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引种驯化是增加植物资源的一种传统育种方法。本文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驯化研究发展回顾入手,剖析了温州植物引种结果,以方法的改进反映浙江现代引种驯化学术水平的进步,最后讨论了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陕西植物引种驯化的成就、经验,特别是对区域性的引进种类、成功事例进行了较详尽的叙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引种驯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措施、路线,展望了陕西植物引种驯化的趋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寨传统栽培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傣寨传统栽培的315种植物引种的历史、引种的途径和它们在西双版纳的适应性。此外,对这些植物的经济价值,它们在发展生产上的潜力及在植物引种驯化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植物引种驯化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与植物的迁地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的范畴。但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至今仍显得比较零碎,不够系统,判断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尚不够明确。本文就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和意义、主要理论和方法、影响其成败的因子、途径和程序、判断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等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提出了植物引种驯化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引种场创建于一九五九年,对外称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场,是一个通过华侨渠道开展国际引种驯化科学实验活动的科研机构。它位于鼓浪屿英雄山下,三面环山,南面临海,气候适宜,环境优幽,拥有土地面积近二百亩,是一个植物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布的较好的天然隔离区,适于开展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物学会第一届全国植物引种驯化学术会议已于1964年9月21—28日在庐山举行。这是解放后我国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者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40余人,代表16个省、自治区、市的28个单位。大会共收到论文158篇,包括引种驯化、栽培繁殖、生物学特性、资源调查、种子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及造园设计等方面的论文。此外,全国各地植物园还分别作了有关工作概况的报告。还在会外放映了学术幻灯片并参观了当地的园林建设。会议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就解放前和解放后的植物园事业进行了新旧对比,并以庐山植物园为例,不少代  相似文献   

7.
如何判定资源植物引种驯化是否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植物是指植物资源中的某种或某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形成或尚未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资源植物经引种驯化形成具有一定商品生产规模、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此时我们称之为经济植物。判定资源植物引种驯化是否成功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衡量。1 生物学角度 资源植物从原产地引入新的生长环境中后 ,若在新的环境中不仅能正常生长发育 ,而且能传种接代 ,即可利用其所结种子或无性繁殖系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能正常生根、发芽并长成新的植株繁衍后代 ,并保持遗传性能不变 ,我们便称之为引种驯化成功。例如原…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缘,气候上具有过渡性质,加之地形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区进行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除了可以从当地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中不断发掘新的有用植物种类、就地进行野生与家化对比试验外,还可以为广泛引种热带及亚热带经济植物起到一个地理位置上的过渡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家庸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88,(2):179-189
.本文报道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存的初步研究结果。 总结了引种保存60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详细介绍银杉、金花茶、银杏、杜仲、天麻及人参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 论述引种保存植物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植物引种驯化对近500年人类文明史的影响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500年来, 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广泛栽培深刻改变了世界农业生产的格局, 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西方殖民地发展史还是在我国明清发展史中, 每一种重要栽培植物的成功引种和驯化, 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活植物收集是植物园的核心和“灵魂”, 传承了现代植物园几个世纪科学研究的脉络和成就。活植物收集是植物园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平台, 也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根本。基于活植物收集的植物园研究工作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征, 既对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也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用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于植物内部合成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资源量,能更好地开发药用植物和可持续利用。因此,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不仅要保证药用植物在引种地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需保证药效成分的维持与提高,其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是从"药效"到"药效"。为此,该研究在对近年来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稳定、药用植物的发源以及药用植物引种与驯化等方面进行综述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原理,对于目前大量药效成分复杂不清的药用植物,不提倡复杂引种驯化。针对这类药用植物提出了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假设,即先确定其发源中心,在此中心内收集引种群体和生态各因子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在引种地上保证与药效形成和稳定相关因子不变,确保引种驯化后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不减弱或丧失,并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价药用植物的药效,从而达到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是寒温带森林主要成林树种, 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和应用价值, 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引种树种。文章基于植物引种程序, 从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准备、引种造林试验、引种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并分析当前该树种引种研究存在的不足, 从不同尺度对西伯利亚红松未来可能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以期为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推广种植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珍稀南药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南药植物引种、种植和驯化的实践经验,概述福建35种珍稀南药植物,编录了各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及生境等,并提出南药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精引种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天然药物、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给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契机。本试验于2004年夏季开始,先后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蛮汉山引种了黄精野生药用植物,对其种子特性、繁殖方法、移栽时期、栽培技术、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通过3~4年对黄精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引种成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为大面积商品化人工栽培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植物杂志》2012,(2):4-9
北京植物园作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网络建设‘温带地区的核心植物园,是我国“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中心,担负着野生植物资源发掘和迁地保护、总结植物引种驯化理论和技术方法等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木本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引种驯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浙江省木本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该省木本植物区系与引种驯化的关系,旨在为园林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引种驯化工作、切实提高引种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征稿简则     
《广西植物》1982,(3):128-128
<正>《广西植物》是广西植物学会与广西植物研究所合办的枪物学学术刊物。主主刊登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及地植牧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引种驯化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城的试验研究论文、报告,同时亦适当选登一些帧牧学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1 缘由  1963~1972年我们在陕西咸阳渭河滩地曾引入新疆、甘肃、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及陕西等十省区的罗布麻地区类型原始材料164份进行观察研究,并于1985年写出《罗布麻在陕西关中的引种适应性》一文刊于《植物引种驯化集刊》第四集①。该文从罗布麻地区类型间多年的出苗、保苗、生长发育、病害、存活、干物重等表现认为来自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区的白麻不甚适应陕西关中地区自然条件,期间共引入新疆白麻62份,至1972年仅存1份,且生长势弱。1990年因《罗布麻种子贮存研究》课题结束(1965~1990),将贮存25年后仍有发芽…  相似文献   

19.
在较为完善的分类学处理后所得的包含207科,1026属,2540种植物的名录基础上,本文初步报道了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初步结果,并在山体各海拔段进行了属的分布区类型每一类分布的详尽统计,得出了热带和温带两大基本成分在无量山达到平衡(各占50%)海拔点,称之为区系平衡点。该点从历史角度看可以反映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成分随自然历史变迁所发生的演变,从现实看表明了该地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同时,寓意着我国亚热带地区客观存在着一条区系平衡线,并且,该点还是热带成分的一个重要性限制点;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植物引种和选择引种驯化锻炼基地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2018,26(3):304-25
世界植物园500多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既是整个生物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也表现出人类对植物资源发掘与利用, 使之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从16-17世纪的植物园主要研究药用植物并发掘药物, 到18-20世纪以来从植物分类学逐步拓展至众多植物学分支学科, 进一步发展到当今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代谢组学等等。植物园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 其科学研究内涵始终贯穿其中, 既奠定了18世纪植物分类学的根基, 也对18世纪以来许多生物学发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 16世纪以来跨大陆、跨地区、跨国家之间的植物引种驯化及其发掘利用与传播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社会格局, 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兴衰。在近代500多年的植物引种驯化与传播过程中, 植物园发挥了引领作用。本文试图对植物园500年来的科学研究轨迹进行梳理, 展望当今植物园在植物宏观与微观生物学及其大数据时代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为我国植物园的科研方向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