含氧化合物——橙花叔醇(0.75%)等13个成份。另外,还测定了不同月份的植物精油主要成份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抗苄呋菊酯淡色库蚊对其它拟除虫菊酯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朝远 《昆虫学报》1986,(2):131-138
1978年秋末从上海闸北区采得淡色库蚊用苄呋菊酯选育获得高达960倍的抗性品系(Res品系),它对被测定的其它拟除虫菊酯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从7倍(天然除虫菊酯)至7,342倍(戊氰菊酯)。交互抗性大于90倍以上的是醇部位中带有3-苯氧基苄基的二氯苯醚菊酯及其顺、反异构体或醇部位中带有`α``-氰基-3-苯氧基苄基的溴氰菊酯和戊氰菊酯。具有高抗性的4种杀虫剂(包括苄呋菊酯)分别与增效剂增效醚(Pb)或磷酸三苯酯(TPP)以1:1的比例混用后的结果表明,抗性机制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皆有密切关系,但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的增效效果明显地要强于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6.
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弧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弧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检测;通过细菌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胞内乳酸脱氢酶及核酸释放研究山苍子精油对大菱鲆弧菌的膜损伤作用;采用大菱鲆人工攻毒感染实验研究山苍子精油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对大菱鲆弧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肉桂醛的抗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μL/m L;百里香酚、丁香酚、柠檬醛和山苍子的抗菌活性次之,最低抑菌浓度为0.5μL/m L;山苍子精油可破坏大菱鲆弧菌的细胞膜,并导致胞内蛋白酶和核酸外泄;经200μL/L山苍子精油浸浴后,大菱鲆攻毒后死亡率由对照组50%降至0。【结论】富含芳香醛、芳香酚和柠檬醛的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有望替代抗生素用于大菱鲆弧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李寿银  陈聪  李慧  樊斌琦  王焱  郝德君 《昆虫学报》2019,62(11):1286-1296
【目的】明确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饲料对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幼虫生长发育以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探究寄主植物对香樟齿喙象食性与抗性的作用。【方法】以3种樟科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is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枝条粉末为植物源成分,配制成半人工饲料。以半人工饲料进行室内饲养后,分别测定取食半人工饲料后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发育历期、体重、死亡率和化蛹率,以及饥饿12 h后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4龄幼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时序变化。【结果】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发育历期在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00.13 d),取食含浙江楠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 (123.33 d);整个幼虫期的死亡率以取食含浙江桂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最高(41.67%),以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最低(10.00%);化蛹率以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最高(87.32%);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也明显高于取食含浙江桂或浙江楠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饥饿12 h后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香樟齿喙象4龄幼虫体内GST和 AChE活性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CarE活性在60 h时大幅度上升。【结论】说明香樟齿喙象对天然寄主香樟具有较强的生理适应性,这可能与其专食性密切相关;同时,也表明香樟齿喙象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生长发育和解毒代谢功能来适应不同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经常混合发生,危害共同的寄主,且共享相同的聚集信息素。本研究旨在评价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这两种星天牛的引诱作用。【方法】通过取食面积法,测定了两种星天牛对复叶槭Acer negundo、青皮垂柳Salix babylonica和苦楝Media azedarach 3种寄主枝条的室内取食偏好性;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通过在浙江余姚和慈溪的野外诱捕试验,分析了聚集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对两种星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室内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取食试验结果都显示,光肩星天牛最喜食的寄主植物是复叶槭,其次是青皮垂柳,再次是苦楝;而星天牛对这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顺序与光肩星天牛相反,最喜食苦楝,其次是青皮垂柳,再次是复叶槭。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中,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每种寄主挥发物都有几种特有的成分,且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野外林间诱捕试验结果显示,聚集信息素与苦楝混合配方MK(4-庚氧基丁醇+4-庚氧基丁醛+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β-石竹烯)、聚集信息素M(4-庚氧基丁醇+4-庚氧基丁醛)、苦楝配方K(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β-石竹烯)和柳树配方L(壬醛)都同时诱捕到了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其中,聚集信息素与苦楝混合配方MK对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诱捕效果最好,都表现出比单独使用信息素或者植物挥发物更高的诱捕效果;聚集信息素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中雌虫比例更高,而植物挥发物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中雄虫比例更高。【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聚集信息素4-庚氧基丁醇和4-庚氧基丁醛是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信息素;同时,壬醛、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和β-石竹烯是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植物挥发物。聚集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联合使用可以应用于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林间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截形叶螨抗哒螨灵品系和敏感品系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截形叶螨 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抗哒螨灵品系体内解毒酶活性分析和增效剂与哒螨灵混用的增效作用测定,明确截形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动态及抗性机理,获得抗性治理的途径。【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法培育截形叶螨抗哒螨灵品系,微量滴度酶标板测定抗性和敏感品系体内解毒酶比活性、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再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磷酸三甲苯酯(TPP)进行增效作用测定。【结果】室内筛选的截形叶螨对哒螨灵产生了抗性,筛选至49代,抗性倍数达到955.25;PBO,TPP和DEM对哒螨灵药剂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相对增效系数分别为95.97%, 85.14%和97.37%;抗哒螨灵品系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较敏感品系显著性提高(P<0.05),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性与敏感品系差异不大(P>0.05);抗性品系中的CarE,GSTs和MFO 3种解毒酶的米氏常数(Km)下降,最大反应速度(Vmax)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截形叶螨对哒螨灵产生抗性可能与其体内CarE,GSTs和MFO 3种解毒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提高和代谢能力增强有关;3种增效剂(PBO, TPP和 DEM)与哒螨灵混用能提高对截形叶螨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严重的黏膜真菌感染及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是导致患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菌群之一。【目的】探究百里香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及抑制机理。【方法】测定5种百里香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析具有高抑菌活性的精油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精油对白色念珠菌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含量、胞外溶液电导率并进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分析,探究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黏附及磷脂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凝集素样序列基因ALS4,从酵母型向菌丝型细胞的形态转变基因HWP1、磷脂酶基因PLB1)的表达水平,探究该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机制。【结果】筛选出了对白色念珠菌高度敏感的有机栽培龙脑百里香精油(Thymus vulgaris CT borneol essential oil,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