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鸣禽的鸣唱与人类的语言产生相似,是一种复杂的习得性行为.因此,鸣禽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语言学习与产生的重要模式动物.鸣禽鸣唱受到相互联系的鸣唱控制核团调控.多巴胺作为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控哺乳动物多种活动.多巴胺及其受体在鸣禽鸣唱相关神经核团大量分布.近期研究表明,多巴胺通过调控鸣唱相关核团,促进鸣禽幼年期鸣曲学习、成年期鸣曲保持以及求偶性鸣唱的产生.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鸣禽多巴胺系统调控鸣唱相关神经核团及鸣唱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多巴胺信号调控鸣禽鸣唱学习行为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鸣禽的鸣唱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它由脑内离散的神经核团所控制,这些核团相互关联构成鸣唱控制系统.鸣禽体内的性激素可以通过调控鸣唱系统来影响鸣唱行为.研究表明性激素中的雄激素在调节鸣唱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雄激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增殖、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突触传递及相关受体来影响鸣唱控制核团进而导致鸣唱行为改变.本文主要集中在雄激素对鸣禽鸣唱行为调控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鸣禽因其独特的习得性鸣唱行为,成为了研究运动学习的理想模型。现已证实,鸣禽的鸣唱行为受前脑内的鸣唱控制系统直接调控。有证据显示,鸣唱控制系统内有胆碱能递质及其受体分布,其中发声运动核团接受来自基底前脑中枢胆碱能系统的胆碱能神经支配,其可通过胆碱能递质影响发声运动核团的神经活动,进而影响鸣唱行为。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证实,中枢胆碱能系统参与了对运动行为和运动学习神经过程的调控。了解中枢胆碱能系统对鸣禽鸣唱行为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鸣禽鸣唱运动控制和鸣唱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并可从比较生理学的角度,为研究其它动物感觉运动和学习记忆的神经过程,乃至人类语言产生的神经过程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对迄今国内外在胆碱能递质对鸣禽发声运动核团作用受体的选择性及其对神经元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揭示中枢胆碱能系统调控鸣禽鸣唱行为的神经机理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鸣禽鸣唱与人类语言相似,是一种复杂的发声学习行为,并受脑中一组相互联系的神经核团调控。该组核团与人类发声控制相关脑区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构同源性,并可能共享某些发声学习调控机制。因此,鸣禽成为研究发声学习神经机理的重要模式动物,不仅对鸟类语言学习,也可为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神经过程和语言障碍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借鉴。本文基于本课题组长期坚持的研究方向,较系统地概述了国内外鸣禽鸣唱行为研究的历史、重要发现和进展,及其为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鸣禽鸣唱与人类说话一样,都是在教习和听觉反馈下形成的感知运动学习过程。鸣禽鸣唱的发育和成熟巩固依赖于发声通路和前端脑通路组成的鸣唱系统的完整。前端脑通路中的X区在鸣唱学习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X区的形态组织结构、在鸣唱发育与成熟巩固中的作用、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将X区与哺乳动物基底神经节的学习记忆功能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李东风  王松华  孟玮 《生理学报》2020,72(2):243-248
雄激素对鸣禽鸣唱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近年研究表明,体内雄激素水平不仅影响鸣禽外部形态,而且影响其鸣唱行为。雄激素(包括衍生物)对鸣唱行为和鸣唱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以本研究组近年在斑胸草雀上的工作为主,总结了雄激素对鸣禽鸣唱行为、鸣唱系统投射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传递的影响及其与脑内其它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Pan X  Li DF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1):72-74
多巴胺(DA)与鸣禽的鸣唱行为密切相关.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VTA和SNc以及PAG,它们投射到前端脑鸣唱控制核团,调节鸣唱的学习和产生.研究表明,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成鸟的鸣唱产生和幼鸟的鸣唱学习,而这种环境依赖性的鸣唱行为变化是由中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来介导的.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与鸣唱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鸣禽的鸣啭系统已是当今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模型。鸣禽的鸣啭学习包括2个阶段:感觉学习期和感觉-运动学习期,以及鸣唱运动和鸣唱学习2条通路。鸣禽的鸣唱行为依赖于听觉反馈系统,现已经证明致聋会使鸣曲结构发生变化,主要对近年来在致聋与鸣唱行为的影响及一些电生理变化研究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NMDA受体与鸣禽鸣唱学习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2-D-asparticacid,NMDA)受体,是一种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受突触电压和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甘氨酸、NMDA等)的双重调控,是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关键物质.鸣禽的鸣唱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在特定的学习敏感期依赖听觉经验完成的.对近年来鸣禽NMDA受体与鸣禽鸣唱学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鸣禽是除了人类以外极少数具有发声信号学习能力的动物,其已成为研究运动序列控制和学习记忆神经过程的理想模型。鸣禽端脑中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和脑干中的运动核团构成了控制发声的运动通路。该文对鸣禽端脑发声运动通路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在发声控制和鸣唱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1.
何颖  李东风 《生命科学》2007,19(3):333-337
前端脑通路即鸣禽的基底神经节——前脑通路,为鸣唱学习和可塑性所必需。本文综述了前端脑通路的起源、发育、作用及其鸣唱可塑性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鸟类鸣唱是一种复杂的发声行为,需要感知和运动技能学习等神经过程的参与。与人类语言学习的过程相似,鸟类鸣唱学习过程由脑中的一整套神经结构所控制,我们称之为鸣唱控制系统。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鸣唱控制系统对鸣唱行为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在BDNF对鸟类鸣唱调控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BDNF影响新生神经元募集及存活、性激素及性别二态性、鸣唱控制系统季节可塑性和鸣曲形成等科学问题。文章对BDNF与鸣唱行为调控关系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鸣禽发声学习记忆与即刻早期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鸣禽受到声音信号的刺激或自身表现出发声行为时,脑内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IEG)能迅速被激活而表达.其中zenk、c-fosc-jun表达的脑区及水平与鸟在鸣唱时神经元的活动区域及活动程度相一致,暗示IEG在鸣禽发声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Liao CS  Li J  Li DF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69-371
叉头框P2(FoxP2)基因是与人类语言相关的基因,在鸣禽脑中也存在,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关键性发育,对鸣禽鸣曲学习也有影响.实验表明,FoxP2基因对神经回路发育和出生后的鸣唱学习,以及成鸟的鸣曲稳定都有重要作用.FoxP2基因主要在与人类同源的基底神经节--X区表达.本文介绍了FoxP2基因与鸟鸣的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鸣禽鸣唱控制系统的前端脑通路(anterior forebrain pathway, AFP)在鸣唱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ateral magnocellular nucleus of the anterior neostriatum, LMAN)是AFP的最后一级输出核团,AFP中的信号通过LMAN传导到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 RA),与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re,HVC)共同调节RA的活动,从而影响鸣禽的发声行为。LMAN可能通过其与RA的单突触连接来影响鸣唱可塑性。文章对近年来LMAN在鸣唱学习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鸣禽鸣唱控制系统的前端脑通路(anterior forebrain pathway,AFP)在呜唱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ateral magnocellular nucleus of the anterior neostriatum,LMAN)是AFP的最后一级输出核团,AFP中的信号通过LMAN传导到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RA),与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re,HVC)共同调节RA的活动,从而影响鸣禽的发声行为.LMAN可能通过其与RA的单突触连接来影响鸣唱可塑性.文章对近年来LMAN在呜唱学习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Zhang Y  Sun YY  Zuo MX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232-235
成年鸣禽鸣唱语句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听觉反馈。X区是鸣禽前脑回路的一个重要核团,对鸣禽的发声学习和语言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X区在解剖结构、电生理学以及神经化学等方面的特性与哺乳类基底神经节极为相似。对鸣禽前脑X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中枢机制。本文对近年来鸣禽X区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鸣禽X区的结构特征、电生理特性及神经化学特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听觉反馈在鸣禽鸣唱学习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鸣禽的鸣曲学习与人类的语言学习都是一种依赖于听觉反馈的模仿学习.在鸣曲学习过程中,幼鸟根据听觉反馈的信息对鸣曲进行比较和修正,使其不断完善;在鸣曲维持过程中,成鸟通过听觉反馈实时监测自己鸣曲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使鸣曲保持稳定.鸣曲的输出与听觉反馈信息在鸟脑中得到整合,并指导下一次鸣唱做出适当的调整.近年来,这种感觉与运动信息在鸣禽发声核团中的整合机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兴趣.其中,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神经元对自鸣曲(BOS)高度选择性的听觉应答在鸣曲去稳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高级发声中枢(HVC)中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成年脊椎动物脑中仍有自发神经更替现象的存在.新生神经元的类型,神经更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密切的关系.成体神经发生、神经更替和脑的干细胞生物学将使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不用通过外源细胞的移植,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某些神经退化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对以鸣禽鸣唱系统为模型的成年鸟脑神经发生及神经更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受体在脑内分布十分广泛,对脑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可以通过膜雌激素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通路(非基因组效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部位,而窖蛋白(caveolin)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脑功能调节。简要综述了脑内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窖蛋白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