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有恒温动物和部分变温动物都能最有效地使自己的体温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恒温动物主要是靠体内的代谢产热,同时也可利用体外的热源;变温动物则主要依赖环境中的热源,但它们能够借助于行为主动地摄取这些热量,而不是被动地使自己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有时,周围环境的温度会超过动物所能忍受的限度,这时,动物就必须使自己的身体降温,为此,动物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行为适应。  相似文献   

2.
动物,生存离不开嘴里的舌头。千奇百怪的动物舌头,不仅是攫取食物的主要器官,而且是抵御自然伤害和对敌有效防卫的重要器官。狗的舌头在体温升高时,常常伸出来,排泄大量体液,帮助散发体内热量,调节体温。袋鼠的舌头能协助降低体温。当气温高达35—40℃时,它就不断地用舌头憩自己的前爪,使体温很快下降。  相似文献   

3.
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热能交换,必须通过其暴露于环境的体表面积这个界面作用。当动物处在高于其体温环境时,即通过皮肤或毛皮的传热作用,从环境中获得辐射热;当动物处在低于其体温环境时,则体热通过皮肤或毛皮散发到环境中去。但是,在一定时间内,每单位的动物体表面积,究竟得到多少或失去多少热量?往往通过冷却温度计(Katathermometer)测定动物的离体皮肤或毛皮的传热系数,来进行估算得到或失去的热值(卡/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华鳖新孵幼体的热耐受性、体温及温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下 ,选择体温分别为 2 8.0℃和 30 .3℃ ;潮湿环境下 ,临界高温和低温分别为 40 .9℃和 7.8℃ .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 ,水温对幼鳖体温的影响比气温更直接 ,体温和环境温度的昼夜变化相一致 ,说明幼鳖生理调温能力很弱 .在有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 ,幼鳖能通过行为调温将体温维持到较高且较恒定的水平 ,导致体温昼夜变化不明显 .幼鳖运动能力有显著的热依赖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增强 .体温31.5℃时 ,幼鳖的运动表现最好 ,最大续跑距离、单位时间跑动距离和单位时间停顿次数分别为 1.87m、4 92m·min-1和 6 .2次·min-1.体温过高时 ,运动能力下降 .当体温为 33 .0℃时 ,最大续跑距离、单位时间跑动距离和单位时间停顿次数分别为 1.30m、4.2 8m·min-1和 7.7次·min-1.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一家公司推出的这新型体内温度测量仪,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内出现的微波平均值来计算人体的温度。测最叫并无感觉。使用这种新仪器测量和观察体温变  相似文献   

6.
热环境下复合电解质饮料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复合电解质饮料对热环境下大白鼠与人体的生理生化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电解质饮料具有维持人体在热环境下劳动时的水与电解质平衡,保留水份在体内,减少水份消耗,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提供能量,消除疲劳和提高耐热能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昆虫知识》2008,45(6)
果蝇脑中蘑菇体结构内的神经元,是学习、记忆和睡眠调控等过程所必需的。Sung-Tae Hong等人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它们在温度喜好行为中也起一定作用。一些动物,同我们人类一样,通过改变它们的代谢来从内部调控体温。但对像果蝇等其他动物来说,体温是与它们环境所进行的热交换的结果。果蝇能够本能地寻找一个与它们在遗传上所喜好的体温相匹配的环境,这个过程与哺乳动物设定固定体温的过程相似。当蘑菇体神经元中依赖于AMP的环状激酶活性被人为调低时,果蝇便不能找到它们所期望的温度;当这个活性增强时,它们便喜欢较高的温度。这项研究表明,温度感觉可能与学习和基因共享一些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8.
水域热影响与水生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热影响和热污染的概念当前 ,火 (核 )电站随工业发展不断增加 ,而许多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要产生冷却水 ,我们通常称温排水。温排水进入受纳水体会使水温超过自然水温 6~ 14℃ ,这直接或间接对水域中的生物产生有益或有害 2个方面的影响 ,统称热影响 (Thermal effects)。当温排水对水域环境产生不利效果时 ,也就会对水域中的生物资源产生伤害作用 ,这种情况称之热污染 (Thermal Pollution)。热污染是伴随电力工业大规模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环境问题。2 热源目前我国的电力、冶金和化工等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废热水 ,其中…  相似文献   

9.
环境温湿度对狭翅雏蝗体温与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翔  陈永林 《昆虫学报》1989,32(3):278-285
昆虫体内环境(体温、体含水量)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极大,昆虫通过改变水的获得与损失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本文提出“平衡温湿条件”这一概念,并用以描述昆虫体内水分平衡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禁食昆虫体内含水量保持不变时的环境温、湿度条件为“平衡温湿条件”.对于狭翅雏蝗 Chorthippus dubius(Zub.)末龄蝻,其平衡温湿条件若以温湿系数(Q)表示,为Q=2.87.当Q>2.87时,虫体含水量增高;当Q<2.87时,虫体含水量下降.狭翅雏蝗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对于其末龄蝻体温的研究表明,静止时,蝗蝻体温与环境温度一致;运动可使体温高于环境温度1—2℃;接受太阳辐射可使体温高于环境温度1—10℃(辐射强度为77500—161000 Lux时).狭翅雏蝗种群世代净增长率达到最大时的环境温、湿度条件与“平衡温湿条件”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幼体的热耐受性和运动表现热依赖性,设计了具有和缺乏温度梯度两种热环境,研究幼龟体温的昼夜变化。高、低温耐受性分别用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表示,体温为泄殖腔温度,水温和气温分别是幼龟所处位置的水温和1cm高气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分别为41.9℃和1.8℃。在有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体温、水温和气温平均值有显著的昼夜差异,水温和体温的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两者均大于气温的日平均值。在缺乏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中,体温、气温和水温平均值亦有显著的昼夜差异,但气温、水温和体温的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温度梯度是幼龟进行体温调节不可或缺的条件,选择体温有显著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9.2℃和25.4℃。在02:00—06:00时间段内,幼龟选择体温明显较低,其它测定时刻的选择体温无显著差异。幼龟各测定时刻的平均体温与平均气温和水温均呈正相关。处于温度梯度中幼龟特定气温的体温比处于缺乏温度梯度中的幼龟高3.7℃,这种差异是前者利用温度梯度进行体温调节的结果;处于不同热环境中幼龟特定水温的体温无显著差异。体温显著影响幼龟的运动表现。18—39℃体温范围内,疾跑速随体温增加而增加,36℃和39℃体温的幼龟疾跑速最大;体温达到41℃时,疾跑速显著下降。体温较高的幼龟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体温较低的幼龟。偏相关分析显示,疾跑速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和停顿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停顿次数与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答当我们在各种剧烈运动之后,身体的骨胳肌会产生一种酸痛感,几天后酸痛便消失。我们知道,人必需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将体内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大量的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利用。在剧烈运动时,全身骨胳肌特别是下肢肌收缩活动加强,急需大量能量供给,这时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而且体内大部分血液被输送到运动系统,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满足体内糖类完全氧化所需的氧气  相似文献   

12.
<正>当人们讨论人类微生物时,细菌通常会得到所有的关注。然而,微观的真菌也生活在人们体内。新研究显示,一种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毕赤酵母菌的真菌生活在健康的口腔中,并在保护人们免受有害念珠菌引起的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对人体友好的真菌甚至可以成为新的抗真菌药物。当人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时,念珠菌就会泛滥成灾,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即鹅口疮。这种感染在HIV感染者中十分普遍。美国俄亥俄州克利  相似文献   

13.
人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有机体,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必须要有适宜的环境。其中人体对酸碱度的要求是一个重要方面。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人体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人体外也有相当数量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入体内。因而,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比例,即酸碱度的大小在人体的各部分都有一定的范围,如果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对有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上,由于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具有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在人类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药物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如果使用药物不合理,人体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在用药时医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鉴于此,对儿童如何更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治疗疾病,就成为了现代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提议重视,这个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味觉生理学家YuzoNinomiya及其同事推测激素leptin提供了身体控制热量摄入的另一条途径。Ninomiya及其同事开始研究一个品系的小鼠发生leptin受体基因突变时 ,发现了leptin与味觉的关系。Leptin受体是接受激素leptin刺激的细胞表面蛋白。Leptin由脂肪细胞分泌后即进入血液循环 ,leptin一旦达到大脑 ,便像测量计一样量出体内贮存了多少脂肪 ,它并帮助调控食欲。由于带有leptin受体突变基因的小鼠不能感觉leptin ,因此它们吃得太多 ,变得肥胖 ,…  相似文献   

17.
热耐受性及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清波  曾小飚  林隆慧  计翔 《生态学报》2009,29(4):1738-1744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幼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2.6、41.7℃和 7.7℃;成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3.1、42.0℃和8.2℃.②环境温度在26~34℃时,对变色树蜥食物通过时间和摄入能有显著的影响;对表观消化系数(ADC)和同化效率(AE)无显著的影响;在28~34℃时食物通过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6、28℃和30℃时,摄入能小于更高温度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是机体长期暴露在热环境中无法充分将体内的热散出而导致机体温度失衡的一种状态。随着miRNA检测技术的进步,许多学者发现,热应激会导致miRNA的表达量发生变化。miRNA可以通过结合其靶基因,抑制miRNA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在调控机体生命活动和抗热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秦达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11):25-25
生物体对气温的适应性都有其分子学基础,目前所知尚属点滴,略举几例。 (一)生物抗热性与热休克蛋白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形成了对热冲击的应答反应,以适应生存。例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体内会关闭大多数正常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启动一组抗热蛋白基因的转录,从而合成7  相似文献   

20.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生物学通报》2000,35(8):16-18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血液 ;淋巴系统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淋巴结和淋巴液 (本文略 )。循环系统是体内物质运输和维持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稳定的重要系统。循环系统还是重要的免疫系统 ,并参与体温的调节。1 心脏和血液循环脊椎动物的血液在管道内按一定方向不断地流动 ,即在身体背部从前向后 ,而在腹部是从后向前。但在最低等的脊索动物即尾索动物(urochordates)海鞘中的血液循环属于开管式 ,而且血液不沿固定的方向流动 ,定期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