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材料类别:猕猴桃嫩茎或一年生枝,去掉表皮,剪成0.5—0.8cm长小段并劈成四瓣。培养条件: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附加ZT和IBA,其浓度各为0,0.5,2,6mg/1,相互组成16个组合,并加入LH(水解乳蛋白)300—500mg/1,蔗糖3%,琼脂0.6%。诱导生根采用1/2MS培养基,蔗糖1.5%,琼脂0.6%。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 1500—2000 1x,16,小时光照。生长与分化情况:在接种后一周观察,大多数外植体产生了愈伤组织。各处理组合中产生愈伤组  相似文献   

2.
由于植物根系伤流与水分和盐类吸收过程的密切关系,对根系伤流的研究从40—50年代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对根系伤流强度(bleeding rate)的测定和分析是当前研究根系水分生理的基本方法之一。目前根系伤流强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类:称重法,体积测定法(包括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刻度毛细管法)和液滴法。其中后两类较多地用于根系伤流强度快速变化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胚乳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猕猴桃及硬毛猕猴桃的胚乳培养在MS+Zeatin 3 ppm+2,4-D0.5ppm+CH 400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MS+Zeatin 1 ppm+CH 400ppm的分化培养基上产生胚状体和长成完整小植株。细胞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经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发育成苗。猕猴桃胚乳属于细胞型胚乳,它的这种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的发生方式,也不同于常见的胚状体发生于愈伤组织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PEG融合方法,分别进行了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2n=2x=58)子叶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iciosa)(2n=6x=174)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及狗枣猕猴桃(A.kolomikta)(2n=2x=58)叶肉原生质体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融合的1个克隆和中华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融合的4个克隆的RAPD谱带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谱带;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前者细胞核倍性推测为8倍体,后者细胞核为3倍体、4倍体和5倍体。初步鉴定这5个克隆是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5.
一、果 柯猕猴桃花粉贮藏与生活力的探讨 ”’“’“””””””””’”“’“”’………’·’……’……………………………………杨文波 1983年 1期猕猴桃伤流期芽接试验(简报) ”””“““““’“”“”’““”’””‘’””‘”“””””””’…’”’…””””··’··“…·”·’…杨文波 周如撂1983年1期鲜果采收后的防腐与保鲜技术(续) ’””‘”’”’””””’””’”””’”’”””””’””‘”“”’””’“’““”··””’”…··’“‘…’··’·’·吕荣欣 黄维南 1983年 1期亚热带水果的伽玛辐…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高频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猕猴桃高频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Qinmei)茎及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2,4-D、6-BA和NAA在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BA能够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形成,6-BA和NAA可以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而2,4-D抑制愈伤组织形成。附加2.0 mg/L 6-BA、1.0 mg/L NAA和600 mg/L水解酪蛋白的MS培养基是茎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以再生的无菌苗为起始材料,一个月时叶圆盘的直接再生频率达到100%,平均每个叶圆盘产生9.33个芽,其中23.21%芽高度超过0.5 cm。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猕猴桃组培快繁中的污染率,提高其繁殖效率,该文以猕猴桃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两步培养法进行茎段形成层的愈伤及成苗诱导研究,并利用响应面设计软件对NAA浓度、6-BA浓度、低渗处理时间进行了各条件的优化,同时通过组织切片确定愈伤的来源及幼苗的形成方式。结果表明:(1)培养过程中撕除茎段周皮能显著降低污染率,用200~400 mg·L-1的PVP处理猕猴桃茎段可有效防止去皮茎段的褐化。(2)愈伤诱导的最佳条件为预培养28.3 h、NAA 4.45 mg·L-1、6-BA 0.28 mg·L-1,而幼苗形成的最佳条件为预培养26.4 h、NAA 4.84 mg·L-1、6-BA 0.42 mg·L-1。这表明形成层愈伤诱导需较长低渗处理时间和较高生长素,而成苗诱导则需较高生长素、激动素及较短的低渗处理时间。(3)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猕猴桃愈伤组织源于形成层干细胞的分裂,且幼苗株源于胚状体的发育。综上结果表明,通过除去猕猴桃嫩茎周皮,外加抗氧化、低渗处理,可有效降低猕猴桃组培快繁中的污染率,提高繁殖系数和胚状体发生率,为猕猴桃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华猕猴桃两变种的比较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和硬毛猕猴 桃(A.chinensis Planch.var.hispida C.F.Liang)的枝、果、叶、花粉等的比较 观察,发现它们在冬芽形状、花粉大小、果型及毛被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中华猕猴桃冬芽外露,呈马蹄状,为具毛的黄褐色鳞片所包裹;果多近圆形,枝及 果上具灰白色茸毛;花粉扁球形—近球形,17.5x 20微米,表面光滑。硬毛猕猴 桃冬芽为丘形,不外露,完全包裹于皮部之下;果多为长柱形,枝及果上具褐色长 硬毛;花粉扁球形—近球形,22.5x 25微米,表面具极模糊的细网状纹饰。 在雌株茎段的组织培养中,它们对培养基的反应也有显著差异,中华猕猴桃 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弱,再分化产生小苗的频率低(45.4%),硬毛猕猴 桃的茎段,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强,再分化产生小苗的频率高(81.3%)。 鉴于它们在形态及组织培养中的这些不同,建议将硬毛猕猴桃由变种提升为种。  相似文献   

9.
报道在桂林的条件下猕猴桃属几个主要种类的不同的播种期、贮藏方法、药剂处理等发芽试验的结果:1.中华猕猴桃以三月中旬至四月巾旬为适宜的播种期.此时播种的发芽率为21.75—54.67%;2.沙贮猕猴桃种子可保持较高的发芽率,比袋藏的高7.5—54.75%;3.猕猴桃种子播种前以激动素处理有较高的发芽率,比对照高38.06—48.02%。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为猕猴桃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野生果树。由于果实营养价值高、味道佳美、具有高产等多种优点,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现在许多国家相继引种栽培。国内近几年来,对猕猴桃的栽培技术、资源调查和组织培养都作了较多的工作。另外,还作了插条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比较组织学研究、胚乳植株形态分化研究、猕猴桃的解剖学研究等,都希望从这些研究中找出培养高产优质品种的途  相似文献   

11.
李脱维诺夫曾经观察到土壤干旱开始时植物伤流的停止。他把相当于使伤流中止的那个土壤湿度称为充分湿润点。大家都知道,植物伤流是根系生理活跃性的表现,而根据伤流液从地上部分被切除後的茎中或从受伤的茎组织中流出便可发现它。只有当土壤水分充足时才可能有液体的分泌。土壤干旱时不会有液体的排出。如果在植物的茎上连一充满水的器具,可以看到从仪器中吸收水分的现象。在第一种情况下称为正伤流(真正的伤流),第二种情况——负伤流(反伤流)。随着负伤流的出现,叶子的水分虧缺会很快地滋长起来,植物的生长受到了  相似文献   

12.
毛花狝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属猕猴桃科狝猴桃属。果实可鲜食或加工,风味虽不如中华猕猴桃可口,但适应性强,立地条件要求不高。值得指出的是,毛花猕猴桃每100克鲜肉含维生素 C620—1050毫克,这是中华猕猴桃(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 C24.6—243.8毫克)远远比不上的。由于毛花猕猴桃具有营养含量,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供药用多采自这个品种的果实和根),因此,开发利用含有天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xent模型的软枣猕猴桃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大型落叶藤本,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该物种在中国从最北的黑龙江岸至南方广西境内的五岭山地都有分布,但尚未明确其适宜分布区域。因该物种具有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现已被北京市、河北省、吉林省等列为地方性保护物种。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软枣猕猴桃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并对其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01×10~(6 )km~2;其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贵州西北部等地中低山区地带,呈圆环状分布。其中软枣猕猴桃在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份的潜在高适生区域面积最大。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软枣猕猴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湿季度降水量(500—800 mm)、年均温(12.5—17.5℃)、最冷季度降水量(290—660 mm)和海拔(2000—2690 m),上述环境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9.7%。建议在中高度适宜分布区进行野生软枣猕猴桃的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并根据其适生环境调整软枣猕猴桃的农业种植繁育规划,为软枣猕猴桃的就地、迁地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软枣猕猴桃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叶片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生长素(2.4-D、NAA)和玉米素(ZT)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叶片在MS+ZT 1mg/1+2.4-D3mg/1的情况下能诱导出适合于建立悬浮细胞系的愈伤组织。并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年龄、激素浓度、肌醇和蔗糖浓度四个方面对建立悬浮细胞系的影响。表明愈伤组织以生长10天时接种活细胞率最高;以MS培养基附加ZT1mg/1+2.4-D3mg/1较好;肌醇以200mg/1圆形细胞频率最高;蔗糖以5%最适。  相似文献   

15.
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别名毛花阳桃、毛冬瓜,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生于海拔250—1100米的山谷、溪边或林缘灌丛中。毛花猕猴桃为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米。幼枝及叶柄均被绒毛...  相似文献   

16.
声波刺激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分别先固定作为交变应力的声波的频率或强度这两个参数中的一个,而改变另一个指标的值,用声波刺激木本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茎段的愈伤组织,并测定对比声波处理前后其ATP含量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声波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的含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或抑制的双重效应,适度的声场刺激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能量代谢水平,其中,最适的声波频率为1000Hz,最适声强为100dB左右 。  相似文献   

17.
棉株根系伤流中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株根系伤流有明显昼夜节奏,白天多,夜晚较少。白天中又以上午9~12时的伤流量为最高。伤流中CTK量及其浓度也以白天为高。在切除地上部4天以后,从蕾期和铃期棉株已不再能收集到伤流液,但盛花期棉株在切除地上部6天以后,仍产生了相当多的伤流,其中仍含有丰富的CTK类物质。盛花期棉株根系伤流量及其中CTK水平高于铃期棉株,提示铃期棉株根系活力已开始趋向衰老。根据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高效液相层析鉴定出棉株根系伤流中的CTK类物质有Z,ZR,和IPA。  相似文献   

18.
根据植物顶端生长优势的原理,在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胚乳培养中,将愈伤组织上分化的芽,切割下来作接穗,利用简单装置,进行“嫩枝顶端嫁接”,嫁接成活率高达90%左右,并至少提前1—2年开花、结果。利用嫩枝顶端嫁接技术,不仅提高了试管苗的成活率,而且在简化培养程序、缩短培养周期、降低培养成本上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软枣猕猴桃试管苗叶片和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软枣猕猴桃试管苗茎段和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得到再生植株。茎段外植体容易愈伤化,但其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叶片外植体不易愈伤化,但其愈伤组织容易分化。MS培养基分别附加BAP、Kin、TDZ或CPPU都不能诱导芽的分化,而MS附加玉米素能有效地诱导芽分化,其中以2.0mg/L玉米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年代水稻品种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光合的关系,以根系伤流液重量作为根系活力指标,研究了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抽穗后根系伤流液重量变化及其与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关系。2--~-的研究结果表明,47年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水稻品种根系伤流液重量增加,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显著正相关,与剑叶光合速率也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后根系伤流液重量可以作为剑叶光合能力和高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