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绞股蓝拾零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据吴征镒等(1983)的研究,该属我国产11种2变种,至今又发现4个新种,共15种2变种。即:单叶绞股蓝G.simplicifolium、光叶绞股蓝G.laxum、缅甸绞股蓝G.burmanicum、大果绞股蓝变种G.burmanicum var.molle、绞股蓝G.pentaphyllum、毛果绞股蓝(变种)G.pentaphyllum var.dasycarpum、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为胡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的全草,我国民间用于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管炎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1983年以来,从绞股蓝全草中提取得到50多种与人参皂甙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型皂甙,尚含黄酮、糖类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抗溃疡,抗疲劳,降血脂及延长寿命等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绞股蓝这些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首次对绞股蓝磷脂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绞股蓝多糖是绞股蓝中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绞股蓝多糖的组成成分、生理活性和发展前景等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另外,介绍了本文作者所在实验室对绞股蓝多糖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绞股蓝多糖的水提取率可以达到10%左右,组成绞股蓝的单一多糖至少有4种。  相似文献   

4.
对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绞股蓝伴生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叶榕、尾叶山茶和水马桑等是常见的对绞股蓝具有遮荫作用的乔灌层植物.绞股蓝伴生群落计有47科86属102种维管植物,以蓼科、伞形科、菊科和百合科种类较多,绵毛金腰是伴生群落的优势种,它与冷水花、吉祥草、楼梯草和箬竹等是绞股蓝的重要伴生种.伴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整个环境适于绞股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甙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首先选用水、80%甲醇、75%乙醇和氯仿等作为溶剂提取绞股蓝总皂甙,从中选择出2种较优试剂,再以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等提取方法对绞股蓝的总皂甙进行提取,从而选出一种优良的提取方法。并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绞股蓝总皂甙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75%乙醇为绞股蓝总皂甙提取的最佳溶剂,乙醇回流提取法为最优方法。结论: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的回流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简便、节能的绞股蓝总皂甙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广西绞股蓝属的种类调查研究概况,并分析了广西绞股蓝属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为绞股蓝属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属在广西有5种,即广西绞股蓝、扁果绞股蓝、光叶绞股蓝、长梗绞股蓝。  相似文献   

7.
<正>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Gynostemma taphlla Makmo)。药用其全草,具有固本、强心滋补等功效。药理实验表明,绞股蓝提取物有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抗疲劳、延长细胞寿命、镇静、催眠、抗紧张和降血脂等生理活性,且无任何副作用。临床实验证明,绞股蓝提取物制成各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绞股蓝属的五柱绞股蓝、广西绞股蓝和绞股蓝3种植物的POD、EST和S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绞股蓝的3种同工酶谱带不同。3种同工酶在广西绞股蓝上表现最强。3种同工酶在同一物种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差异,以叶中的表达最强,茎次之,根最弱。由同工酶推断的3种绞股蓝的亲缘关系为绞股蓝与广西绞股蓝亲缘关系较近,与五柱绞股蓝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广西绞股蓝属的种类调查研究概况,并分析了广西纹股蓝属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为绞股蓝属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属在广西有5种,即广西绞股蓝、扁果绞股蓝、光叶绞股蓝、长梗绞股蓝。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及肿瘤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日本学者先后报导绞股蓝含有多种人参皂甙成分,引起各国有关学者普遍给予重视。国内一些学者也译文介绍,有的还对绞股蓝进行栽培实验。但是一些译文或著述把绞股蓝称为“绞股兰”,有的则用“锥形果”的名称。经考证,绞股蓝并没有“绞股兰”、  相似文献   

11.
温度是影响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苷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10、15、20、25 ℃和30 ℃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40 d,检测其形态指标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25 ℃条件下,绞股蓝的叶面积、叶柄长、茎长、新萌叶片数、生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推断25 ℃是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生长发育的适温条件.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则以30 ℃下最高.绞股蓝的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决定了总皂苷产量,25~30 ℃最有利于提高绞股蓝的总皂苷产量,30 ℃则是提高五柱绞股蓝总皂苷产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2.
温度是影响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苷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10、15、20、25℃和30℃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40d,检测其形态指标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绞股蓝的叶面积、叶柄长、茎长、新萌叶片数、生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推断25℃是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生长发育的适温条件。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则以30℃下最高。绞股蓝的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决定了总皂苷产量,25~30℃最有利于提高绞股蓝的总皂苷产量,30℃则是提高五柱绞股蓝总皂苷产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为胡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早在1525年《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绞股蓝在饥馑的岁月里可以充腹”,是经过适当处理后可食的植物。我国民间将绞股蓝称为“七叶胆”,用以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积累了临床的经验。日本民间也有长期将绞股蓝叶当茶饮用的习惯,故称为“甘茶蔓”。最近,日本的竹本常松等人发现绞股蓝全草含有人参皂甙而有强壮抗衰老的功效,他们还报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绞股蓝生物学特性与物候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产地调查和观测,对海南岛绞股蓝适生环境、生物学、生长发育特性及物候期动态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检测分析了光照、气温、湿润与土壤质地等生态因素综合对绞股蓝生育全过程的影响,为开拓新药源、进一步综合利用绞股蓝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参是众所周知的名贵中药材,主产于我国东北和朝鲜。你听说过南方产的人参吗?这里介绍的绞股蓝就被人们美誉为“南方人参”。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为葫芦科绞股蓝属的草质藤本植物,又名五叶参、七叶参、七叶胆等。该属植物共有2亚属17种2变种,其中10种2变种为中国特有。绞股蓝具有较广泛的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绞股蓝属植物中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海南岛不同生境绞股蓝属5种植物中的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含量测定与比值分析。结果表明:绞股蓝(54.11%)>单叶绞股蓝(53.80%)>光叶绞股蓝(44.98%)>喙果绞股蓝(35.58%)>毛果绞股蓝(17.50%)。各种样品均含有17种氨基酸,Glu、Ser、Gly和Asp含量最高,Met、Cys、His偏低;栽培的高于野生的,量值相比变化范围达0.7%~2.709%;5种绞股蓝游离氨基酸定量分析结果,以单叶绞股蓝和绞股蓝含量最高(13.405%、12.904%)、喙果绞股蓝与光叶绞股蓝居中(11.48%、11.163%)、毛果绞股蓝稍为偏低(7.68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6条样线共180个样方进行野生绞股蓝资源的分布调查,采集到野生绞股蓝分布点位81个,集中分布在海拔1 600~1 900 m的山坡、林下、草丛及沟边等生境中,物种丰富度为50.67%,种群密度为28 438株/公顷,生长状况良好率为68.75%,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GPS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野生绞股蓝分布的点位图及卧龙野生绞股蓝的潜在分布图,为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开发利用绞股蓝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克隆绞股蓝的β-香树脂醇合酶基因(β-amyrin synthase,bAS),探讨绞股蓝bAS的性质特征及其与绞股蓝三萜生物合成及调控的可能关系。本研究根据绞股蓝转录组测序的结果设计合成bAS全长扩增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绞股蓝bAS的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序列并连接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利用ExPASy等在线工具及MEGA-X软件对测序结果做相应的生物信息分析。测序结果显示绞股蓝bAS的cDNA的ORF全长共2 283 bp,编码760个氨基酸。该序列信息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GM251742。对绞股蓝bA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性质与结构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bAS的全长cDNA序列的成功克隆,为绞股蓝bAS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可为研究绞股蓝三萜合成通路的调节方式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简单、可重复的分子鉴定方法,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新鲜品、药材干品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ep)进行了鉴定。首先从2000余条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并以5条为1组随机分成4组,然后采用RAPD方法对7份不同来源的绞股蓝新鲜品进行扩增,对扩增得到的绞股蓝特征条带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分析序列特征,再设计特异性引物,最后.用绞股蓝新鲜品、药材干品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等样品进行PCR验证。结果显示:RAPD扩增能够得到7份绞股蓝新鲜品重复的共有特征条带;经基因克隆、测序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后进行PCR验证,获得了绞股蓝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志(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ker,SCAR)。初步建立了区分绞股蓝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分子鉴定标准,并首次将SCAR应用于绞股蓝分子鉴定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海南岛中部、西南部绞股蓝属5种植物12种化学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部位、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的元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规律性变化,并与其土壤相关密切。植物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以绞股蓝>长梗绞股蓝>毛绞股蓝>单叶绞股蓝>三叶绞股蓝序列,其中宏量元素Mg、K含量最高,Ca次之,Na相对偏低;微量元素以Fe>Zn>Mn>Cu>Cr>Pb>Mo>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