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1年10月25日,对南农人来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一天科技部正式批准南京农业大学建设“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这是江苏省唯一的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该省建设的第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园艺科学与应用学科为依托.经过近10年建设.实验室和重点学科齐头并进、成绩斐然。在植物遗传资源学、  相似文献   

2.
《生物产业技术》2009,(6):84-86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于2007年4月发文批准建设,2007年9月通过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4):388-388
2008年11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师生和来自中山大学校内外各兄弟单位、校友、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300余位来宾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隆重庆祝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该所是1978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部属重点研究所之一,首任所长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  相似文献   

4.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95-195
由中国昆虫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昆虫学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昆虫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市、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山东省植保总站、山东省森防总站、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于1984年批准成立.抗生素研究所与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共同组成的传染病学科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点.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为汪复教授,现为张婴元教授,实验室主要从事抗感染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评价和细菌耐药性防治研究,在上述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2001,13(5):238-239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利用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贷款建设的实验室。在利用贷款建设的134个实验室中,经过世界银行专家的考察论证,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被遴选为示范实验室。实验室从1990年起运行,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在43个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评估中名列第14名;2001年在56个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评估中进入前6名,成为优秀实验室。1 研究方向和学科 新药研…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张润杰何新凤(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PotentialEfectsofClimateChangeonAgriculturalInsectPests.ZhangRunjie,HeXi...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通报》2007,24(1):I0001-I0001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在北平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研究所植物部和1929年成立的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成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是利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系统发育重建以及进化机制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培养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类、区系和生物地理学,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重建,居群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进化发育和进化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9.
《动物学报》2005,51(1):i003-i00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于2000年批准成立的复旦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重点实验室,依托两个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点。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是在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与教学实体,现有固定人员15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7名,1人被聘为“长江奖励计划”的讲座教授,1名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名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相似文献   

10.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土壤微生物学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教授创建的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主要整合校内2个优势学科即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省级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的相关研究力量而组成.  相似文献   

11.
何礼远 《生物技术通报》1997,13(2):45-46,39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为农业部,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988年12月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2年1月通过验收并批准对国内外全面开放;1996年参加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领导的全国生命学科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统一评估,被评为优良实验室前10名之列。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何礼远研究员、副主任为周大荣研究员、黄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予元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4名,其中研究人员19名,技术人员3名,管理人…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报》2017,(5):680-680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雄伟的泰山脚下,依托于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室于2003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有作物学、园艺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3个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13.
《昆虫知识》2007,44(5):I0001-I0001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的水稻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品种的水稻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影响张古忍1廉斌3古练权2周强1张文庆1(1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2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3暨南大学化学系广州510632)*国家博士后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博士后基金、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1):95-95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任主任是庞义教授。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16.
《动物学报》2005,51(2):i003-i003
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由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三个三级学科组成。1986年设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家畜传染病学两个博士点,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起设立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建立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王洪海 《微生物与感染》2007,2(2):F0002-F0002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创立于1961年,前身是1956年8月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后在复旦大学建立的遗传学研究室。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创始人是谈家桢院士。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在全国高校中建立的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85年即开始运行,同时向国内、外开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5):i0002-i0002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是以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博士点和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起的生态学科学研究所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产业技术》2013,(5):62-63
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先驱者 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开和成)成立于1994年,创建人是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的何炳林院士。在多年的治学过程中,何炳林院士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相结合原则,使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南开大学化工厂及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是其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前沿阵地。2007年,南开和成吸纳了有着近50年历史的南开大学化工厂的全部技术和品牌,成为一支国内顶尖级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20.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988年获得国家计委批准启动建设:1992年开始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2001年和2006年先后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两次评估。评估专家组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人才队伍和开放运行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认为实验室定位和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