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扫描电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花背蟾蜍脉络膜毛细血管构筑情况。结果显示花背蟾蜍脉络膜毛细血管排民层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网,毛细知管管径8-24μm。脉络膜前部毛细血管网较疏松,网眼孔径为7-30μm,后部毛细血管网较密集,网眼孔径为6-15μm,脉络膜后部细血和突然终止于视神经周围。不参与视神经乳头血液供应,毛细血管铸型表面光滑,显示有内皮细胞核压迹。  相似文献   

2.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毛细血管,一般肉眼看不到,须放大50倍以上方可看清。放在150—200倍显微镜下可看到血管内情况。实验观察可取蛙一只,用20%氨基甲酸乙酯(脲酯乌拉坦)进行皮下淋巴囊注射(2毫克/克体重)将其麻醉。然后将蛙固定在蛙板上,在下腹部旁侧剪一长切口,拉出一段小肠并将肠系膜展开,用大头针固定于蛙板上,在低倍显微镜下即可分辨循环的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三部分。镜下可见,小动脉内血流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的生物复习时,我们利用青蛙连续进行“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观察蛙心脏的节律性搏动”和“脊蛙反射”三个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关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步骤详见课本,这里只介绍连续完成这三个实验的有关问题。 1.实验准备一定要充分。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准备。特别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生命力的蛙或蟾蜍。由于蛙的脊休克时间较蟾蜍长(多达数十秒),因此,我们用蟾蜍作材料,且不能用铁叉扦或其它有伤蛙体的捕捉方法。捕来的蛙或蟾蜍要保养在有浅水而阴湿的池中,最大限度地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种对蟾蜍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适用于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固定方式。方法:将一定数量的蟾蜍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捣毁大脑和脊髓组、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模拟Ⅱ导联分别将麻醉组、捣毁组蟾蜍连接RM6240,进入心电图实验模块,观察并记录两组组蟾蜍的处理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蟾蜍经过处理后痛觉、肌张力、呼吸的对比情况。快速游离三组蟾蜍的心脏,4%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修剪后冰冻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查。结果:①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固定效果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相当。②给药前后麻醉组蟾蜍的心电图变化幅度小于捣毁前后捣毁组蟾蜍的心电图。③与对照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相比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小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结论:在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对蟾蜍进行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是一种优于捣毁蟾蜍大脑和脊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液循环观察”实验常用的实验材料多是蛙和小鱼等,由于班次多,学生做一次实验往往达不到予期效果,主要原因是:第一,蛙和小鱼等很难满足需要。第二,观察心脏博动需要解剖、固定,观察血液循环也需固定,操作比较麻烦。第三,学生操作不够熟悉,在一节课内,部分学生完不成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6.
用蝌蚪观察血液循环的好处是:材料易得,观察时是将蝌蚪装在一个特制的水槽中,不离开水,生态自然,而且血管网路清晰,效果较好。观察时除需要体视镜(或称立体显微镜)、显微镜外,还要制做一个专用水槽。现将具体做法概述如下: (一)观察外鳃的血液循环发育自开口期至尾血循环期为最好时期。用体视镜观察:同常规实体观察方法。用显微镜观察:最好选用一个三或五倍的物镜,配以五倍的目镜。倍数太大不能看见蝌蚪整体,只能看见尾鳍的局部,直观效果不好。观察时除用原显微镜的反射光源外,最好加一个明亮的投射光(可用幻灯代替)。细心地调整  相似文献   

7.
适用内容各种新鲜材料,如根尖根毛、各种花粉、柱头、叶表皮毛、昆虫复眼、蝶翅鳞片等. 观察方法 1.将标本放在载片上即可,不须加水和盖片. 2.将显微镜遮光器遮住通光孔(即光圈不对通光孔). 3.显微镜置于强光下,最好是直射阳光,或靠近窗口、台灯,使光线直射载物台的标本上,通过标本的反光,看到放大的像. 4.此法仅适用放大几十倍的低倍显微镜、解剖镜. 效果视野是暗黑色的(如在载片下衬上深色纸或涂上深色油漆,就有了彩色视野)所见的标本均为原色.白玉一般的根尖根毛.花粉粒有白有黄,绒球形、光球形、三角形,象星空一样美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 2年多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中 ,对初中 3本教材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实验的课时安排、材料选择、操作方法等进行了一些改进 ,使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初中《生物学》第 1册 (上 )1 显微镜的使用教材规定此实验 1课时完成 ,实践证明 1课时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建议此实验改为 2课时。第 1课时 ,首先 ,对学生进行进入实验室的常规组织教学 ,如宣读实验室规则、用具损坏赔偿制度、做实验时的要求等等 ;其次 ,对照显微镜的结构图认识其各部分结构 ,并了解其操作方法。第 2课时 ,进一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动手练…  相似文献   

9.
生物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明视野显微镜。正确而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应首先掌握的基本技能。作者在多年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操作问题主要有 3方面 :1)没法把握不同物镜的工作距离 ,用调焦旋钮大幅度反复升降载物台仍难以找到标本图像 ;2 )只考虑用调焦旋钮对焦寻找物像 ,而没有重视聚光器的作用 ,导致待观察标本不清晰 ,甚至将物镜下的标本调到焦点位置也看不到图像 ,如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细胞数量实验时 ,不少学生常报告找不到或看不清划线反差较小的计数室 ;3)分不清视野中物像来源 ,将目镜上的污染物误认为是…  相似文献   

10.
从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下所需的新鲜材料,观察动物四种基本组织的方法,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药品及仪器,对缺少切片、标本的中学是很有用的。实验动物蟾蜍或蛙、小鼠都可。一般器材显微镜、天秤、载玻片、盖玻片、细口玻璃瓶、解剖器、大头针、青霉素小瓶、软木轮、培养皿(或用药瓶的塑料盖代用)、滤纸、大针、吸管。药品 30—40%氢氧化钠水溶液(以33%最佳),1%硝酸银水溶液,0.9%生理盐水、蒸馏水、紫药水或碘酒(市售)、任格(Ringer)氏液(两栖类生理盐水)。实验方法 1.处死动物:蟾蜍(或蛙)用探针毁脑和脊髓。小鼠用颈椎脱位法。 2.取材和观察上皮组织: 单层扁平细胞及细胞间质的观察取蟾蜍(或蛙、小鼠)肠系膜一块,铺展于带孔的软木轮上,四周用大头针固定。用蒸馏水洗肠系膜2—3次,洗毕,将此软木轮放在培养皿内(或塑料瓶盖),然后在肠系膜上滴入1%硝酸银溶液(液体没过肠系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复习生理卫生的实验时,有四个实验要用蟾蜍,按常规每个实验两人一组用一只蟾蜍,我校五个高三班,完成这些实验需要蟾蜍五百多只,这样不仅捕捉困难,而且大量捕捉对生态平衡将造成一定破坏,实验所用时间也多。青蛙和蟾蜍都是出名的有益小动物,滥杀是不允许的。为此,我县有不少学校在过去没有上好高三生理卫生实验复习课,使学生造成了学业上的缺陷。我校从八二年起,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的动物学教学中,用活的材料给学生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是非常需要的。如用有内鳃的活蝌蚪(有四肢的容易活动,不易观察),放在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40倍即可),观察其尾部,可逼真地看到血管和红血球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山西太原二中赖荣兴)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蛙变色”演示实验,可说明激素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脑垂体的作用,懂得什么叫体液调节.现将实验步骤和方法介绍如下. 课前准备取4—6只大蟾蜍,逐个取下脑垂体,制备脑垂体混悬液.具体做法是:剪开蟾蜍二口角,从口角后缘将头颅剪下,剪断处露出一个骨孔(称枕骨大孔),再用尖剪刀由枕骨大孔伸入颅腔,沿副蝶骨之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植物学》观察根毛的实验中,对根没有染色,所以不便于观察。我在带学生做此实验时改用蓝墨水染色,效果不错。具体做法是用稀释过的蓝墨水代替原实验中的水,在显微镜下即可清晰地看到根毛及根表皮细胞的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在进行两栖类解剖课时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对蛙或蟾蜍的内外构造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初步掌握解剖蛙或蟾蜍的方法。本学期我们上解剖课时在原有要求上加了一条,就是解剖它们的胃,观察它们的食物,以明确对人类的关系。由于青蛙运动灵活,不易捕捉,学生们往往捕捉蟾蜍来作为两栖类解剖课的实验材料,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解剖观察蟾蜍的消化器官同时解剖它们的胃(蟾蜍应是捉来不久的,胃里食物尚未消化,时间久了胃中  相似文献   

16.
淡水藻,除车轴藻(Chara)外一般都是小型的,不但单细胞的种类要用显微镜放大才能看见,就是多细胞种类的植物体,多数还是很小的。只有少数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在讲授淡水藻时,对于很小型的种类,到可使学生在显微镜看见它们的整个植物体,至于比较大型的,到难使学生看见  相似文献   

17.
从蟾蜍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分离纯化了总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证明在正常或贫血的蟾蜍红细胞内都具有细胞特异的组蛋白H_(50)。在蟾蜍贫血后,网织红细胞内的组蛋白H_1有显著增加。用Bi0-gel P60将总组蛋白进一步柱层分离,并对组蛋白H_1与H_5含量的比值作了分析,证明蟾蜍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内组蛋白H_1与H_5在量的比例上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蟾蜍心脏起搏点观察和心电图引导是生理学经典实验。传统的蟾蜍心脏起搏点观察实验利用斯氏结扎法配合计数,观察蟾蜍心脏各部分的自律性和等级性;心电图引导是模拟标准肢体Ⅱ导联,引导出蟾蜍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基本波形,理解心电图基本原理。将2个实验有机结合,对实验项目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和启发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血细胞计数板是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所使用的特制载玻片。通常做细菌、酵母菌等数量测定实验时,先是让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的方格网及其计数室,认识计数室的构造,之后再进行加样、计数等实验步骤。然而在实验中发现,由于构成方格网的线条加工的非常细而浅,且无色透明。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次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蟾蜍(或青蛙)的膀胱是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和血流特点的理想标本。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方法 (一)固定动物将蟾蜍用清水洗净后用乙醚或乌拉糖(20%乌拉糖溶液注入皮下淋巴囊)麻醉,候动物麻醉后将其腹面朝上固定于蛙循环板上,腹部靠近循环板孔,然后将载玻片的一端靠近腹部盖在循环板孔上(图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