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国筠  骆荣江 《蛇志》1992,4(3):9-11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及某些眼病的常见并发症,且常严重损害视功能,为了寻找一种在早期能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而又使用方便的药物,我们用~(51)铬标记红细胞之全血制成玻璃体积血模型,对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证明蝮蛇抗栓酶对实验性玻璃体积血的清除有显著效果(P<0.00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血流变学研究了清栓酶预防治疗44例 TIA 患者,并对预防3年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发现首次疗前血流变值与健康人(ηP、RCT 除外)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疗前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清栓酶每6个月预防治疗一次,血流变值与首次相比约下降50%~60%左右,而每年(12个月)预防治疗一次约下降30%~35%左右,其中治疗间歇时间一样,同年度血流变的值(ηP、RCT 除外)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间歇时间不一样(6、12个月)同年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 P<0.01).从而证实了清栓酶不但是治栓的佳药,也是防栓的良药,本文认为中、老年人预防脑中风,最好每年用清栓酶2次以上,才能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78例脑血栓患者清栓酶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形成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盛国  何绪英 《蛇志》1991,3(3):19-20
本文对比了用清栓酶治疗前后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形成各因素的变化,其中发现脑血栓患者治疗前体外血栓长度,湿干重量与健康人相比增长,加重[P<0.05或<0.01]。而清栓酶治疗后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长度,湿干重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从而证实了清栓酶具有降低血栓形成因子,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庚级升  田嘉玲 《蛇志》1993,5(2):33-34
我们应用清栓酶对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收到出人意料的临床效果,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该药溶栓、抗凝、止痛、止血等效果迅速、显著,确实。该药药源丰富,作用优于尿激酶,使用简便、安全,是治疗急性肺血栓病的一种颇有前途的新药。  相似文献   

5.
胡常林  董为伟 《蛇志》1990,2(3):7-11
我们采用光化学方法诱发鼠实验性局灶性脑梗塞,观察了清栓酶的治疗作用,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脑梗塞未治疗组及清栓酶治疗组。实验结果显示清栓酶治疗组(0.25u/kg,Qd,iv,连用5天)自发性脑电活动明显改善;光镜与电镜观察发现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病灶区出现明显胶质增生;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对照组;清栓酶治疗48小时,脑含水量测定平均为75.72±1.42%,较未治疗组(79.22±0.25%)明显减低(P<0.05)。这些结果提示于脑缺血后早期应用清栓酶,对脑自发性电活动,形态学改变及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表明清栓酶对缺血性脑梗塞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栓酶的临床新用途吴青山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清栓酶的经验进一步积累,用途更为广泛,特作如下介绍:1.清栓酶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收治颅底骨折1例,脑震荡15例。给予清栓酶0.75单位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内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7.
清栓酶膀胱内注药致血尿1例南京解放军3503厂医院熊汉璧清栓酶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使用方法也多种多样,可全身血管内用药,也可局部用药腔内注射。作者曾使用清栓酶膀胱内注射引起全程血尿1例,特报导望引起同道注意。患者李××,男,82岁,因慢支咳喘入院,有...  相似文献   

8.
清栓酶致迟发过敏反应1例总参第四门诊部李玉桢章××,女性,58岁,退休干部。因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高粘血症于90年5月25日在本部接受清栓酶治疗。经皮内试验阴性后给予抚顺青峰制药厂生产清栓酶0.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入每日一次。3次后出现球...  相似文献   

9.
1988年至1992年间曾对64例DukesB、C和A3期直肠癌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清栓酶导管升压热疗.每次0.5单位、每日一次,术前一疗程,术后两疗程:每疗程15至20天,停3至5天重复另一疗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情况基本相同和未进行术前术后化疗和清栓酶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2至5年。术前术后清栓酶导管升压热疗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4%、远处转移率11%;而对照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7%、远处转移率为25%,两者皆有显著差异(P<0.05)。升压、热疗使清栓酶的活性作用提高10至30倍。因此.作者认为对DukesB、C和A3直肠癌病人、在术前术后应进行清栓酶导管升压热疗,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对70例急性心肌梗塞行清栓酶静脉给药的溶栓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自成  李秀兰 《蛇志》1997,9(1):10-14
用清栓酶静脉给药对7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持续进行24h溶栓疗法,再通率为88.57%;发病6h内接受溶栓者,再通率为93.9%,发病12h~24h接受溶栓者,再通率为33.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阐述了清栓酶溶栓的疗效机理,认为这是目前最理想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1.
王克腾  张策 《蛇志》1994,6(2):8-9
将54例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清栓酶组。对照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清栓酶组2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蝮蛇清栓酶0.5u,稀释静脉点滴,一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观察到蝮蛇清栓酶能明显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P<0.01),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的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P<0.01),说明蝮蛇清栓酶能有效减轻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2.
张策  王克腾 《蛇志》1995,7(4):8-11
通过用蝮蛇抗栓酶(Svate)防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实验,发现Svate能明显减轻家兔主动脉AS;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液血栓素含量,能明显升高血液前列环素含量。以上血液检查结果与Svate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临床检查结果一致。说明Svate有防治AS的作用,其机制与Svate具有恢复前列环素/血栓素平衡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海洋纤溶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环刺螠生活在近海泥沙地区的潮间带和低潮带,自1940年分类后曾归属于螠虫动物门,但是现在越来越认为它是多毛纲环节动物的一个分支。系统研究表明,单环刺螠的体腔液和内脏中含有高活性的溶栓物质,并从这两种组织中通过离心、过滤、硫酸铵盐析、超滤、Q.Sepharose Fast Flow、Sephadex G-75、Sephacry S-100等步骤分离到了一种纤溶酶UFE,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分子量为10.38kDa.利用尿激酶和PBS作对照的功能研究表明,UFE主要是直接降解纤维蛋白,但也表现部分激酶活性,这跟来自环节动物蚯蚓的蚓激酶一样,靠将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降解纤维蛋白。研究表明,UFE是一种免疫原性小、纤溶能力强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4.
王克腾  周启棣 《蛇志》1995,7(1):6-9
通过28只家兔动物实验及100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发现蝮蛇抗栓酶能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蝮蛇抗栓酶能减轻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眼压(IOP)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给予内眼手术标准玻璃体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注射液1.5mg腔内注射,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液0.5 mL腔内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血清CRP、VEGF水平;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视力、IOP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d血清CRP、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CRP、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d视力最小视角对数(logMAR)及IO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视力logMAR及IO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各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雷珠单抗,康柏西普更能有效降低AMD患者血清CRP、VEGF水平和IOP,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患者30例(42只眼),患者均接受了闭合式睫状体经扁平部三切口入路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分析其术前及术后情况。结果: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患者中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8眼,玻璃体积血10眼,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有5眼;在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者有36只眼,占85.71%,无提高者有6只眼,占14.29%;术前平均视力为(0.15±0.09),末次随访时平均视力提高至(0.31±0.16),两者平均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9,P0.001);42只眼视网膜解剖结构复位良好,视网膜平伏;OCT检查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黄斑劈裂平均面积(0.22±0.18)mm2,与术前黄斑劈裂平均面积(1.07±0.52)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1,P0.001),黄斑微囊样改变有改善;随访期间5只眼出现并发症,占11.90%,其中2眼术后发生PVR且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发生白内障,1只眼出现玻璃体积血,术后视网膜解剖均复位良好。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视网膜解剖复位及提高其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患者视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州市不同年龄组玻璃体积血的常见病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2009年~2011年住我院的287例29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玻璃体积血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111例(38.7%),眼外伤60例(20.9%),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59例(20.6%),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32例(11.1%)。年龄<45岁的青年组中,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6例(48.6%),其次为DRP 26例(35.1%),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RV)10例(13.5%)。45~59岁中年组中,DRP导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61例(50.8%),其次为RVO 20例(16.7%)、眼外伤17例(14.2%)、RRD 16例(13.3%)。≥60岁老年组中,RVO导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8例(40.9%),其次为DRP 24例(25.8%),RRD 15例(16.1%)。结论:DRP、眼外伤、RVO、RRD是引起玻璃体积血最常见的病因。青年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眼外伤、DRP和RV,而中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因是DRP及RVO。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and consecutive surgeries to treat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cataract.

Methods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Forty-one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were enrolled. Twenty-nine eyes for the combined surgery group and twelve eyes for the sequential group were included. All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 by one surgeon. Phacoemul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clear cornea incision. The vitrectomy was performed using a 20-gauge vitreous cutter.

Results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d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In the combined surgery group, the BCVA increased in 18 (62.1%) eyes, while eight (27.6%) eyes remained stable and three (10.3%) eyes decreas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fibrinous exudation in nine eyes, macular edema in three eyes and vitreous hemorrhage in three eyes. In the sequential surgery group, the BCVA increased in seven (58.3%) eyes, remained the same in four (33.3%) eyes and was reduced in one (8.3%) ey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macular edema in two eyes, neovascular glaucoma in two eyes and vitreous hemorrhage in one eye.

Conclusions

Both combined and sequential surgerie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ing PDR and cataracts. The combined surgery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fibrinous exu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